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文学
对于我们这几代人,至少八零后九零后这两代人。闲暇时间能背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弟子入则孝,出则涕”之类的句子,就会被许多人视为“文艺青年”。但稍有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中国最简单的蒙学知识!
前几天,一个初中学生在我宿舍里不经意翻到我手抄的《千字文》,感觉甚是新奇,经我询问,竟是从未见过!而这学生竟对这《千字文》的内容倍感兴趣,于是,我建议他也手抄一份。他照做了,我还问他能否花时间背下来,他看了看那个篇幅,又仔细看了看文中的生僻字,语重心长地说了一个字:“难!”接着补充道:“比我们学过的古文难多了!”确实,要让他短期内背下《千字文》,难度确有点大。因此,我又给了他一个建议:每天背两句!这样他便来了劲了,都懒得跟我谈了,一边背着“天地玄黄”,一边开溜了!他已经走远了,我还能隐约听到那四句《千字文》在我耳边回响!仿佛又听到了埋藏心里许久的声音!
说实话,对于《千字文》《弟子规》这两部蒙学经典,我是上大学的时候才接触的!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中国古典文学。也是那时候,我翻阅字典,郑重地查一查“蒙学“的概念。因为我实在不敢相信,一个重点大学生,竟对蒙学还一无所有!
为什么大学的我还对蒙学一无所知?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小时候家庭条件太差,根本没见过基本课外书,而教科书上又没有!上了中学后,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更无心去理会什么蒙学。”我原本以为只是我这样的山里娃儿不知道有这些蒙学经典。但当我把那本《蒙学经典》从图书馆借回寝室,室友们竟也没有读过这些经典!后来我一了解,才发现原来我们这一代人就没几个人读过……
闲来无事,我也会想,可能是古典的蒙学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我们了。更何况其中的生僻字和深奥语言、深奥的道理也不是小孩能轻易弄明白的!新时代的孩童们不应该在这些古籍上下功夫,而应该更多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如果真是如此,以后的孩子们也像我们这一代人一样:小学中学拼命学习数理化,拼命应付各种考试;大学生活被各种娱乐填满;走出校门后忙于各种工作或生活琐事,即使偶尔有闲暇看看书,也只是看些职场类的书籍!那么,博大精深的国学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难道这些经典就该是与祖宗一起,埋葬在土里!或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有文科生嘛,这些经典就是留给他们研究的啊!”那么,若果真如此,难道国学经典就只是留给文科生的财富?
不!沉积几千年的国学经典,不是祖先留给某一部分人的财富,应该是留给所有华夏儿女,乃至全人类社会的财富。
如今,许多外国人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还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学习中华文化。而作为中华文化最直接的继承者,我们却将其抛至九霄云外,这难道不是一个莫大的笑话!难道不是我们的悲哀?
我自知力量太薄,无法呼吁国人共同学习古典文学。幸运的是,有更多有份量的人更有先见之明!
昨天,去一个朋友的补习班参观。两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做完作业后找我玩游戏,不经意就谈到了《弟子规》。两学生抢着说:“这个我会背”,然后又抢着背了下去!听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弟子规》,心里好不舒适!之后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背,他们很自然地回答:“因为书上有啊,老师要求我们背!”
听到两学生的回答,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或许,古典蒙学乃至古典文学被我们这一代人忽视,但终将在下一代人身上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