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漫步兰家山公园漫想

编辑推荐 漫步兰家山公园漫想


作者:若水冰玉 布衣,22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52发表时间:2017-10-03 08:53:58
摘要:文化建设不是用口号可以解决的,加强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很有必要。

漫步兰家山公园漫想 绳桥锁翠镇兰山,烟雨摇风润古关。
   灵鹫云峰香火旺,荥经二水绕城弯。
  
   一、兰家山
   身为一个荥经人,如果有外地人来问你:“兰家山在哪里?”你会怎么回答呢,这个问题,我原来也是给人家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由于自己的无知而尴尬,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情。我不想因此而一直尴尬,于是,认真翻阅了一下民国版的《荥经县志》。兰家山这个地名称谓,我估计是民国后期或者解放后才有的吧,因为,在民国版的《荥经县志》中未见有确切的记载,这是我的推测,仅为一家之言而已,不一定正确。
   如今,在荥经人的口中常说的兰家山,大概是指北靠大沟山(大田坝乡民福村);西接红崖山(俗名挂榜山)(大田坝乡凤鸣村);南临荥河水(严道镇同心村);东界龙洞崖(大田坝乡新文村和同乐村)的一片小山地。此地的地形乃双峰夹一谷之势,东有幸福山庄和诏赦坪,西有同乐水库和文严塔(现更名为严君楼)。在行政区划里,分别隶属于严道镇同心村和大田坝乡同乐村的管辖范围。具体地说,当你置身于兰家山上,东望:隔荥河,穿城东,过经河,尖山(俗称五里山)和云峰山(又名灵鹫山)、马耳山入眼;南望:隔荥河,穿城中,过经河,打锣坪,观音崖,瓦屋山可观;西望:隔荥河,穿城西,小坪山,严道古城坪,中峻山(俗称尖峰顶),长腰山(其左俗呼鹿背顶),红崖山(俗名挂榜山)齐来;北望:大沟山、鸡冠山、晒经山、游龙山排开。
   兰家山公园在荥经县城西北角,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景色宜人,隔荥河东南望可见县城全貌,距县城直线距离约3公里。县城有至兰家山的环线公路(梓桐宫大桥→幸福山庄→同乐村农家乐→吴家湾→乡镇小区→荥兴路西二段→荥兴路东一段→梓桐宫大桥)。这是在2013年四川芦山“4•20”大地震灾后重建家园,荥经县启动了兰家山公园(精品旅游村寨)建设项目,增加荥经当地旅游文化内涵的结果。
  
