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鸡爪黄连

编辑推荐 鸡爪黄连


作者:尔玛天空 布衣,29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24发表时间:2017-09-26 16:50:22
摘要:二爷听从劝告,开始收购药材。黄连价格一波三折,最终发了财。


   二爷听了赵妹仔的劝告,决定做药材生意。
   乙亥年九月,终于到了石泉县城。沿着街道,来到农贸市场、中药市场,一家家走过去,看看人家卖些啥,问问价,二爷才发现山上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变成钱,鸡屎藤、板蓝根、葛根、夏枯草、金钱草、青蒿、金银花、苍耳、何首乌等等,满山遍野都是,不值钱,如果聚少成多,这可是一门好生意。二爷兴奋起来,就在饼子摊上买了两个干饼子,就站着同老板议论商量,不知不觉天就暗了下来。
   回到旅馆,另外两位客人已经躺在了床上,边看电视,边在讨论着什么。二爷冲二位打声招呼,开始洗潄,只听两位正在争论什么。
   “在县城收得到就行了,我算了下,还不错,有搞头,不用再往山里跑了!”一个说。
   “再往山里去,说不定比这儿还便宜,更有搞头哦!”另一个回答。
   “主要是情况不熟,莫白跑一趟。”
   “我问了几个人,都说有,地旯离这儿不远,试一下,不行,又回来就是。”
   二爷很好奇,看来这两位主要不熟悉石泉,自己是本地人,说不定能帮上忙,就问:“两位哥子,我是本地人,说来听听,看能不能帮上忙。”
   两人相互看看,对二爷说:“我们是外地的,你们这儿出不出黄连?”
   “黄连,多得很嘛!”二爷还以为啥东西,黄连到处都是,只是这几年价格不好,挖的人少。种黄连的活路多,第一年育种,第二年分苗栽,此后每年都要扯草,三五年才能挖,挖后还要炕。一斤卖几元钱,工钱,柴禾钱都不够,远远比不得打工实惠。前几年好的时候卖十五六块,这两年只卖八九块,好多黄连莫人管,都在地里,野草早就盖完了。
   “收价好多?”二爷问。
   “十一二块。前几年好多?”
   “八九块,都不愿卖。”二爷前几年听祖爷爷的,种了几亩黄连,可以挖了,如果卖十一二块,一亩地出两三百斤,就是两三千块,还是不错。
   “你种没得?”
   “我有几亩,就是低了,没挖,已经五年了,挖得了”。二爷算了下,五年的黄连,一亩出三百斤干货,还不错。
   两人一听,来了兴趣,劝二爷帮忙收黄连,到时卖给他们。如果二爷收十一二块,他们出价十三块左右,如果收十三四块,他们出十五块。总之,不让二爷吃亏。二爷心想,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情。
   “好事情,可惜我莫本钱。”二爷遗憾地说。
   “这个简单,我们可以先给你钱。结账时一并算账就是。只要你诚心同我们做生意。”
   “好好!我也可先给人家欠些,收了钱再给。”二爷想不到人家这样耿直,也就豪气起来。
   两人相视一笑,说:“只要诚心!我们明天就到你家,看看能不能做。若行,开始做生意!”
   两人这才告诉二爷,他们两人是彭城的,高的姓陈,矮的姓刘,两人一直搭伙做黄连生意。彭城是全国有名的黄连产地,但这两年价格太低,莫人愿种,眼看着收不到货,听说石泉有,他们来碰碰运气,想不到碰到二爷。二爷听了,也就真的信了,高高兴兴地睡了。当然陈刘二人没有对二爷讲实话,凭着他们多年的经验,这两年彭城黄连产量锐减,就是今年育种,最快也要五年才能采挖,不出三五年,黄连的价格将会有一次大的攀升,目前以低价吃进,到时再抛,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陈刘两位老板,第二天就真的同二爷一起到了张家场。两人一到,就让二爷陪着上山,看着满山遍野的黄连,两人异常感慨,说:“这就是票子,就是钱啊!这儿要发达了,这里的老百姓要发财了!”
