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水浒与郓城

编辑推荐 水浒与郓城


作者:感知然 童生,53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45发表时间:2017-09-23 09:08:24

水浒与郓城 也许是女性的缘故,中国的四大名著,我比较偏爱《红楼梦》,一度把它放在自己的枕边,早晨赖在床上,随手就能翻阅几页,随着里面人物的喜怒哀乐,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西游记》是儿时的故事,长大后不愿被里面的鬼魅魍魉所迷惑,看过就看过了。《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过于勾心斗角,太多的错综复杂,诡计多端,尽管作者彰显着尊刘贬曹的意识,那近乎妖计的诸葛亮,让人心里也难免有些疙疙瘩瘩。至于《水浒传》对我的印象不是很好,还是小时候留下的记忆,家里的墙上,不知道是大姐还是父亲贴的一张画,上面粗线条地画着李逵怒撕招安圣旨,宋江一脸生气的样子想去夺,周围还有几个神态不同的人物。模糊中我还记得黑李逵二目圆睁,杀气冲天的样子,至今有些害怕那样的画面。后来,又依稀听了《水浒传》里孙二娘开的人肉包子店,更让人觉得血腥,所以,长大后买来《水浒传》也是为了凑数,也就没有认真读过。就是以后教学时,涉及到有关水浒人物和内容,也是有目的地前后看上几页。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郓城县作协主席卢明老师,他一直研究水浒文化,听了水浒情结极浓的宋江武术学校校长樊庆彬的提议,把流传在民间的一句“水浒一百零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的传说载入史册,也为了体现自己对水浒文化的热爱,想把自己这份热爱水浒文化的情愫传承下去,就倡导组织了喜欢水浒文化、又喜欢写作的仁人志士,决定把这些编篡成书。我喜欢写作,有幸看到倡导书,就兴致勃勃地到卢明老师那里认领了两个人物,完成故事交给卢老师,得到卢老师的认可,心里一高兴就又写个几个人物。
   鉴于我对水浒人物不很熟悉,在没有动笔前,我带着任务,很是认真地阅读了一遍又一遍《水浒传》,每次的阅读,都给我一种新的认识,每次都从心里赞叹,有人说史诗《水浒传》,真不愧是名著,它的文学价值之高,历史价值之重,真是无言可表。
   关于水浒文化,不少人存着片面的认识,大谈水浒文化消极的一面,说成是滥杀无辜的暴力文化,还说什么杀富济贫与现代和谐社会理想不相容等等,对其优秀文化成分及时代价值认识和挖掘不够。对传统的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任何一种传统文化沉淀延续至今,都有其合理性,流传下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必有其积极向善的一面。
   说到水浒,就必须要说山东,山东人在全国有很好的口碑和形象,这和山东人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山东人血液中流淌着两种文化基因,一种是儒家文化,一种是水浒文化。儒家文化教会了山东人“正”,做正人君子;水浒文化给山东人注入了“直”,即为人直爽。这种影响不可忽视,但也最容易被忽视。如果山东人仅有儒家文化,只是谦谦君子,之乎者也,可能不会这么受欢迎。正因为儒家文化揉和了水浒文化,才使山东人在重礼仪道德的同时,表现出一种敢做敢为、行侠仗义的“血性”,增加了人们对山东人的喜爱和尊重。
   儒家之乡,水浒之地的郓城,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也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中国的旅游,已经由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向以文化为主题导向的文化深度游。郓城旅游局也与时俱进,不惜花大力气、大价钱请来专家莅临参观,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因我们创作的《水浒别传》一书将要成册出书,也被邀请参加一行。
   被邀请的专家是从名牌大学请来的教授专家,期间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很实用的方案,真是高屋建瓴,给人耳目一新,让人茅塞顿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他们还热情洋溢地大谈自己的水浒情结,激情四射地感叹自己来到郓城体现的英雄好汉的感觉,亲身体会了一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气魄。
   中午过后,宋江武术学校的校长樊庆彬先生,诚邀大家来到具有特色的“狗娃大剧场”观看演出,以“天地武魂”为主题的节目,显现出泰山之骨,黄河之脉之气势,给人荡气回肠的同时,又让人感受了武术的博大精深,武术太极融合了《诗经》的元素,让人不得不赞叹“以德建武,以武养文,以文保武,文武并进”的独特的教学理念。宋江武术学校的上空,每天飘扬着《弟子规》《千字文》的嘹亮朗读,足见师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统文化里的“忠、孝、仁、义、信”各种组合元素,像根一样深深地扎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里,承载着担当和责任之重。
   节目结束了,远方的客人,在“水浒与郓城”论坛上,把自已最新的理念禁不住和盘端出,当下承诺以后只要有所求,定会鼎力相助,掌声欢呼声久久不绝于耳。
   尽管辛苦劳累了一天,大家还是余兴未尽,又游览了水浒好汉城,再一次近距离地感受水浒好汉的气息,那一座座古朴典雅的木质场院,仿佛使人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嗅到了武大郎烧饼的薰香,看到了宋老太公开馆送医送药的场景,听到了水浒书场演绎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呐喊之声。来到晁盖庄院,左边几个以晁盖为首的仿真腊像,围着一张桌子秘密商讨劫生辰刚纲的方案过程,看了不免心生紧张不敢再大声喘气,右面是劫生辰纲的场景,让人再一次地替杨志担心不已。
   这次游园有幸和国家一级作家陈进轩老师结伴,一路走一路聆听这位在郓城土生土长的大作家的介绍和讲解,原汁原味地感受着他对各位英雄好汉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陈进轩老师在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部160多字的《运河湾》四卷长篇,让人心生敬佩,据悉于2017年底将发行上市。我笑着说:“郓城古有施耐庵,今有陈进轩。”陈老师听见,憨憨地嘿嘿一笑,说:“不敢,不敢,我仅仅是为着自己对文学的一种敬仰来创作,不愿偏离自己追求纯文学的本真本性而已。”
   我感受着陈老师的谦和,感受着好汉城夜晚的静谧,感受着周围的祥和与宁静。又想到《水浒传》,有压迫就有反抗,施耐庵笔下那一个个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的人物,若如生还在这个年代,我想,该是一群怎样的时代缔造者和引领者啊!

