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人在旅途(散文)
一、新加坡
白云,远程,万水千山。随着飞机的滑轮接触到地面的那一刻,我知道我人生旅程里的另一站已经安全抵达。这里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热带岛国——新加坡。
新加坡是以“城市花园”的名片闻名世界,一到这里,你会看到这个国家有别于其它国家不一样的风貌。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长夏无冬,加上雨水丰富,城里的原始树木和热带植物异常繁茂,它不像其它城市有着很做作的城市景观,不管铺桥架路还是城市规建,它都会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所以,即便是在市中心,到处都可以看到路边俨如从林,藤蔓纠缠的奇景。因为有着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和密匝的绿植,加上临靠海港,时值九月,刚是初秋,新加坡的天气没有骄阳的灼热,比起其它城市相对要凉爽很多。
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坐着舒适的大巴在新加坡的市区穿行。放眼望去,原始的树林和专业的花圃相融,整座城市俨如一座花园。最先吸引眼球的便是马路边,河道旁,和公园里那些高大妖娆的“雨树”。
“雨树”树形优美,树干曲折有力,据导游介绍:雨树原产地在热带美洲和非洲,它是新加坡建国初期,第一任总理李光耀先生选定的引进树种,全国有一百多万棵,每一棵“雨树”在“国家公园局”都有电子档案。“雨树”属含羞草科,在夜晚或阴湿天气,叶子闭合,像含羞草一样下垂,天晴了,太阳出来,包裹在叶片里的雨水和露珠便纷纷坠跌,如雨飘落,因而得名“雨树”。“雨树”树形优美,树干曲折,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张力,它的枝干上长满了青苔和寄生的蕨类植物,晴天遮阳,雨天挡雨。
坐在豪华的旅游大巴上,望着穿外渐行渐退的“雨树”,这让我想起龙应台写的《共老》作者在文中写到:“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的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阴天或夜间树叶合拢,雨,直直从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下的小草却茵然葱绿”。当看到新家坡的雨树才知道,作者所说的“雨树’便是我看到的”雨树”,心底便涌出人在异乡却与某个故事有着似曾相遇的情怀来。
新家坡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历来以稳定的政局和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它也是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船运中心。没到过新家坡的人,可能很多人只知道,新家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但真正到过那里你才会对这个国家的一点一滴感同深受。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交国家。百度可以看到,新加坡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家坡被日军占领,直到1965年才正式独立。
这次负责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一名中年的新籍华人,外表端庄,温文尔雅,他有酒窝,笑起来温和亲切。旅游大巴载着我们一路前行,他站在车头用麦克风一一帮我们讲解当地的风俗民情,人文地理,回答游客的提问,我们不禁对这位资深的导游感到由衷的谢意和敬佩。
在离下个景点的入口外面,导游安排我们一行人下车做短暂休息,在停车点的广场上,有大量的游客在一个小档口和一名老者购当地特色的“水果雪糕”,据导游介绍,在新家坡,这些在路边摆卖的小档口,都是经过政府部门严格注册的,
而在我们国内,到了退休年纪,基本可以享受政府相应的退体津贴。而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家坡不一样,在他们国家,你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在各种服务行业,都会看到很多年纪很大的老人还在继续工作。因为新加坡不存在“养老”保障,他们的公积金一大部分都靠年青时的强制储蓄,因为他们的政府“不养懒人”,如果愿意工作,而且肯努力,政府都会为需求人群提供相应的援助,并且可以拿到相当高的薪金,这样一来,很多到了退休年纪的老人还愿意出去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导游的带领导下,我们一行人到达了“鱼尾狮公园”这里汇集了新家坡诸多著名的地标建筑,有当地人昵称”榴莲壳”的“滨海艺术馆”,而对面的“滨海湾金沙酒店”是三座顶级酒店连为一体的综合豪华娱乐城和购物中心,而楼顶船型的“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金沙酒店”它巍然傲立在滨海之上,在那里,可以360度全角俯瞰新加坡的繁华大美。相邻而立的“金沙艺术科学博物馆”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它和“金沙洒店”的独特造型相映成趣,而“鱼尾狮雕像”与全球其它重要的地标相似,已成了到访新家坡的必看景点。对岸的高科技大楼和金融中心层层叠叠直冲云霄,在这里你的眼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饱足,你的心会为这些卓越的建筑艺术感到至上的膜拜。
