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当民兵连长的日子

精品 当民兵连长的日子


作者:沙漠之魂 童生,605.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32发表时间:2017-09-21 15:24:29
摘要:当民兵连长时有趣、有惊无险的军训;带领民兵小分队护秋、防汛中的吃苦、担当;参加大会战历经的艰苦、关爱和目睹生死的震撼。让我懂得了担当、坚强、自信,还有爱。

当民兵连长的日子 一九七五年,九年级毕业,到村里当团总支书记、民兵副连长。年底,当过兵的民兵连长,接替了病退的党支部老书记,我也晋升为民兵连长、治保主任兼团总支书记。别看官不大,可事不少。可调动九个生产小队的九个民兵排的五百多名基干民兵,还保管并有权使用的七九式、三八式、马步枪、半自动、轻重机枪120多支,成箱的子弹、手榴弹等。每年挖河、修水库、修公路、植树、会战等,都以民兵连为单位参加;定期组织民兵训练、参加民兵运动会、擦拭枪支、护秋、防汛突击队等。感觉就是一个全能的军事官。其间发生的一些事有惊险、有乐趣、有无知、有难忘……
  
   军训
   全民皆兵,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军训是基干民兵每年的必修科目。夏初,田里的高粱、玉米到了一米多高,叶子黑黝黝泛亮,晚上嘎嘎的拔节时,大豆和棉花也有膝盖高了;山坡上的果树也挂满了青白色蛋黄大的果子。就到了挂锄季节。民兵训练就开始了。每个生产小队抽5名基干民兵(要求3男2女),九个队40多人。和公社武装部约定的教官也按时到位。简短动员后,训练就开始了。教官先讲示徒手列队,看齐、立正、稍息、齐步走、变队等动作要领。然后实际操练。列队伊始,看上去就是典型的土八路。身材胖瘦、高矮都有,服装各式、各色不一。有的女民兵还把漂亮衣服穿上了,以为赶集呢。哪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意思嘛。报数时,有个叫洪全的,轮到他就听“咝—咝—咝咝咝—四!”立刻哄笑一片。教官以为紧张,反复几次,依然;教官不高兴,以为故意。我了解到他有口吃的毛病后,建议教官把他调到了后排。向左右后转的时候,有些女民兵总转错方向,撞脸、碰臀,转错了还嘎嘎笑个不停。特别是那个二兰子,总是懵懵地找不对方向,后来让她站在队尾。齐步走训练开始了,看起来走得不错挺整齐,口号喊得也响。农村人就是天生大嗓门儿,有气派。可是,走了两圈教官就发现队列中间有个人好像不对劲,仔细一看,呵,真是的,那个侯兴国的脚步不踩点儿,大步流星。叫出队列,喊口令让其走两步看看,真是无论如何就是不会踩着点儿走。就像小品《红高粱模特队》里那个男演员走的那样,晃晃悠悠、大步流星。