共 23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意志的载体,蕴含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同样,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义”的崇敬和对“忠”的向往,歌颂“义”而又追求“忠”,让“忠、义”的水浒英雄们至死不悔。儒教道德中的“忠”是第一位的,为了忠可以不顾一切。施耐庵一生也想尽忠,也想展志,但为官不能行其事,助人不能显其志,只能弃官归里,捉笔著书,为了寄托情怀,写下了《水浒传》。为了“义”,他塑造了一百单八位侠肝义胆的水浒英雄,为了“忠”又让宋江率众招安,成了为朝廷效命沙场的官员。但他毕竟是位现实主义作家,历史的规律农民起义必然遭至失败,所以又不得不给水浒英雄们安排一个悲剧下场。为了更进一步展示“忠”得彻底,还让宋江带着李逵去死,然后又托梦吴用、花荣,致使他们也来陪葬,并一齐神聚蓼儿洼,向徽宗皇帝哭诉衷肠,以求身后的彰显。前半部是波澜壮阔的“逼上梁山”,中间是为朝廷拼死征杀,结尾却是屈死楚州。所以,《水浒传》的主旨多有争议,是歌颂这种至死不悔的“忠”,还是隐示“不可忠”?里面透出了作者深深的矛盾和无奈。郓城民间的一句“水浒一百零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的传说,也为了体现作者对水浒文化的热爱,成就了这篇杂记。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9-23 09:14:39
  “梁山一百单八,七十二名在郓城”并不仅仅是个传说,而是梁山最真切的一个历史事实,不像某些地方打造一些莫须有的文化那样让人觉得可笑。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感知然        2017-09-24 09:45:16
  谢谢你的精彩点评,朋友辛苦了。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24 10:02:35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正因为儒家文化揉和了水浒文化,才使山东人在重礼仪道德的同时,表现出一种敢做敢为、行侠仗义的“血性”,增加了人们对山东人的喜爱和尊重。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感知然        2017-09-24 18:31:14
  问好朋友,顺祝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