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锦瑟

编辑推荐 锦瑟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53发表时间:2017-09-06 07:24:13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穿越平整的碧绿菜畦,走过两边枯草的田间小道,迷离着浑蒙的云天,渐次步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石碑,碑后一丘大大的土冢,淡极静极。那一刻,心仿佛被紧紧攫住,几至于窒息。
   他叫杨小洪,是我的恩师。一年前的9月5日,写就了60岁的生日之歌:《湿地蛙声》。这本书是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帮他整理的。
   书的序摘编了杨老师用手机发我的微信:
   夏日的朝阳,热情地从亿万里之遥,准时地来到我的窗口,让我在病榻上依然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她的呼唤,激起生命的本能。愿那些经历着战争、恐怖、灾难和磨难的人们,能够在晨曦中振作起来,迎接新一天的太阳。
   晨起,暗夜、寒冷、疼痛,自然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记得我的字典里曾经写满了勇敢、坚强和坚持,但是几个月的病榻生活,改变了我的态度,让我的字典里出现了平和与接纳。接纳生命的降生,也接纳生命的逝去。
   在阿姨的搀扶下坐便,虽然排泄物依然油光带血,但我感觉到肠道蠕动的节律。那节律告诉我自己依然平静的活着。
   这是自然对生命的呵护与滋润,让生命的每一颗种子都有同等的机会,既享受自然的阳光雨露,也经历狂风暴雨。
   走在生命的路上,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接受自然母亲的启示。
   这段话收录时做了删改。编辑说,开头出现病体,读者会感觉不舒服。
   又是9月5日,躲在似是而非的平静里,对着暗淡的天光观音——锦瑟的声音隔空而来。李商隐说锦瑟有五十根琴弦。是五十种思念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此执拗,不是思念是什么?“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如此绝望,不是思念是什么?丛集的“念”伴着殷红的“思”,平淡而静默。心,随着弦音颤动。樽前花落,殿西凉风,所有的美丽慢慢耗散至虚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养护的逍遥不游不动,只是平和地接受生态中各种自然生发出来的小草、蚂蟥、螃蟹和小虾,还有琴瑟和鸣的动听音律:呱呱,呱呱。这是杨老师发自心底的歌声:
   身体委弃在病榻上,我坦然、欣然,滩涂的原生态,在心中不断向大海拓展。
   在梦想的空谈中,我更愿意将我心灵中的一切混凝土,深深浸入水里,用无坚不摧的柔弱的水,包裹之,浸润之,分解之,让一切人为的建构,轰然倒塌,委水成泥。
   天空中曾经飞过那些精灵,已经找不到滋养和呵护生命原始需要的滩涂。在人工的绿化带,能听到的只有麻雀的啾啾,乌鸦的嘎嘎,还有几只婉转的黄鹂。但是鸿雁没有了,天鹅没有了,天空中只有短平快的振翅。
   眺望窗外的蓝天白云,想起奥运期间的北京蓝。政治的需要,可以暂时遏制人心的贪欲。但是我们在谈论梦想飞翔的时刻,是否思考过梦想赖以起飞的滩涂?
