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父亲(散文)

精品 【星月】父亲(散文)


作者:舒至诚 白丁,4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34发表时间:2017-10-02 19:41:35


   两年前,我就含泪写过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让很多读者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却至今未曾写过只言片语,来纪念我崩驾已久的父亲。因为一直认为:母亲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值得怀念;而父亲性冷情淡、心硬如铁,我想不到他的好,写不出对他的感情来。
   窗外和煦的阳光,均匀地洒落在每一个人身上。暖融融的风儿,温柔地吹抚着周围的一切。千树万树的“梨花”,正在纷纷融化和掉落:凝滞的河水,开始缓缓流动。我在公司过着五十三岁的生日,心情也随之变暖。凝视着茫茫的白雪;仰望着高高的蓝天,对照着自己的今日,回忆起父亲的从前:感受着现实的残酷,想象着父亲的无奈;我的心结,自然地散开了,郁闷随风而去,责怪荡然无存,感恩油然而生,泪水也不由自主地从眼眶滑落下来……
   父亲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一生只知道老老实实做事,不会花言巧语。给人做长工的时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年年总是满勤。当干部开会的时候,从无迟到早退。良好的口碑,曾触动了数位美女的芳心。媒婆也主动地找上门来。可因爷爷嗜烟好赌,对方被迫放弃。三十二岁了,父亲还是孑然一身。
   那时候霍乱流行,患者由于缺医少药而得不到有效的救治,人生就如昙花一现,寿命普遍短暂。乡下活上五十岁的,便是犀毛羚角。
   母亲是个十分善良且生命力顽强的女人,先后嫁过三个丈夫。前两任丈夫均不到三十岁就因病去世了,留下四个幼小的孩子。
   看到母亲心灵手巧,良心也好,父亲对其产生了爱恋。他不顾处子身份,毅然跟母亲结婚,成了她的第三任丈夫,一肩挑起了抚养四个继子女的重担。
   母亲也觉得父亲忠厚可靠,深深地爱着他。他们结婚后,又生育了我们五个兄弟姐妹。
   作为一家之主,要抚养九个孩子,父亲当然没有歇闲的时候。我年幼的时候,他常常外出开会,深更半夜才能回家。清早我还沉浸在睡梦中,他又早早地出了门,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一年到头,我很少能见到他几面。即使偶尔早一点散会,一放下包,就立马换上破旧衣服,急急忙忙去生产队忙农活了,一直到天黑才能回来。等他到家时,我早已进入梦乡了。我吃饭穿衣,都是妈妈照顾。那时的爸爸,只跟哥哥姐姐说如何种地,如何多挣工分,很少跟我说话。即使偶尔抱我一下,也是亲一亲就立马放下。给我的感觉如同凉白开,没有温暖,味道寡淡,闻不到一丝香甜。
   我爱读书,因而发奋努力,学业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小学毕业时,我琢磨着要读初中、上高中、考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讨个好老婆,多挣钱好好孝顺父母。当我满怀升学希望时,忽然听到一个女同学幸灾乐祸地对我说:“你读不成书了。”“为什么?”我惊异地问。那同学告诉我:“你爸爸说不让你读书了。”这话给了我当头一棒。回家一问,果然为真。我伤心极了,心想着父亲怎会这样呢?都说“父望子成龙,儿望父登仙”。而我的父亲,为何要阻止我上学?难道我不是他的亲生子?
   在我的倔强坚持下,父亲还是让我读了初中,但给我限定了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自己挣学杂费。
   那时的基础教育是收费教育。学费虽说不贵,一个学期才七元人民币,可是当时一个主劳力辛苦一天才能分到几毛钱。为了挣学杂费,我不得不趁着周六下午到相隔五六里的大山上去砍杂木棒,周日上午挑去供销社卖钱。每次都累得腰酸背腿痛。
   计划生育的年代,他从母亲口里得知我妻子已怀上二胎的消息,又主动报告了乡村干部,让我的妻子被迫进行了流产手术……
   一连串事情,简单地叠加到一起,让我愈发加深了对父亲的隔阂。我认为他的心里只有大哥大姐,而没有我,好像我不是他的亲儿子似的。虽然我奉行以顺为孝的原则,对他百般服从,但在心里,却跟他格格不入。我无法理解父亲的为人,责怪他跟北风一样冷酷无情,跟冰一样又寒又硬,抱怨他只给了我生命,而不关心我的成长和前途命运。每次看到他一脸凶相,不敢多说一句话,如同陌路一样。即使请他吃饭,也是先给他夹了一碗好吃的,然后迅速离开,让他孤零零地坐在客厅……
   事非经过不知难,养儿始知父母恩。人只有在有了亲身经历之后,将心比心,用心体会,才能懂得和理解别人,才能转变自己的错误观点。
   辞教回家以后,我试图探索一条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路子。农业是个投资周期长而收效缓慢的产业。由于交通的不便,我选择经营的项目只见高投入而不见高效益,故而欠了一屁股债。有一年我将一头母猪卖给家庭条件好的姐姐。姐姐给我付钱的时候,将我原来借她的二百元欠款如数扣除了,只付了我一百多元。爸爸知道了,哽咽着喉头对妈妈说:“今天我很生气。这女儿明知道弟弟这些年经济遇上了困难,她家不缺这二百元,为啥就要急于扣除掉?”姐姐十分勤劳,对父母大人也非常孝顺,常常不辞遥远给父母送来好吃的,还常给父母零花钱。父亲常常在我们面前夸她,而从未听到过对她的责难。可这天父亲一反常态,竟然责备起这位姐姐来了。我知道:借钱还债,天经地义。父亲虽不识字,但绝非没道德素养的人。他不是责怪姐姐收债不该,而是心底里希望她在我经济困难的时候,不要急于逼我还钱,算是提携一下,让我们兄弟姐妹大家共同过得好。
