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丁香收获】条条是路(小说)

精品 【丁香收获】条条是路(小说)


作者:玉叶青 布衣,490.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21发表时间:2017-09-30 06:06:35

【丁香收获】条条是路(小说) 王义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有叫二爷的,有叫二叔的,但多数的是叫他二哥。
   王二哥在村子里也算个文化人,爱穿一件黑色的四个兜的上衣,因为这种衣服只见乡镇干部穿过,所以村里人管这种衣服叫干部服。王二哥上身穿着干部服,下身穿着和村里男人一样的大裤腰的黑裤子,裤脚扎根绑腿带,虽然看着有点不搭配,但多少表明他与一般农民不太一样。
   王二哥自打初级社起就是村里的会计,他干会计规规矩矩,账目日清月结,从来没出过错,很得村里人信任。
   王二哥除了账目好,人的脾气也好,见人不笑不说话,说话时轻声细语,客客气气,再急的事到他嘴里也是慢条斯理,让人听着舒服。有人说这是天生的,也有人说他这是学做买卖学的。不管怎么说,王二哥的脾气好是村里公认的,可是王二哥自己说脾气好的人是干不了大事的。
   王二哥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闺女叫王巧。跟她的名字一样,这孩子打小心灵手巧,聪明伶俐,上学时一直是优等生。这不,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女秀才,村里人羡慕的不得了。王二哥的儿子王和就不一样了,有点像傻子,长得一脸的傻气,大圆眼瞪得鼓鼓的,好像不会眨眼,一只眼还老是红红的,总是流泪,这是自小落下的毛病。说他傻的另一个是原因是他学习不好,王和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用了八年,年年留级蹲班。到了该上五年级了,又是因为两门都不及格,老师还叫再念四年级,王和干脆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问他想干什么,王和说,就想喂猪。
   王和想喂猪,跟王义的媳妇有关,不过说来话长了。
   王义小的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父亲去世早,留下母亲带着他和哥哥靠几亩簿田度日,日子过得很是揪心。为了给孩子找个出路,舅舅托人把王义送到省城里学手艺,说是手艺其实不是瓦工木工那样的技术活,而是布铺的学徒。旧社会去当学徒的人十有八九是穷人的孩子,因为当学徒受的苦不是常人能想得到的。但是为了找条生路,大家还是争着把孩子送去,因为穷人太多了。选徒的那天一共去了五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掌柜的只选中了两个。王义侥幸被选中是因为一把瓜子。
   布铺掌柜的姓吴,留着山羊胡,带着老花镜,先把五个孩子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让大伙坐到屋里的一排椅子上,每个孩子给了一把瓜子,然后和送孩子的大人聊起了家常。过了一会,吴掌柜的站起来,指着王义和另一个孩子说:“这两个孩子留下,其他的领回去吧。”家长们莫名其妙,什么都没问,就这么定好了,怎么回事?吴掌柜说:“看那俩孩子,吃完的瓜子皮知道攥在手里,攥不住了就放到兜里。再看那三个孩子,扔的脚下满地都是,有没有家教,有没有眼力见,这就分出高低了。”家长们你看我我看你没得话说,细细想想,这个吴掌柜说的也是在理。
   签了学徒契约,三年出师,三年内管吃管住没有工钱,生病意外死亡掌柜概不负责,跟卖身契差不多。头一年掌柜的连柜台都不让进,每天就是扫地、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倒尿壶,全是杂活,有时还要帮师娘看孩子。第二年才让跟车进货,学打算盘,抽空还要学接待客人,学量布、扯布包布,学沏茶倒水。第三年开始学记帐,学各种布料的产地、花色品种,各种服饰的用料尺寸和成本核算。每一项都考试合格了,才能站到柜台里成为合格店员。出师的学徒经过多道磨练,不但有了满肚子的生意经,还有了和气的外表,讲究分寸的言谈。更主要的这些人的棱角都磨没了。
