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生命,祝福未来 ——文化周末“5.12四川地震一周年祭”大讲坛随感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下午,我和贺晖(《文化周末》主编)、曾小林(《南飞燕》主编)两位老师,在莞城《文化周末》大讲坛,有幸聆听了“5.12四川地震一周年祭”大讲坛各位作家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生命感悟,也得以与我心仪已久的国内大作家、大诗人谋面。
本次大讲坛的主讲嘉宾可谓阵容强大,名家云集。有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有茅盾文学奖得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麦家;有华语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李西闽;此外还有塞壬、王小妮、耿占春、臧棣等著名作家和诗人。
即将到来的5月12日,是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在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中,四川作协主席阿来为援助灾区奔波操劳,做了大量工作,筹了大笔善款;“茅盾文学奖新贵”麦家,作为长期生活在四川的一名作家,震后与阿来等文学界人士联合发起“灾后乡村学校重建行动”并不遗余力;而擅长写恐怖小说的作家李西闽,作为地震的亲历者,用笔记下埋在废墟下几天几夜的不平凡经历,鼓舞人们顽强坚持、善待生命,而获得了华语传媒年度散文大奖。
他们的经历与生活,与去年那场大地震均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他们所做的种种,对于“纵有高文难逐贫”的作家文人而言,已足以让人感动,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大庆,也是5.12四川地震一周年祭。回想去年初夏那次无法忘怀的地震灾难,正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在这个辉煌的历史时刻所遭遇的一个重要考验。
一个健康、强大的民族,理应正视灾难、反思灾难、超越灾难;那些在灾难中的死难者应当得到永久的怀念,而灾后重生的生者们,更应从中获得洗礼与升华……
李西闽是应朋友之邀,去四川彭州写作而与地震不期而遇的。新锐作家韩寒曾发动文学界志愿者赴川解救他,所幸的是,更多的作家因道路阻塞,无法进入险象环生的重灾区,而李西闽幸运地被空降部队营救。
李西闽向在座听众讲述了自己遭遇突发地震被掩埋在5米多深的废墟里,历经76小时终于获救的亲身经历与生死体验,正是对平生的回忆和亲情友情的支撑,让他始终不曾绝望或睡去,在饥渴与伤痛中度过了三天三夜,最终被部队救出生天,而他全身留下的100多处大小伤口,正是对这次恐怖、绝望、凄惨的震殇、震恸的永久记忆。
著有《尘埃落定》《空山》等大作、茅盾文学奖得主的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则向听众讲述了在成都家中的地震亲历以及发动文学界捐款救灾活动的经过,流露出对灾区的极大伤痛与同情,对所有帮助灾区的人们深表感恩。
而《暗算》《风声》的著作者、获茅盾文学奖的大作家麦家,则阐述了自己的地震见闻以及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地震”、如何反思“地震”。人生的许多灾祸与苦难,其实都是一场地震,“天灾”“人祸”“自酿恶果”,这是人生中必然会经历到的事情,总会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和深刻教训,如何对待、反思、尽责,是留给每个人的一道人生考题。
随后,余下的几位作家、诗人纷纷谈论了对灾难、生命、创作的观点与感悟,并与听众互动。大讲坛活动于下午五点结束,而李西闽那惊心动魄的三天三夜,更是久久萦绕在我的脑际。
整个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多灾之年:南方十四省雪灾,让人们深刻体会了因停电停水和交通阻塞而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阵痛,生活一下子倒退到了解放前;山东胶济路两列火车相撞,让人们在悼念逝者的同时,体会到了人祸是如此令人悲愤;四川大地震带给我们无穷的震撼和沉痛,让我足足悲伤和消沉了三个月之久;三鹿奶粉“三聚氰铵”事件,让多少幼不谙事的宝宝,深受结石病的折磨,三鹿奶粉这个国家免检的驰名商标,一夜轰然坍塌,中国奶制品行业经历了八级大地震,“世界工厂”中国的诚信度,再次遭到世界各国的质疑;而接蹱而来的世界范围的金融海啸,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千千万万国人失业下岗,挫痛了中国民众豪情满怀奔小康的信心,绊倒了国人乘改革开放春风扬帆前行的脚步……
天灾不可违,而人祸却更令人痛心疾首,触目惊心。
我想:对生命的铭记,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死难者的沉痛哀悼、勇敢面对以后的生活之上。
那些利欲熏心制造出一大批“豆腐渣”教学楼的建筑商,那些接受贿赂而让不法商顺利中标承建学校、顺利验收的校方领导与政府人员,难道不应该为地震中夭折的那些花朵们负责,背负一辈子鲜血淋漓的忏悔吗?
