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壮家过节的习俗

精品 壮家过节的习俗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01发表时间:2017-09-06 07:36:43

壮家过节的习俗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汉族人家称今天是“中元节”或“七月半”,又称“鬼节”。汉族人家在这一天要祭祀鬼神,烧冥币、烧纸衣、烧各种各样的纸祭品。据说他们还要祭祀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但具体做法我不清楚。我是壮族人,我知道壮家人一般是不过七月十五这个节日的。
   明天是七月十六,壮家人说,那是他们的“祖宗公父”(即历代祖先)回去的日子。是“七月大节”里的最后一个大节日。壮家人认为,他们的“祖宗公父”七月初七这一天就从天上降下家堂来,它们“祖宗公父”的灵魂暂时栖息在家中的神台上,享受家人的香火供奉,一直到七月十六日,“祖宗公父”们得了纸衣之后,才“渡过海洪”回去的。壮家人特别强调,说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必须要用鸭子上供“祖宗公父”,尤其是七月十六,非用鸭子上供不可的。为什么要这样呢?壮家人说,七月十六给祖先烧纸衣,送祖先回去,祖先的亡灵需要鸭子驮着“渡过海洪”的,因为鸭子极善渡,游泳时连羽毛都湿不了。
   汉族人家在七月十四或七月十五也烧纸衣、烧冥币送神。尤其是现如今,人们更别出心裁,烧的纸祭品种类更多,有纸房子、纸汽车、纸冰箱、纸电视机,纸皮鞋、纸西装,还有纸人民币等等。而壮家人不搞那么复杂,他们只用黑纸裁成衣裤鞋袜一体相连的“衣服”。他们用的纸,一般只有黑白两色,不搞那些五彩斑斓的花哨。
   壮族人做纸衣,更加讲究,一位祖先一份,男的配一只有手提的纸袋子;女的则配一个纸包袱,做得像模像样的。纸衣要分男女,男的胸前开扣,女的腋下开扣。纸衣要有装钱的口袋,男的口袋在衣服下摆左右两边;女的在腋下内折一幅隐藏着。有他们的衣袋里要塞上纸钱。在各位祖先的纸袋或包袱上,要分别贴上字条,字条上开头写着赠衣者对祖先的称呼及名字,如“曾祖父×××收衣”;随后写着所赠衣物的名称和数量,如“官衣二套,内衣一套”;继而又写咒语,如“外鬼不得争夺”;其后再写自称和名字,如“曾孙×××敬赠”;未尾写年月日时,如“丁酉年七月十六日”。
   壮家人一般在晌午或黄昏烧纸衣,在烧纸衣之前,必须先在堂屋神台前按高规格上供,以示“饯行”。并将所有纸衣置于神台前上供着。待香燃过半之后,即在神台上的灯火上点燃三支香,口中叨念道:“请各位祖宗公父跟我到门外取衣”,然后,捧着所有纸衣及那三支香,走出大门外,点火焚烧。
   更有一些更为上心的人家,在做纸衣的同时,造一个稻草人,用纸裱好,画上五官,号为“阴间挑夫”,并给它削一条小扁担,让它挑着那些纸袋子和纸包袱。在“饯行”的上供时,“阴间挑夫”也要立在神台边,与祖先们一同享受祭品——吃饱了好挑担走路。到烧纸衣的时候,主持人举着“阴间挑夫”的双腿走出大门口,将它连同纸衣一同烧化了。
   烧纸衣的人,一定是家中的长者或主人,别人没有资格。在烧纸衣的时候,家中所有的妇女和儿童,必须到屋后回避,不能观看。据说谁要是犯忌了,是要惹灾或生病的。
   壮家人过“七月节”,是如此的讲究和郑重其事,所以,壮家人将“七月节”,看作一年之中的第二大节。
   壮家人一年之中有好多节日,这些节日以农历为准,如春节(初一到十六)、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初五(端午)、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七月十三、七月十四、七月十六、七月二十、八月十五、九月初九、十月初十、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晚(除夕)等等。
   壮家人过节与汉族人过节是不大相同的,壮家人过节以祭祀为主要内容。壮家人的传统风俗是,“过节必须祭家先”。所谓“祭家先”,是于家中的“神台”祭祀本家祖先的意思。
   壮家人家家户户的堂屋都设有神台,逢年过节的“祭家先”是必须的。然而,“祭家先”不光是祭祀本家始高曾祖、历代祖先的,因为,神台上有好多神位,还有灶王、花王、土地神、财神、福神、关圣、孔子等等。
   汉族人的家中,有的也设有神台,但是,汉族人家的神位牌上,一般是只写“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或者只写一首吉祥诗,比较简单。
