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行走】曲江罗坑采风记(散文)
一
小车驶进广东曲江罗坑境内,恍如进入人间仙境:
一块块山村稻田一晃而过,一座座山岭迎面而来。山岭或高或矮,或肥或瘦,有的像孕妇静静地躺着,隆起圆圆的大肚;有的像女人坚挺的乳房,高高耸立,神秀俊美。
我惊喜万分,掏出手机,隔窗拍下许多相片。
二
2017年9月23日,在韶关市作家协会主席荣笑雨、副主席王心钢的带领下,数十名韶关本土作家前往曲江罗坑进行采风。
当我们抵达罗坑罗屋农家旅店时,已是正午时分。罗屋农家旅店,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房,说不算高档,可却整洁温馨,令人满意。
我们用过中餐后,在旅店里休息一会,下午步行到罗坑镇参观广东省罗坑国家级鳄蜥保护区。我们观看了鳄蜥专题片,随后参观了池中圈养的鳄蜥。
鳄晰是濒临绝种动物,数量不多,弥足珍贵。那些拇指般大的鳄蜥淘气可爱,它们或趴在地上,或卧在浅水中,或爬上小枝条,竖起头颅,警惕地观察着周遭的动静。
我们三五一群,在鳄蜥的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或用手机对着它们不停地拍照。那些小家伙们竟一点也不惊慌,淡定从容。瞧它们那副模样,似乎一点也不怕生。
三
在罗坑镇政府,我们细心听取了罗坑茶业介绍。原来,罗坑茶业历史悠久,早在1200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岭南茶产于韶州(曲江)。”而韶州曲江的茶业,又以曲江樟市、罗坑一带最负盛名。这回真是开了眼界,早在千年以前,韶州就是岭南茶叶的故乡!
罗坑镇四周皆为高山,最高山脉海拔1586米,据说是广东第二高峰。罗坑因山得名,物种资源丰富。
罗坑是著名的高山红茶原生态产区。罗坑高山连绵,古茶树贮藏量尤为丰富。许多茶树拥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有的已愈千年。我听身旁的一位专家介绍说,罗坑最大的一棵古茶树直径达四十多厘米,是名副其实的“茶树王”。
罗坑是一个小镇,全镇仅有一万一千多人。因为生活在大山里,交通不便,与世隔绝,十数年前,罗坑还是一个贫困乡镇,瑶族同胞的生活极其艰苦。2000年以后,勤劳的罗坑人再也不甘贫穷落后,他们充分利用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筹资金,大力发展茶业。经过短短十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高标准和严要求下,不少茶业公司脱颖而出,在它们的帮助和带领下,许多小作坊式的茶坊纷纷加入标准化的茶业生产之中,把茶业做强做大,终于做成了精品。其中,罗坑高山雪花岩茶远近闻名,十分珍贵,供不应求。
2015年,由南方日报、广东省文联、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省民协主办的“寻找广东十大茶乡”系列评选结果揭晓,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顺势摘下“广东十大茶乡”的光荣称号。
罗坊人终于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如今,当你漫步在罗坑镇,到处都是星罗棋布、整整齐齐的茶园,大者数百亩,小者数十亩。靠山吃山!一片片碧绿的茶园,成为罗坑人一张张烫金傲人的名片!
四
日暮时分,凉风习习。
我们争先涌进茶园,在苍茫的暮色下,远处的群山、眼前的茶园分外美丽。我们站在茶园里,迎着晚风,以山为背景,纷纷拍照留念。
夜晚,我们穿过罗屋村的小树林,在乡道上散步。
黑漆漆的夜里,满天星斗。
一轮弯月,挂在远处的山峰上。
三五个小男孩竟不怕黑夜,在罗家村的小树林里玩捉迷藏。在漆黑的夜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格外响亮。
我惊异地发现,小路旁的草丛中,竟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芒。哇,原来是一只只小小的萤火虫,它们卧在草丛中,点亮了屁股后的灯光,给夜行人带来了光明,给秋夜捎来了浓浓的诗意。
当我们返回罗屋村农家旅店时,我发现,那轮弯弯的月亮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五
清晨,七时许,我起床后,我在罗屋村附近溜达。
我走进茶园,茶园地潮湿,好似下过一场雨。可细心观察四周情形,又似乎不对。我猛然醒悟过来:罗坑地处山区,晚间雾气太重,以致打湿了泥地。那一片片碧绿的嫩茶,沾着湿漉漉露珠。
云山飘渺,景色奇佳,我蹲在茶园里寻找最佳角度,拍下一组山乡茶园美景图。
在罗屋村一幢新房的院子后,主人家养了一群鹅。那群鹅见了我,惊觉起来,纷纷闪身躲避。