将近中午12点,导游带我们到“滨海公园”附近一家接待旅游团的餐厅吃午饭,简单干净的餐厅里,一拨一拨的游人挤个水泄不通,中午吃的很素,每人一个小面包,几片水煮的鸡肉,几片青菜,一碗清汤,再加一碗调过味的白米饭便是午餐所有的内容了。食物清淡,油少味寡,虽然腹饥,却无胃口。
稍作歇息,便又得跟着旅游大巴,马不停蹄的赶至下一个景点,车窗外,湛蓝的天空蔓延在大片的棕林和绿植里,云层很高,云朵极白。由于疲累,坐在车厢里的人却开始晕沉欲睡。那一刻,时间和天地似乎是停顿的,凝滞的,但又觉得寂静豁然。在这个文明的国度里,路上没有车主穿插变道,没有人开快车,车子各行其道,安全,平稳。
不一会,却听得车窗外有雨声,导游便开始说到:“大家旅途很辛苦,刚吃过午饭,坐上空调车所以特别容易犯困,你们看下,刚才还是阳光普照,这会就开始下起雨来了。因为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长夏无冬,是典型的多雨气候,这边的雨来得急走得也快,大家再往窗外看,你们发现没有,新家坡很多地方都有供路人避雨的长廊,如果下雨,这边有避雨通道,出门即便不带雨伞,也不会被淋到”。作为外地游客,我们真该为当地政府和城市规划的“暖心工程”点赞。
大巴载着我们在市中心穿城而行,一场大雨过后,竟然把整个新加坡渲染得有些“一雨知秋”的凉意了。四周的棕梠随晚风轻拂,“雨树”很安详,静默伫立。城市里一切井然有序,昌盛有余。中途我们坐的大巴有几次较长的停顿,导游带着我们一行人去到指定的免税商场购物,比如珠宝城,皮具行,保健品行,老字号药油店,虽然所到之处,店家老板极力推荐,多数游客还是选择理智出行,理智消费。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到达了新加坡的最后一站——环球影城。这里是东南亚首个好莱坞电影主题公园,它位于圣淘沙名胜世界内,里面有全世界最大的海洋生物园,包括七大主题公园,影城内都是一些顶级的游乐设施和景点以及合法的娱乐赌场,高档的时装珠宝商城,美食街,ESPA度假圣地,都收纳在此,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时间,体力,在这里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到挥金如土的快感,
更晚些时候,导游带我们去了当地华人开的餐馆吃中国菜,还是简单的菜式,数量多,但谈不上美味。充其应付肚子,据导游介绍,在我们晚上入住的酒店附近,有丰富的夜宵档口供我们自已选择,如果我们没有吃饱,或者想去体验下新加坡的美食,晚上休息前,大家有时间可以在那里品尝下世界各地的美食。他顺便告诉大家:在夜里,就算是陌生的游客单独出行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新家坡有健全的法制和良好的治安,无论去到哪里都很安全。
回到酒店,办妥诸事,人已是疲累之极,之前导游介绍酒店附近各国特色的美食显然已经失去诱惑。
入住的酒店还算高级,一楼是酒店的前台和对外开放的K吧,形形色色的人种在酒吧集聚,悠闲地听歌女唱歌,喝酒,消费时光。大厅里有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助美食供应。
我们入住的酒店和全世界所有格式化的大酒店一样,里面装潢得一模一样的房间看起来洁净宽敞,令人愉悦。可是再豪华的酒店,也能够在枕头,被单,浴巾上闻到生疏的气味,空间里总有散不去的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混合气味,还有隐藏其陌生人皮肤和毛发反复印染之后的气味。对于来去匆匆的人们,此地只不过是个中转停歇之地。酒店里任何标注已作消毒处理的物品都不曾去翻动,这里的每一件摆设和物品对我而言没有故事和丝毫情感。
房间的电脑台上堆栈得满满当当,换下来的脏衣服,自带的毛巾、牙刷、洗发水、洗面奶、口红等小物件零乱摆放。行李厢敞开着,随时准备打包离开。租住场所再堂皇华丽,内里却充满仓促草率,如同餐厅里形式精美的饭菜,无法与家里粗陋的食物相形比较,因为缺少真实的情感。
夜色渐浓,新家坡的夜,越夜越精彩。窗外,车河流动如同白昼。灯火光耀星辰。层层叠叠的摩天大楼,宛如一个敞开的万花筒,这美妙的国度充满热量,欲望、物质、以及饱和的情感。只到到过这个国家的人们,都会被这座繁华,富裕,安宁,充满幻象的大都会所迷醉。
