
【菊韵】愁(小小说)
当我又在院前那棵老榆树下背诵诗词时,丑子却背诵了我的《浣溪纱 塞上秋兴作》:“何当千里寄清秋?大漠黄昏人倚楼。旖旎江山无限愁。长风送雁飞传语,日月穿梭水自流。向往登高四海游……”
我说:“我们要多背诵唐诗宋词才对!”
她则说:“我就是喜欢你这样多愁的远大志向!”
其实,不论怎么说,我都是一个爱发愁的人!
就像妈刚让我背唐诗时,我发愁的说:“我不知道李白和白居易是谁呀?”
妈说:“李白的诗浪漫,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但他们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我说:“唐诗是什么?”
妈说:“就是用汉字写成的语言最高精华与精彩!所以你以后要学会作诗。”
我说:“妈,我不懂,我愁,我愁……”
妈立刻一脸的严肃起来!
我看着妈这样的态度,我的状态是害怕!
然而,我却从妈微细的表情里,看到了她那责怪中仍然带着许多的疼爱,我就觉得我不该辜负妈,对不起妈。
妈笑了,她拍拍我的脑袋说:“小破孩儿愁什么?长大后你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愁了!你现在什么都不用管,只管背诗和学习写字……”
我开始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咿咿呀呀的就学着妈妈的腔调,果然的就背会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背会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別情。”
妈立即表扬了我一阵,我也感到很自豪。
但是,我还是愁,我还想赶快的长大,我还想弄清楚什么是愁?我想知道我为什么总是没来由的愁?而我的愁,是先天的?还是与生俱来的?別人是不是也这样啊?
于是,我不背诗写字了,我就去问西厢房的小伙伴儿丑子:“丑子,你愁吗?”
丑子笑了,她黑亮的眸子和白皙的笑容,说明她很开心。她拉着我的手说:“凤凤,不要整天的背诗和写字了好不好?我们一起顽儿过家家,你就不愁了,你有我,我有你,那样该多好!”
我说:“这是很自然的。咱两家父母早就给咱俩定下了婚姻,咱俩谁都不许离开谁。谁先离开谁,谁是小狗!”
丑子又笑了,她一点都不丑,她笑起来比平时更美丽!李伯父和李伯母当初之所以给自己的宝贝女儿起丑子这个小名,就是为了压怀,是图好养活,图李家更兴旺!
而丑子却不愿意我俩是小狗,把脸一沉便不高兴了!她说:“我们谁都不是小狗,我们是一双形影不离的小猫猫……”
我说:“对对对,你是家女猫,我是家男猫,我们要相互的照顾和相互的保护啊!”
这时,李伯母喊丑子吃晩饭,而我也从院前那棵老榆树下回到上屋自家。
我又开始继续诵和黙写一天都不能少于两首诗的学习功课!
我很忙,只要我每天能跟丑子过一段家家,我的愁就少了许多,这样我可以暂时不用去背写李白和白居易的诗了。
但是,妈在灯光下用手针缝制衣服时经常的说:“你要学李白有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国愁,不要学崔颢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家愁,你要心装国家愁,你要心系天下愁……”
愁愁愁,又是国愁天下愁,我没辙!我仍不明白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甚至我在心里发问:为什么愁只是我一个人的?
久而久之,这样的耳濡目染,那种报国寄世情怀,都无形中的渗进了我的身心里灵魂里,一直的在指引我向着这种思想靠近与贴近……
秋末的一天黄昏放学回来时,妈把我叫到身边郑重地说:“凤凤你去当兵吧,一则可以报效祖国,再则也可以解决咱家人口多,口粮不够吃的问题,与其兄弟姐妹都在家一起挨饿,你不如先走出去自谋一条生路。虽然妈舍不得你,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你愿意吗?”
我没多想脱口而出:“我还要考大学呢!”
妈却说:“以咱家现在的生活状况,就是你几年后真考上了大学,咱家也供不起你,所以你不如早走出去,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这就看你的造化了!”
我看着妈是那样的坚决,我別无选择,我的眼泪已经在眼里打转,我把心一狠,就说:“对不起,妈!是我不懂事,是我惹您不高兴,我去当军人就是了……”
“是妈对不起你,没能力再继续供你上学……”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素以铁人著称的妈妈,为我流下了坚毅而悲伤的泪水,我还有什么可说?!我无话可说。妈这样做是为一家人好,也更是为我好,好让我提前的走向生活,早日成钢成才。
接下来,我有更多的愁愁愁向我袭来!
我没心情再背诗了,我独自坐在门前那条小河边,看着流淌的河水,悠悠的向远处流去而发呆。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丑子已经从柳树丛的后面走到我跟前,深沉而悠然的说:“你去吧,我等你……”
我站起来,第一次深情的吻了她:“我也等你,等我回来的时候,我们就结婚……”
我们一起往家走。
我说:“丑子,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愁啊愁啊?!国愁,乡愁,亲愁,友愁和情愁,剪不断理还乱……”
丑子会心的莞尔一笑,理解的说:“那就让我们一起的来承担人生中的万千的忧愁吧,未来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我说:“好,一定一定!加油!”
我们相互拉着的手,攥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