   王义学手艺很上心,也很得掌柜的器重。 好容易熬到三年学徒期满,眼看就要拿工钱了,那年腊月初六,老家来人说家里有急事让王义无论如何回去一趟。王义想着一定是老娘病重,于是向掌柜的告了假,风风火火的赶到家中,一看老娘好好的坐在炕上,什么事也没有。王义问:“妈,到底出啥事了?”娘说:“先别急,没啥事,听我慢慢跟你说。”
   原来王义家因为穷,王义的哥哥二十好几了还没娶上媳妇。今年夏天有人说和着和本村一家姓夏的结了亲,不用花王家一分钱,夏家全包,条件是女方不离家,男方要到女方家过,跟倒插门差不多。这一来老娘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了。有人出主意了,谁呀?村里的媒婆李大脚。李大脚说:“赶紧的给老二说房媳妇,媳妇娶进门,老娘不就有伴了。老二在外头挣钱,媳妇在家伺候老娘,多好的事。我有一个娘家侄女,长的大高个,白净脸,家里地里都能干,就是比老二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呐。有我的面子,聘礼也免了,拿给她娘家一石粮食就成,老婶子,你说咋样?”李大脚的一番话让老娘动了心,正式托李大脚到女方家去提亲。女方家很痛快的答应了。王义娘东借西凑给了人家一旦粮食,就算把亲订下了。那时候儿女亲事全凭父母做主,男女双方谁也见不到谁,有能力的托人打听一下,没能力的全听媒人一句话,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一切就那么着了。
   本来想等到王义出了师挣了钱再办喜事,可女方家来人说当地有个规矩,“腊不定,正不娶”,意思是说,腊月不订婚,正月不娶亲,不然对结亲不利。要等到王义回来就得到年根了,再办喜事就来不及了。又是李大脚出的主意,让老娘给老二稍话,就说有急事,也不说啥事,老二一准回来,回来就办事,过了年,老二再去城里干活,两不耽误,你说多好。还别说,这招真灵,老二果真立马回来了。
   老娘看王义不高兴,就说:“你别怨娘,娘也是没法子,谁让咱家穷啊。你哥到夏家,我一个人也顾不过来,这里里外外总的有个人照应。李大脚给你说的这媳妇挺好,山里人能吃苦,家里地里都能干,娘家才要一石粮食,够便宜了,哪找去。你有了媳妇咱们才像个家,你说是不?” 王义从小孝顺,虽然心里不太高兴,可也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看看事情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就点头答应了。
   腊月初九,新人娶进门,拜堂成亲一番热闹。等到进了洞房掀开盖头,王义差点背过气去。只见新媳妇骨瘦如柴,高颧骨凹眼睛,一脸的浅皮麻子和两个突出的门牙,王义傻了。
   第二天一早,王义不见了,什么时候走的,谁也没看见,这一走就是两年。两年中大哥去省城里找了几回,王义是至死不回家,只把挣得工钱叫大哥带回来,家里人也没法子。老娘说:“随他去吧,有本事永远别回来,我还是不信了。”果然两年后没人请,王义自己跑回来了。
   王义回来的原因很简单,外头打仗了。解放军围了城,天天枪炮声不断,布铺没了生意。吴掌柜把徒弟们叫到面前,每个人发了一些路费和两个月工钱,叫大家各自回家听信,什么时候太平了再请大家回来。其实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吴掌柜这是要关门了。王义在城里没地方去,只好回到老家。
