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身价五毛钱
先声明:我不是在作卖身广告。如果有人想买我,在下可以考虑。不过要提醒一点的是,只怕你买得起养不起……
“五毛钱”的身价说来有缘由的。我是家里主厨的男“佣人”。每天得去菜市场巡视巡视。每走过一个摊位,摊主总要向我行注目礼,心理学说这是一种企盼理念,我昂首挺胸甩步前行不敢抬手呼喊:“摊主们好,你们辛苦啦!”若如此会被视为从精神病院出来的。
一日,我在一鱼摊买了一条肥壮的草鱼。回来习惯性地给“家里人”汇报。鱼多重、价多少、钱些许。清楚明白,不然要挨批受斗,严重的话晚上要睡沙发。该晚我细算一下摊主少收了我一斤鱼钱。“家里人”知道后,要我退给他。
次日,一早我又“巡视”菜市场,先把昨天未收够的一斤鱼钱给摊主。鱼摊是父子俩经营的。当我说昨天的鱼钱算错了时,父子俩眼瞪瞪地望着我。从神情上看他们怕我是找他们多收了钱的麻烦而影响他们的信誉生意。我连忙从口兜里掏出六元五角钱递过去,并告诉他们,是少收了我的钱。父子俩神情更是怪异,眼睛瞪得更大,好像放射出四道什么凶狠的光,没立马接我的钱。父亲说,没有。我说是真的,我买了几斤鱼,应付多少钱你们少收了我一斤鱼的钱。父亲连连说,没有,没有,时下没有这种有雷锋精神的人。我再三说明,儿子才接过钱,父亲从儿子手里的钱中抽出五毛,说是“那斤鱼只按六元算”,我理解他的憨厚诚意,笑了笑:“不必了,你们做小生意赚点钱也不容易,你们不抠顾客,顾客也不能亏你们。”
那位父亲说到雷锋精神很感动我。我们这一代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成长的,雷锋精神已注入了我的血液,可见那位父亲也是唱着这首歌成长的。我兴奋,我今天遇到了一个知道雷锋的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雷锋精神似乎被冲走了。正如有首童谣讲:“雷锋叔叔三月来,四月走。五月六月去了拉非美。外国人学雷锋,中国人却静悄悄。”尤其是我们近年代的年轻人对雷锋似乎陌生。
几年前的三月五日。我走进课堂,问学生今天是什么日子?一女生霍然举手起立,唱起了宋祖英的成名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满堂拍掌大笑。我也笑了,但心里却在哭。待笑声停息,我告诉大家今天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只见同学们窃窃私语。可见是不了解这一史实。于是我写了一篇小小说《找零》辑在自编《聊慰集(卷二)》内,并在某刊物上发表,还改编成“小剧”。
我去集市买菜或什么食品,我从不看秤的,且有定摊、定位买的习惯。则因一是人熟了不短斤少两,足不足九成六就不错了;二是不卖变质的不新鲜的给我。以后,我买鱼总是去那个摊位。鱼价随季随时有浮动。但不管怎样我买鱼总要比别人买一斤鱼少五毛钱。我付过钱后思考,这少收的伍角钱是我的身价,人品的法码。心里高兴,不过心情也沉重……
我幡然想起某位吃“皇粮”的一职员的一件事。他姓杨,某日在小卖店买烟,店主把五元钞误作拾元,卖给他一包烟,还找回五元五角。杨某甚喜,在办公室还乐道其得。听着他不害羞耻的言语,我感到他鄙劣之极。多年未见,据说他现在“升天”成了一局级公仆。这也难怪啰,据传贪图小利,只占别人便宜的鼻祖是与庄子同期的杨子。他姓杨也许是有脉相承吧。
我爷爷曾教告后辈人,在物质金钱上与人交往不要贪婪,只有“亏”好吃——这后来成了我们族人传颂的名言。我母亲教育我们,吃了别人的冤枉肚子痛,拿了别人的东西手烂。我想这若是“如来佛祖”“南海观世音菩萨”灵性的咒语皆多好呀,社会定是更和谐、兴盛。
先辈教训的种子牢牢扎根在我脑子里。所以才有我这“五毛钱”的身价,我高兴。是这祖训给我养成的德性。在钱、物上与人的交往中我的原则是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所以我的肚子从没“痛”过,手至今还能拿笔。我祈望盖棺论定时,定我身价目真值“五毛钱”。绝不是一文不值,更非“余辜”。
我的身价五毛钱,在下觉得做人应知晓自己的斤斤两两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