   走进二爷家里,到了后院,陈老板对二爷说:“老梁,你这儿啥都是现成的,房子、晒坝、药炕,不做黄连可惜了。”
   “做,做!只要诚心,我就承头收!”二爷很高兴。
   “老梁,你放心。咱说干就干,等下我们给你现金白银,你放开手脚做就是。”刘老板说。
   二婆见三个男人说得开心畅快,便认认真真准备了一桌酒菜。二爷端出自己煮的小甑子酒,摆上一两的青花杯,准备好好喝一台。大家坐上桌子,陈老板却拿出了纸笔,对二爷二婆说:“先把正经事定了,再喝酒。”
   二爷看看二婆,再看看刘老板。二婆看着二爷。不知道两个老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梁,唐大姐,我和老刘今天看了山上的黄连,觉得这个生意做得。你们家正好是个做生意的地方。你们两口子是本份人,不得吃我们的钱。”陈老板看看老刘:“我们决定先给你们两千块,马上放风出去,今年要收黄连。价格,我们在石泉问的是十二块,也就按这个价。现在正是季节,挖得了,还要炕干,收到手,也是一个月后,要立马动手。”
   “这个钱,才够收一百来斤。”二爷忧虑的说:“人家都背来,我、我咋办?”
   “不急,给两千,是让你们吃个定心丸。我们铁定做这个事。回去后,马上带钱来,住到这儿收货。”刘老板说。
   “还是昨天说的,老梁,你帮忙收,按斤数给你分钱。”陈老板害怕二爷打退堂鼓:“这是两千,拿着,打个收条。”说着,就从包里拿出一卷钱。
   “这个,无功不受禄。”二爷看着厚厚的一叠钱,不敢拿。
   “不是白给你啊,两千块嘛,按五角一斤,你要给我们收四千斤,才挣得到!”经刘老板这样说,二爷总算听明白了,心头才不那么紧张。二婆一听这个报价,在心里偷偷算着账:女儿参加工作,一个月两百多,帮着收四千斤黄连,就相当女儿上一年班。
   二爷写好收条,一再说:“我这字,拜不得客,只读了几年夜校。”一边就将钱接过来,一边说:“我帮你们收,要好多,收好多。来来,喝酒,自己煮的,粮食酒。”
   二爷一门心思地想着收黄连。决定先回石家沟去挖自己地里的,五年了,挖出来的黄连,个头大,厚实,长得肥肥胖胖,像泡熟了的鸡爪,真是名副其实的鸡爪连。
   四周的乡邻见了,便来问二爷:“今年啥价,你就挖啊。”
   “十二块,我家有人收。”二爷回答。
   “比去年贵点啊,不过还是不划算。”
   “比前两年高四五元哦。五年了,不挖也不长。”二爷说:“挖了,又好栽。”
   山里好多人的黄连都有五六年了,前两年卖八九元一斤,好多人都嫌价低,任其在地里自生自灭。但黄连不挖,占着地,啥也种不成,算不过账。大家听说能卖十二元,比去年高了四元,好多人家也学二爷,开始动手挖起来。于是满山遍野就有了人走狗叫,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炕房开始冒出袅袅的细烟,发财致富的消息在山前寨后流传。便常常有人到后街上来打听,二婆坐在家里,一一接待,十天半月过后,三山五沟的人都在传言,石家沟的连壳子梁崇廉要收黄连,价格比去前年涨了三成。
  
   二
   赵妹仔逮了个机会,将二爷叫进铺面,详详细细把来龙去脉问了个清清楚楚。想了半天,赵妹仔说:“这两个人这样耿直,中间的利润大得很哦。”
   “是嘛是嘛,人往利边行,无利不起早。”二爷说:“人家有机缘,有本钱,肯努力,该赚这个钱。”
   “你想不想赚?”赵妹仔看着二爷。
   “想!钱哪个不想!”二爷说。
   赵妹仔笑了笑:“我出钱,你出力。收入二八分,我八你二,成不成?”