   回家一看,丑媳妇还在,不过比那晚看到的好像好看一些。老娘说:“那媳妇娘家在西山里,那年遭了旱灾,家里没吃没喝怎么会不瘦,过门以后,这两年有吃的了,长了肉,就好看多了。再说这媳妇家里地里都能干,要不是两只小脚,比大男人也不差哪去。这两年家里全靠她了。花轿抬进门,就是一家人,你不要,让她上哪去?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有个家总比没有强啊。”说的王义没了脾气,怎么办,认命吧,老天爷的安排,谁也逃不出命去。从此,王义才和媳妇圆了房,无可奈何地过起了农家日子。
   可是,看起来简单的农家日子,到了王义这里就犯了难,因为地里的活他不会干。春天里要用独轮车给地里送粪了,别人推一大筐,王义只推半框,就这样半路上还翻车好几次,把粪撒了一路,逗得一帮妇女乱笑。过惯了城里穿大褂站柜台的日子,再干起田里的活就不像那么回事了,为此,王义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弄得他都不敢出门了。
   媳妇看在眼里心里也很不好受,就对王义和婆婆说:“我出个主意看行不行,我在娘家跟爹学过做豆腐,咱也做些豆腐,让王义到集上卖,不管大小这也算个买卖,王义准能干,就不用下地了。” 婆婆说:“做豆腐要有石磨,还要有头驴,不能老用人推,咱家没有呀。”媳妇说:“我看夏家大哥那院里就有一盘石磨闲在那里,咱借来用用,王义拿回来的工钱还没用多少,也够买一头驴的,就不知道王义愿意不愿意。”王义一听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不会推车,要弄翻了就全完了,豆腐可不是粪,翻地下还能捡起来。”老娘说:“不会推,学呀,你还能笨死呀,一回生二回熟,先在家练几天不就会了。我看这是个路子,就这么着,赶明我去亲家那说,咱也不借,买过来,再叫你大哥帮助买头驴,买点豆子、卤水什么的。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怎么的也得找口饭吃,你说呐老二?”王义思虑半天也觉得是个办法,就说:“先试试呗,也许行。”
   说干就干,在大哥的帮助下,借来了石磨,买了头毛驴,又在住房旁边盖了间棚子,棚子里安了口大锅。一切准备停当,王家豆腐坊要开工了。
   要依着老娘是要放挂鞭炮的,可是王义不让放,他说万一做不成又要出笑话,还不传得满村都知道。媳妇说,不放就不放,等做好了再放不迟。开工那天,大哥也过来帮忙,先套好了驴,再看王义媳妇怎样做豆腐。只见媳妇挽起袖子,先拿清水把石磨冲洗一遍,又把提前泡好、搓好、洗净的两桶黄豆瓣放到旁边,拿铁勺子把黄豆瓣倒进石磨上的磨孔里,再添上清水,一拍驴屁股,驴走起来,石磨也跟着转动着,发出低沉的隆隆声。不一会,两扇石磨中间的缝隙里流出白色的浆液,一股豆子的清香飘满了棚子。
   王义一旁看的发呆,媳妇把勺子递给他,让他把豆子不断地倒进磨眼里,一边还要不断地加水。媳妇说,一勺豆子五勺水,别加多了。王义像学徒似得点着头:“是,知道了。”豆浆不断流出来,通过下边的接盘流进石磨下的水桶里。水桶满了媳妇提起来,换上另一只水桶继续接着。大锅的上方吊着一个很大的滤浆袋,袋口有十字形的竹片撑着。媳妇把豆浆倒进滤浆袋,两手握住袋口的竹片有规律的摇动着,细细的浆液从袋子的下边流到大锅里,媳妇不时地再加进些清水,让浆液流的顺畅些。剩下滤不出的豆渣用大勺舀出来,再加进新的豆浆。大锅里的豆浆越来越多,已经快到锅沿了。
   豆子磨完了,浆也过滤完了,媳妇蹲下身,在锅下的灶膛里添柴点火,熬起了豆浆,一边熬一边搅不让糊底。豆浆开锅了,媳妇让撤下柴火,稍晾一会,再加柴烧开。经三起三落,豆浆泡沫散去,媳妇才开始点卤水,这是做豆腐的关键技术。看得出,媳妇也是小心翼翼。第一次点进卤水后,媳妇用大勺慢慢把豆浆搅开,过一会看看豆浆出了絮,又少加了一点卤水,把锅盖盖上,坐下来喘口气。王义赶紧递上毛巾,让媳妇擦把汗。说真的,王义十分佩服媳妇,没想到一个山里的女子还有这般手艺。再看媳妇的脸红扑扑的,还真的不太丑,也不知到自己第一次是怎么看的。
   时间一到,媳妇掀开锅盖,看到锅里的豆浆已经凝固成豆腐脑,就盛出一碗交给大哥,又盛出一碗让王义给老娘也送去尝尝,自己拿大勺把豆腐脑盛到压制豆腐的大方盘里,四角用豆包布包严实,上面盖上压板,压上压石,再舀豆腐脑做第二盘。老娘吃了豆腐脑,一个劲说好吃,端着碗进到棚子里,大声说:“放鞭,放鞭,老二,把鞭拿出来点上!”
