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缘丹霞寺(散文)

编辑推荐 【冰心】缘丹霞寺(散文)


作者:臧建国 布衣,248.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1发表时间:2017-09-16 12:42:29

【冰心】缘丹霞寺(散文) 我常想,山水与人,是有因缘的。有时候,人成就了一方山水;有时候,一方山水则成就了人。
   佛教是讲因缘的。访丹霞寺,“因缘”二字,令人感叹。
   与佛教无缘的人,对于天然禅师,大概不曾了解。所以,对他的故事,略知一二,怕也难吧。陪外地来游的朋友去转,就试着问起,果然,大多是连天然禅师的名字也没有听说过的。我于是只能表示吃惊了。从此,陪游的时候,就借机向他们讲说一番。想来,这也是我同唐时的禅师,前定的缘吧。
   天然是邓州人。进京考举的路上,逢了一个云游的和尚,问他哪里去。他自然如实回答:进京赶考,将来作官。和尚却说:作官哪如作佛?——只此一语,这书生竟弃了求官的痴念,直造江西,找马祖道一拜师去了。
   就想起《坛经》所记的,六祖慧能去市上送柴,听到有客人读《金刚经》。他原本大字不识一个,一听却入耳入心,幡然开悟,立即去找五祖了。这情形,如出一辙。这顿悟,当是慧根极敏,因缘极深。
   天然跟从马祖道一、石头和尚,自然学到了无限的禅机奥妙吧。剃度后,做了真正的和尚,于是四处云游了。一天,挂单到洛阳慧林寺,大概院主对他并不礼遇吧,招待极薄。夜是极冷,他耐不住寒,竟将殿里供奉的木佛,劈了烤火。寺里的住持,惊诧之下,气呼呼地赶来问罪:“天胆!你这秃驴,怎敢把佛烧了?”天然全不在乎,用棍子拨着火堆,笑吟吟道:“俺在烧取舍利!”住持愤然道:“木头里面,哪有舍利!”天然于是笑道:“既无舍利,便不是佛!再取两尊来烧!”
   这就是天然烧木佛的故事,禅宗史上极有名的一宗公案。天然的名字,从此蜚声禅林。
   80岁的时候,要隐居了。可能是从洛阳那边,朝故乡邓州的方向一路行来。到了南召境内,突然忆起马祖嘱他的话:“遇留则止”。一问,这一带的山正称作留山。就搭一个庵,栖身下来,募款,建寺,传法。于是,因了他,这山沟沟里平空崛起一处兰若,就是丹霞寺了,他也就成了开山祖师。4年后,天然圆寂。
   记载这禅师的离世,很是潇洒:6月的一天,突然对弟子们说:“备汤沐浴,吾欲行矣 !”于是从榻上坐起,戴上斗笠,拿起藤杖,穿上鞋子,一只脚下了地,一只脚还垂着,人竟没了气息。这和六祖慧能的离去很是相仿:六祖召集弟子,沐浴后,端然盘坐,嘱咐了一番,又吟了一首长偈,曰:“吾行矣!”奄然迁化。
   丹霞寺从唐至今,几度兴废,一言难尽。现在,古刹还幸存140余间清时的建筑。殿宇的塑像,“文革”时毁掉,经了新加坡广平法师的捐助,又修起了。笑口弥勒,如来佛祖,观音大士……一应神塑,与外相比,大同小异。倘不拈香朝拜,祈祷许愿,所过庙宇,也便相似。
   后院有三椽小室,中间是供着天然祖师的。那模样如何得来,无从问塑他的像师了。塑像不高,身边伴着的,是助他建寺捐资的庞蕴居士。他们的神态,完全是生活中的人了,没有一点神气。要是能够开口,这寺院的创设,又埋藏着多少悲欢?
   每一次来,我总要在心底,默默地向他们礼敬。
   前院几通明清的残碑,中院两株千年的古柏,后院几株空心的巨檀。寺前的溪畔,几株数人环抱的银杏;方圆左近,柏林碗粗,一片汪洋,点缀着隐隐古塔,弥散着无尽沧桑……
   据说,丹霞寺塔林,过去很多很多,“文革”时都毁掉了。还听我故去的岳父讲,1958年修水库的时候,很多的古碑,都被拉到工地,填作坝基了。如果真实,现在看来,这些古碑,实际是变相得到了保护。否则,“文革”期间,也将遭到灭顶之灾。将来,因缘成就,也许还将重见天日吧。
   历代住持的碑廊,看过之后,令人惊异。从开山祖师天然始,一代一代,至今已历58代。法号,生卒,住持时限, 一一具足,几无缺失。听人说,解放后,寺里的僧人被遣散,历代住持的像谱,被收存的僧人转藏到了民间。后来,丹霞寺重修,民人又捐了出来。能保存得这样完整,又是怎样的因缘?我们俗人,只能说是一种万幸了。
   丹霞寺现在的住持,演法禅师,在南方一所寺庙里传法,不常过来的。通诗词,擅书法,一笔行书,已臻高妙。缘分使然,倾谈之下,竟有默契。送我几本佛家的入门书,于是潜心地看。
   又有一位仁立师傅,先前是寺边的村民,当过村主任的。生活在寺边,受了熏染,突然离家剃度,当了和尚。他在镇平的菩提寺待过一段,现在到处云游了。偶然的缘故,我和他认识了,便有两面之交。一次,他主动访我,送我自己写的条幅,还赠我一本《宣化上人愣严经浅释》,又大又厚。我如获至宝,几乎看了一年,认真地看完了。虽是似懂非懂,到底熏了法味,很想探究一点禅机了。这都是和丹霞寺的因缘吧。
   前年冬天,早上刚出门,下起了雪。霰粒沙沙,纷纷坠落,地面很快一层灰白。我的脑海,可能因为才装了经书,立即浮出几句偈语,就写下来,传于演法师傅。未曾想,春节间,和朋友去寺里品味斋宴,他见我,说收到我的偈诗,一直想着,要和我一首,一时未得。现在,要送我字,就依我的诗吧。如下:
   “一粒两粒千万粒,
   粒粒都是舍利子。
   十方佛陀齐涅槃,
   撒向尘寰启众生。”
   一时写毕。携了墨宝,合掌礼谢,欢喜而去。
  

共 20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佛渡有缘人,人与人之间,人与佛之间都是有因缘的。因缘二字,令人感叹。与佛教无缘的人,对于天然禅师,大概不曾了解。天然是邓州人。进京考举的路上,逢了一个云游的和尚,问他哪里去。他自然如实回答:进京赶考,将来作官。和尚却说:作官哪如作佛?——只此一语,这书生竟弃了求官的痴念,直造江西,找马祖道一拜师去了。与佛有缘的人大抵有慧根,才能悟道。丹霞寺从唐至今,几度兴废,一言难尽。现在,古刹还幸存140余间清时的建筑。殿宇的塑像,“文革”时毁掉,经了新加坡广平法师的捐助,又修起了。笑口弥勒,如来佛祖,观音大士……一应神塑,与外相比,大同小异。倘不拈香朝拜,祈祷许愿,所过庙宇,也便相似。每一次来,我总要在心底,默默地向他们礼敬。这篇散文语言流畅,情感饱满,描写细腻,蕴藏哲理。感谢赐稿冰心,倾情推荐共赏。【编辑:缱绻月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缱绻月痕        2017-09-16 12:47:36
  感谢老师对冰心社团的支持,期待精彩继续。
爱之于我,不是朝夕相伴,而是柏拉图的永恒。那些瞬间即逝的年华,早扎根我灵魂的镜面,与今生的我参商永隔。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