细看还有点儿张嘉译的步态。张嘉译不会也是走步不会踩点儿吧。呵呵。我一看这个样子,想让他回去算了。可是,大伙却替他说情。别看他近一米八的个头,大手、大脚、大嘴、大脑袋、大鼻子,五大三粗,可是,眼睛小得像一条缝隙。他书看得多,记性好,口才也好。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七侠五义》《三侠剑》等都看过。我想想也好,休息时给大家讲上一段,放松一下也不错。事实证明也真不错。讲故事像说书,口若悬河、有板有眼、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嘴角泛起了白沫也绝不喝水。小眼睛也仿佛睁大了许多,泛着光。大家听得几近入迷。
   接下来的持枪队列,有了徒手队列的基础,肩枪、枪放下等就好多了。持枪队列就更像模像样了,整齐划一、口号嘹亮、飒爽英姿,还真挺带劲,有点战斗部队的气势!围观的大人和孩子们都连声叫好。我心里也有点小骄傲。接下来的刺杀、射击瞄准、投弹训练都很不错。教官也很满意。
   第六天是实弹训练。上午射击使用的是半自动步枪。五人一组,掩体、卧姿射击。每人发一个弹夹10发子弹。男民兵先打。打的是胸靶。前三轮打完,都在65环以上,到第四轮叫安德的打了98环。我不太相信,报靶员又报了一遍,可一看靶纸竟然13个弹孔。我问怎么回事?他红着脸、低着头,用小得只有我才听到的声音说,怕打得不好,进不了小分队,10发打完又偷偷把事先准备的3发装上了。轮到女民兵时,更操心。本来训练时都挺好,枪里压上了真子弹,就害怕了。那个二兰子本来瞄得挺准,可是扣板机时两眼闭上了,枪托也不敢顶在肘窝里。结果子弹打飞了,被枪托撞得妈呀一声,几乎哭出来。还好,经过纠正也完成了射击。也算是有惊无险。
   下午投弹。本来选在U字形的山梁上,投弹方向的坡也很陡,应该万无一失。男的投过也很顺利,到了女的投时,叫英子的拧盖、拉火环挂手指都符合要领,引臂、出手——出手太早了!见高不见远。手榴弹在空中就爆炸了,教官立即将其扑倒在掩体内,可是,身后掩体里的其他人,有的还是都被单片击到了。好在没人受伤。于是,立即停止了女民兵的手榴弹实弹投掷。派人取来纸制的手榴弹完成了训练。这回是有惊有险。
   第七天,擦枪、总结。擦枪,每年一次。打完靶擦枪是训练内容,也是枪支保养的要求。在擦枪的过程中,原民兵连长、现党支部书记走了进来,拿过来铁把折叠式冲锋枪,使用五四手枪子弹的那种。给大家演示瞄准、装弹、射击,可是,当他扣动扳机时,枪居然响了。子弹从老会计的耳边穿过,在土坯墙上炸了个饭碗大的洞。老会计眼镜惊落在了桌子上,脸都白了,书记也呆在那了。真太险了!原来是枪里甘油太多,拉栓退弹时,子弹没跳出来,又推进了枪膛。现在想想仍然后怕。训练总结,教训深刻。
   民兵训练,既紧张又兴奋,既惊喜又惊恐。
  