   鞭炮一响,邻居跑出来看热闹,看到老王家豆腐坊开张了,都来祝贺。老娘说:“都别走,等会豆腐压好了,每家拿走点,尝尝鲜。”男男女女的邻居站了一院子。媳妇把压好的还热气腾腾的豆腐切成一片一片的,端出来让大家品尝。大家伙你一片我一片的放到嘴里,吃完都对王家媳妇伸出大拇指:“好吃,真不赖,以后再吃豆腐就不用到集上买了。”王义也把多日的哭丧脸换成了笑脸,一个劲对众人说:“以后多照应,多照应。”有人说:“二哥这回不用跑了,有这么个媳妇算是拴住了。”
   豆腐做好了,下一步就是出去卖了。按说王义学的就是买卖,应该不成问题,可是王义觉得串街卖豆腐跟站柜台卖布是两码事。想当年自己穿着兰布大褂,留着油亮的小分头,柜台里一站,那叫神气,如今推着车沿街叫卖总觉得寒掺。虽说戴着草帽能遮住半个脸,还是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更不敢吆喝,转了两个村子也没卖出去多少。半晌午回到家,一进门就听到老娘和媳妇在屋里又说又笑。听到王义回来了,媳妇走出屋门,拿毛巾给王义抽去身上的尘土,又端来一盆清水让王义洗脸,媳妇在一旁抿着嘴乐。“你笑什么?” 王义问。媳妇不说话,乐得更厉害了。进了屋,王义见老娘坐在炕沿上也是笑眯眯得看着他,觉得奇怪,就问:“你们这是怎么啦,这么高兴?”老娘说:“我们家老二做买卖真行啊,别人做买卖生怕人不知道,一路吆喝着,哪人多上哪,你可好,一声不吭只管推车走,还专找背街走,知道的你是卖豆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过路的。真是难为你了,不好意思不是?出去次数多就好了,没啥,快吃饭吧。” 王义一愣,问:“谁看见了?”“还谁看见了,你媳妇跟了你一路,就是不放心你,知道你脸皮薄,怕你有什么闪失,不过真不赖,还卖出去几斤,比我想的强。”王义一听脸唰的红了,瞪了媳妇一眼,低声说:“跟着我为啥不出来帮忙,你敢吆喝吗?” 媳妇说:“有啥不敢,明个我就跟你一块去,我管吆喝,你管卖,一天卖两板就行。”

共 98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描写的是生活在农村的一户人家的生活故事。故事开始发生在解放初期,这户人家人口不多,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儿子过日子。王义排行老二,村里人习惯叫他王二哥,王二哥自打初级社起就是村里的会计,他干会计规规矩矩,账目日清月结,从来没出过错,很得村里人信任。王二哥除了账目好,人的脾气也好,见人不笑不说话,说话时轻声细语,客客气气,再急的事到他嘴里也是慢条斯理,让人听着舒服。有人说这是天生的,也有人说他这是学做买卖学的。不管怎么说,王二哥的脾气好是村里公认的。王二哥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闺女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王二哥的儿子王和有点像傻子。那个年月,想把日子过好不容易。再会回头说说说王义,王义从小王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去世早,留下母亲带着他和哥哥靠几亩簿田度日,日子过得很是清苦。为了给孩子找个出路,舅舅托人把王义送到省城里学手艺,说是手艺其实不是瓦工木工那样的技术活,而是布铺的学徒。选徒的那天一共去了五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掌柜的只选中了两个。王义被选中是因为一把瓜子。布铺掌柜的姓吴,留着山羊胡,带着老花镜,先把五个孩子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让大伙坐到屋里的一排椅子上,每个孩子给了一把瓜子,然后和送孩子的大人聊起了家常。过了一会,吴掌柜的站起来,指着王义和另一个孩子说:“这两个孩子留下,其他的领回去吧”。家长们莫名其妙,什么都没问,就这么定好了,怎么回事?吴掌柜说;“看那俩孩子,吃完的瓜子皮知道攥在手里,攥不住了就放到兜里。再看那三个孩子,扔的脚下满地都是,有没有家教,有没有眼力见,这就分出高低了。王义就这样当了学徒,在外面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第一份工作,再后来王义娶妻生子,一起过日子,尽管生活艰辛,一家人总是和和美美,寻找生活出路。