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军警】《孝经》的教育智慧心得体会(十七)

编辑推荐 【军警】《孝经》的教育智慧心得体会(十七) ——事君章第十七


作者:karen杨 秀才,175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03发表时间:2017-09-26 17:38:37
摘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本周末学聆听了王宝寨老师开解的《孝经》中“感应章第十六”的教育智慧,经文如是: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的时候,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于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于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着爱敬的情怀,无论多么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
  
   王老师的智慧开解给末学以如下启迪:
  
   一、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下属
   如何做好下属的四项原则:
   1、进思进忠。我们得到重用的时候的时候,要时刻考虑如何为国为民献好良策。这里不能理解为对领导个人的一种百依百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叫搞私情,这是拉帮结派,是搞自私自利。这叫“以利相交”,而不是“以义相交”。忠字是心字上一个中,中是指中庸,中庸不是和稀泥,是恰到好处,是自然的规律。就像养花,浇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不多不少才是道;黄金分割是道 ;吃饭七八成饱也是道;健康饮食也是道,中国就是以道来立国的国家,所以心上有中,就是心上有道,这才是忠。这个道是宇宙自然的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引导百姓向上才是忠,千成不要以为和领导有私情,保护他、跟他抬轿子,跟他棒场才是忠。为了维护领导个人的利益,损伤百姓的利益,怎么叫忠呢?当你受到重用了,去领导一支队伍,去承担一个任务,也要思尽忠,要济世行道,要引领民众向善,要教化民心,要化民成俗,这都是尽思尽忠。
   2、退思补过呢?一是指进谏被退回来了,自己的策略没被采用,这个时候不能抱怨领导,要反求诸已,想想自己有没有过错,是不是方向有问题,是不是不利于大众,是不是一件善事,符合不符合弟子规。二是态度,虽然自己的建议是良策,但是不是自己的态度傲慢,没有让领导升起欢喜心。另一方面,劝谏以后,退到自己的岗位,思考自己的建议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合不合道,有没有过错,有没有不善的地方,如果有,就要补过。
   3、将顺其美。领导有善美的决定、命令、决议,自己就顺应而行,帮助拥护他,极力去帮助他去推行,利益大众。就如习主席提出的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就要尽全力去弘扬,去推动,这就有利于我们社会道德风气的好转,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延伸开来,如果一个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是利于大众的,我们就要尽全力地圆满地完成这些事情,而且要延伸发展到更广的领域。
   4、匡救其恶。就是指领导、长官有过错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为一个君子,应该帮助自己的领导改正过失。当领导一个重大的决定做错了,那就会使百姓遭殃。这个时候就要救长官,救领导,其实也就是救大众。如何匡救其恶呢?如果这个决定还在未定时,要劝谏。当然劝谏时态度要好,怡我色,柔吾声。如果这个决策已经实施了,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挽救。
   这四项原则都做到了,它的结果就是“上下能相亲也”,就是下属与领导的这种信任,这种亲密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上下就一条心,就会功无不克,战无不胜。
  
   二、“君仁臣忠”在本章阐述得很明白
   其实这一章讲的就是五伦里的“君仁臣忠”,当领导的应该不管下属忠不忠,只管自己仁不仁。当下属的不管领导仁不仁,只管自己忠不忠。怎么做呢?其实就是坚持以上四项原则。“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语言简练,道理很深。
   忠是八德之一,从孝延伸开来的。父慈子孝,后面马上就是君仁臣忠。中国历史上很多大德都做到了君仁臣忠。
   如林则除,清朝后期一个比较乱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尽忠的表率。他当时是两广的总督。一些投机商人为了利益,把鸦片运进中国,严重地残害了中国人的身体,消弱了中国人的体质,可是当时还被当作高级的享乐。林则除对此义愤填膺,向皇上提议坚决禁烟。道光皇帝命他为软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当时英国的商人拒绝顽抗,林展展开了著名的“虎门销烟”。但是后来林则除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到新疆伊利地区,其实他没有做错啊,可是他没有怨恨,而是退思补过,匡救其恶,他在伊利也做了好多得国得民的事情,引水灌田,保卫边疆,而且为后来的边疆战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还有三国时期诸葛亮也是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君王,27年帮助复兴汉室,他也做了尽思尽忠。刘备三顾茅芦,他就把一些战略告诉刘备,后来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国务他都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刘备、刘禅都做过很多错误的决定,诸葛亮没有怨恨,都是尽自己的努力去挽救局势,刘禅是一个只知道享受的人,诸葛亮积劳成疾,想到自己没有完成先王的遗愿,老泪纵横。这就是进忠尽思,退思补过,匡救其恶的典范。
   还有我们的周总理也是这样的典范。他做为共和国的总理,伴随着毛泽东主席,为国为民,也是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保护了很多老干部,让他们避免了四人帮的残害和攻击,同时也保护了很多文物,让很多文物古迹保留了下来,他真的做到了进思尽忠。同时他也退思补过。总理非常俭朴,他出国访问时的手提箱里,除了那套维护祖国形象的中山装外套是挺直的,里面的内衣都是打补丁的。周总理去逝时,他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人们十里长街送总理,确实总理无论是“将顺其美”,还是“匡救其恶”都做到了,总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就应该要向这样的英雄学习。
  
