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过,掬一捧泉水
唤醒人的内在灵性滋养生命,是东西方源远流长的传统。
教师的自我在心灵迷失的状况下,会感到带的铐链更加沉重:无法拒绝的教育评价与督导,厚重如山的家长期望与压力,民主中强制的管理与评聘,希望中郁闷的培训与科研,遥望中痛楚的绩效和奖励,求索中麻木的课改和素质教育,光彩夺目的师德,细数无奈的考分,爱着痛着的课堂……
教师要找回真心真我,必须远离外在驱动的浮躁,复归宁静致远。
那是2011年,瑞雪飘飞,作为国培班的种子教师,有幸成为北师吴国珍老师的学生。和她第一次谋面,她那智慧的眼神和轻灵的声音深深吸引了我。晚修时,她带着研究生,组织我们小组的4位教师做叙事分享。我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18岁当老师,28岁当校长,普教、特教,带着为学生打开成长通道的一已梦想坚守童真课堂。吴老师微笑、点头,静静聆听的眼眸充满慈爱,默然处说出一句鼓励的话:彩文,你真是个小太阳!
我就这样被迷住了。
迷住我的是“叙事”。因为,她可以倾听,可以倾诉,可以走进心灵;她可以观察我的观察,可以感悟我的感悟。她像种在心里的种子,含羞露头。
我是太阳吗?为什么——不?
我能做太阳吗?——为什么不?
我有拨开云雾的力量吗?
亢奋,纠结。一夜无眠。
第二天,吴老师给我们讲座《心灵智慧》,我被她理解教师的叙事研究深深感染。课堂上,她把她的专著《心灵觉醒——理解教师叙事探究》赠与我,我双手捧过,贴在胸口,如获至宝。
捧读,掩卷。又是一夜无眠。
吴老师智慧洞悉一线教师心灵,把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疏离的问题症结,跳出宏大叙事与抽象经验的应然程序,联结融入个体体验的灵性觉醒,用灵妙的文字引入大师的思想光芒,照鉴教师心底流出的一个个鲜活故事。书中象征新教育降生的“小豆豆”强烈吸引着我,“云”的意象幻化成天空之镜,映出“我”的倒影:作为教育末端的农村小学教师,能否为捆绑教师心灵的体制雾霾镶上金边?那一刻,独自面对自身的肉体和灵魂,那份精神孤寂把我和自己联结,成为开掘自身认同与完整源泉的摩西之杖。心中的小鹿开始穿越孤寂荒寒之谷,倾听种子发芽的声音,目睹思想的水滴一点一点渗出、滴下,弥散于无形。
我被叙事思维引领着,默读、静思、自言自语。
晨起,天降祥瑞。雪花抚摸春寒,灵光耀目。拿起手机,留下心灵唤醒瞬间的雪花,用短信上传我对吴老师的感恩——《在等》:
在等/桃花红/晕染青花瓷的初装/在等/菊花黄/采摘陶渊明篱下的心情/在等/雪花白/飘飞当下智慧的灵光/黑板粉笔课堂/捡拾爱的力量/绽放满世界桃李芬芳。
吴老师送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打开,红色扉页牵住我的心,这份鲜红靓丽在雪花白的镜像中一枝独秀,成为我的依念。然而,我读不懂,不懂“恐惧”、不懂“悖论”、不懂“共同体”、不懂“伟大的事物”,也不懂“自我”。但是,我喜欢那些故事。“来自地狱的学生”、“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空间”,把我的心紧缩为一个“点”,逐渐放大、打开,最后豁然洞天。原来叙事这么简单,案例,故事,白描,触摸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开始重新观察帕尔默心中的“我”,探知被当下体制捆绑和突围的“我”,问询自我:
教师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怎样的路径才是适合教育末端农村教师成长的心灵地图?
《教学勇气》是一份生命的厚礼,百读不厌。国培继教网平台,河北68000名教师受《教学勇气》生命译者吴国珍教授影响,由杭州外国语学院哲学导师杨小洪教授引领,与帕克·帕尔默心灵对话。
《教学勇气》是引领人类找回真心真我的心灵导师,她扎根在深厚的东西方思想渊源中,用传达心灵奥秘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贯穿,捕捉生动细微,言传心灵奥秘,神传促进个体内在丰满的先进制度、文化、教育的神韵。沐浴大师见微知著的洞察,感受教师职业生命的意义,以深深的谦卑与忍耐期待豁然贯通的时刻。
这种微不足道的无数豁然贯通源于所有教师:
张志钦:《教学勇气》探索教师的内心生活,同时,也提出一个如何使教师的灵魂从孤独分离中走出来的问题:在教育中以及在有关教育改革的公众对话中,教师的自我内心世界怎样才能成为正当的话题。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了我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崔焕平:《教学勇气》第五章前面的诗是这样写的: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将无限紧握于你的掌心,将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际。和大多数新老师一样,我一直被教导去占领空间而不是去开放它:毕竟,我们是知者,因此,我们有义务把所知的一切告诉别人!内心一个很大的声音坚称: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填满所有的空间,我就是在混饭吃。……事实上,许多的老师都被这样一个神话扭曲了:我们以自己努力学来的权威知识占据全部空间,就是在对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开放学习空间比填满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权威……当我们学会问好的问题时,我们发现我们需要具备另一种能力:把一个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变成能在房间内到处反弹的复杂的公共对话。
赵英姿:记住当教师就是我们存在与这个世间的生命形式,远远不是一个谋生的职业而已。教育承载了您和您的学生的心灵,她们-可爱而天真的孩子们怀着忐忑的心探索未知的世界,如同我们探索教书育人之道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无论学生、教师、亦或是承担着教育责任的家长们都可能有此遭遇。探索未知世界本可以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过程,不过这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要符合我们的心意。但是在这纷繁复杂的,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心灵与现实,传统与创新,中庸与分歧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中国传统思想提倡博爱,我们彼此关爱,互利互助,共同学习。我们在教与学中相遇携手一起消除障碍,共享发现的欢娱。
李玉宝:《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勇气共同体”是国培继教网平台献给全省教师的厚礼,旨在用伟大的事物引领自我,静观明暗、悲喜、宠辱、成败,清醒觉知,净化内心,圆满智慧,自然散发喜悦安详,润泽生命嫩芽。
走过,掬一捧泉水,这是生命充满勃勃生机的根基,是伟大心灵产生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