   壮家人神台上的神位牌很大,神位有十几列之多,每位讲究十一字或十二字,用红纸黑字书写,坐正位的一般是“本家历代始高曾祖考妣之位”,其它神祗之位,则次第排列于两旁。
   壮家人将祭祀叫“上供”,在祭品上另有一番讲究,比如,上供的肉类,只能是猪肉、鸡肉、羊肉和鱼肉,牛肉一般极少便用。此外,其它肉类和鸟兽之肉是绝对不允许用来上供的,说如果那样,是猥亵神灵,得罪祖先,是会惹来灾殃的。
   壮家人最忌用猫狗之肉上供,认为猫狗之肉是世界上最为污秽之物。壮家人一般也不用牛肉上供,认为牛是前生负罪之人投生来的,说牛于母腹怀胎九月才能出生,与人相同,这就是证据。在旧时代,壮家人一般是不轻易杀牛的,待其自然老死,才食其肉。不用牛肉供神这与汉族人不同,汉族所说的“三牲供品”,指的是牛羊猪的肉,将牛肉列于首位,号为“大武”“太牢”,有诸多经典可证。壮人的观念是,神原本也是人,牛的前生也是人,用牛供神,有些人吃人的意味,故不合情理也有些残忍。
   壮家人在上供问题上是很讲究的。上供之肉不能先品尝,尝汤也不行。上供的其它食品也一样,一经尝过了,就不能用于上供了,欺瞒神灵、得罪神灵是要受神的惩罚的。施行上供的人要穿戴整齐,不能蓬头垢面、不能光脚和光膀子。否则是对神灵的大不敬,神灵是要怪罪的。上供的物品及摆设,也很有讲究的。主供的物品一般是肉类,要放在最前的正中的位置,如果是鸡鸭鱼之类,头部一定要朝着神位,切忌“尾朝”或“打横”;若是肉块,一般以条状为佳,要纵向朝神,盛切忌“打斜”或“打横”;盛肉之盘,盘底要垫以青叶子,以芭蕉叶为上;所供的鸡鸭鱼肉,一定要配以盐碟,置于其旁;一定要有筷子,且三双以上,纵向对神;上供一定要有酒,酒要斟在杯里,三杯以上;米饭则不讲究,一至三碗均可,多则不必;上供一定要点灯,灯一盏即可,多不限;上供一定要烧香,香每炉一、三、五支均可,多不限,但讲究用单数;插香入炉之前,一定要手持香把,行拜神礼;有烛则要点烛,烛支不论多少,有则烧,没有亦可,不是必须,且插烛不用行拜礼;上供要待香燃过半之后才能烧纸,烧纸意味着要收摊,烧纸后才能结束上供,烧纸后要再次行拜神礼;烧纸后要行“点太花”。所谓“点太花”就是分别将一点点盐和一点点饭,点到供肉上,并屏息凝神,将“三牲”供品(肉类)翻了个过,然后,端着肉盘在烧纸盆的上方顺时针转三转即可。接着再提起一杯酒,也在烧纸盆的上方顺时针转三转,然后将此杯酒洒些在地面上。经过上述的操作之后,上供过程才算结束。
   壮家人在“祭家先”时,酒肉“三牲祭品”是必须要有的,此外,不同的节日要附加不同的祭品,如“四月八”用“麻叶馍”“五月五”用粽子、“三月三”及“九月九”用五色糯米饭、“十月十”用南瓜饭等等,有心情的还会加上时鲜的水果和鲜花。
   壮家人以春节为一年之中的第一“大节”,而以“七月节”为一年之中的第二“大节”。
   壮家人过去常称春节为“年节”。壮族人的“年节”其实是隐含两个概念的——“年关”和“过年”。
   “年关”指的是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一年中最后六七天的日子。“年关”又有两重意义,一是追讨债务欠债还钱的时段;二是做好过年的一切准备。在旧社会,“年关”偏重于前者,正所谓“穷人过年如过关”;在新社会,“年关”偏重于后者,杀猪腊肉、熬酒碾米、打扫庭室等等。
   “过年”指的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这一年中最初的十六天,这十六天,天天是节日。过了正月十六,才算是“年节”真的过去了,农家这才开始计诸农事。
   壮家人过去“过年”有很多讲究和禁忌,例如过年之前必须准备好正月初一到初六所用的白米和米粉,这段时间不能再动用舂礁和磨盘,人们说,“初一忌地、初二忌田、初三忌车、初六忌坝”,意思是说,如果这段时间村里有人动用舂礁和磨盘,是初一则梯地会垮;是初二则田埂会塌;是初三则水车会倒;是初六则水坝会崩”,犯忌者就要受到大家的遣责。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壮家人过去“过年”,在“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天,讲究和禁忌的事项特别的多,且又因地见异。然而,“除夕”大搞卫生、讲究一团各气,“大年初一”祭神拜年、图个吉利、盼个好兆头,这些习俗是基本相同的。我家乡的壮家人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早上,一定要做“红糖水圆”当祭品供神,不但要“祭家先”“祭土地”,还要祭当地的其他庙宇,甚至还要祭牲口棚、祭果园等等,这些祭祀一律用“红糖水圆”当祭品。这也是壮家人“万物有灵”观念的最为生动的体现。“大年初一”的早晨,除了祭祀活动外,还要举行“拜四方”“拜年”、教孩子读书写字、教小牛耕地等等。壮家人认为“大年初一”是上上大吉的日子,做什么都是良好的开端,“今日开端事事成。”