   二、乐心桥
   2016年2月18日9时15分,我收到县文联发出的一条讯息:“文艺家们开动脑:规划一座桥,从幸福山庄到文严塔下鱼塘处,长度大约200多米,高度40多米。帮取一个有意义的桥名。”其实,从幸福山庄到文严塔,是已经有一条通汽车的路,那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双车道柏油马路,这一段长约2000米。只不过,沿着这条路开车或者步行,峰回路转,时隐时现,人们想要一目了然地俯瞰严道城的全貌还真有些不便。如果真能修上这么一座桥,那倒是一件好事情。桥修好了,人们想要一目了然地俯瞰严道城的全貌,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那就变成了现实。
   我看见有文友对此事作出回应:“文澜桥”“文通桥”“贤文桥”等等,这些命名,我看都是蛮好的,都真实地体现了取名者的用意。当然,对于这座桥的取名,我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
   在荥经县的15.3万人口中,崇尚文学者,爱好艺术者均不在少数。本地能晓喻于全国的文化名人,我倒是记得其中的一位:他本名何开荣,字稻玉,笔名何谷天、谷天、树嘉、司马疵、周文等。他集革命家与小说家于一身,他在鲁迅的鼓励下,成名作《雪地》于1933年9月在《文学》第1卷第3号发表,署名何谷天。他曾经采用章回小说形式,将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名著,由鲁迅翻译的长篇小说《毁灭》,改编成缩写通俗本;将苏联作家绥拉菲莫维奇的名著,由曹靖华翻译的长篇小说《铁流》,也改编成了缩写的通俗本。1940年,他奉调至延安,筹办大众读物社,出版《边区群众报》和《大众习作》,受到毛主席的赞扬。可能是因受恩惠于鲁迅,或者可能是羡慕鲁迅的原因吧,他最终就用了周文这个笔名。
   建在陆地上的桥,在哪里都有,用于观景的天桥,也是在哪里都有。如果真能让我给这座空中楼阁式的桥起名的话,那么,我是一定会给这座桥命名为“周文桥”或者“谷天桥”的,因为,让人们记住一位当地的文化名人,就能让人们记住当地的一段人文历史,传承并发扬前人先贤的光荣传统,同时,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促进本地方经济的发展,益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周文桥”或者“谷天桥”,就算是空谈臆说,望文生义,我也可以让大家理解为:从幸福山庄至文严塔,想看到完整的自然风景与社会文化景观都是周到的,也是有文字可循的;幸福山庄在兰家山的一峰处,文严塔在兰家山的另一峰处,从幸福山庄至文严塔中间有一谷,在两峰之间的谷上架一座天桥,名之“谷天桥”也算形象,更是符合实际情形的。这两个名字,我的本意与喻意可合二为一,算是一种巧合吧,取其中之一,可矣。
   此桥由四川得圆岩土工程责任有限公司勘察,由四川川康公路规划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由四川华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由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于2016年7月开工至2017年6月竣工,用时一年。后由荥经县宣传部邀县政协和县农委牵头筛选所征集来的桥名和对联作品,最终选定了由县作协主席刘江岳先生所撰的桥名“乐心”和对联“曲栈通幽饱揽兰山千亩绿,悬桥入画喜看严道一城新”,由王宜川先生行书题写,以及原县政协书画院老领导毛廷芳先生所撰并狂草题写的对联“一桥飞虹收古道几多烟雨,二水聚萃谱荥经千载壮歌”。
   行走在连接起幸福山庄边兰园与严君楼的游步道上,游客能感知移步换景,赏心悦目,俯瞰荥经县城全貌,其乐其妙倒也刘江岳先生所撰之桥名“乐心”契合。2017年9月24日下午,我与刘江岳和毛廷芳二位先生在青衣江边喝茶闲聊,偶然谈及兰家山文化主题公园的乐心桥,刘江岳先生说起了桥名“乐心”的来历及含义:一是此桥连接了大田坝乡同乐村和严道镇同心村,二则游客站在桥上赏景时,一如对联所述“曲栈通幽饱揽兰山千亩绿,悬桥入画喜看严道一城新”之开心快乐。我赞同刘江岳先生的意见,我也对毛廷芳先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桥飞虹收古道几多烟雨,二水聚萃谱荥经千载壮歌”一联悬于乐心桥略显意境过大,与眼前景物不是绝配,此联最佳的悬挂地点,应该是在荥河与经河交汇之处的那座大桥门楼处,只是可惜荥河与经河交汇之处的那座大桥,至今还没有可供挂对联的门楼。毛廷芳先生说,此事多有无奈,只能先将就着看吧。
   我自认为:荥经有这么一处既能铭记本土先贤,又能饱览严道城奇异的山水与厚重的人文景观,还有许多传说与争议的好处所,乐心桥的存在当然是极其有价值的。
  
