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专栏作家】七一渠

编辑推荐 【专栏作家】七一渠


作者:老话 秀才,1231.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32发表时间:2017-09-25 14:51:28


   石止村分布着四条河流。
   这四条河流,渠是渠,河是河,村里人一点都不马虎。村东边流过的是滔滔不绝的汾河。横贯全省的这条母亲河,河床在这里豁然开阔起来,河水也一下子平静舒缓了许多,据说,水下面的鹅卵石停在了此地再不向下游滚动,石止村因此而得名。由于村庄的地势大大高于河床,所以这条河流,并没有为这个村庄带来直接的灌溉便利。但睿智的祖先沿着这条河溯流而上三四十里,在一个叫好义村的地方开凿了一条称作“官渠”的渠道,引来了河水,浇灌了村东大部分的土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又溯流而上六七十里,在一个叫干河村的地方挖了一条更大更长的河道,由于竣工于那年的7月1日,所以命名为七一渠。村里人说,周恩来总理有个小本本上画着弯弯曲曲的一长道,那代表的就是七一渠。这条渠,又将村西边干旱了多少辈子的土地浇了个七七八八;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从西到东叫轰轰涧河的季节河,流经村庄注入汾河。这条河,西山下大雨的时候才有洪水滚滚而来。村西北有几百亩地,就是靠这个洪水浇灌的。这水带来了浓稠的泥沙,浇进地里就会沉淀厚厚的一层,肥沃的很,村里人将这片土地称作“溢漫地”。每逢下雨的时候,这片田地的主人就会急匆匆地打着伞、穿着簑衣往地里跑,每年只要浇上一次洪水,庄稼不用上粪包管也会有个好收成。
   有了这四条河流的灌溉,这个村的地就成了“刮金板”,不但麦子、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等主粮囤尖瓮满,像小豆、黍子、芝蔴、豌豆等小杂粮,还有像其他村稀有的芦苇、莲藕、红柳等也应有尽有。灌溉之余,其他的好处也很多。比如说我们村在官渠上就建有三四盘水磨,还建过一个发电站,供全村照明。再比如利用优越的水利条件,我们村还先后建过鱼池和养鸭场。每到夏日,荷花怒放,稻花飘香,血管似的遍布全村的渠道里,你挽着裤管儿跳下去,不用费多少劲就可以摸到半篓子鱼、虾、蟹、龟什么的,各种水鸟、蜻蜓穿棱于垂柳荷叶之间,俨然一副江南水乡的风光;到了暮春至秋季的夜晚,一阵盖过一阵的蛙声,从四面八方传进村庄,你会觉着村庄一丁点一丁点地被这声音抬了起来,村庄在星光下飘荡着,全村的人,也在月光下飘荡着。这当儿,往往还会飘来一缕董五喜笛子吹奏的“姐妹喜晒战备粮”,或张居寿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如果不是间忽传来牲口一两声响鼻和鸡鸣狗吠,你真会怀疑自己和整个村庄的存在,天地融为了一体,黑夜和白天融为了一体,世界的一切都融为一片混沌……
   对于小孩子来说,带来无限乐趣的是游泳。游泳的场所,是官渠上搭建的北、东、南三座桥;北桥是用砖建的两孔桥,东桥和南桥,则是用青条石建成,桥上辙痕累累,年头已经很久了。村南部的孩子,都在南桥处游,东、北部的孩子,东桥和北桥则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我与有海、朱虎家住在东北部,我们有时候去北桥游,有时候去东桥游,究竟去哪儿,取决于我们游泳后,到北边去割草,还是到东边去割草。什么狗刨游,仰游,侧游,踏水游,潜水游花样繁多,我们不学自通地尝试着各种游姿。尽情地浸泡游玩一阵,时间差不多了,大家赶紧上岸,迅速穿好服,回家的路上也是小跑,一路上各自思谋着编造欺骗父母的谎言。被大人察觉挨打的事是常有的,更要命的是叫老师知道了,老师的教鞭是毫不留情的。打完还要被罚站,让我们站成一排,胳膊伸直或是抬起一条腿来,那滋味难受极了。老师处罚的方式最轻的要算罚背书了,心情好的时候,他指定课文的段落让你在限定的时间里背会,否则又要被罚打扫教室。班里的男生大都被处罚过,但是过上几天照例又偷着去游泳。
   二渠、三渠是孪生兄弟,他们是接受处罚的“惯犯”。这要怪他们的母亲。每到夏季,这位母亲就坐在学校门口的青石板上边纳鞋底边监视儿子们。往往是学生走光了,还不见儿子们的影儿。她很恼火,找了班主任,找校长,跳着脚诘问学校,为什么要留个后门,让她的儿子溜了呢?