   二月初二,汉族人称为“龙抬头”,可壮家人不作此论。壮家人将以这一天为集体祭祀“山神”和“土地”的日子,名曰“祭庙”和“祭社”。事前,“村老”到各家各户筹钱筹粮,以备办酒肉供品、香烛纸钱,到时,家长或代表人集中一处,一同举行祭祀仪式,然后聚餐,家家户户都分得五色小旗回来,插在自家的庄稼地上。据说,这样可以确保这一年庄稼不受鼠雀为害,田园丰收。
   三月初三,近些年来“三月三”被定义为“歌节”“民歌节”或祭祀壮族始祖“布洛陀”的日子。其实,古时壮家人过“三月三”并非特指这两个内容的,它到底是什么节,众说纷纭,莫终一是,有待有心人进一步考证。在广西,壮家人在这一天一般是用五色糯米饭和“红鸡蛋”来“祭家先”。
   清明节,壮家人与汉族人一样,是一定要“扫墓”的,而且“扫墓”的仪式与汉族基本一样,只是壮家人视五色糯米饭为上等的和高规格的祭品,并强调扫祭时一定要在坟顶插纸幡。在广西,各地方的壮家人“扫墓”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单从时间而言,有的在“清明”前三天之内;有的只在“清明”那一天;有的在“清明”后三天之内;有的在整个“清明节气”那十五天内都可以;有的一年扫两次墓,“三月三”和“九月九”。有的壮家人在“清明”到来时,在自家大门口插杨柳枝或柑橘叶或艾草,说是避邪。
   四月初八也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壮家人除了“祭家先”外,还要做“麻叶馍”过节的,村里人有俗语云:“四月八,麻叶馍。”“麻叶馍”是用新鲜“野苎麻”的叶子捣烂后合着糯米粉做成的,此食品像粘糕,色碧绿,味鲜而清香。
   五月初五,壮家人与汉族人一样,也叫“端午节”,也要包粽子。在“端午节”,在广西,许多地方的汉族人家包的是“凉粽”,而壮家人包的是“大肉粽”,与年粽无异。壮家人过“端午”一般不提“屈原投江”之旧事,所包的粽子也不是为了祭“河神”,而是“祭家先”。
   六月初六,壮家人一般不问这叫什么节,但是,它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他们都要过节的,都要杀鸡劏鸭“祭家先”。
   七月,是壮家人最多节日的月份,一共有五个节日:分别是七月初七、七月十三、七月十四、七月十六、七月二十。壮家人统称为“七月节”或“大节”。壮家人视“七月节”为第二大节,第一大节是“年节”。
   七月初七,汉族人称“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跟“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如今又有“中国情人节”之说。汉族人过“七夕”节,要“乞巧”、要接“无根水”,旧时说这一天的雨水能治百病。但是,壮家人不说这些,壮家人认为他们的“祖宗公父”历代祖先,七月初七这一天就从天上降下家堂来,它们的灵魂暂时栖息在家中的神台上。所以,七月初七,壮家人只会“祭家先”,别的不谈。
   七月十三,壮家人从不问这天叫什么节,只知道它是“七月大节”的重要节日之一。壮家人在这一天是要隆重过节,要“祭家先”的。
   七月十四,壮家人也从不论及这天节日的名称。有人说这天叫“鬼节”,其实不然。在“七月大节”里,壮家人从不提及“鬼”字,只听得他们说的是“祖宗公父”或“祖先”。他们说七月十四是“七月大节”里最大的节日。这一天壮家人要隆重过节,要杀鸡劏鸭“祭家先”。壮家人说,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要尽量做到用鸭子上供“祖宗公父”,让“祖宗公父”顺利“渡过海洪”回到他们原住的地方。壮家人特别在意这件事。
   七月二十,壮家人也从不管这天叫什么节,他们只知道它是“七月大节”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他们只管过节和“祭家先”。
   八月十五,壮家人也称“中秋节”,壮家人在过此节时照例要“祭家先”。在过去的农村里,壮家人过中秋一般不谈及月饼的事,也不谈及什么赏月不赏月的话头。农村里的壮家人不在乎有没有月饼,只要有鸡鸭鱼肉上供和过节就行了。若是有兴趣的人家,一般要做糯米糍粑上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糯米糍粑不也就是一种别样的“月饼”吗?在过去,我们家乡那里的老人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八月十五晚上,在月亮还没升起的时候,有心机的人可以爬上高山,等月亮出来。在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有的人会看到月亮像台织布机或像轿子,那是非常吉利的好兆头,说明好运将到了;若是看到月亮像染缸或像枕头,那是不吉利的凶兆,说明就要倒霉了;若是看到月亮什么都不像,那是不吉不凶的,往后是中平的日子。说是这么说,据我所知,我们那里没有人去试验过。过节就好好过节,好端端的干吗要自找不痛快呢?何况还要摸黑去爬山,自找苦吃干什么呢?绝大多数壮家人一般都是这么想,所以没人去试验。