   默默地,心中附和着湿地的歌唱家。
   过去式了。此刻,撕心裂肺的思念,不是望断天涯,不是泪眼问花,而是凝眸无语、肃然不动。似乎凄怆无以复加,而是不肯放下。
   生命滩涂飞起的的那些鸟儿,那些曾经飞过生命天空去追寻梦想的精灵,如今都去了哪里?我们曾经每日都在晨光与落霞中相遇,如今在高楼遍布的世界里,似乎再也看不到她们的踪影。
   远眺,西溪的芦苇开始有了点原始的野性,远山蒙蒙青青,橹摇水波粼粼。港港汊汊残留的古枝,跳跃小小的松鼠,栖息着闭眼的猫头鹰,突然飞起一只白鹭,给心中不断赞美造化的我们,又带来一阵惊喜。啊,这就是人心:既渴望都市生活的尘嚣与便利,又斩不断对自然生态的原始依恋。现代生活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人用毕生的精力去孜孜经营都市生活的尘嚣与浮华,然后又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回归自然的残片,在其中洗去尘嚣的戾气,感受片刻自然的宁静。
   这个世界需要高高飞翔的精灵,但我更喜欢用心灵去恢复飞翔赖以滋养和呵护的滩涂、野草和芦苇。
   把《湿地蛙声》轻轻放在石榻上,清风徐徐翻开目录:
   序:傻傻的小熊
   1.生日之歌
   2.小熊的困惑与愤怒
   3.人类智慧之树
   4.月光下的对话
   5.小熊过河
   6.对岸的风景
   7.山中的探索
   8.云中的对话
   西溪湿地水与泥膨化一体,不停地冒着小泡,释放着一天吸收的热气。昨夜飞来的一批鸿雁,在水草间嘎嘎呼唤,准备展翅起飞。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它们的声音,几乎忘却了这声音的意义。湿地在感受鸿雁的气息,在锦瑟中听到了生命久远的奥秘。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对比周围一堵堵墓碑所呈现的身心信息,在遗忘了的伏羲智慧里阴阳交感。
   又想起和杨老师一同参与的勇气更新共同体,如今已是第四个年头,酷夏移师曹县,是否也是一种湿地?引领教师读书到了攻坚阶段。教师们的叙事陆续发到平台,每日挤占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一一点评。对身体和精神的消耗,对个体欲望的限制,让我感到自己在走向异化的过程中,因真的或假的不得已而背叛自己的身体,远离自然,对每日汩汩流动在体内的清泉,披着斑驳的光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任心灵悸动于这小生态以外的喧嚣,如孩子玩蹦床或淘气宝,每日欢腾跳跃,直至精疲力尽……直到有一天,突然静下来,发现体内还有一个原始森林。这是杨老师带给我的感悟,是自己慢慢在牢笼中,感到颈椎,腰椎,关节因劳累慢慢起了变化而感受到的小生态的存在。可笑的是,我并不能停止对个体的消耗,难以抑制对生命之外的大生态的渴望。
   这就是人的异化吧?
   西溪湿地,如同穿越时空的锦瑟,向我们传递生态多样性与自组织的信息:
   窗外,38度的高温,暑气逼人。内心的湿地,气温也随之上升,护士的激光温度计,在耳孔里滴地响了一下,定格在37.9度。低烧已经一个星期。在病榻上躺得太久了。今日推针泵撤去,哆嗦着腿,护工搀扶着,在病房的走廊上走了一个来回。头有些微热,但心中依然在想那些清晨起飞的鸟儿,此刻正在哪里歇息?或许它们被放进了抽屉里,如俄罗斯的抽屉文学,或许它们避开了所谓的意识形态,成为第三等级文学。
   遥想这一年杨老师的叙事文字,禅意中透着几分豪气。第三等级文学,是人性从濒危中走向自我造化,是人心的迷途知返,是生命的自我修复。
   多好!蒙蒙的山,粼粼的水,或软或稀的泥,连同感知,被带往遥远的旷野,谱写各种际遇和体验,在旅途中邂逅朋友。这一切,是用个体的生命在交换,是个体与外部的一种转化与消长,是锦瑟与蛙声和鸣。锦瑟与蛙声和鸣,体味到不可思议的平和,像是幽居深海底部,又像是在讲述某人某事。好想知道“平和”二字现在到底离我有多远,什么时候才能追上它?如果注定没有那一天,“求生”和“求死”到底哪个更需要勇气?
   生命化为湿地,只生野草,不生乔木。篁亦无,酒亦无,更无宝剑,拂尘与琵琶。
   有蚂蟥,一听水响,便奋勇游向刚下水的人与兽,来赴血的盛宴。
   有带着长长尾巴的小蝌蚪,成群结队,在欢快地游动。
   有泥鳅,喜欢把水搅混。
   有螺蛳,喜欢在泥面缓缓蠕行,留下一串串天书。
   有螃蟹,总是钳足高举,肆意横行。
   有芦苇的根,有些坚硬。
   有菱角的丝与叶,漂浮不定。
   有浮萍,干脆悬于水面,随风漂移。
   还有——迷人的锦瑟。
   这是天然的湿地,有人说它像心脏。

共 29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写人的散文,文章以李商隐的《锦瑟》为写人叙事的线索,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深情地回忆了和杨小洪老师交往的过程,突出了杨小洪老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写出了杨小洪老师对于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杨老师深情的怀念。文章语言优美清新,感情真挚。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9-06 07:25:04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