   小分队
   村里民兵小分队,由十二人组成。负责护秋、防汛、为五保户服务等,也是公社武装部的应急小分队。
   护秋。每当玉米、大豆、高粱等快成熟的时候,我们小分队就要住在村部,白天晚上不定时巡逻。在村的主要路口和距离住户较近的地块巡看。我们背着半自动步枪,枪上还有刺刀,也挺唬人。当时的人们私心还没有那么重,偷青的人不多。只是有些半大孩子会掰些玉米棒子或撸些毛豆烧了吃。但是,也有生产队地里下来啥,家就吃啥,“不吃白不吃”那伙儿的。
   一天,六小队护秋的李老黑带到大队一妇女,挎一筐苞米。这李老黑本名叫李昌福,五十多岁,膝下没儿没女,在生产队上总爱较真、心直口快、不留情面,时间长了,社员们都叫他老黑。护秋这活还真适合他。那女的四十多岁,一米六左右的个头,胖瘦适中,模样也挺标致,虽说是农村人,面容却不黑,齐腰长发挽起卡在脑后。一见面就哭诉,家里孩子饿,就掰几棒玉米,没办法……其实,我们都知道,她叫冯英,她男人的确不是过日子人,家里全靠她。可是,她过分的事也做过不少。李老黑介绍说,傍晌午在山坡玉米地,看见大檫板子(冯英外号)挎个装着草的大筐,走路踉踉跄跄。我让她放下看看,她立马给我跪下,说再也不敢了,放了我吧。我说那不行!她又说,大哥那咱下沟里吧。我说,沟里?沟里那块地也归我看!这不,给你们送来了。于是我们教育了一番,罚了2元钱,了事。事后,也有传言说,有不少人被大檫板子“沟里”过。
   还有些半大孩子,把毛豆拔了用青高粱秸折一下夹成一排,钻进树林里捡来干树枝烧,再扔几棒玉米烧着吃。这会儿,我们远远地就会看见烟柱,就会逮个正着。一个个脸上、嘴上、手上黢黑。在我们那会儿就不这样,边烧,边用衣服把烟呼啦开,远处就看不见烟了。
   至于果园子,我们不经常去。当时苹果树也少,去了看果的还要给摘些吃。我告诉他们没事别去。偶尔有时他们也来找,说孩子们放学路过时经常霍霍,不管好不好吃,看不见就捋。我就派几个队员背着枪晃一圈,小孩子们就都吓跑了。大人基本没有偷苹果的。感觉那时人们的觉悟和社会风气还挺好。
   防汛。每到七八月份雨季,小分队还有防汛和抢险任务。那年的七月下旬,一连下了七八天雨。村北的一趟街,好些家都进了水。上游的水库还在泄洪,大清河水还在涨。泛着泥水咆哮的洪水,冲撞着河床的弯道,荡毁了河岸低洼的农田,时而有整垛的柴草、家具、炊具、鸡、鸭、鹅、猪等漂浮而下。那些胆大的、仗着水性好而贪财的主儿,腰里系上绳索,在汹涌浑浊的浪涛里发水难财。看不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威风,却让人心揪着!前几年就曾有人为此丧命。有些人在诱惑面前记性就是差。
   我们小分队一边帮着后街百姓转移到前屯的山坡上,一边还要监视河水上涨情况,特别是要注意上游的预警信号。上游的水库七五年地震后,被鉴定为险库,每到汛期就要特别关注。防汛指挥部约定:一旦水库出现溃坝险情,就发射十发曳光弹。在洪水可能经过的地方每隔八里地,在制高点设观察哨,相继鸣枪报警,通知撤离。我带三个小分队员在村南最高的山头上,穿着雨衣,在几个大的坟头中间支起块塑料布。根本遮挡不住风雨。脚也用塑料袋套上防蚊子咬。第六天晚上九点多钟左右,在永贵身上背着的枪,突然响了。清脆的半自动枪声,伴随着一道炫目的橘红弧线。就看到山下几乎所有家的灯都亮了。村里的大广播也发出嗞嗞的声音。因为已约定:以枪为令,十枪撤离。我大声问,怎么了?!永贵小声说,我——害怕,紧握枪的手,扣着扳机,就,就秃撸了。说心里话,我也挺瘮得慌。漆黑的雨夜、阴风阵阵、守在山顶,靠着坟头、眺望上游哨点。可为了全村3000多人的生命安危,为了下游数万百姓。这是任务,必须坚守。我赶忙下山跑到村部,向书记说明情况。当然少不了挨训一顿。书记马上在广播里说明了情况,告诉大家别紧张。我也道了歉。挨骂是少不了的,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同情理解,说这些孩子风里雨里,坚守了五六天也真不容易。这是我一生中最掉链子的一件事。
   还有一些事,比如每到年节去全村五保老人家的打扫卫生、挑水、剁大柴、擦玻璃;开大会维持秩序、毛泽东逝世时公社设灵堂站岗等等,都由民兵小分队担负。
   民兵小分队就是我们民兵连的特勤队,承担着急难险重的任务。既得到了村民的好评,也锻炼了人。我上大学走后,有的队员当上了民兵连长,后来还有的当上了村支部书记呢。
  