   “这样好事,成成!咋不成!”二爷回答。
   “我这儿放不下,货放你那儿。你屋里那个晓得了,闹不闹?”
   “闹啥子闹,老都老了。”二爷笑到:“人老了,不操那些闲心了。”
   二爷以为赵妹仔说着玩的,也没当回事。哪知过了两天,赵妹仔居然塞给他一个报纸包,让他收好,本着这些钱,指着好的收。二爷回家打开一看,厚厚一摞,居然是三万块现金。天哪,从没见过这么多钱。二爷忙忙把二婆叫来,说清来龙去脉,让她想法收起来,收黄连的时候好用。二婆听了,脸色一沉,不理不睬。二爷不开腔,看着二婆。二婆慢慢地伸手过去,将钱拿在了手上。
   “这个要单独记账。要买好的,以后好算账。”二爷说完就出了门。
   二婆先将钱放柜子里,觉得不妥,拿出来又放在米柜里,还是觉得不妥。拿在手里,在屋里转了几圈,依然找不到理想的地方。真是叫花子捡到银子无处放。二婆自已想着笑了,最终把钱放在了装豌豆、胡豆的坛子里。
   二爷听了赵妹仔的话,就把自己地里的黄连炕好、收好,不打算卖。接下来,就挑好的收,十二元一斤,过称就给钱,四面八方的人都朝后街涌。二爷成了大红人,凡熟悉的、认识的,来卖黄连,都先给二爷递烟,恭维二爷当了老板。二爷先是惶恐谦让,逐渐也就习惯了,真把自已当成了老板。用二婆的话说,尾巴翘到了天上,都不知道自已有几斤几两。
   赵妹子的三万块,半个月不到就用得差不多。还好陈老板很快就回来了,见二爷收了近两千斤,非常高兴,立即过称,按一斤五毛,给二爷做了结算。眼看着转手就挣了一千元,二爷二婆的干劲更足了。二爷就这样边收边屯,到了春节前,赵妹仔三万元的货全部备下了。自己忙了一个冬天,一计算,居然赚了三千多。
  
   三
   丙子年的春节很特别,正月初一正好是雨水节。“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二爷每天起得很早,开始盘算新一年的生计。想想去年,因为帮两位老板收黄连,赚了三千多。土里产的一千多斤黄连还没卖。与赵妹仔屯下的二千多斤还可以分成。古人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年年穷”,真是有道理。照这个行情,黄连还是要种的,重楼的草也该锄,开些荒地种些家杉柳杉,还是要种些玉米。
   按照山里人规矩,过完大年十五,闹了元霄,才算过完年。二爷二婆也就串门走亲戚,算计着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哪知初五刚过,陈老板、刘老板却跑到张家场来了,劝二爷马上开始收黄连,说春节前收的货已经卖完了,断了货,要货的人都排成队,门槛都踏烂了。
   二爷说:“春节天,山里人都天天在烤疙瘩火,吃转转饭,这个时候莫人做买卖。”
   两位老板看没办法,要求二爷找几家有货的,每斤涨一元或伍角,马上背来,立即给现。二爷找了几家,大家都不热心,这生意也就黄了。
   两位老板真想不通:“吃饭烤火比挣钱还重要,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种人!山里头的人真是榆木脑袋!”