   三、我们做教师的如何在我们自己教育工作的岗位上做到事君
   我们今天传统文化进校园,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已经开始行动,教育部陈部长已经表态把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程做为中国人筑魂的工程,打底色的工程。可是推广起来还是很难的,而我们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或者是一名班主任,在今天这样的形势下,也有很多的阻力、困难,甚至我们也有很多无奈,我们就要把这一章事君章做为指导。
   1、进思尽忠。就是如果我们得到校长的信任,给了我们做班主任的机会,我就要进忠,就是用传统文化唤醒孩子、家长内在的良知,这就是忠。我可以在我们自己的班里去做。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提建议,并且把全国好的的典范,例子讲给校长听,或者整理好资料整理给校长看。
   2、退思补过。如果校长没有采纳,我们也不要抱怨。反思我们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我们建议推广传统文化,而我们自己没有按传统文化做人做事,没有《弟子规》来修养自己,人家从我们身上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人家能相信吗?我们自己都做得不好,孩子不喜欢,家长不相信,校长能升起信心吗?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
   3、将顺其美。如果校长看好传统文化,同意我们做实验班,那我们就把这件事情尽职尽责地把它做好。传承老祖宗的文化,一个典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铁的实事来做一个证明。如果学校大力推展,我们要和我们的团队共心同德,扎扎实实去开展,开展家长课堂,做好自己的修学,做出榜样。
   4、匡救其恶。如果校长反对,甚至不允许,甚至封杀我们做传统文化的班级,以功利心做教育,做形式主义,或是造假不是,引导孩子向善,而是向恶,把孩子引向物质的层面,欲望的深渊,我们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要匡救其恶。我们收集一引起书箱光盘给校长看,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已经出现的乱相,我们要在自己的班级,自己的权力范围内,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把这些事情解决好,然后等待机会,如果校长醒悟,我们再大张旗鼓地推进。如果这样做,我们就能和校长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同把圣贤的文化传承下去。
  
   四、心得感悟
   这一章的学习真的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学校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过来的。但是我真的一直把“君仁臣忠”的理念放在心中。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虽然一开始推展的进度不是很大,两年来我自己的班上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成绩,但是我就是坚定地选择了不放弃。我知道无论是校长暂时不太认可,还是老师们一时不能接受,这都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真正地做好榜样,所以才让周围的人生不起信心。生不起信心怎么办?除了选择不放弃,就是拼命地学习,从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心性。把学习到的圣贤人的教诲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一方面调整自己好自己的心态,坚信自己只不过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而且黑暗终将过去。一方面积极地做各种准备,想各种办法,帮助我们学校的领导、教师与传统文化结缘。而这个心愿,我们几乎已经达到了。我们部分老师参加了传统文化培训后,收益颇多,他们回到学校后,在汇报会上分享自己的感受时,让我们的领导都深受鼓舞,我们的三个实验班就这样成立了。我们七年级的《弟子规》教学全面铺开了。一场令人期待盛大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启动仪式正在筹备之中,这给了我们无穷的动力。
   我现在回想,做为一个下属,要想促成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事情成功,真的就要好好地遵循事君章的这四个原则。“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尤其是“退思补过”这一点更为重要。如果自己因为领导的不认可就心生怨恨,或者说话语气也不好了,让领导生不起欢喜心,那就会马上断了这个缘。我以前也不是没有着急的时候,着急时就总是引导自己站在领导的立场上去想问题,想什么呢?想领导心里装的事太多,哪像我们一心只装一件事,一切都要全盘考虑,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不考虑周全。他越是不急不忙,越说明他做事稳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事情做得更扎实,更好,让领导最后能升起信心。我就真的这样想的,一切都往好里想。而且还要坚持做,永不停歇地坚持做。后来,事情就真的成了,领导认可了,实验班办起来了,启动仪式也答应召开了。未来的日子,领导将亲自挂帅,咱就主要做到“将顺其美”就好了,默默地做领导坚强的后盾,尽心尽力去协助领导完成他们的善愿。
   这就是末学本周学习《孝经》事君章的学习笔记与心得。有领悟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末学鞠躬感恩。
  
  
   2017年9月26日

共 39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杨老师在学习理解中,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深刻阐述《弟子规》进校园,教师如何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全文有理有据,高屋建瓴。值得欣赏和学习!问好!祝福!【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7-09-26 17:39:14
  杨老师在学习理解中,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深刻阐述《弟子规》进校园,教师如何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全文有理有据,高屋建瓴。值得欣赏和学习!问好!祝福!
林雨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