关了灯,拉严厚实的窗帘,想好生睡眠,可漆黑的房间让人很不适应,起身拉开窗帘,让房间蹿进一丝晕暗浮动的光影,似乎那样更让人安心。疲惫的身体,贴在陌生的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可怕的失眠就好比一个人囚禁在透明的瓶子里,和外界总隔着一段距离。白天佩戴美瞳的眼晴酸胀干涩,头脑神志不清,困在若大的单人床上,身体麻木迟钝。头疼,胃胀,缺乏欲望。干脆和衣起身吧,在这个明天就要离开的酒店里,打开手机,困顿不振的记录自己能想到的文字……
二、吉隆坡
从新加坡的中转,我们直接到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在吉隆坡我们要去的第一站便是马六甲。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位于马六甲的海峡北岸。马六甲穿城而过,数百年以来,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马来人相继来到这里,经过长时期的交流,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汇成了马来西亚特有的文化风貌。
较于“东南亚”“下南洋”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总是带着更深的情感记忆和历史背景。当年国内战乱其间,很多广东,福建一带的中国百姓为了维持生计,躲避战乱。他们纷纷远离故土,飘洋南下,度过重重艰难,在不同的殖民统治下,凭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在南洋一带,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吉隆坡一直到马六甲城,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房子,古老的马六甲城有些陈旧,街道曲折狭窄,屋宇参差多样,老城内中式的唐人街,简洁明快的荷兰红房子,葡萄牙式的乡村小屋,沉稳浪漫的英式小宅,以及本土风格的民宅毗邻而立,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达马六甲,似乎都可以在这座城市找到自己民族的印记。
荷兰红屋价坐落于马六甲河畔,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建筑,整个广场的建筑都是以红色为基调,这里原来是一个大教堂,而现在是市政府在马六甲的博物馆。这里同时也是马六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沿着陡峭的台阶穿过红屋后山,便到了“保罗教堂”,据外面的碑文记载,这座教堂最初是由一位葡萄牙的船长于1521年修建的,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马六甲。破败的教堂正中有个类似“方井”状的建筑,用铁笼子做了围蔽。教堂的两边摆放着荷兰贵族们的墓碑。
山脚下有一座城门,三十多米高的城楼上雕刻着很多当年葡萄牙军队的图案,城门直通外面的广场,有流浪的歌者在里头卖唱,有画者帮路过的游客画素描。广场很小,外面有一排小“商业街”用草席做成屋顶,很具特色,像其它各地的旅游景点一样,出售一些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广场里形形色色的人种川流不息,夸张的花车,播放着巨大的声浪招揽过往游客,各种不同文化的新旧建筑更显出马六甲沧桑历史。
跟着行人一直往外走,跨过一座小桥,那边便是马六甲的“唐人街”,那里是马六甲的中心,也是到了红屋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唐人街”也叫“鸡场街”。“鸡场街”很小,目测估计也就四五百米的长度,两边多为两层的小骑楼,基本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建筑。沿街都是出售当地的美食特产和手工纪念品。
两岸的河道上伫立着色彩斑驳的老房子,多数房子的外墙为鲜黄色,这些独特的风格建筑,融汇了太多的民族风格,房前屋后,从上到下有很多种植的盆栽,繁花伸出窗台,繁茂昌盛,在秋日的阳光下兀自开放。宛如一帧清新的田园巨画。路边和大树下有细碎的花瓣,洒了长长一路,河流静淌,庄重朴素。
桥的对岸便是红屋广场的休闲中心了,遮荫的大树下摆着成排的藤椅,板凳,供川流不息的游人伫足歇息,在这里可以购买到各色饮料,甜品、糕点、水果。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大陆的诸多游客都是跟着旅行社的导游“被动游”,无论去到任何一个景点,多数人中国人都是举着手机,单反,ipad盲目的竞先拍照,以“到此一游”为目的。
再看看外国人,他们旅行的方式和大部分中国人截然不同,他们不会行色匆匆,不会走马观花,旅行对他们来说一种很放松的方式,无论去哪,他们都会把自已的步调放得很缓慢,极少的蜂涌追赶,,旅行前后他们都会花更多时间做足功课,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背景。或许这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赋予旅行不一样的方式和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