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屈原在辰阳到底呆了多久

编辑推荐 屈原在辰阳到底呆了多久


作者:松阳云逸 布衣,21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35发表时间:2017-09-30 22:35:24
摘要:屈原在湘西的生活一直是个谜?他到 底在哪里生活?他靠什么生活?他为什么有独创的文学体《楚辞》?

一、顷襄王三年年底,屈原被顷襄王指定发配到大山中
   《史记•楚世家》载:“(楚怀王)三十年,秦昭王遗楚书。”欲与楚怀王到秦国会商国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深有远谋,看透了秦王的品质和野心;而怀王稚子子兰因兄长远在齐国,怀有异心,促使怀王出使秦国。显然子兰言行幼稚可笑,楚怀王昏慵无能。
   因楚怀王被迫滞留秦国,楚国贵族立太子横为顷襄王以稳定楚国。“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候由是不直秦,秦楚绝。”这里的“诸候”,指属于楚国的诸候。楚怀王虽然昏庸无能,但他热爱国家,宁死也要拒绝秦国割地要求,死后赢得楚国举国敬重。面对举国抗秦的统一思想,顷襄王没有抓住机会,重贤用能,奋力抗秦,而是维持局面,一如旧观。
   楚怀王死时,也就是在顷襄王三年,《史记•屈原贾生列》载:“屈平既嫉之,虽放流,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对于楚怀王之死,屈原深感痛心,上书顷襄王吸取怀王教训。“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迁之”就是发配到一个目的地。
   屈原在楚怀王死时的顷襄王三年,一再上书顷襄王,提醒怀王之客死秦邦,与子兰有很大关系。因触犯已任楚国令尹的子兰,“顷襄王怒而迁之”,说明顷襄王在政治上同样没有识别能力,对屈原“怒而迁之”,屈原本来就在楚国流放中,这一“迁”,将屈原迁到了属于楚国边远地的黔中郡,使屈原彻底远离熟悉他的楚国政治舞台。
   屈原被“迁”之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这说明,屈原被“迁”之后,仍不失贵族身份“三闾大夫”。“三闾大夫”是主持楚国王族三大姓:屈、景、昭的祭祀事务的祭祀官,他的职责就是组织祭祀活动。古人重祭祀,祭祀有很大社会影响力。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辰溪雷公垴战国古墓群考古发掘认为,雷公垴战国古墓群有封君级或相当于这一级的墓2座,大夫级或相当于这一级的墓3座。从辰溪考古遗迹和历史记载看,战国时辰溪属楚国诸候和黔中郡双重行政管理的地方,同时也证明辰阳在战国时地位很重要。
   《涉江》记述了屈原被顷襄王“迁”的行程、时间和目的地。初冬时节,“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专家考证鄂渚是指武昌市黄鹤山上游的一个地方,秋冬之际屈原从湖北的鄂渚被“迁”,古代交通落后,跨长江、过洞庭湖后,经长途跋涉进入沅水,整个过程需要2个多月,屈原进入溆浦后,他的《涉江》篇载:“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无雨。”湘西地区冬季下雪而少雨,山区常大雾弥漫。有关资料显示,2000多年前,湘西的年均气温要略高于现在,这说明屈原到溆浦是年底的深冬。溆浦离辰阳陆、水路只有60公里,步行只有一天的行程,沿沅水逆水上行只有2天行程。“至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屈原迁到辰溪,这里没人了解他,他对生活前景充满了担忧;“旦余济乎江湘”,说明他每天很早就要启程,不能耽搁,这是“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证明。“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同样说他早上出发,晚上才能住下来,被“迁”行程匆忙。“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说明屈原当时是被急忙发配送来辰溪的。因为他一个人不可能深冬雇人划舟赶往他根本不熟悉的辰溪。“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小船在漩涡逆流中前进,随时有倾覆的可能。说明当时行船是不安全的。
   顷襄王三年的年底,屈原来到了辰阳,辰阳的楚国贵族当时没有留屈原,这位前司徒、现任的三闾大夫经过溆浦,古时的溆浦是现在的大江口。“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在大雪纷纷的寒冬里,屈原来到了山高林密的大山中。“哀余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这座大山才是屈原流放的地方,屈原在这座大山中安顿了下来。屈原在大山中是孤独的,也是自由的,但他的爱国之心没有变!“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表明他即使孤独一人,也将在大山坚持他的祭祀活动,坚守他的爱国思想。
  