在这些年中,为了生活,日子起起落落,后来经过一家人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过日子的好路子,做豆腐,养猪,因此,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些年,这个家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多都是好事情喜事,总之,这是一篇描写王义一家人生活奋斗史,也是中国农村千万个家庭的生活的写照。改革开放后,农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王义一家人更是人丁兴旺,生意兴隆。故事厚重耐读,引人入胜。文笔流畅,朴实纯美,是一篇佳作。欢迎读者品评,力推共赏!【丁香编辑:社长娇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001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17-09-30 06:12:53
  王二哥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闺女叫王巧。跟她的名字一样,这孩子打小心灵手巧,聪明伶俐,上学时一直是优等生。这不,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女秀才,村里人羡慕的不得了。王二哥的儿子王和就不一样了,有点像傻子,长得一脸的傻气,大圆眼瞪得鼓鼓的,好像不会眨眼,一只眼还老是红红的,总是流泪,这是自小落下的毛病。说他傻的另一个是原因是他学习不好,王和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用了八年,年年留级蹲班。到了该上五年级了,又是因为两门都不及格,老师还叫再念四年级,王和干脆不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问他想干什么,王和说,就想喂猪。
   一篇描写朴实精致的小说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棒!
娇娇
回复1 楼        文友:玉叶青        2017-09-30 18:19:02
  感谢娇娇老师精美编按和详细的点评,你的鼓励鞭策我继续努力,力争写出大家喜爱的作品,为江山和丁香添彩。
2 楼        文友:娇娇        2017-09-30 06:14:01
  签了学徒契约,三年出师,三年内管吃管住没有工钱,生病意外死亡掌柜概不负责,跟卖身契差不多。头一年掌柜的连柜台都不让进,每天就是扫地、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倒尿壶,全是杂活,有时还要帮师娘看孩子。第二年跟车进货,学打算盘,学接待客人,学量布、扯布包布,学沏茶倒水。第三年学记帐,学各种布料的产地、花色品种,各种服饰的用料尺寸和成本核算。每一项都考试合格了,才能站到柜台里成为合格店员。出师的学徒不但要有满肚子的生意经,还要有和气的外表,讲究分寸的言谈。看似不起眼的买卖人竟有这么多学问。
   学徒生涯,学习到许多生意经和做人的道理。
娇娇
回复2 楼        文友:玉叶青        2017-09-30 18:20:10
  旧社会学徒是很不容易的
3 楼        文友:娇娇        2017-09-30 06:14:57
  原来王义家因为穷,王义的哥哥二十好几了还没娶上媳妇。今年夏天有人说和着和本村一家姓夏的结了亲,不用花王家一分钱,夏家全包。条件是女方不离家,男方要到女方家过,跟倒插门差不多。这一来老娘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了。有人出主意了,谁呀?村里的媒婆李大脚。李大脚说;“赶紧的给老二说房媳妇,媳妇娶进门,老娘不就有伴了。老二在外头挣钱,媳妇在家伺候老娘,多好的事。我有一个娘家侄女,长的大高个,白净脸,家里地里都能干,就是比老二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呐。有我的面子,聘礼也免了,拿给她娘家一石粮食就成,老婶子,你说咋样?”李大脚的一番话让老娘动了心,正式托李大脚到女方家去提亲。女方家很痛快的答应了。王义娘东借西凑给了人家一旦粮食,就算把亲订下了。那时候儿女亲事全凭父母做主,男女双方谁也见不到谁,有能力的托人打听一下,没能力的全听媒人一句话,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一切就那么着了。
   王义的母亲开始为儿子张罗婚事。
娇娇
回复3 楼        文友:玉叶青        2017-09-30 18:22:51
  包办婚姻那么多年,那时是怎么过来的?先结婚后恋爱。