   九月初九,汉族人叫“重阳节”,讲究“登高”与“避邪”,据说这种说法是从王维诗中来的:“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过去壮家人过“九月九”,他们根本不谈论这些,他们仍然以“祭家先”为主,所不同的是,这个节日是要做五色糯米饭上供的。
   十月初十,壮家人称之为“十成”节。大概是“全部丰收”的意思吧。壮家人过此节,要做南瓜饭“祭家先”的。
   壮家人唯独十一月没有节日。汉族人在十一月要过“冬至”节,有“冬至大过年”之说。有的地方汉族人说这一天是“灶王节”,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要做甜甜的粘糕上供“灶王爷”,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净说这家人的好事,坏话则因嘴唇被粘糕粘住说不出口来,这个想法真有些自相矛盾了。壮家人一般不过“冬至”节,但也过“灶王节”。壮家人的“灶王节”是腊月二十三日,和汉族人说法一样,也说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不过,壮家人并没有想把“灶王爷”的嘴唇住粘,但一定要做“红糖水圆”上供“祭家先”,因为神台上也有“灶王爷”的神位,所以,就不用单独上供“灶王爷”了,他能与“家先”和众神共享甜品的。然而,“上天言好事”的希望却只寄托于“灶王爷”了。照理说,这样做“灶王爷”有点亏:大家吃好的,差事却赖于一人,他能全心全意按家主的意思去办吗?壮家人相信“灶王爷”会尽心尽力的。因为家主对于神台上的众神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没有过厚此薄彼的动机。
   壮家人的过节,还有好多好多的奇特习俗,它是壮族文化的深厚积淀,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正能量。若加以深入的研究,会发现其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 602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陀螺节、陇端节等节日。壮家人过节与汉族人过节是不大相同的,壮家人过节以祭祀为主要内容。壮家人的传统风俗是,“过节必须祭家先”。所谓“祭家先”,是于家中的“神台”祭祀本家祖先的意思。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07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06 08:25:12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了:它是壮族文化的深厚积淀,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正能量。若加以深入的研究,会发现其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1 楼        文友:霞中子        2017-09-07 16:39:30
  多谢“看世界 ”文友点评!顺颂秋安!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06 08:25:15
  家处三五里,各处一乡风,更何况是壮族,那风俗自然是与汉族有所不同的。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霞中子        2017-09-07 16:38:08
  多谢“湖北武戈 ”资深编辑点评!顺颂秋祺!
3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9-07 11:38:32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3 楼        文友:霞中子        2017-09-07 16:36:13
  多谢“平淡如水”文友点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