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
俄国现代主义文学鼻祖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作家提升修改作品的能力,正如乐氏同仁生产水制丸药和蜜制丸药的过程,必须经过如蒸、炒、煅、烫、炙、浸、水、飞、霜等达四十多道炮制工序才可以入口。创作出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精品名作亦然。只有拿出“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的精神,才会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流传甚广。说的是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重庆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答应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劝戒诗的上两句。但引用者不求甚解,也无人去深究其出处,而至今仍有不少人不知道此诗还有下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还有一例,譬如在《中华好诗词》节目上,当主持人王凯问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出处,在场竞技者都答成出自《卫风•木瓜》。其实不然,出自《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一个汉语词汇,简称投桃报李。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没有“投桃报李”的高。
还有不少例子可以警示我们,对于学问我们不可缺少追根溯源的精神,对于知识我们不可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名言警句”,我们更应该有科学严谨的审视态度,才不致使抄袭主义、拿来主义、不求甚解成风。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乐氏同仁三百年御药文化。“炮制”,泛指用中草药原料加工制成药物的过程。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5大类加工方法。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改变药性的性能功效,扩大其适应范围,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或)制剂,纯净药材,以保证药材质量和称量准确,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名言。中国中车始终坚信产品是民族品牌的核心资产,中国中车曾在脸书与推特上发起“硬币挑战”活动,通过与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与地区的轨道交通运输产品进行对比,各国网民惊讶地发现,唯有在中国制造的高铁上,才可以保持硬币数分钟不倒的记录。
好品牌离不开好故事,2013年在土耳其,由于受到台风的影响,中国中车为土耳其萨姆松市制造的轻轨无法通过轮船起运,为了保证轻轨的按时开通,中国中车特意租用了世界最大的货运飞机安225,把整列轻轨空运过去。2014年,中国中车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春田市建立制造基地,根据规划,当地的一座房龄超过百年的红房子将被拆除,得知此消息后,中国中车拨出专项资金保留了红房子,将其修缮加固后作办公室使用。
又想起德国人生产的一口锅,可以用上100年,因此很多德国人用的都是奶奶传下来的锅。
对德国人来说,任何一样厨具,一辈子只需要买一次,不需要买第二次,因为你一辈子也用不坏它。德国人生产的煨汤用的锅,完全是钢铁铸造的,沉重得连男人都有点端不动,那锅盖内侧有奇特的花纹,有人曾问一位德国的销售商:“搞这些花纹干嘛?”他说:“它盖上去后,水蒸气就能上下自然循环,不易烧干,这是一种技术。”德国的锅具,盖上去个个严丝合缝,说三分钟开锅就三分钟开锅,能为你省下不少天然气费。
为什么八千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两千三百多个世界名牌?当时的西门子公司总裁维尔纳•冯•西门子是这样解释的:“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可想而知,在最珍视“炮制”的国度,少有企业是一夜暴富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减少“差公司”与“假公司”的生存空间。
中国已经比当年强大多了,从经济总量而言甚至已位居第二,但在科技尖端领域等不少方面,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强国。我们不缺少精英,不缺少顶尖人物,我们缺少的是对“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之类理念足够的重视与践行。懒惰、不思进取、以次充好、山寨成风,这是职业精神的丧失。要重拾炮制功夫,就必须和这些“稀松主义”“不求甚解”做彻底的分割。只有激发国民性格中的优秀因子,形成视质量为生命的强烈自尊,将产品好坏与荣辱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质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