罗屋农家旅店后,有一条羊肠小道,直通一片树林和竹林。阳光洒进树林,投下斑斑驳驳光影。小路旁边,长满了一朵朵巴掌大的黄花。黄花丛中,挂着一只只长条形不知名的瓜果,煞是好看。
再前行数十米,有一口宽阔的荷塘,那密密匝匝的荷叶,已经开始枯萎。令人欣慰的是,荷田里竟还有数朵硕大的荷花,在秋天的早晨里,迎着热情奔放的阳光,舒展着洁白的花容,向世人展示它最后的美丽。也许就在明天,它就会枯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茶叶之乡,连饮食也跟茶叶紧密相联。早餐,我们尝了一道别具风味的茶叶粥。“好粥!我要再来一碗!”有人舔着嘴巴,大声喊道。
六
当我们驱车前往晏婴祠遗址时,再次领略了罗坑的美丽的山山水水。在秋日里,那一条条山溪、那一块块抽穗的稻田、那一株株挺直的玉米秆,就是一幅幅夺人眼目的水彩画。
晏婴祠遗址座落在奔山脚下,可惜的是,它毁于“文革”期间。奔山是一座石山,石山上巨石嶙峋,古树繁茂。作家们齐聚在奔山脚下,听当地人讲晏婴祠的故事。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后来官至国相,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晏子使楚》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晏婴作为齐国的外交官,出使楚国。可楚王自恃大国,态度傲慢,用言语侮辱晏婴,均被晏婴巧妙回击,令楚王自讨没趣,讪讪下不了台阶。
晏婴远在北方,怎么会跟曲江罗坑扯上关系呢?罗坑人为何要晏婴祠,用来纪念这位大人物呢?原来,晏婴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茶祖”呢!据传,晏婴不但聪明正直,心怀百姓,深受民众的爱戴,还是位品茶高手,他一生喜爱喝茶,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活到了九十五岁,这不能不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艰苦,人能够活到九十岁,并不多见!
正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听取介绍时,我身旁的一位美女悄悄地拉了我一把,无限惊奇地说:“你瞧,这些竟是虫子!”
我低头一瞧,只见一株小植物的枝条上缠了一层白色的花絮,宛若棉花丝挂在枝条上。
“这不是虫子,是花儿吧?”我疑惑不解。
“是虫子,你再仔细地瞧瞧!”
我低头再细瞧一会,果然发现它们是虫子。它们在小枝条上轻轻蠕动。
我们不由自主地退了一步,生怕虫子会附上身来。
奔山脚下,巨石之旁。我们围拢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当地人介绍晏婴祠的有关掌故。山蚊闻到我们的气息,闻风而动,围着我们上下翻飞,伺机叮咬我们。不知谁对着蚊子大喝一声:“来吧,我们那么多人,撑死你!”
一句玩笑,把我们都逗乐了。
据说,省里有关部门已经批准了晏婴祠的重建方案,正在进行设计之中,在不久的将来,晏婴祠又将屹立在奔山脚下,接受百姓的香火……
七
我们顺道去了一趟罗坑大草原。
很难想象,在山水灵秀的岭南之地,居然还藏有这样一大片宽阔的大草原,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观!
踏进这里,你仿佛置身于北国大草原!顿觉天大地大,心胸开阔。真想扯开喉咙,对着苍天,对着大地呐喊。
绿草如茵,一望无际;山峦叠嶂,白云相缠。罗坑大草原美如天堂!
最令人动心的是,大草原之中,流出两条溪流,如雪的溪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哗哗啦啦地响个不停。草原上有了溪流的滋润,青草长得特别丰美。
绿油油的青草淹没了我们的双脚。美女们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奔进草原之中,纵情欢呼,或者手挽着手,一个劲儿地狂跳起来,赶忙吩咐同伴拍下一幅幅动感的相片,留下快乐时刻。
远远地,我们望见大草原那边,有成群的黄牛。两匹红马正在悠闲地啃着青草,不时甩起长长的尾巴。
我们顾不得烈日,飞奔过去。
只见一位带着牛仔帽的牧马人正在照看着马儿。
那是一匹母马带着一只小马犊。母马啃着嫩绿的鲜草,小马犊依偎在母马的身后,不是甩起尾巴,磨蹭着母马。那副模样,真是幸福无比!
在牧马人的鼓动下,我们各自花了十元,攀了马背,小心翼翼地骑在马背上拍照。母马温顺,只顾低头啃草,任你骑在它的马背上照相,一点也不惊扰你。
一只只蜻蜓在草地上迎风飞舞,一只只蝴蝶飞赴过来,似乎赶过来瞧热闹。
时近晌午,我们离开大草原,不时回头张望那片洁净的天空和那片绿油油的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