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愿陪你到终老
三嫂是婆家三哥的前妻。和三哥离婚,但离婚不离家。
三嫂是三哥的高中学妹。三哥脑子聪明。七十年代恢复高考,他参加过高考,成绩过了录取分数线,体检过后,在家静等录取通知书。可是最终也没有等来那魂牵梦绕的一张纸。后来听人说是被人顶替了。村子里的大队干部看好三哥的高中文凭,特地安排他在村里的小学当老师。三嫂看上三哥聪明和特有的书卷气。两人自由恋爱,情深意浓,郎才女貌。
好事多磨,事缓则圆。三哥的婚事就应了这句话。
结婚都提到日程上来了,突然三嫂的父亲退休,她有机会接班。这标志着三嫂从此改变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进城当工人。三哥心情复杂矛盾,内心里既不想耽误三嫂前程,又舍不下感情。只能悉听尊便,顺其自然吧。
骑自行车送三嫂进城。分别的时候跟三嫂说:“你安心上班,不要太辛苦。你爸妈有事情,我来照顾。”
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日子,一对恋人相互思念,尝够了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滋味。
三嫂在工厂上班,一年过去了。家里的大嫂二嫂急的跳脚:“老三,你得抓紧了,人家现在是正式工人了,这人心变得最快,到时候你可别后悔。”三哥只是笑笑:“没事。”三哥在给自己也给三嫂时间,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
恋爱三年,结束爱情马拉松,他们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正月里拜堂,年底喜得千金。为照顾孩子,三哥辞去代课老师的差事,跟着三嫂进厂当了临时工。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吃遍大江南北。厂子里的生意红红火火。三嫂所在的印染厂,效益很好,家里面有老公宠爱,女儿乖巧听话,一家三口,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三嫂在车间里流水线上站着干活儿很辛苦,夏天,车间里的气温高达四十多度,像桑拿房。可是三嫂从没有叫过苦和累。三嫂有结肠炎的毛病,偶尔犯病,从家里到车间的路上,就得停下来几次,蹲地上,使劲儿摁住肚子止疼。生性要强的女人,为了拿到一个月的全勤奖,不听老公的劝阻,还是坚持上班。三哥很心疼自己老婆,在家里面,从不让三嫂洗衣做饭,以至于以后的日子,三哥的厨艺越来越好,孩子只喜欢吃爸爸炒的菜。
正月里闹元宵。三嫂厂子里举办花灯展。琳琅满目的花灯,在夜色中璀璨生辉,流光溢彩。前来看花灯的人大多是厂里的职工和家属,大家兴高采烈,年味还十足地停留在每个人的脸上。
一个男子从后面俏皮地拽一下三嫂的辫子:“怎么一个人来看花灯啦!”
“没看见吗,我们一大帮人呐。”三嫂转身指着我们说。
男子有点不好意思,赶忙接着说:“谢谢你早上给我带来的饺子,好吃!”
“不要谢我,你得谢我家你哥,他专门给你包的,肉多皮薄,知道你爱吃。”
“好咧,改天请哥喝酒!”
