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游苍山记 (散文)
我们住的客栈就在洱海边的才村,每日清晨闻公鸡嘹亮高亢的鸣声而起,在客栈的阳台上看到不远处的农人在菜地里浇水或者摘菜。又见太阳从洱海冉冉升起,天空的云层变幻成各种颜色,当太阳终于摆脱云层的束缚,光芒万丈时,便可远望苍山,就见她云雾缭绕,皑皑白雪时隐时现,神秘而冷峻。
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海拔4122米。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山顶白雪皑皑,银妆素裹,人称“苍山雪”。
乘坐通往玉局峰洗马潭的缆车,一路历经春夏秋冬。山脚下粉红色的晚樱一树树开得正欢,犹如春花般烂漫,让人不知此时何时。之后就见松涛阵阵,枝繁叶茂,墨绿色的叶子挨挨挤挤,密不透风。再往上走皆目四望,草木枯黄、残花败叶,恰似“北风卷地百草黄”。阳光下枯草的断茎犹如铜丝,在劲风中抖动着。到达顶峰之际,脚下一片萧索,积雪厚达一尺有余,每走一步便会“咯吱、咯吱”作响。而经过太阳照射的雪水,又很快结成了冰。由于海拔较高,在峰顶异常严寒, 经夏不消的苍山雪,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是素负盛名的“风花雪月”之最。传说有一年苍山脚下瘟疫流行,有两兄妹用学到的法术把瘟神赶到山顶上,埋在雪里冻死了。为了使瘟神不得复生,妹妹变成了雪人峰的雪神,永镇苍山。这个凄美的故事,一代代传播着,也让人们更加喜爱苍山。
苍山奇峰,不仅仅被大雪覆盖,还有很多的树木在坚强的生长着。就见满山的桉树与苍山冷杉,桉树约一米来高,一簇簇的生长在山的背阴处,叶子冻得青黑,枝桠枯瘦,似乎还在瑟瑟发抖,但依然蕴藏着无限生机,只等春天到来绽放生命之花。苍山冷杉高大笔直,傲然屹立,头顶积雪,伟岸雄壮,一副大意凌然、不畏严寒的模样。叫人不由想起陈毅元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不过这“青松”要改为冷杉了,这难道不就是苍山冷杉的真实写照吗?
下了缆车约走两、三站地才到达洗马潭,这是一个完全被冰雪覆盖的水潭,属于冰川湖泊。听当地人讲春天各种山花(各色杜鹃花,尤以大理黄杜鹃最盛)在岸边开放,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美到极致。传说这里是古代哪个将军专给马洗澡的地方,只是这山路如此陡峻,如此遥远,马怎么上来呢?即使上来洗了澡,回去是不是又一身的汗水。真搞不懂将军为什么不远万里选择这里,也许又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吧。洗马潭观景台上悬挂着无数的祈愿符,五颜六色,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数量之大让人震惊,多少人跨越千山万水在此祈祷爱情与平安,想必定会感动上苍,实现愿望的。
站在观景台上就见山峰如刀剑直指向天,云雾横躺在大山的脚边,懒散的拖着、迤逦着。一带长长的、百无聊赖的云朵,不想漂浮,不想高高升起,没有野心奔腾翻卷。像赖在主人脚边一个下午不动的慵懒的猫,主人不动,它也不动。大山如此笃定、安静、沉着,云也如此悠闲恬淡、满足。无所事事,没有心机,没有琐碎、烦恼、唠叨。远处的洱海如一颗蓝宝石横亘在大山之间,静静的散发出瑰丽的光芒,目之所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好的让人不忍离去。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感激造物主的妙手丹青。
如果你有一天来到在大理,请你一定上苍山,必须达到山顶,无限风光在险峰,大理山河壮丽离不开苍山积雪的景观。不信,请看古今文人为其留下的诗文佳作:明代杨升庵说它“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显其技。” 元代黄华老人的诗碑中写它“桂镜台挂玉龙,半山飞雪 半天风。” 明朝,送无极和尚回大理的翰林学士张来仪又形容它“阴岩犹覆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 还有那首家喻户晓的“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 苍山雪景的宏博壮丽,堪与阿尔卑斯山媲美。
写完此文,恰逢三月,正值杜鹃花盛开之际。身未动而心已远,多想去看看杜鹃开满山坡的苍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