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作家*小说征文】哭笑不得
这天,男人回家,问女人,你不说你有个舅侄儿子会剃头吗?
女人放下手里的活计,回答道,啊,不是跟你说了好多回?家里蛮穷,他又……
男人受不了女人的唠叨,赶紧挥手制止了,又道,队里说要收个剃头师傅,我听到了,说了,队长答应了,要你明天就去接来。
女人一愣,忍不住又唠叨道,这急?
男人笑道,刚好明天开始要放三天假,还过几天又要搞双抢。你也好趁这机会去看看家家。
女人听了,不再讲话,边继续手头的活计,边盘算回娘家的礼物。
女人的娘家在郭河。郭河离沙湖有百多里路。女人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就去了街上,又乘车去了县城沔阳,再在沔阳县城转乘车子去郭河。女人一去多日,终在第三日的傍晚才回家,身后,多了个年青男伢。
男伢年纪也不大,才二十四五,长的也还一表人才,倒也不失个帅小伙。只是走起路来,一脚高,一脚低,是个跛子。后来,女人跟人介绍,说是小儿麻痹症落下的后遗症。男伢的腿子虽跛了,一应接人待物,倒也知礼有度,很是叫人有了好感。
从此,男伢就住在女人家,专一替塆子里人剃头。
男伢姓石,名三从。昔日只有三从四德之说,但那是针对女人的,现在这个男伢取三从一名,却不知意为何用?
塆子里人也不去理会这些,只要石三从能剃头就行。
石三从的手艺也还了得,虽然年纪不大,却也尽得师傅真传。时日一长,自有其他队里的同行跑来盘江湖,无非想证明个家路子和野路子罢了。
说起家路子、野路子,其实也没得个么家,就是要证明一下是不有师傅教的,还是自已自学的。
三从见了,总是一脸的笑,热情接待,边与人剃头,口中边道,我出师早,师傅年纪也老,一应礼节都已忘了,有那不周之处,还请你郎多多包涵,多多指点。
别人听了,也不好再说些么家了。点着头,乐哈哈付了头钱,走了。
头钱也不多,才二角五分钱。
三从见了,却并不接过,只是一个劲地推辞,口中还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初来贵宝地,理当去一一拜访你郎们,只可惜腿脚不便,托了回大,今你郎上门找我亮艺,小子斗胆献丑,只要你郎们不嫌弃,我会洒扫门堂,迎接你郎们的到来。出师虽早,礼仪虽未学周全,但这个润资万万不得收下,倘收下了,祖师爷都要责罚我不认同门,只认润资,倘要家法侍候,你郎们见了,一定也不忍吧?
这番话一说出,别个自然也不好再推辞了,乐哈哈收起钱,乐哈哈走了。
从此,三从仁义的名声就出去了。
三从在女人家住了两年,手头也攒下了两个钱,三从就想自己做房子。尽管在女人家住,女人男人对三从也好,但三从总觉不自在。
女人得知了,又去跟男人说,男人又去跟队长说,队长同意了,就在女人家屋前的块空地上做起了两间平房。三从见了,心中倒升起了一丝喜悦,出来进去,声气脚步声都比以前重多了,毕竟是在自己家里呀!
几年的时间下来,三从也熟悉了周边,也开始提了工具出外揽活了。
队长见了,也没说些么家,任由三从去为之,只要不耽误本队社员剃头就行了。毕竟别个也要生活。再者说了,三从在外闹好了,队上也能减少些负担!这就是队长的仁义、大度。其实,说白了,也并非队长真心想如此,实则三从家的姑妈,也就是女人,还是队长的嫂子呢。这个队,就是汪家人的天下,汪家人都不说,哪个又想去触这个霉头?
一天晚上,三从回家,却没急着回自家,而是去了女人家。手上,还提了那个工具箱。
女人男人正在围桌吃饭。
三从坐在一边,看了眼女人,道,姑妈,你郎跟我做媒。
女人男人对视一眼,女人欣喜道,哪家?
男人却疑惑地看着三从,眼睛不自觉地落在了三从那只残腿上。
三从道,就是四大队一队的杨兴贵。
女人一听,放下了心来,连忙欣喜道,好,好,我搭天桥都跟你搞成。
三从听了,满心欢喜地回家去了。也不听女人的一再挽留,要他吃夜饭。
男人看着女人,笑问,这大的把握?
女人笑答,前天有人提过。又道,兴贵你又不是不晓得,人虽长得五大三粗,脑壳却又有点不灵光,配三从还是绰绰有余。唉,三从要不是那条腿……
男人笑问,你去找哪个?
女人笑答,幺爷嘚。你不晓得?杨婶娘就是她家的姑妈嘚。
男人笑道,你么都晓得?
女人也笑道,这就是女人的本事。
女人吃过饭,就去了幺爷家。
年底,三从如愿接回了三贵。
只是新婚后的第二天,新娘子兴贵就一本正经地跟女人讲,说你郎屋的三从真不懂事。
女人一听,惊讶地问,么啦?
兴贵答,他一夜大天亮都两头爬,我都一夜没睡着。
女人听了,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