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江郎山绝顶的风景(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江郎山绝顶的风景(散文)


作者:衢四海 秀才,149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66发表时间:2017-09-21 18:36:32
摘要:我是有恐高症的,但我走向了崖道。为什么要硬着头皮去攀登呢?因为人生路上许多艰难险阻是无法绕开的,需要在这里练练胆,挑战一下自己。

【西风】江郎山绝顶的风景(散文)
   屹立于江郎山山巅的三爿石峰,犹如三把大地刺向苍穹的宝剑,高度达三百余米,平均坡度达八十八度,险峻程度让徐霞客伤透了脑筋。徐霞客是明代旅行家和探险家,逢山必登,遇险必探,一生中将无数名山大川踩在了脚下。但是,三次游江郎山,三次都没办法登顶。直到一九九0年,三爿石峰之一的郎峰的绝壁上凿出了人工栈道,人类的脚印才第一次印在了郎峰的峰顶。这比第一次印上珠峰晚了三十七年,比第一次印上月球晚了二十一年。因而,尽管搭建了人工栈道,对普通游客来说,要攀登上顶峰,也是极大的挑战。
   处于两峰之间凹形山脊的登天坪,是游玩江郎山的终点,也是攀登郎峰绝顶的起点。我站在登天坪上,回头朝来路俯瞰,挤挤挨挨的游客沿着一线天通道上的石级,向登天坪涌上来。只是,绝大部分游客到了登天坪,拍几张照就下山了。举头向贴在郎峰崖壁上的S形蜿蜒的栈道上搜索,只能找到稀稀拉拉几个人。呵呵,江郎山因其险峻,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攀登。又因其险峻,挡住了绝大部分游客登顶的脚步。我是有恐高症的,但我走向了崖道。为什么要硬着头皮去攀登呢?因为人生路上许多艰难险阻是无法绕开的,需要在这里练练胆,挑战一下自己。
   这是我第二次攀登郎峰。上一次是在七年以前,得出的经验是,攀登过程中眼睛不能向上或者向下张望,只盯着脚下的块石,只盯着身边的崖壁和铁栏杆,最多只能看几米远的地方,否则是要头晕的。
   崖道上,有人龟缩在崖壁凹处歇息,也有人抱住从岩缝里长出的小树的树干伸长了勃子观望——露出了畏难惧险的情绪。畏难惧险的情绪是会传染的,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告诫自己:不要看他们,尤其是不要看他们的眼睛,赶快侧着身体超过去。
   上崖和下崖的线路是分开的,但在崖壁中段有那么一截是重叠的。我抓住铁栏杆一步一步攀登到这里,迎面遇到了一个下崖人。攀登在我前面一个女游客问:快到顶了吗?发颤的声调显示她的信心不是很足。
   下崖人答:攀过前面这块突起的崖头,很快就到了。
   我知道,这里是中段偏上,到顶还远着呢。下崖人故意撒了个谎,目的是给上崖人看到希望,是给上崖人打气。
   下崖人又对着被我超越的一个缩在栈道拐角处的人喊:不要害怕,不要停下,顶上有绝美的风景等你呐。
   我没有回头看,但从身后传来的喘息声判断,他追上来了。
   大约一刻钟后,我们攀上一个小平台,跨越一座短桥,前路变成一米来宽的石阶,也不陡峭了,路两边还密密匝匝长着矮树。走在我前面的那个女游客拍着手欢呼:到顶了,终于快到顶了,表扬一下自己,真勇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峰顶上是一块不太平整的台地,我们到时,这里已聚集了十几个人。台地六七十个平方米,被人踩踏得寸草不生。西侧靠近悬崖的地方,建有一座瞭望亭,半凌空。我扶着护栏,强作镇静地走上去,让旁人给我拍照,拍完照就下来了。我的腿脚发软发抖,心脏也扑通扑通地跳得慌,哪里还敢向远处瞭望呢,必须严格遵从上次的经验,眼睛不外观不望远,再美的景致也要放弃了。
   北侧搭有一座小棚屋,是个小卖部,只卖矿泉水。小卖部不靠近悬崖,我放心地走向前。小卖部只有两个平方米光景,放进去几箱叠起来的矿泉水和一个人,再没有多余的空间了。正面一扇当墙壁的板材是活动的,敝开着是门,下半截关闭上半截敞开着是窗,窗板放平是柜台,柜台后面坐着一个清瘦而精干的老头,约摸七十岁,嘴上衔着根香烟,对登顶的游客微微地笑着。
   我问:这里的矿泉水,多少钱一瓶?
   十块。
   这要比山下贵八、九倍,我又问:好卖吗?
   好卖。
   的确,攀登者不出几身大汗登不了顶,登顶之后首要的生理需求就是喝水,要喝水只有到他这里买,因而,垄断生意差不了。瞧,小卖部里有三箱矿泉水,两箱基本空了,另一箱还未开封。我再问:那您每天背水上下崖好几趟喽?
   就一趟。
   假如没有其他人帮忙送货的话,一个老人要背三箱矿泉水上崖,真够厉害的。记得上次来的时候,这里卖西瓜和面包饮料。我说:多年前,这里的西瓜销得真快。
   那是别人卖的。
   的确不是同一人,因为那人那时看上去快七十了,七年过去该有七十五、六了吧,不大可能还会上崖做生意。停顿片刻,我把一个搁在心头的问题摆了出来:这么高这么陡的天路,您天天背着货上来下去的,不害怕吗?
   有什么好怕的?
   想想也是,开发郎峰攀登游这么多年,攀登至顶的人成千上万了吧,虽然险象环生,摔伤摔死的还没有听说过。
   他突然敛住笑,一本正经地说:我不是做生意的,也是游玩的,顺便带点矿泉水上来给人家喝。
   我明白,他和他的前任都是附近的村民,是避开景区管理人员,偷偷背货上崖做生意的。景区管理人员即便不为流失租金和管理费考虑,出于安全考虑,也不会允许七十上下的老人攀这么高的崖做生意。但是,他和他的前任,也许还有前任的前任,天天负重上下崖,竟然将货高价卖出去了,小生意做成功了。说他们逃税逃租金逃管理费也好,说他们暴利盘剥也行,说他们要钱不要命也罢,总之,他们的小生意做得很成功,做到绝顶了,这就非常值得敬佩。我说您放心,我不会举报您的。
   他悠悠吐出一个烟圈,笑意又回到了脸上。
   先前说紧张慌乱的情绪是会传染的,现在我要说镇定的心绪同样是会传染的,而且传染力更强。自看到他的笑容,我的脚就不抖了,心气就平和下来了。我这次攀登是有备而来的,矿泉水、水果、干粮,背包里都有,但我还是要花十块钱买他一瓶矿泉水,说白了就是买他的笑容。我知道,人生之路上有无数未知的险障需要趟越,拥有这样的笑容,还有什么险障能让我却步呢?
   下崖的路同样充满了惊险。其中有一段路,不是S形拐来绕去地缓冲的,而是垂直向下的。当我双手抓住两侧护杆,前胸贴着崖壁,一小步一小步往下探时,我听到来自我头顶不远处的一个女人的嘤嘤哭泣声——缩在绝壁的夹缝里,上么上不去,下么下不来,等待专业救援队来救援。
   下得山来,出了景区,坐上返程车。窗外,行道树在急速后退;远望,三爿石峰在行道树的空档里不停地闪现。都说顶峰的风景是最美的,我为错过顶峰的风景而懊悔。又一想,我克服了恐高症,第二次攀上了顶峰,这份喜悦的心情何尝不是绝顶的风景呢?那位老人把危崖险壁视如坦途,把小生意做到绝顶上去的笑容,何尝不是绝顶的风景呢?还有什么好懊悔的呢?
  