   大会战
   那时候,公社和县里几乎每年都要搞大会战。并且都以民兵连参加。我所经历过的就有公社修水库、修梯田,县里组织的河道清淤、旱田改水田、修公路等。这些都是在天冷以后开始。活重不说,每天午饭都在工地吃。高粱米饭盛到碗里就凉透了,硬硬的,大白菜汤有时放点粉条、海带、大豆腐,几片肉。也凉的就是不冰嘴。干活渴了就喝帯冰碴的凉水。那时候的人好像没有现在娇贵,皮实得很。感冒、胃疼也很少。
   最难忘的是一九七七年冬,县里组织的辽河石油公路会战。有一万五千多民兵参加。12月的下旬,按要求,我们连的25个民兵扛上行李,冒着零下二十七、八度的严寒,顶着呼啸的北风,打着旗,人坐28马力的拖拉机,工具、粮食、大柴等由22马力的拖拉机拉着。在严寒中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到了辽西叫清水农场的驻地。荒凉的芦苇塘边上,稀稀疏疏、毫无秩序地突兀着用土伐子垒起的低矮土房,房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仿佛是杂乱散落的大大小小雪堆。吃水要到结了厚冰、散落着鸡鸭鹅狗粪便的塘子凿冰提取,厕所是房后的一趟大沟,一切都太纯天然了。鲁迅的故乡也不至于如此荒凉、寒冷吧。我们住宿的房子伸直腰会碰头。久不住人的炕,烧火直返烟,要打开门窗。每天熄灯号吹过,检查灶膛火熄灭没有、屋里有烟没有、门窗关好没有就成了我的必修课。
   我们的任务就是修石油公路。准确地说就是垫路基。修路的地方是一望无边的沼泽,只有等上冻以后把芦苇割了,等泥泞层都冻实了,才能开工打冻块,堆砌路基。开春冻块化了以后再压实。我们到工地时,地段都已经分好、插上了标杆,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约5米,截面呈梯形,顶宽约10米。冻了有七、八十厘米厚的稀泥,一镐下去就是一个白点,真有坚如磐石的感觉。一天下来。25个人愣没刨出五个立方的土块。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晚上县指挥部、公社指挥部相继召开了紧急会议。用炸药炸。真不错,放炮一崩,仿佛把冰冻的大地震醒了,炸开了缺口,冻土也震裂纹了,镐头、钎子都发挥了作用,人扛、肩抬。黑色的长城在冰冻的沼泽里,在茫茫的白雪上延伸着,长高着……
   天越来越冷,开始每两天放一次炮,后来每天放一次。一天下午刚放过炮,我们刚进工地,突然距我们200米左右的城关公社工地上传来爆炸声。一会儿又听到喊声不断,声嘶力竭。最后喊,快来人!快救人!跑过去一看,地上躺着六七个人。血染红了雪。其中三个人已经面目全非、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有的胳膊都炸没了。卫生员赶到后确认三人死亡,五人受伤。原来,出现了哑炮,他们想扣开,可不知怎么就爆炸了。第二天,牺牲民兵的家属先后赶到,看到并排停放的三个二十几岁的孩子,衣衫不整、模样不清。父母们真的是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的哭声真让人受不了。
   很快,牺牲民兵的遗体运走了。望着远去的卡车,我在心里默默祝他们一路走好。后来,据说牺牲的民兵被县里授予了烈士称号。可后来的后来,谁还会记起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呢。
   工地上,炮声依旧,轮镐挥锨依旧,抬土扛土依旧,冷饭冷菜依旧,彩旗飘飘也依旧。只有那隆冬无际的沼泽里,黑色冻土垒筑的长城在白雪映衬下,还在不断延伸、长高……
   元月下旬,石油公路会战结束。大家都归心似箭,盼望早些回家团聚、过年。我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那黑色的长城在我心里挥之不去。直到现在。
   民兵连长,我人生的第一份履历:担当、坚强、自信,还有爱。

共 516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民兵,是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有的则同预备役相结合,既是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又是预备役的一种组织形式。中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军,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文章讲述了作者在担任民兵连长后,组织民兵军训、护青和参加油田修路会战的经历,蛮接地气的好文章,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21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之魂        2017-09-21 17:01:46
  谢谢武戈老师的辛苦编辑和精彩点评!衷心感谢!给您敬茶!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1 17:10:51
  当民兵连长的日子也是一种人生历练。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沙漠之魂        2017-09-23 16:46:13
  谢谢老师鼓励!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2 14:21:33
  当民兵连长的日子,其实是一种历练的过程。恭喜获得精品,争取佳作不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沙漠之魂        2017-09-23 16:40:20
  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请多指导。
4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7-09-22 16:16:46
  当民兵连长的日子,实在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文章字里行间真是地反映了当时农村民兵的生活,在生产、建设、安保、突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除对当时的生活场景有真情实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外,还有对现象的深刻反思,值得一读!祝贺文章加精!
妙处难与君说
回复4 楼        文友:沙漠之魂        2017-09-23 16:44:12
  谢谢老师的赏读和精彩点评,谢谢您的肯定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笔耕,请多指导!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