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北京行记

编辑推荐 北京行记


作者:涓涓 白丁,5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80发表时间:2017-09-05 07:42:36
摘要:古城 都市 文物 长城

一、古城
   北京这座城在我心中一直有两副面孔,一个是解放前的北平,那是真正的古城;另一个就是现在的北京,一个缔造梦想成全梦想的都市。
   说现在的北京不是古城,怕是大部分国人都不同意,对一个国家的公民来说首都必须耀眼,她必须拥有各种头衔,何况从燕国在此建都开始,这块土地就深深印上了历史和政治的痕迹,更不用说明清两代了。就如同陕西人说起自己的历史时常提的一句话:在关中随便一撅头下去,挖出来的不是秦砖就是汉瓦一样。北京街头的老大爷那傲娇的一口京腔一其实就是在告诉你他有着高贵的血统。
   然而,唯心的东西往往真是靠不住的,只要你往大街上一站“古城北京”这个词就和“古城西安”有着一样的尴尬。靠着仅存的几座行宫和几处遗迹加上一堆的帝王陵墓真的撑不起古城这个招牌,虽然北京曾经有过机会,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把北京城墙设计成一个环城立体公园:“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息。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阅览室、茶点铺。这样的环城立体公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可惜梁先生这个浪漫的梦想在1957年粉碎了。
   北京城市改造建设时,即使有梁思成等大师因为古城即将倾覆的危机四处奔走,但老北京依然在一众学者的泪痛心疾首中倒下了!谁也想不到,这座老城用她老迈的躯体一次次的熬过了战火的硝烟,终于当她颤颤巍巍地站稳时,迎接她的所谓重建居然成为了真正的毁灭。可怜梁先生能抛开国仇家恨保护了敌国的京都和奈良却护不住自家的北京,难以想象他是以怎样的痛苦看着老北京的毁灭。作为一个建筑史学家他曾为了留住老北京的古建筑而殚精竭虑,虽然没能挡住当局的决策,但其高尚人格如霁月清风受人敬仰。
   前些年奈良市民为这位异国知识分子树立铜像;而同时期的北京在梁思成的预言中,成为中国交通最拥堵的城市;更让人痛心的是在逝世四十周后,他的故居被夷为平地。
   一个曾经如苦行僧一样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者,一个写出了《中国建筑史》的一代宗师,一个为了老北京而泪洒会场的学者是该被历史铭记的,而为何偌大的北京城竟然留不得先生一故居。
   想当年,城墙一倒北京沦为一座最没有风格的城市,幸而它还有首都这个身份,这是北京比西安等城市的幸运之处,因为拥有了这个身份即使没有了风格还可以成为一座造梦工厂。
  
   二、都市
   在北京的大街上遇到一个本地人其实并不容易,满街匆忙而疲惫的眼都打着“北漂”的印记。前段时间有个帖子火了《北京,有二千万人假装在生活》,能在短时间内火遍网络的文字一定是在某些节点上能刺痛人心的东西,一众“北漂”们开始又一次集体感叹京城虽大居之不易,白日淹没在匆匆人流中没有时间伤感,而夜幕来临时,在华丽的霓虹中,在简陋的出租房内,在拥挤的地铁上伤感会如潮水般涌来,泪上心头夺眶而出直到肆意流淌。如同汪峰在《北京北京》中唱到:“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想想故乡,亲切而遥远;再看京城繁华而冰冷。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如同歌词里写的那样遥远,不同的是身边并没有告慰和拥抱。北京很好,但与我何干?反问中再一次有了回家的冲动。
   然而天亮时,选择回家的人很少,很大一部分仍然坚持继续前行。在这里,梦想虽然遥远,但还是有成真的可能。所以,生活在北京的两千万人绝不会有所谓的假装,特别是高校毕业的那些热血青年,他们大多都认真,执着,勇敢……明智难为之,真正的追梦人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我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南漂”,最后由于对故土的依恋返回了故乡。寄上辞呈的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曾经抱怨过那个城市的冷漠与疏离,而真正离开的时候才发现正是因为这种冷漠与疏离,才会赋予人最大的自由和洒脱。没有人有闲工夫去深挖你的出身背景,没有人无聊到八卦你的隐私,工作不顺时找个角落大哭一场然后高歌一曲,第二天抹干眼泪去上班,不会有人发现你的异样,如果在小城你试着半夜去大街上哭一场,第二天单位里就沸沸扬扬了,在小城的角落遇到熟人的几率太高了,而大家又太闲了,一个不留神要么被无用社交困死,要么被闲言碎语淹死,还要应对各个小圈子里面无处不在的攀比和轻视。小城的温暖如同大城市的繁华一样都会在温柔的轻抚之后又毫不客气的甩给你一巴掌,无论饮下哪一杯都会有甜有涩,所以,不要对任何一个地方心生抱怨,生活是不是假装与地界无关,与之相关的只是你的心境而已。
  
