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收获】金风玉露时,文学采风忙(散文)
金秋季节,叠翠流金,瓜果飘香。我和文学协会的成员们兴高采烈地前往惠州进行文学采风活动。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来到了广东省惠州市的东江边,第一次目睹东江气势壮观的景象。蓝天白云下,碧水悠悠中,桥梁飞架两岸,天堑变通途。大家兴奋地漫步在江边,谈笑风生。风平浪静时,水面如镜子。微风吹拂时,吹皱了江面,阵阵涟漪如丝绸的褶皱。若有船只经过,波浪涌向岸边,可听到惊涛拍岸的水声。艳阳下,有人上了江边的小船,有人在围观捕鱼人网住的大鱼,有人在凤凰花下流连。
金风送爽,花草芬芳。不知不觉间到了水东街,这里位于惠州桥东,街全长730米,宽14-18米,东西走向。看到青砖灰瓦的建筑,古旧幽静的街道,我好奇地询问是哪个年代的建筑风格,仿佛走在时光隧道中。木雕的花纹、古朴的窗格,把人的思绪带到逝去的岁月、如烟的往事中。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那时是商贾云集之地,这里街道纵横,商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繁华热闹,曾被称为“旺地”,被誉为近代的“清明上河图”。这里记录着历史长河的岁月,承载着市井文化的发展,据说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这广东三大文化的“活化石”。经过时代的变迁,几度兴衰,昔日的繁华褪去,留给人们的是珍贵的建筑群、古朴的街道。走在人迹稀少的古老街道,想象着当年苏东坡被贬谪从这里踏上惠州的情景,体会沧海桑田的变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设于水东街。毛泽东、朱德住过的辛耕别墅和周恩来住过的基督教堂保存完好,为革命遗址。上面住人、下面为人行道的古旧骑楼让人看到岁月的痕迹,老城是惠州城的灵魂,千年古街的原有风貌会被继续保留、修缮。临街建筑门边挂着改建单位的牌子,古街将会被改建,成为“江、城、街、楼”为一体的滨江风貌展示区和传统生活体验区,人们休闲时可以感受历史文化厚重的古街风情。
树木掩映中,飞檐翘角、粉红墙壁、白色雕栏、朱红柱子、朱红窗格的合江楼矗立在阳光中。爬上白色阶梯,进入楼内,站在合江楼凭栏眺望,东江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飘在惠州城,江边建筑鳞次栉比,桥上车子奔驰、喇叭鸣叫。登高望远,江边旖旎风光、各色建筑尽收眼底。
中餐后,我们前往惠州西湖名胜风景区。据说西湖始建于北宋,西湖名胜风景区分为西湖景区、红花湖景区。西湖景区水域面积1.51公里,曾有着“五湖六桥八景”的美称,五湖分别是平湖、丰湖、南湖、鄂湖、菱湖,五湖相连,桥架湖上,亭子临水而立,一幅幅水上画卷呈现在蓝天下。湖中古六桥分别为西新桥、拱北桥、圆通桥、明圣桥、烟霞桥、迎仙桥,山色、桥景倒映水中,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据说新建的三座桥与古六桥称为西湖九桥。八景是丰湖唱晚、半径樵归、山寺岚烟、水帘飞瀑、荔浦风清、桃园日暖、鹤峰返照、雁塔斜晖,乘船飞驰在湖上,徒步行走在湖边,湖景如人间瑶池,令人心旷神怡。
虽已过了白露,湖边树木郁郁葱葱,游人三三两两走在树荫下,一幅幅岭南特色的优美动态画卷呈现在眼前。惠州西湖,古人称之为“天然风韵,淡扫蛾眉”。看湖水碧波荡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在耳边萦绕,这里虽没有西施和范蠡泛舟五湖、没有白蛇娘子被压雷峰塔的传说,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四百多位文人为这里厚重的文化增添了风采。
烟霞堤上,游人如织,路边的花草树木飘着香气。烟霞堤以烟霞景色得名,传为苏东坡寓居惠州时所筑。有“世上黄尘吹不到,烟霞桥外白云封”的优美意境。走在惠州西湖的小径,杨柳飘烟,竹林墨绿,古树参天,亭台楼阁,古桥相连,湖水碧绿,岭南的西湖之美,不比杭州西湖逊色哟。有人泛舟湖上,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或引吭高歌,或浅唱低吟。
湖光山色中,听着防空警报声在西湖上空回荡,想到曾经的“九一八”事变,不忘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是他们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换来如画江山和幸福生活。九曲桥上游人摩肩接踵,赏湖景的人们纷纷感叹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点翠州,树木葱茏,湖水环绕。此处在宋代修有孤屿亭,到了明朝,此亭改名为点翠亭,1913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成留丹亭,寓意深刻,让人想起宋末政治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寻觅孤山苏迹,在树木苍翠的山中偶遇另一队游客,导游解说着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的故事。苏东坡曾赞叹西湖的平湖景点是“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丰湖就改名西湖了,丰湖是惠州西湖的古称。导游解说苏东坡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戏谑他淡定的心境竟然让朝堂的皇帝龙颜大怒,再次把他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寂静幽篁处,想起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话语。孤山曾经栽植了很多竹子。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清雅淡泊,高风亮节,可见苏东坡的胸怀和品格。参观苏东坡的纪念馆、六如亭、朝云墓,瞻仰东坡居士像、碑廊,与苏东坡相关的历史文物、王朝云美丽的雕塑,令游客中的文人雅士们感叹不已。
天色渐晚,在岸边拍摄湖中美景,欣赏榕树在水中的倒影。返回时路过准提寺,游人在仰头欣赏寺前双龙戏珠、栩栩如生的人物石刻图腾。夕阳西下,湖水像镀上了一层金色,如一幅油画,展现了天然的魅力。为了拍摄日落的景象,我们像夸父追日一样,追着湖边的太阳,寻找最佳角度,竟然忘了归路。
夜色中,西湖流光溢彩,街上彩灯闪烁,惠州的夜景让大家赞不绝口。我们在晚餐中品尝美食,在文学协会成员的歌舞、朗诵、故事表演中,见证了文学协会副会长的捐赠仪式。
第二天清晨,我们前往红花湖。红花湖在西湖景区西南部,曾是西湖三大水源“水帘水”的源地,后筑坝成湖,以最高峰红花嶂取名为红花湖。这里水域面积有1.62平方公里,碧绿的湖水如翡翠,镶嵌在群山中。湖水四周群山植被茂密,瀑布飞帘、山间泉水隐约可见。很多游客骑自行车飞奔在环湖绿道,紫色的大叶紫薇花、玫红的三角梅在秋风中摇曳,我和文学协会的一位老师多年没骑过自行车了,就徒步徜徉在绿幽幽的湖水岸边,欣赏沿途野花、绿林。
行至红花湖边的故乡园景点,这里是纪念廖承志的景园,园里树木青翠、绿草如茵。走进廖承志同志生平陈列室,参观中,详细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迹。廖承志籍贯广东惠阳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元老廖仲恺、何香凝之子,他从童年时就深受革命熏陶,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一生矢志不渝。读了陈列馆内征战岁月的文字,仿佛看到了枪林弹雨的战场,不由对革命先辈们肃然起敬。
在绿廊花漾中穿行,欣赏浩瀚湖景、绿树苍山、繁花似锦的自然风光,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返回时间,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惠州西湖名胜景区,在车里打看文学微信群,群里才子佳人的诗歌作品不断涌现。在这个有着良师益友的大家庭,大家希望写作才如泉涌,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