   按说,二渠、三渠家就住在七一渠东畔的土窑洞里,出了院子就可跳进七一渠,游泳再方便不过了。可是你想,母亲那样儿,他们能遂愿?他们只好舍近求远,到我们的势力范围来过瘾。而且不知谁出的主意,二渠、三渠分别跟随不同的队伍,等到他们母亲押解着一个儿子寻找到另一个儿子,第一个儿子早借机溜了。我们班主任贺老师曾召开了二渠、三渠的批判会,我们跟着老师高喊“打倒二渠、三渠河里洗瓜”(游泳)。
   年龄大了后,我们才知道二渠、三渠母亲不准儿子游泳的一些原因。
   他们的母亲叫连误多儿。“连误”意思是傻,“多儿”是她的名字,起这样的名字包含了父母心里对女孩过多的厌恶与嫌弃。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七一渠年久失修,淤泥积满了渠底,流量陡减,加上连年干旱,上级决定举全区之力,整饬七一渠。襄汾的一支挖渠队驻扎在连误多儿家旁的苏丽家。三间透风露气的西房里,地下铺着一层麦秸玉茭秆,七八个年轻小伙子打同铺住在那里。院子里垒了个“旋风灶”,由一个叫小猴的细高条小伙子做饭。大概襄汾那时粮食产量过关,他们在“旋风灶”上架起三四层笼圈,蒸出的馒头雪白雪白,有小碗那么大,虚腾腾的,隔几个院子就闻见了香味。这对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白馍的多儿诱惑太大了!
   那时的多儿刚过十五岁的生日。
   白馍味牵引着她不由自主地往苏丽家院子里跑。她手里攥着鞋底,靠在门框上纳鞋底,一双乌黑水灵的眸子却被冒气儿的笼圈牢牢地黏住了。
   “给,”一只洗得发白的手递给多儿一个刚出笼的白馍。多儿一抬头,一双直勾勾的眼睛,把她的目光硬是碰弯了。
   多儿想摇头,但却点了头。点头之际,多儿感到自己的衣襟被撩了起来,接着又感到胸前热乎乎的,同时还恍惚觉得胸脯上有种令她眩晕的压迫感。
   仓惶跑回家,她还没反应过来,几个妹妹就抢走了她衣襟里裹着的馒头。
   这伙挖渠的小伙子都想偷偷地塞给多儿个白馍,当然,厨师小猴凭他的特权,不仅塞给多儿白馍,还会说“剩下的,不吃就可惜得倒了”从笼盖下端出一碗豆腐粉条,边使眼色,边端给多儿。
   多儿的脸儿圆了,麻烦的是肚子也圆了。
   多儿妈揪住挖渠队长的领口,咆哮:限三天,不给老子赔三袋白面,就开你们的瓷窰(砸烂的意思)!
   谁也没有料到,第二日夜里这伙人就不见了,同时不见的还有多儿。
   三年后,多儿一个人回来了,浑身是伤,一颗门牙也掉了。她妈逼问,咋回事?多儿期期艾艾地答:小猴说孩子长得不像他,不是他一个人的……
   从此,多儿待在家里三年没有出门,邻居扼腕叹息:一个美人胚子,生生地成了连误。眼看多儿人瘦得皮包骨头,显出了不久于人世的光景,父亲就请张木匠给女儿预备棺材。张木匠说,何不冲冲喜?
