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红叶飘飘

编辑推荐 红叶飘飘


作者:常帮娃 布衣,17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66发表时间:2017-09-26 20:24:36
摘要:红叶飘

秋雨绵绵,西风骤起。大地渲染着季节变化的色彩。我与故乡,仿佛只隔了一片红叶的距离。一只脚抬起,另一只脚落下,一百多里路程,似只在悠忽之间,穿越而过,即刻触摸到了故乡的秋色。
   漫山遍野的野生的黄栌树,历经几十年、上百年、千余年风霜,树干高大粗壮,树冠如巨大的伞盖优雅地张开,慢慢脱去了绿衫,换上了耀眼夺目的红妆,像一幅泼墨重彩的山水画卷,镶嵌在山体上崖畔间田垄里。那一树树颤巍巍婀娜多姿笼罩着迷人的红晕,宛如难掩羞涩、靓丽怀春的少女,又似喜气浓妆、蒙头红腮的新娘,端正的是无比的风韵和惊艳。那一片片红叶正如挂在树上的红铃铛,又如一只只从树上飞出来的红蜻蜓,又如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它最有力量、最有激情。它积极、热情、雄壮,体现着力量;它热诚、激情、向上,代表着斗志;它热烈、喜悦、奔放,表现着快乐。漫步在红叶丛中,间或雾气环绕,仿佛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顿觉荡胸层云、心旷神怡。红叶轻轻地拂动着,我的目光跟随着,我的心跟随着,甚至在红叶飘零的一瞬间,我的心也猛地一坠。
   我对红叶情有独钟,源于它承载了太多太多的经典,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历代文人墨客对上天赋予大自然这一绝美佳境无不青睐。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七绝《山行》中这样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维在《阙题二首·山中》写道:“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杜甫在《秋野五首》里曾这样写道:“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白居易在《司马宅》里写道:“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赵暇的《献淮南李仆射》马嘶红叶萧萧晚,日照长江滟滟秋。”刘禹锡在《秋词》是这样写红叶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宋代杨万里在他的《红叶》诗中这样写道:“小枫一夜偷天酒,却情孤松掩醉客。”吴则礼《迁居》中写道:“落落晴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寇准的七绝诗《送温尚书入洛》中写道:“萧萧红叶马前飞,又送王孙昼锦归。”王珪的《金陵怀古》有这样的诗句:“萧萧暮吹惊红叶。”元代关汉卿在他的词中是这样写红叶的:“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长沙》描写得更加恢弘壮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鲁迅先生在《送增田涉君回国》诗中写道:“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郭沫若先生在他的一首红叶诗中写道:“红叶经霜久,依旧恋故枝。”现代诗人赞美红叶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公元二写道:“秋山映霞一川红,落叶逐流两岸风。忽如一夜风霜降,犹如画上粉墨倾。”……这许许多多赞美红叶的诗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有不少诗句历经沧桑而经久不衰,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赞美红叶的诗句固然可爱,而久经风霜的红叶更为可爱。晚秋季节,风寒霜重,山野中百花茎枯花萎,一片萧索景象。唯有那一树树、一片片红叶不畏秋霜的洗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迎接那即将到来的凋敝。秋风无情地将它吹落,然而,红叶也会高昂起头颅把生命升华。
   多少次呀,我走近秋风瑟瑟拂过故乡的山林,仰望如火如荼的红叶。我的手一遍遍地摩挲着你饱经风霜的玉体,从心底里热切呼唤你的名字。红叶飘飘,有如蓬莱仙岛,亦如天上瑶池。仙境让人忘记了孤单,却不曾忘记历史文化的厚度,这仙境的美妙和神圣,也磨平了万物的不和,让这片世界独尊红叶,在红叶的领导下步步前行。红叶显自然之美,柔情携诗意前进,红叶容人间之尘,诱惑与痴心言和,红叶纳百家之意,争夺与隐退归一。故乡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这与今天的旅游密不可分。那层林中片片闪烁的火红和深红,深藏着历史的印记。那阵阵随风摇曳的红叶,蕴育着旺盛的生命力,从一叶到每叶,从一树到每树,从一处到每处,渐渐汇聚成火红和深红。五彩斑斓随风汹涌起伏,至善至美以红去伪存真,就像红色革命一样,太阳最红,人民群众纯真,毛主席最亲。这记载着中国革命一角的红叶群山,为人们展示了革命时区的艰苦岁月和如今的精彩丰美。成千上万的红叶随风飘飞,象是翩翩起舞的精灵,在天地间尽情地展示着生命中灿烂的情愫。这所有的一切,壮观、原始、古朴、喜庆的天然仙卷,都因红而生,都因红而欢,都因红而醉,皆因离红去而愁。
   故乡的秋色如果如没有红叶,肯定逊色不少,犹如诗有千行,却惟独缺了诗眼。美国大诗人庞德说:“一个人与其在一生中写浩瀚的著作,还不如在一生中呈现一个意象。”在他看来:“意象就是刹那间理智与情感的复合。”就此而言,故乡的秋色就是永恒之诗,而红叶就是诗中醒目的意象。在陶醉于故乡的红叶一瞬间,我头脑却浮现了一面面高举的红色旗帜,而林海在远处发出声响。我略感晕眩,红叶飘飘和红旗飘飘在相互模仿,涌动着豪情和自信,不仅展示着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展示着祖国的日益昌盛与强大;不仅昭示着父老乡亲奋斗和希望,还昭示着炎黄子孙承载着的光荣和梦想……

共 19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以作者家乡的秋天为落笔点,描写了黄栌树捧出的满山红叶。在实写的基础上,作者采用抒情的语言,热情赞美了红叶,揭示了红叶的象征意义。文章的主体部分,引述诗词,展示了古今诗人们对红叶的赞美。文章最后,以议论笔法,多角度赞美了红叶带给人的精神影响。这篇文章写红叶,虚实结合,从外在美写到了内在美,情感昂扬,读着感人。【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常帮娃        2017-09-26 20:35:48
  多谢老师,能否精品推荐。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9-26 22:45:58
  文章从红叶的外形、红叶凝聚着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方面行文,写出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写出了阅读感染力。
语文教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