   三、文严塔(现名严君楼)
   我时常去游赏兰家山公园,是因为那里有一高塔——文严塔(现名严君楼),我喜欢登高望远。每当登上那文严塔顶,俯瞰古老的严道即年轻的荥经,全城之貌尽收眼底,清风徐来之际,我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或随手摄影,或吟风弄月,或赏日品雨;揽景入怀,抚今追昔,放牧心绪,自由自在,漫无边际。
   荥经人曾经有过一句口头禅叫“一个塔”,在诏赦坪原就有这一个塔。一个塔可能是太小,或者可能是本来就命名的名,亦或者是所命之名因为某种特殊忌讳而不为人们使用,所以,老人们就只能叫它为一个塔吧。
   两个荥经人碰面的对话,甲问:“你昨天在哪里哈儿耍啊?”乙答:“我在一个塔耍。”甲再问:“哪里哈儿安?”乙又答:“诏赦坪。”久而久之,一个塔就这样替代了诏赦坪这个地名,从而出现在荥经人的口头禅之中。在生活中,一个塔也并不一定确诏赦坪,或许就是代指一个不便明言的地方。
   这文严塔何来?胡昌升同志在调任荥经县委书记期间,他曾听闻这严道古城于兰家山上原有一个塔,早已毁于天灾人祸中,他觉得有些可惜,便领头筹集社会慈善捐赠资金,拟重建一个塔。
   荥经还有一个方言词叫“日塔”(或者叫“热榻”也说不定),是用来表述某人因为对不赶髦的另一人死去,或者诅咒某人去死的一种说法。和尚死了叫圆寂,火葬后,所取得的舍利子存放的地方该叫塔,供奉佛像的塔叫佛塔。要重建的这一个塔,不能还叫一个塔吧,该有个名字为好。荥经县的政要们会同本土文人雅士们商量的结果出来了:在历史上,严道县是大名鼎鼎的,源起于秦惠文王时期,是秦惠文王对其为秦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胞弟——樗里疾赏赐的封地,樗里疾也被后人称作严君,从邛崃修到这里的官道叫严道,后来樗里疾官拜秦国丞相,而时光流逝到唐武德三年时,严道县就因境内有荥水和经水而更名为荥经县了。此后,在朝廷的眼里,荥经就成了名不见经传的边关小县了。
   一个塔是荥经的塔,更应该是严道的塔,这应该是严道文化的一脉传承。为了弘扬严道文化,我估计,缘于此,重建的一个塔就取名为文严塔了。文严塔没有在一个塔的原址重建,而是选址于兰家山上的走马坪,一个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同乐水库旁边,在荥经县城西北约2公里处。同乐水库里水的波光倒影着文严塔的塔身,随微风荡漾,好不惬意,这也许与西湖边上的雷峰塔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处。这里优美宜人的景色,不仅是荥经当地人游玩、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吸引八方游客慕名前来悠游的好地方。
   从荥经县城沿荥经至天全县的公路过梓桐宫大桥后,往左绕行诏赦坪的盘山公路就可到达同乐水库。从同乐水库左侧绕库沿前行,推开院墙大门进入,一堵屏风墙正中而立。屏风墙高约3米,宽约9米,墙厚约0.15米。屏风墙正面的红砂石上,雕刻有由刘泉兴撰写的《文严塔记》。绕过前面的屏风墙,行约六米有13级上塔基的石台阶,拾级而上至塔底正门,门楣上有由刘继铭先生题写的牌匾“文严塔”三个大字。文严塔高43米余,塔分九层,塔形八角。推开塔底正门,沿左侧壁陡的木质楼梯拾阶而上至塔顶层,共有台阶128级,没有点毅力的人,是不能一口气攀登至塔顶层的。九层之塔,从顶层而下细数,分别为鸿林阁(第九层)、崇福阁(第八层)、荥河阁(第七层)、凰仪阁(第六层)、龙苍阁(第五层)、昌达阁(第三层)、未命名者为第一、第二、第四层。登上塔的顶层,从不同方向的窗口观景,景物各异,十分有趣。沿东南窗,俯瞰可洞观严道全城之貌,远眺可体悟云峰寺佛道文化之妙。当初文严塔设计的意图是为弘扬严道文化,塔内集中展现荥经近现代知名人物,底层为“历代文人颂荥经”诗词歌赋,第2至8层展示荥经已故知名人士,第9层为老子、孔子的塑像,体现文气。我仔仔细细地搜寻遍文严塔内外,也没见着老子、孔子的塑像,“历代文人颂荥经”诗词歌赋,也是一篇也没有找到,文严塔设计者的初衷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让我摸不着头脑。我大胆猜测,或许是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变故吧,不禁有些怅然若失,便索性作《登文严塔俯瞰严道城偶得》之数句诗文以释伤感之怀:“严塔兰山镇蜀关,云峰佛道铸民颜。丝绸茶马交营站,粗野贤明互换班。四处屏峦霜色翠,五方碧水雪花弯。周文本是何家子,政主昌升若等闲。”
