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有一种亲情胜过母爱(散文)
(一)
在黄土地出生的人,注定眷恋故乡的泥土;在农村那片田野里成长过的我们,注定一辈子忘不了家乡的一草一木。说是对草木眷恋,其实更多的因素还是眷恋着那一根根被绳牵系的亲情!
我想,人的一生中,最难以割舍的亲情莫过于母爱了吧?母爱的纯粹,母爱的平凡,母爱的无私和不求回报是普天下每一位母亲,都会具备的最基本传统。除了母爱,父爱也是同样的醇厚。如果说母亲的爱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那么父亲的爱就是一座巍峨的大山,它稳健朴实、厚重而悠远!
父亲的离去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他离去得很匆忙,匆忙得使我们来不及长大,来不及品味父爱,更来不及回报他的生养之情。父亲去世后,年近五十岁的母亲成了我们唯一的亲人。
母亲原本是个容光焕发的农村妇女,父亲的离世使她很快在几年里就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我这辈子永远难忘母亲的两个画面:一个是瘦小利落、笑态可掬的矫健身影;一个是步履蹒跚,双眼迷茫的苍老表情。
(二)
老屋的土墙已经被年久的风雨侵蚀成残垣断壁,母亲的暮年是在大嫂的院子里度过的。大哥是得病故去的,他早于母亲三年离开大嫂,离开他一砖一瓦亲手垒建起来的那座房屋。从此,孤苦的大嫂自愿承担起伺候老母亲的责任。
大嫂是个勤劳的女人。几亩责任田,每年都要种两茬。她总是会在夏收前后,往田里种上棉花、玉米、大豆、地瓜等农作物。她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家,做完自己家的农活,又会去同村或者邻村的老乡田里帮忙。为了减轻我们这些在外打工弟妹们的负担,她爽快地接受为瘫痪在病床上的母亲擦屎擦尿的义务。
塬上缺水,村里的自来水管一个月就有二十天是在滴水。没有足够的水给母亲洗刷,大嫂就用家里的盆盆罐罐接房檐下的雨水。雨水沉淀后可以用来洗尿布、床单和脏衣服。
干旱的季节,因为等不到水,大嫂只有将就着通过暴晒为母亲更换衣物。偌大的一个院子,进门就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充斥在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气味中,所有的人都会吃不下饭,只有大嫂若无其事地大口吃着。遇到有水的日子,院里的两根长铁丝上,墙根的木椽上,以及院门外的核桃树枝上,满是晾晒着母亲的衣物。
老了的母亲,像调皮的孩童一般,专挑阴雨天气尿湿床铺。屋子里的大炕上,到处都是给她准备的用品。阴雨连绵的日子,没有阳光暴晒,只好把洗过的尿布放在通风的地方,或者用灶房的蜂窝煤炉子烘烤。
就这样,老天还给大嫂作对。不管大嫂准备得多么充足,母亲的后背和臀部还是出现了褥疮。这无疑又给正在紧张地秋收中的大嫂增添了更多的麻烦!大嫂每天除了频繁地替母亲把尿布换来换去,还要及时地清洗母亲身体的疮口,消毒下药。
秋雨来临之前,从田里收回来的玉米在大门口堆成了小山,红灿灿的三樱椒也整齐堆放在屋檐下的墙根。这些天以来,原本健康硬朗的大嫂明显地黑了、瘦了,蓬松的短发里满是白花花的银发。去年的那件格子衣衫,穿在她的身上像摇耧,快步行走时,竟如姥姥晚年时穿的那件中式罩衫。
(三)
那时,我逗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母亲:“您现在给谁最亲啊?”
母亲笑笑,无力地抬起右手,指一指大嫂:“她。”
我又问母亲:“您能吃饱吗?”
“能。”母亲很平淡地回答。
夜深了,病床上的母亲在睡梦中发出轻微的鼾声。小山似的玉米堆在大嫂的手中逐渐变小,然后变作黄灿灿的几大片,第二天晾晒在门前的柏油马路上。
天气逐渐转冷,母亲吃饭越来越少,清洗换药时,她好像已经感觉不到太多疼痛,还时不时地总被噩梦惊醒,大嫂严肃地对我们说:“老妈可能时日不多,估计我们该做好她老人家仙逝的准备了!”
突然有一天,母亲清醒了许多。她竟然可以和我们对话,她像是有点饿了,午饭比平时一天吃的都要多。我一看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给大嫂说母亲好点了,我回县城准备点东西。
傍晚回到县城,凌晨三点睡得正香,大嫂的电话打过来了。电话里大嫂说母亲不行了,可能就要咽气。村里的医生也在旁边,告诉我说母亲当时的生命迹象很弱。
我急速驱车赶回时,母亲慈祥的脸上已经被盖上了一方白帕,大嫂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后事。
几天后,母亲的丧事在大嫂的一手操持中圆满结束了。清理了几个月来的衣物,那个房间顿时显得空旷凄凉。
我们兄弟姐妹依旧返回赖以生存的城市,只有孤单的大嫂还在那片土地上陪着母亲的骸骨。
每当过“七节”,大嫂总是提前准备好该用的物品,做好饭等我们回来。她像一个族长一样领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烧香、上坟、培土、祭奠。我们突然间感觉家里只是换了家长,换了一位比母亲更利索、更能干的新家长!
(四)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习惯去逛商场,习惯为母亲买一件新衣裳。可是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母亲已经离去,她不能再穿我买的衣裳。
恍惚间,嫂子瘦小的身影就代替母亲出现在我面前,我就决定为嫂子挑一件新衣服。嫂子的个子和我差不多,我就用自己的身体去试衣服,精心地选一件合适的带回去。嫂子不愿意接受我的心意,我娇啧地对她说:“妈不在了,嫂子就是妈!该回来看妈的时候,我就回来看嫂子!”
嫂子惊慌地尴尬笑着,无语。
本以为从此后老屋的牵挂会因母亲的仙逝而终结,可是两年来才发现,母亲虽然走了,但是对老屋的爱和牵挂却依然存在,甚至有时候更加深厚和浓烈!
更多的时候,我很想回老家转转。因为我知道嫂子准备了我爱吃的西红柿、南瓜、小油菜、西瓜、红薯、嫩玉米、葡萄……
嫂子的院子里还种着不到一平方米大的生菜和香菜,每次回去它们都是绿油油的,馋得我流口水。
我想学嫂子的样子,把她种的香菜和生菜栽到我家的阳台上,可是每次都是弄巧成拙,菜苗越来越小,然后干枯。所以我还是想回老家,去揪门前的小葱,去吃嫂子从地里采回的人汉苗、马齿苋。
八月十五到了,借着一盒月饼的光,我又带回了大包小包的绿色食品。它们都是我的最爱,是嫂子为我准备好的苹果、小米、嫩玉米、石榴、茄子、香菜,还有一个足有十几斤重的大南瓜!
临别时,嫂子在车后送行,比母亲生前送得还远……
一篇好散文,10月5号申报江山做为精品推荐!
文笔清新细腻、自然流畅温婉。
遥祝楼兰秋日吉祥如意!!阖家幸福安康
期待佳作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