   我骨架细、力气小,农村的重体力活实在难撑,被迫舍家离室来到天津打工挣钱了。正规单位一人一岗,就像一台机器,缺一个零件都会影响整体的正常运行。当时尚无高铁,我离家三千多里,天远地遥,没有直达车,来回一趟光路上就得折腾好几天,公司哪可能让我请长假回去伺候父亲?除非辞职!而放弃这份工作,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那是不能承受的损失,也是父母双亲生前都不同意的。因而我只得雇人替我伺候父亲。四哥四嫂十分理解我,二话没说,答应替我照料父亲。听四哥他们说,在我不能陪伴父亲的日子里,父亲从未责怪过我,也从未说过我的哪里不好。反而还经常问别人:“桃生现在过得好吗?我家三房人,他是我亲生子,又多读了些书,我对他有些过于严苛,但我是为了让这个大家庭和睦团结呀!希望他不要怪我。我希望每个儿女都过得好。”
   当听到这些传闻时,我的心里十分惭愧。父亲给了我生命,还含辛茹苦把我抚养成人,最后又同意让我上学,并且操持给我娶亲,尽到了他所应尽的责任。赡养和照顾他的生活,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他生病时我未能亲自照顾他,这本是我做儿子的失职。父亲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还牵挂着我。这需要多么宽阔的胸怀啊!朦胧中,我仿佛看见了浩瀚的大海。
   有一次,儿子上学要钱,我当时手伸到磨缝里去了,就去找父亲临时借借。父亲已经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没有经济收入,只是我们平时偶尔给点钱零花。当他拿出钱包,递给我一张面值十元的纸币时,我看到:这还是三年前我给他的,上面还有我不小心滴下的墨迹!原来父亲不只是对我花钱吝啬,对他自己,花钱更加“吝啬”!
   暖风,还在轻轻地刮。积雪,还在慢慢地化。眼泪,还在潸潸地流……
   记得一位高人说过:“生活的苦恼,原因是我们一直用脑子生活,而不是用心去生活。”同样,我对父亲的不理解,原因就在于一直用简单的脑子去判断,而不是用心去体会。
   细想起来,父母一生养育了九个孩子,个个长大成人,无一夭折,在那医疗落后、经济贫穷的年代,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还要修房,还要给儿女娶嫁,父母的身上,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我们夫妇仅仅生养了两个孩子都遭遇了很多困难。而父母生养了我们九个,他们需要付出多少?我打心里就没有这个数!他的“吝啬”,的确是因为要克服困难而节俭。他不给钱买糖吃,无非是为了让学会自己挣钱。他逼我自己交学费,其实是为了让我早日成熟和独立。他让妈妈要回多给的一斤米,那是因为当时的粮食确实困难,生活实在不容易。他有时不能让我们满意,也跟我有时不能让孩子满意一样,心里有着自己的苦楚和难以言语的无奈。天下的父母都望孩子过得好,我的父亲,也自然肯定如此。只是他把自己对孩子的疼爱交给了母亲来实施而已……可是,我当时就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以致于一直误解他、责怪他。这是对他多大的不公啊。父爱如水,喝得多了,就觉得平淡了。我们只看到了它表面的冷淡,而没有真正看清其本质和对我们生命的意义。其实,母亲对我们的疼爱,在很多地方和很大程度上都是父亲默默无闻地支持着。正如牛奶好喝,让人喜爱,但其中占很大比重的,却是无色无味的水。试想,如果仅有母亲,没有父亲的鼎立支持,我们能个个长大成人吗?母亲纵有能耐,也没有三头六臂啊!这样想来,父亲跟母亲一样,都是伟大的。只是他与妈妈的家庭分工不同,担当的角色不一样而已。
   父亲真诚地爱着母亲,爱着她所生的每一个孩子。他从未在我们面前提及过那四个兄弟姐妹不是他的亲生子女。我长到二十多岁的时候,都还不知道这种情况。要是没人介绍,外人无法看出我们分别是三个父亲的孩子。父亲把母亲前夫的孩子视为亲生孩子,甚至比亲生孩子还要看得重。我知道,他是为了尽到做继父的责任,让母亲消除顾虑,开开心心地生活。他把对孩子的疼爱落实在行动上,宁可自己受到误解,也不愿把为何如此的原因说出来。可见父亲对待母亲,是爱得多么的真诚和深厚啊!如果他只是向着我和他亲生的几个,而对继子女不公平,叫母亲心里会怎么想呢?我们都是母亲一人所生,手心手掌都是肉,母亲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正因为父亲做得好,所以母亲对他也很尊重、很疼爱。
   曾听到很多人说过,父亲跟母亲一样,也是很讲义气的人。母亲第二任丈夫的前妻是独女。因病死了后,没有留下血脉,其父母悲痛不已。母亲和第二任丈夫为了安慰老人,常去看望他们。第二任丈夫因病死了,父亲又继承了母亲和第二任丈夫的孝心,常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去看望二老,给他们送去吃的、穿的。逢年过节,生日喜庆,总要送去礼物。老了还给他们做寿衣、寿被,送他们终老上山。试想,如今有没有人这么讲义气?正因如此,在他生病的日子里,我虽然不在身边,但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
   父亲是个党员,一生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后来尽管不当干部了,也始终如一地要求家人,支持后一代干部为党工作。以致于我误以为他管闲事。