   答应配合冲喜的人叫二葫芦。
   大葫芦是个智障人,三葫芦站不起来,在地下爬着走,二葫芦是家长,三十多岁了没有成家。
   多儿在二葫芦家渐渐“起死回生”。大葫芦有时叫多儿嫂,有时候叫妈;三葫芦像一条忠实的狗,四肢着地,多儿到哪儿,他跟到哪儿。二葫芦信心满满,领着两个弟弟,在七一渠东畔用一冬一春的工夫打了三孔土窑,一家人住了进去。
   然而,仅仅一天三葫芦没有跟随多儿,多儿就被人强暴。
   施暴者是治保主任,叫黑大。
   这天,多儿割草时,顺便在生产队地里搬了几穗玉茭棒子,想着给三葫芦煮着吃。刚出地,迎面碰上了黑大。黑大乜斜着眼问:“私了,还是公了?公了,要游街,还要送公社法办。”私了嘛……说着黑大扑了上来……
   这一幕被邻居偷看了。
   二葫芦蹲在地下一锅烟接着一锅抽。
   一天,黑大握着勾镰在七一渠渠垄上走,突然,大葫芦从玉茭地里蹿了出来,一把将黑大推下了七一渠。黑大呼救命,呼一声,三葫芦在岸上敲他一棍子……多儿心软,说:“快拉他上来,怕要出人命了。”二葫芦瞪她一眼:“再麻扎把你也扔下去……”
   过后,多儿生了个双胞胎,大的叫二渠,小的叫三渠。邻居纳闷问:“大渠呢?”多儿只呆呆地眺望着七一渠悠悠的渠水向南流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汾河里的水,越来越小,颜色变得越来越黑,不要说在河里行船了,人蹚着过河,小也没及脚踝;官渠越来越浅,一些支渠一条跟一条地损坏,最后连官渠本身,也被一截一截地填平了。就还剩一条七一渠支撑着往日的辉煌。村大部分的地都变成了旱地。据说村里有人投资上百万方打了深井。一次浇一亩需要五、六十块钱,村民觉着不划算,撒上几粒种子就听天由命了。
   昔日河水满溢的一条条干涸的渠道,像一条条干死的蛇,被太阳晒着,被风吹着,似乎在发出哗哗的声响。每每看到这一境况,我恍惚觉得我自己的身上的血管也在干瘪,朦胧中看见有无数条水蛭,飞快地蠕动着,用不会说话嘴巴,叮在我的身上。接着,又蹿出无数的蛇,老虎,豹子,鹰隼,纷纷扑向我,又啄又咬又啃。我感到我的血液就要干枯了,我奋力跃向天空。不承想,那些光怪陆离的毒蛇猛兽,跟着我穷追不舍。我跑到月球上,它们也追到了月球上;我跑向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他们照样追来;我扑向太阳,我感到我散放出了一股焦糊味儿,它们也奋不顾身地扑了进来,天地间一片噼里啪啦巨响……
  

共 36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石止村分布着四条河流,为了浇灌庄稼,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又溯流而上在一个叫干河村的地方挖了一条更大更长的河道,由于竣工于那年的七月一日,所以命名为七一渠。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从西到东叫轰轰涧河的季节河,每年给庄稼浇上一次水都会有好收成。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大的乐趣是游泳,因游泳被大人察觉挨打和挨老师毫不留情的教鞭是常事。因为有母亲多儿的监视,孪生兄弟二渠、三渠是接受处罚的“惯犯”,长大后才知道多儿不准儿子游泳的一些原因,那年整饬七一渠时,多儿刚过十五岁的生日,经不住挖渠小猴刚出笼白馍的诱惑,多儿怀孕出走了,三年后多儿遭小猴抛弃回家,不久于人世之际,跟了配合冲喜的二葫芦,后来她被治保主任黑大强暴,过后生下双胞胎,大的叫二渠,小的叫三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汾河里的水越来越小,颜色变得越来越黑,只剩一条七一渠支撑着往日的辉煌。村大部分土地都变成了打深井浇地,昔日河水满溢的一条条干涸的渠道发出哗哗的声响,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小说语言朴实,文字流畅,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给人警示,令人深思。拜读学习,推荐赏读!【编辑:借双慧眼看世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25 14:53:06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短篇栏目,祝您创作愉快!拜读学习,期待更多精彩。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7-11-29 14:56:51
  《七一渠》看了数遍,爱不释手。语言朴实形象:"昔日河水满溢的一条条干涸的渠道,像一条条干死的蛇",没有亲身经历,与细致观察,写不出如形象的文字!敬茶老师,向您学习!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