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文字的香气(散文)
一直以为,只要有生命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只有百花盛开,才会收获缕缕芬芳。时值深秋,丝丝寒意写在了秋的眉角,倚着季节的臂腕,似乎闻到了秋的香气。片片落叶随风起舞,叶子带着大树的体温,散发出一生中最美告别的纯香。遍野的山菊花,吸收了大地的精华,在寒风里璀璨夺目,用自己的不屈散发出灵魂的香气。丰收的果园,果实压弯了枝枝丫丫,在秋日里透出成熟的香气,田地里的稻谷,颗粒虽然饱满,样子却很谦卑,在天地间透出一种对生命最虔诚的香气。所以,我感觉秋天是有香气的,住在秋天里的人,定会沾染这样的香气。
秋是有香气的,写进诗里的秋天香味更浓,要不怎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呢?还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里有秋的香味,秋的香气被写进了文字,因此,一直觉得,文字也是带着香气的,不知是秋的香味让我陶醉,还是住进诗里的人的香气让我迷恋。秋有香味,诗有香味,生活中也会处处充满香气。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新发的课本,因为那里面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深深地感染着我,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小时候发到新书,迎面而来的那股清香早已长进了脑子。与其说是怀念油墨的那股清香,不如说是把《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这些住进文字里的灵魂的香味惦记。从此,我就明白,文字是有香气的,而且,这种香气犹如鸦片,一旦吸上就会上瘾,欲罢不能。
于是,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或者寂静的夜晚,温一壶茶,捧一本书,任由茶香,书香在房间里纠缠,任由杂乱的香气交错。读的是文字,品的是人生,闻着文字的香气,吸入的是灵魂的告白,总以为,只有这样,才是把日子过得刚刚好,陶醉于一段文字里,也是陶醉于一个人的世界里。
我总是喜欢循着香气,寻找香味的渊源。不去问理由,不在乎结局,只要有香味的东西,都是我所喜欢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品性,喜欢随笔写点什么成了一种习惯,不知道我的文字里有没有香气,至少我能在别人的文字里闻到花香。
曾经有人问我,你发表过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人家是怎么付费的。想当初,因为闻见了别人文字里的香味,循香前进,也想成为那样一个种花散香之人,不想成为什么作家,更不可能成为什么诗人,只想守着自己的初心,种植一片属于自己的玫瑰园。没有比较,就不知是否含有香味,于是,这里投一篇,那里掷一首,只是听听大家的意见,有些连个结果都没有,犹如石沉大海。这些我不在乎,说明我的文字里没有香气,或者香气太淡。每一次投稿,只是为了进步,为了提高,为了那道偶尔痴迷的香味。不为哗众取宠,不为功名,只想静静地守着属于自己的这片净土,种一些字,开许多花,让灵魂里住进清新的香气。如果说,连心中最清纯的文字也被沾染上钱的味道,这种混有名利的文字不要也罢。
每一个独处的日子,总是喜欢闻着书香,伴点小字,和着字里的音符而歌,与字里的灵魂对白,那些住进字里的人大抵都是带着香味的。曾经特别喜欢《红楼梦》,喜欢黛玉的才华横溢,“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在曹雪芹的笔下,字字透出怜爱,句句散着清香。“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灵魂里散发出那股有点孤傲的诗香不由会让人靠近,进而陶醉。宝玉本是出身于声势显赫的封建大家族,却是个封建和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他鄙弃功名利禄,能够平等待人。在他的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敢于向当时儒家的道德标准挑战。《红楼梦》这部书里,对宝玉极尽笔墨,以至于从宝玉灵魂里散发出那道独有的香气经年不衰,而且香味种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里。是文字的香气,也是灵魂的香气,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是因为那道永不减弱的香气。
曾经很崇拜那些饱学之士,谈吐优雅,学富五车,出口成章,以及喜欢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书香味。书读多了,慢慢发现,不仅仅是字里有香气,而且,只要是你喜欢的东西,你也可以闻到它的香味。春天不仅仅是百花的香气,还有春风清爽的味道,阳光暖暖的味道,杨柳吐翠的新鲜,每一种味道散发出别致的香气,组合成了阳春三月的香味。大树有大树的古色之香,高山有高山的幽香,河水有河水的清香,凡是世间存在着的美好,都是含有香气的。
闻过世上太多的香气,太浓的香味来得快,走得也急,比如花香。但淡淡的香味应该存储的越久,比如一部经典的书香味。这一生,不去追寻太多的目标,不奢求太多的香味缠身,只愿枕着一些文字,让那些文字里的香气,伴我年年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