共 25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爬险峰,登绝顶,是挑战自然的勇气,是挑战自我的决心。当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让人心跳不已的,尤其是对于恐高的人来说,能够咬牙坚持爬行在陡峭的石阶上,并最终登上顶峰,这是令人充满自豪感和优越感的。站在峰顶,极目四望,与众不同的风景尽收眼底,那种绝美的景致会让每一个登顶的人激动万分,从心底觉得之前所付出的艰辛非常值得,为自己的不畏艰险所感动。作者因为恐高在登顶之后不敢放眼看风景,内心遗憾之余,却发现七十多岁的老者居然能够背两箱水登上绝顶,并且对此淡定自若,气定神闲。作者忽然明白,原来最美的风景是人自身内在的精神,而不仅仅是眼中所见的外在景色。赏美景的同时体现出人的精神,作者做到了心眼相通的境界,这绝顶没白登!感谢作者赐稿,祝创作愉快!【编辑:桑干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桑干河        2017-09-21 18:42:44
  感谢四海老师带来的美文,编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祝写作快乐!
桑干河
回复1 楼        文友:衢四海        2017-09-21 20:58:38
  桑干河老师辛苦,编按很精准到位,敬茶。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9-21 20:33:48
  人生路上,勇于挑战自己,需要勇气和毅力!激人奋进的文字,很受益!祝四海创作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2 楼        文友:衢四海        2017-09-21 21:02:55
  谢谢鼓励,应当不断努力,争取有所进步。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22 09:05:05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秋安,学习:那攀崖如履平地的笑容,那把小生意做到绝顶上去的笑容,不正是最美最震撼心灵的风景吗?还有什么好懊悔的呢?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3 楼        文友:衢四海        2017-09-22 19:52:26
  谢谢老师慧眼老师来访并留墨鼓励。
4 楼        文友:之中        2017-09-24 10:12:49
  跟老师看江郎山绝顶风景,更多地是看到了攀登过程中人所得到的东西。就像老师一样,克服恐高症走到绝顶处,看到的已经不是风景,而是内心的强大与自豪了。文章虽然没有更多渲染景色,却已经非常打动人心了。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衢四海        2017-09-25 12:47:59
  谢谢之中老师留墨鼓励。
5 楼        文友:段干萸        2023-05-11 14:25:52
  我家就在山脚下。您是哪年当的兵?
祖上山东,出生浙江,当兵福建,安家福州,弹指过不惑;童年玩泥,青年玩枪,中年玩笔,老年可能玩物丧志。
回复5 楼        文友:衢四海        2023-05-11 18:53:06
  老师好,原来是老乡呀,我是83年的兵,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