4 楼        文友:娇娇        2017-09-30 06:16:38
  腊月初九,新人娶进门,拜堂成亲一番热闹。等到进了洞房掀开盖头,王义差点背过气去。只见新媳妇骨瘦如柴,高颧骨凹眼睛,一脸的浅皮麻子和两个突出的门牙,王义傻了。
   第二天一早,王义不见了,什么时候走的,谁也没看见,这一走就是两年。两年中大哥去省城里找了几回,王义是至死不回家,只把挣得工钱叫大哥带回来,家里人也没法子。老娘说;“随他去吧,有本事永远别回来,我还是不信了”。果然两年后没人请,王义自己跑回来了。
   因为是包办婚姻,王义结婚那天才看见新媳妇,一看长相傻眼了……
娇娇
回复4 楼        文友:玉叶青        2017-09-30 18:24:01
  把新郎吓跑了,哈哈,
5 楼        文友:娇娇        2017-09-30 06:17:34
  回家一看,丑媳妇还在,不过比那晚看到的好像好看一些。老娘说;“那媳妇娘家在西山里,那年遭了旱灾,家里没吃没喝怎么会不瘦,过门以后,这两年有吃的了,长了肉,就好看多了。再说这媳妇家里地里都能干,要不是两只小脚,比大男人也不差哪去。这两年家里全靠她了。花轿抬进门,就是一家人,你不要,让她上哪去?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有个家总比没有强啊”。说的王义没了脾气,怎么办,认命吧,老天爷的安排,谁也逃不出命去。从此,王义才和媳妇圆了房,无可奈何地过起了农家日子。
   王义终于回来了,再看看媳妇,感觉好看多了……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玉叶青        2017-09-30 18:26:20
  习惯就好了,人也胖了,顺眼了。
6 楼        文友:娇娇        2017-09-30 06:18:48
  第二天媳妇果然跟着王义去卖豆腐,进了村媳妇吆喝着:“卖豆腐喽,王家豆腐!”。从没有听过女人卖豆腐的村民好奇的走出家门,把豆腐车围了一圈,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纷纷询问豆腐怎么卖,好吃不好吃。王义媳妇说:“拿钱、拿粮食换都行,不好吃你扔了,钱我退给你”。村民看到豆腐细白,闻着挺香,就都买些尝尝。转了两个村,不到晌午两板豆腐就都卖完了。在回来的路上王义高兴地让媳妇坐到车上,他推着媳妇走,看看四周没人,扯着嗓子喊了声“卖豆腐喽,王家豆腐!”
   后来的后来,小日子越过越好,媳妇越看越漂亮……
娇娇
回复6 楼        文友:玉叶青        2017-09-30 18:28:06
  王义有点小资气。开始拉不下脸面。
7 楼        文友:娇娇        2017-09-30 06:21:31
  新的一年春节到了,在家里新盖的二层小楼里,王义握着粗大的毛笔,书写着自家门前贴了多年的一幅春联:“东南西北条条是路, 春夏秋冬富富有余”,横批:勤劳致富。
   尾声很精彩!欢迎读者细细品读,玉叶青老师这篇小说可读性极强。
   感谢老师分享一篇厚重朴实的故事,真好!好喜欢!谢谢老师!辛苦了!祝您创作愉快,佳作多多!
   祝您节日愉快!敬茶老师!
娇娇
回复7 楼        文友:玉叶青        2017-09-30 18:29:12
  谢谢娇娇老师了。
8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9-30 06:23:23
  可以说,这是一篇描写亲和力极强的一篇佳作,小农小户,会过日子的奋斗史,更是一篇描写农村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一个缩影。
闻杰
9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9-30 06:24:22
  王义一生走过的足迹,正是时代的足迹,故事一波三折,十分养眼。
闻杰
回复9 楼        文友:玉叶青        2017-09-30 18:30:27
  谢谢文友精彩点评,和一贯支持。
10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09-30 06:26:11
  给人启发,特别是王义起了个能干的好媳妇,更有他的宝贝儿子,大学生女儿。总之,读过特别欣慰。可以拍成电影,不错的题材。路在脚下,要懂得寻路。
闻杰
回复10 楼        文友:玉叶青        2017-09-30 18:31:28
  感谢文友认真的点评
共 36 条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