   关于文严塔的传说,那更是众说纷纭的,据茶余饭后的人讲:当年在修文严塔时,每修一层,当地县衙就揪出一个很有份量的贪官,塔未完工就已揪出五六个贪官,百姓大惊大悦,以为是修塔镇妖之故。荥经有一位诗人还在某民办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首《登文严塔》的诗歌:“为正世风建文严,除邪有验众口传。大小赃官频落马,顺应天时解民悬。”我不明内情,传说也仅是传说而已,谁是谁非是没法去细细考证的,不过,尽管文严塔没有体现出设计者当初要弘扬严道文化的初衷,文严塔终究还是成为了荥经县城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一点是铁定了的。文严塔由四川鸿林集团成都天辰公司设计、邛崃高宇集团承建,于2004年8月动工兴建,至2006年4月29日整个工程竣工验收,历时20个月有余,想来修建者也过得不那么轻松。
   每有感怀,我都要写上几句,即兴填词谱曲《文严塔顶唱严道》:“兰山塔起镇何妖?十里坡前若水潮。秦楚边关严道地,丝绸茶马古城窑。远视云峰古庙高,唐楠汉杏隐僧袍。智灯积善经河渡,碑动摇亭蜀地鳌。古城烟雨土砂窑,靖口高阳故里桥。牛背龙苍昭日月,珙桐花落戏熊猫。”
   文严塔建好后,经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芦山“4•20”大地震影响,有损坏,也有些破败不堪了。“4•20”大地震后,荥经的灾后文化重建工程启动,2014年底,需要重新修缮并扩建文严塔的工程动工了,对荥经人来讲,这是一件大好事。修缮与扩建后的文严塔景区,增加了每层塔的外环观景廊、地面供游人休息的庑廊与九曲回环的水塘及地面观景游廊道,还修建了停车场和公园休闲广场,也种上了风景林,甚是壮观。想来,文严塔弘扬严道文化的初衷是值得人们去期待的。虽然,在不同的人眼里,他们对文严塔的传说和评述都各不相同,但是,我认为:荥经有这么一处既能铭记本土先贤,又能饱览严道无限山水与人文风光,还有许多传说与争议的好处所,文严塔的存在当然是有其价值的呢。
   菜花满地仍旧黄,鱼跃塘波闪鳞光。文严塔影随风摆,远近环山绣绿妆。白鹤展翅划空过,野鸭成对赛鸳鸯。传说颛顼生此地,樗里疾者有名堂。
   严道之名换成了荥经,一个塔也变成了文严塔。登塔而望远,感人物风韵,岁月流光,思接千载,扪心自问;蓦然回首处,辩严道古城,文严一塔,千古传奇,漫话沧桑!
   我漫步在兰家山公园里,总有说不出来的情愫,好一个妙字了得!

共 52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画好一睛,不及其他。这是一个文学艺术的聪明和智慧。按照常理来说,作为荥经县兰家山公园,应该说是可资赏玩的地方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东西也不少,可是,作者却只重点描述了一个塔转身为文严塔的经过,以及文严塔的前世今生。这在写作手法上叫作重心靠前,其它简略。文章描写了建文严塔时,出现了六个贪官落马的现象,说明建塔是符合民心的一项文化工程。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0-03 09:53:30
  一座古塔的翻新重建,反映了一个地方文明史的兴衰。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若水冰玉        2017-10-03 10:22:55
  感谢您的评价与推介,谢谢!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0-04 10:11:18
  登塔而望远,感人物风韵,岁月流光,思接千载,扪心自问;蓦然回首处,辩严道古城,文严一塔,千古传奇,漫话沧桑!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祝中秋节快乐!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若水冰玉        2017-10-04 13:30:49
  谢谢!也祝您中秋世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