   三、文物
   在故宫陶瓷馆观赏文物时,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抱怨到:“妈妈,我们去别处玩,这些罐子丑死了,我不要看。”听到这句话,女孩的妈妈郑重其事的说:“宝贝,这里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你要用心看。”
   由于是暑假,带孩子游北京的父母比较多,北京的景点普遍都很大,孩子走累了难免不耐烦,在这种情况下,我听到父母对孩子讲的最多的,无非就是什么要坚持,这是考验你毅力的时候,还有的父母甚至无奈的感叹:皇帝住的地方你都不感兴趣,这世上怕是没什么能够打动你!孩子这时估计也纳闷,皇帝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看他的住处。唯有那位年轻妈妈简短的话语让我听到了一个人对文物,对历史,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对普通大众来说,我们对文物和古建筑不可能像学者那样去品评鉴赏,然而敬畏之心却是必须有的。如果假期研学只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毅力让他们懂得坚持,那直接去跑马拉松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跑到北京的故宫和八达岭的长城上去呢。在这一点上太多的父母应该像那位妈妈一样,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深处。意料之中,那个孩子在听了妈妈的那番话之后开始重新审视了自己眼前那件六千多年前的陶罐。她不一定能看出陶罐的好,但最起码她幼小的心里清楚了一件事,原来文物是不可以亵渎的。中国人太需要这种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了,那一刻我就在想,如果晚清的官员懂得这种敬畏就不会对文物的保护工作草草了事,如果看守敦煌的王道士懂得这种敬畏就不会把那么多国宝卖给洋人,如果建国初期的相关部门懂得这种敬畏就不会让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倒在轰鸣的推土机之下。于一个民族而言,对自身过往表现出的敬畏之心绝对是文化传承之根本。
  
   四、长城
   到北京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乘车前往八达岭,原本以为搭乘国营的旅游专线可以避免车上工作人员喋喋不休的各种推销,事实证明一入大城市你就真的会被困在套路里无处可躲。聒噪的乘务员用一口蹩脚的京腔不停地推荐着各种一日游线路,在她消停之时车辆已经驶入居庸关附近。这时车窗外山势雄奇,层层叠翠。忽然想起“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评价,果然名不虚传。从春秋时期的燕国建立开始到天下止戈,这里成就了许多名将,也埋葬了许多血洒疆场的冤魂,如今这郁郁葱葱的山脉丝毫没有古战场的悲壮与苍凉,仿佛这一切都不曾发生一般安详。唯有横躺在太白余脉上的长城,用它沧桑的身躯提醒着后人这里曾经的烽火连天。
   这份怀古的思绪在到达八达岭后立马烟消云散,因为游人太多,涌动的人潮加上酷热的天气让我没有丝毫的闲情去思考那么久远的事情,深处人流难免落了俗套,非拉着母亲去登北八楼,想着来一回长城不当好汉多遗憾,结果当我们被人流堵到北五楼热到汗流浃背的时候我望了一眼人流量稀疏的南部长城,突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好笑的事情。这座中国古代规模宏大,建造难度极高的防御工程不该只是一道踩过去就可称好汉的坡,长城是一道历史印记,除却这座工程本事的伟大之外,还应该有“风一更,雪一更”的无奈,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哀伤……但是当大家都被宣传方的引领下去争着抢着当好汉的时候,长城上关于战争的警示没有了,它单单成了一座举世无双的工程,我们只需要为他自豪就可以了。
   作为防御工程的长城随着冷兵器的淘汰已经失去了他最初的功能,遗憾的这份失去不是因为战争的消失。长城若有生命,我不希望她知道真相。

共 32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散文,更是一篇对以北京为中心的古建筑古文化古文明的感悟之作。北京,我国的首都,千百年来的历史古城,可是古城的遗迹已经渐渐地堙没在时代发展的潮流里,令人叹息怅惘;作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拥有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千千万万个寻梦人,也成就了千千万万个美妙的梦想;这里不相信眼泪,只相信你的能力和决心信心;一座历史数千年的古城,蕴藏、凝聚了太多太多历史的沉积和底蕴,对于灿烂的文化、悠久的文明,应该时刻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敬畏我们的历史文化,敬畏我们灿烂的文明;长城作为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工事,虽然已经失误了最初的用处,但其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蕴含的文明,令人敬畏赞叹。文字语言朴实厚重,对于中国古城、古建筑、古文明的感悟,令人敬佩。问好作者,祝你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9-05 07:43:20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更是一篇对以北京为中心的古建筑古文化古文明的感悟之作。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