男子身材魁梧,性格开朗,笑声朗朗地走了。三嫂长长地目送离开的背影,跟我念叨:“我们的房子,本来是厂里他的,我结婚没有地方住,人家硬是让出来给我们三口住了。”
那个时候,厂里的住房非常紧张。像三嫂这样的情况,是分不到房子的。这样的情义真是难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女儿高考了,三哥两口子把自己未竟的大学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女儿是他们的全部希望。可是考试向来无常。女儿高考成绩不尽人意,勉强被学费昂贵的三本学院录取。三嫂的心劲就像歇了气的皮球,一点劲都提不起来了。三哥更是怪女儿不争气,一股怨气竟然汇聚在拳头上。拳头落在女儿身上的那一瞬间,三哥自己轰然倒地,不醒人事。三哥中风了,时年45岁。欢天喜地的一家人从此命运多舛。
三哥身子残废了。守了近二十年的秘密,此时得跟老婆交代:八千块的私房钱。钱在一个做生意的朋友那里入了股份,他交代三嫂去要回股份,给女儿当学费。三哥用他不利索的嘴巴吐出秘密后,就闭上眼装睡。任凭老婆诧异,悲愤,歇斯底里,捶打。一个女人要有多么隐忍才能挺住。
三嫂娘家弟媳妇不乐意了,趁三嫂不在家,跑过来质问三哥,骂他没良心,白眼狼。被骂急了,三哥道出实情:“一切都为你姐。我家兄弟姐妹多,事情自然就多。不管谁家有事,跟我张嘴,我都不能不管。这些事情,你姐不知道最好,免得因为心疼钱生气!”三嫂谅解了他。一如既往照顾病人的吃喝拉撒。最怕三哥摔倒,一旦倒地上,以三嫂的体能根本拖拽不动三哥。三哥大小便拉在裤里,满屋恶臭。生平爱干净整洁的三哥拿手打自己的脑袋,痛恨自己不中用,“老天爷,让我死了吧,别让我这么作践人。”
三哥卧床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呢!三嫂熬过漫长的岁月,任凭风雨沧桑,艰难维护这一方舟划过波涛不颠覆。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学毕业刚刚工作一年的女儿,患上很难治愈的一种病,浑身关节疼痛,严重时连走路都困难,再后来手脚某些小关节变形。男友懦弱地离她而去。
随即,城市规划,又传来消息,家里的老房子面临拆迁。一平米对一平米,家里的房子总共三十多平米,哪有这么小的房子买呀,肯定得加钱卖多出来的面积。钱从哪儿来?两个病人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退休后的三嫂又返车间上班。女儿也顽强地带病工作。这样一来,家里卧床的三哥没有人照顾。
家里人聚在一起商量办法,兄弟姐妹们没有谁说可以接三哥到自己家里。最后,三哥住进敬老院,由护工照顾吃饭以及生活起居。
一天,三哥突然叫来大哥二哥大嫂二嫂:“我要离婚!”亲人们落泪了。三嫂以为他又在怄气:“都这个岁数了,谁还要我呀!”三哥恳求说:“离了吧!”
谁也没有想到三哥是玩真的,三嫂不搭理他,他三天水米不进。第四天,三嫂坐在三哥床头,浮肿的泪眼盯着丈夫,强忍着不哭,哽咽:“好吧!我和你离!不过我离婚不离家。你永远是我的爱人,亲人,我找个人,一起照顾你吧。”
隔了几天,三嫂带着个男人来到三哥床前。男人是当年的技术员。他像以前那样爽朗:“老哥,我来看看你!”不同的是,这次换了他给三哥洗头发,擦身子。三嫂在一旁端水递毛巾。三哥眼睛红红的,泪水缓缓流下:“谢谢你!”三嫂读得懂三哥的眼泪,紧紧地握着三哥的手,使劲儿的揉搓,恨不得将那只抽搐痉挛地像鸡爪的手给搓直了。
三哥在养老院又待了五年。每月二十号三嫂准时在养老院的窗口交付2000元的护理费。每个周末如约来看三哥,有时会和男人一起。
在北京的一位好心大夫的帮助下,女儿病情得到控制,并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市里公务员。公务员每月有住房公积金,老房子拆迁,购置新房可以走按揭程序。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嫂的生活似乎云开雾散,三哥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一捧黄土,天人两隔。点燃金箔银锭,插上一炷松香。三嫂的憋屈终于喊了出来:“老三,你听好了!你就是个混蛋!孬种!”
“我是你的老婆,一直都是。呜呜,呜呜……”
当年的技术员,曾经痴痴追求过三嫂。这些三哥都是知道的。他给三嫂充分的时间考虑。最后三嫂还是舍不下三哥,毅然决定回家和三哥结合。单身的小伙子把自己的房子让三哥三嫂住。三哥感激他,过节了,包饺子送他吃。
后来技术员升成车间主任,娶妻生子,日子幸福美满。妻子大学老师,改革开放后,出国进修,拿了绿卡,再也没有回国。
儿子大学毕业后,有机会出国和妈妈在一起。家里只有他行只影单。毕竟年过半百,生活上需要人陪伴,儿子和前妻非常同意他与三嫂的结合。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男人非常愿意与其相搀扶走过余年,并且答应一起照顾三哥。可是三嫂坚持只要自己的丈夫活着,什么都不会考虑。为了哄骗三哥,三嫂请男人帮忙,偶尔一起去敬老院。三哥信了,一直平静地走到老。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三嫂和男人,男人与妻子,三哥和三嫂,他们相互之间感情何尝不是爱情中的亲情,亲情中的爱情。爱情归宿即是长情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