   公元二零一零年正月初七日,父亲走完了他人生的九十三个年头,离开我们归魂天堂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多想立即回家为父亲丧葬啊。可是春节放假了,朋友把他的公司放心地交给了我一人看守。他日理万机,一年到头难得有安心休息的时候。现在没人上班,他也该踏实地休息几天了。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关头,我要是告假离开公司,他肯定左右为难,放心不下。朋友是对我有恩的人。知恩图报是父亲生前对我们的教诲。为了报答朋友的恩德,让他安心休息,我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毅然隐瞒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不声不响地寄回了一笔钱,作为父亲的安葬费,算是对父亲最后的尽孝。此举虽然践行了父亲的教诲,却没能亲自送父亲上山,留下了我人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父亲去世以后,我还时常听到乡邻对他的赞誉。说他是一个办事公道、清正廉明的好干部。当了二十年书记,掌握着经济大权,常为大家操劳,却从未贪污挪用过大队一分公款。开会往往不吃中餐,逢年过节也从未拿公款大吃大喝,还招致了一些人数落他“小气”。当他觉得自己没文化,工作力不从心的时候,就主动让贤,培养和推荐了一个年轻有为的覃声文同志接替他的职务,让其施展才华,为黄金人民多做贡献。
   领导在台上时,被人吹捧说好不一定是真的好。因为说好者可能有求于他,是有目的的说“好”。人死了以后还有多数人说他好,那他一定是真正的好。因为别人对他无所求了,这样的说好,是发自内心的。我的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说他好。我相信他一定是个真正的好人。可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父亲,我当时竟然没有真正地认识和理解他,没有对他尽到很好的孝心。这成了我终生的遗憾!
   暖风,仍在轻轻地刮。积雪,仍在慢慢地化。每一阵暖风,都像一把煮热消过毒了的刀子,刺痛着我的心。每一团积雪,都掉落在我的心头,化开,成为泪水,蓄积在我的眼眶里,然后慢慢溢出。我悔恨自己,原来一直只看到父亲的凶,而没有看到他默默无闻的付出,没有真正了解父亲的为人,没有用心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我枉做了他儿子几十年!父亲没有文化,不善表达,只是在内心和行动上深深地爱着我,爱着我的母亲,爱着我的兄弟姐妹,爱着邻居和亲朋好友,爱着全大队的百姓们。他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一种伟大的爱!他跟母亲一样,是我们兄弟姐妹的自豪,值得我用一生的努力,去怀念和学习。

共 49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父爱无声且沉默。作者在文中回忆父亲。父亲不善于表达爱,他的一些举动曾每每让我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但随着作者的成长,人生阅历的增加,作者开始慢慢理解父亲的爱。他心里惦念着作者,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着作者。父亲一生勤劳坚韧,勇于担责,为儿女无私地奉献自己。他对儿女的爱,是浓厚的,无声的,深沉的。作者表达了对于父亲的愧疚,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与敬爱。【编辑:欣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004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书        2017-10-02 19:42:06
  欣赏佳作!
欣然,爱书。
回复1 楼        文友:舒至诚        2017-10-05 04:20:58
  谢谢夸奖!祝好!
2 楼        文友:欣书        2017-10-02 19:43:14
  期待更多精彩!
欣然,爱书。
回复2 楼        文友:舒至诚        2017-10-05 04:22:52
  谢谢!我会努力,不让朋友失望。
3 楼        文友:欣书        2017-10-02 19:44:53
  父爱如山,伟岸无私。能体会到作者心中对父亲的情。
欣然,爱书。
回复3 楼        文友:舒至诚        2017-10-05 04:26:32
  父爱大如山。却平淡似水,如不用心体会,就不易发现。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0-03 10:17:44
  我的心结,自然地散开了,郁闷随风而去,责怪荡然无存,感恩油然而生,泪水也不由自主地从眼眶滑落下来……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祝中秋节快乐!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4 楼        文友:舒至诚        2017-10-05 04:30:33
  很久没写文章了。没想到能够获精。欣喜!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