   大家却笑两位老板:“你们平坝人,一心钻到钱眼里,一天只晓得找钱,邻里乡情不管了,逢年过节也不过了,活到还有啥乐趣。”
   世事真是无法意料,两个老板走后,居然再也没人到张家场来收黄连。每家每户挖好炕好的黄连,只好放在楼板上,任其自生自灭。特别是二爷家里,居然存了三千多斤,堆在屋后的工棚里,灰尘铺满了编织袋。好在黄连性寒味苦,老鼠不啃,虫子不咬,不会因此坏了无用。二婆有时打扫卫生,就嫌黄连占地方,妨碍了自己工作,嘟囔着让二爷想办法挪走。二爷也知道那是气话,但一分钱没赚到,自是理亏,便不去理论,随她说去。
   好在黄连放在那里,不管吃不管穿,只要不一门心思换成钱,并不影响生产和生活。二爷偶尔也心疼自己地里釆挖出来的黄连,如果当时卖掉,一千多斤,可是一万多元啊,现在可好,莫人管莫人问,一文钱也不值。特别是想到还有两千多斤,堆在工棚里,二爷真替赵妹仔惋惜,当初要是卖掉,可以赚两千多块。人啊,真不该贪心,得好就该放手,现在拿在手里,既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衣穿。三万元啊,放在银行里,一年都有上千元的红利。黄连放在这里,还碍手碍脚,占人地方。可赵妹仔不着急,她说我又不急用钱,存钱是存,存药也是存。我是铁了心,不但是赚不了钱我不卖,就是钱赚少了,我也不卖。二爷看赵妹仔这样坚决,也就不心疼自已那一千斤黄连了。人家穿皮鞋的都不怕,我一个穿草鞋的怕什么。二爷相信,赵妹仔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如此铁心,一定有她自己的道理。
   只是方圆几十里的药农,都知道二爷自已采挖的黄连没卖,当着面不好问,背地里都在笑话。说二爷把火候看得太老,心思太重,一万多元的黄连变成了陈仓烂货。当然,大家还不知道二爷家里共有三千多斤,如果知道了,还不知道要说成啥样。
   二爷回石家沟种地,祖爷爷也过来关心:“崇廉啊,听说你几亩地的黄连都没卖啊!”
   “是是,前几年你喊我种的,全部都在,没卖!”
   “没啥。黄连放十年八年都不会坏。”祖爷爷说:“药疯子,药疯子!说不定过两年就涨上来了。”
   “不存在,没卖成钱,东西在。”二爷说:“女儿工作了,用钱的地方少,放着就放着,不影响。”
   “儿子是不是该读书了?”祖爷爷问。
   “是是,下半年就该上小学。”二爷说:“现在上学贵,比女子那几年,贵多了。春华说,今年可能要一百多。”
   “涨得太快了,前几年是不是只要几十元?”祖爷爷问。
   “前几年,只要几块钱。”二爷说:“翻了几十倍。听说国家在管,在查。”
   “是该管,这么贵,读不起!”祖爷爷晃着一头白发,叹着气。
   直到儿子上了小学,二爷才弄清楚中间的曲折。女儿工作一年后,丙子年秋季真的就调回中心小学作了教师。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有了女儿在学校,二爷二婆没操任何心,儿子也就分到了同级最好的班,各科老师都配的是最好的。更重要的是,因为姐姐是教师,儿子就不用缴杂费,只交上级规定的学费,一学期总共十五元。平常的补课费,试卷费,冬天的碳火钱等等,都是不用交的。二爷二婆享受着政策带来的优惠,但又觉得不妥;沾了女儿的光,又觉得害羞,不敢在外面透露半点儿。随时觉得掩藏的秘密,把人憋得难受。

共 705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山里的村民二爷,一次偶然的机遇,和别人合作收购药材、积累财富的故事。药材市场变幻莫测,二爷靠真诚,和村里人合作,和外边来的人合作,在山里的药材变成宝贝时,囤积了许多的黄连,结果在药材价格飙升时,看准时机抛售,一下赚了大钱。小说选材独特,故事情节新奇,别具一格,领略到商业舞台从腐朽到神奇,创造财富神话的全过程。启人心智,感慨良多。值得学习借鉴。荐赏!【编辑:雅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雅润        2017-09-26 16:51:05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短篇,祝创作愉快!
雅润
回复1 楼        文友:尔玛天空        2017-09-26 17:58:25
  感谢老师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27 16:41:0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学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阳媚        2017-09-29 22:53:55
  今晚看了这篇小说,写的很不错!欣赏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尔玛天空        2017-09-30 22:55:03
  谢谢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