   二、哪座是值得三闾大夫主祭的名山?
   位于辰溪与溆浦(大江口)间最高大的名山就是现属辰溪的罗子山。
   屈原为什么被发配辰溪罗子山?罗子山古名东山,东山是祭祀盘古、伏羲的圣山。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始见东方的太阳;伏羲在巫傩文化中被称“东山圣公”,东山是古代祭祀太阳神的中华名山,东山流向黄溪口和中方铜湾的二条溪都称皇(黄)溪。屈原在罗子山写下了祭祀名篇《东皇太一》祭祀盘古,写下祭祀名篇《东君》祭祀伏羲。屈原在罗子山的祭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逐渐融入了辰溪人们的生活中,也逐渐得到了辰阳楚国黔中郡贵族的理解和支持,他的湘西民歌体祭文得到广泛传颂,成就了名扬中华的《楚辞》。罗子山的七姓瑶现在仍然保持每年举办盘王节等多种祭祀活动,盘王指的就是盘古。
  
   三、屈原死于顷襄王二十一年
   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曾号令诸候,问鼎中原,有800多年光辉史。屈原担任左司徒时,楚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当时充满雄心壮志的楚怀王曾要屈原造“为宪令”,希望国家强盛,长治久安。由于楚国贵族设置潜规则,争权夺利,嫉贤妒能,诽谤屈原等,使楚国的内政外交全面衰落,迅速成走向衰败。在与秦等国争端中,楚国丧师失地,楚怀王被骗而客死秦邦。屈原目睹这一切,洞若观火,屡遭排斥,无能为力,只能忧心如焚。《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秦国实行“欲去其国,先去其史”政策,攻破楚国郢都后,屠城焚城,对楚先王陵掘坟扬尸。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攻克北面与西面两道屏障,郢都告急!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春,秦将白起引兵南下,攻打郢都。当屈原在辰溪听到郢都告急时,他急忙从辰阳向北出发,希望能为楚国尽一份力。经过2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来到了曾经熟悉的汩罗,当他确切了解到郢都被焚,王陵遭掘的残酷现实时,悲愤难抑;面对楚国的彻底衰落,屈原无法融入楚国政治舞台,心灰意冷,伤心欲绝。遂于5月5日辰阳隆重祭祀盘古、伏羲的日子里,投汩罗江而死。他之所以选择5月5日投江,是在用生命提醒国人,莫忘祖先,奋起救国!
   从顷襄王三年冬末来到辰溪,到顷襄王二十一年春季离开辰溪,屈原在辰溪,除去年底到达和年初离开辰阳的时间,他在辰阳整整17年。他在辰阳进行了十七年的祭祀活动,用湘西民歌体进行文学创作,留下了千古名篇《楚辞》。
   楚国时的辰阳管辖范围涉及整个湘西(除沅陵酉水流域外)和贵州的铜仁、凯里地区。屈原在辰阳各地开展了大量的祭祀活动,他那湘西民歌式的祭文被传报给楚王,得以广泛传扬。

共 29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屈原的活动为线索,以具体的文献资料为依据,给我们解读了屈原多方面的问题:屈原的发配问题,主祭的名山,屈原的死。这些对我们具体详细地了解屈原,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事物都是有帮助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9-30 22:56:23
  我们知道屈原,却没有去研究过屈原更多的历史。这篇文章选择三个角度,把屈原的历史揭示了出来。阅读该文,是能长知识的,也是能启迪我们看待问题的观点的。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