还有那些为满足一己私欲而让万顷碧绿森林变成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让水质清冽甘甜的江河变成鱼虾绝迹的臭水死水的企业主和个体户们,难道不应该为山洪爆发、作物欠收、环境恶化、疾病多发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自责和忏悔吗?
那些为了谋求暴利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恶性竞争的民企或私企老板们,难道不应该为砸掉中国“世界工厂”的金字招牌、令国人蒙羞而埋单,甚至受到依法惩办吗?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人类也是拥有高智商,能够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有灵性的动物。在文明高达发展的今天,我们至少还应该保持真、善、美的本性,并为自己的后世子孙们多想一想。
追求理想,憧憬未来,生活幸福,是每个人一生的目标和权利。但人类毕竟只有一个小小的地球和有限的陆地,毕竟一个人的幸福美好、理想憧憬不能够建立在他人的痛苦或他人的损害上,不能够建立在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受到危害和损失上。
离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已经快一年了。那段日子里,我是如此的消沉、悲伤和无能为力。我总觉得老天对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对这个曾经遭受百年屈辱的国家有些不公平:
让这么多可爱而鲜活的生命随风而逝,让太多的人瞬间就失去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亲人朋友;
让这么多的房屋化为废墟和瓦砾,千千万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让这么多的工矿企业毁于一旦,大批工人失去了工作和维持生计的就业机会;
也让每一个中国人深深体会了一次生死浩劫,举国殇痛和浴火重生!
由是我想: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表示高度的尊敬和爱护。而活下来的人们,更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幸福地活下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完成那些逝去的人们未竟的事业,让那些天灾或人祸引起的悲剧不再发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今天起,我们都是四川人”,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日子里,我是如此的感动和鼓舞,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之尚可以有为”。
崭新的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个医学难关被攻破,地球人的寿命越来越高,人类文明高度发展,作物亩产不断攀升,无穷太空的奥秘一个个被科学家揭开……这些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值得高兴和庆幸的。而我国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稳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的活着和存在,又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家庭、他人、社会、国家甚至人类施加或产生影响。我是如此深情地期待,这种影响都是积极而有意义的。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诗人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斗争,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来不缺乏为民请命的人,舍生取义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抗清英雄夏完淳“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视死如归;
谭嗣同题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菜市口洒下热血;
坚信“星火燎原”的工农红军,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浴血坚持,艰苦卓绝,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英勇的中国人民与天斗、与自然斗,让高峡出平湖,天崭变通途,沙漠变绿洲,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
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革命志士,用一生的信仰与实际的行动,赋予了生命更高层次的意义,留给未来和明天更多的激励与希望。
因此,今天,我们在铭记生命、祝福未来之际,一定要为别人、为自己努力活着,幸福活着;同时让他人也为自己、为别人努力活着、幸福活着。让这个世界真正变成一个温馨、和谐、美满、大同的人间家园。
我想,这于你,于我,于大家,都是一个深刻的启示,一个追求的方向。
天灾值得怜悯,人祸却要谴责。人生在世,既要让自己及家人幸福,更不能让每一个人为你的幸福而痛苦、受损害。这是做人的根本啊。
【编者按】这是作者参加莞城《文化周末》“5.12四川地震一周年祭”大讲坛的体会和感想。聆听了各位作家、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生命感悟后,得知他们以不同形式为灾区提供援助的事迹后,作者深受感动、肃然起敬,并引发了对天灾人祸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天灾不可违,而人祸却可以避免。作者连用几个反问,谴责了那些利欲熏心、人为酿出灾祸之人,并呼吁人们铭记生命、祝福未来,用实际行动共同构建温馨、和谐、美满、大同的人间家园。感悟深刻,情感真挚,尤其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令人赞佩。拜读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执手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