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云·净域杯】阿掖山卧佛寺的钟声(组诗) ——作者:王超
◇阿掖山,我曾来过
阿掖山,我曾来过
那时花开,杜鹃灼灼
我摘下带刺的刺槐花
摘下雨后淋湿的野百合
摘下一朵关于佛的光阴
外面属于熙熙攘攘的城市
回到这里蒿草青青,只有风——
只有绿色的山坡和蒲公英的国度
只有一颗虔诚的心,慢慢攀爬
我听见那时鸟鸣,像一个精灵
是一只灰喜鹊的跳跃,让整个林间
更加的清幽,让山路更加的悠长
而路的另一端,陡峭的心无法按捺
无法猜测阿掖山蕴藏的善意
听钟声荡荡,清馥馥的是野菊花的味道
那时有更多的白云漂来
有更多的鸟鸣传来——
那时香火冉冉,山路婉转
上寺与下寺,加持的城市更加祥和
山愈加灵秀,人愈加虔诚
见不到一棵树上的松毛虫,它缓缓爬出来
沐浴着佛光,顿悟午后的时光
所以,我们来此拜厄,穿越城市
鹰隼在天空盘旋,走进这世外青山
仙鹤飞来,清泉叮咚,摸索着心有灵犀的颤动
古刹就藏于这山、林、鸟、水中——
◇水帘洞
阿掖山西坡,一处“水帘洞”
将山涧的水汇集,将霞光聚焦
将一座山的葱茏处擦亮
流水叮咚,坠下万点珠鬟
白银泄漏,别有洞天——
冲下万屡清新如斓的虹
将人间的苦厄清除,左右相望
水流成线,源自人间之外的清凉
配合山势的旖旎幽深,路的尽头
洗尽铅华,将一处人间修炼成仙
人间的炎凉,千年的沧桑
须弥洞中天地,画壁文章
将一片赤诚真善,汇入造化之意
便是最美的景致,云蒸霞蔚
漱玉涓涓,细流淙淙——
借此刻的佛陀,我想为你下跪
读千年的光阴,镂一晚明月
星星点点的野花,以水煮茶
一缕山泉的本意,返璞归真
唤起对神明的敬畏,渡有缘的人——
◇老爷顶观日出
正值蒿草茂盛,山路悠悠
攀阿掖山的顶峰,不晓得何处显现
一缕温柔的霞,照进人间光明
山势巍峨成峰,远方只露点点灯火
最冷的露珠,闪烁着夜的精灵
像星星的名字,野草分开每一颗细小的心
布谷鸟飞远了,鹰隼在山尖盘旋
到处是一片陡峭的期待——
登临主峰,日出扶桑
大海咫尺天涯,渺渺茫茫的三岛
可有神仙布下朦胧的幻梦
此起彼伏的松涛,仿若立地成佛
终于,一轮通红的太阳初升
银色的勾月隐循,半山瑟瑟半山红
矗立顶点,四面一山观三港
巨轮悠悠,泊来远方的客人
卸下新鲜的蜜饯,一切不紧不慢地样子
此刻,我是如此渺小,如沧海的
一粒泡沫,却仰仗你的高度
与天上的云岚重逢,与神最近的对峙
我想在此磕一次长头,只因
天是那么得近,人间却那么得远——
◇阿掖山卧佛寺
阿掖山卧佛寺,坐北朝南,三面有峰
这里的草木摇晃着岁月的荣枯
而北方的风,为此衔来一个明亮的词语
——一座千年古刹,照进一方福地
为此带来祥瑞
边缘的光景,都是这满目青山
世外的桃源,不在远方,在此烟嵐蓬瀛之地
有山依依,有海为盼,有人拜厄
有千年的祈愿与法则,更有
前世修来的因缘——
几度沧桑,山海葱茏,古刹隐于现世
关照的慧雨洒入这青山绿水间
仙鹤草、白头翁、旱莲草、野百合、千年银杏——
造化葳蕤,休戚相荣;山门、牌楼、天王殿、卧佛殿
大雄宝殿、伽蓝殿、地藏殿、观音殿、念佛堂——
适逢慧律,佛号声声——
梵宇巍巍,香火冉冉,天人合一
佛就在渡口,一尊释迦牟尼涅槃静卧
身首为木,袈裟金持,法相庄重
十八罗汉相依相守,不说话的金枝与供果
讲述多少善男信女的挚诚
让我停顿在卧佛面前,顿悟一世的禅锋
让我在这千年古刹里,携残缺的肉身
向你匍匐、磕头、诵经、吃斋、向善
让我学会虔诚的遗忘,学会从静静的暗夜
仰望星辰,成为佛陀的弟子——
遁入空门,真实不虚,距离佛法不远
证得涅槃自性的清净,念唱一世的安平
在佛陀、画壁、经卷、佛龛、青灯之中
一切早已浸染了佛性,光阴永恒——
佛法住世,一世祥和,此刻
卧佛寺的钟声响起,一声漫过一声
每一次心灵的相碰,万事万物与我
就对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