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李老汉娶妻(小说)
农村有句古话:“人到六十九,身子半截入黄土。”可就有些人不信这些,刘家村的李老汉就是到这个年龄才想到娶妻的。
可他一个老光棍,衣服不洗,头发不梳,庄稼一点不种,靠低保生活,谁愿意嫁给他呀!我想连鬼也不愿意。可是他还是真想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
父母去世得早,李老汉八岁就成了孤儿。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按说村里人对他有恩,可是他一无所有,更没什么东西报答的,唯有等到下辈子了。
老汉一生碌碌无为,父母没给它留下什么财产。除了那一亩三分地,就是那间破茅草屋和一只老母鸡。
茅草屋年代已久,很破烂,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这让老汉每天在提心吊胆中生活。
屋子阴暗潮湿,老鼠成群,但最起码可以遮挡风雨。几十年来,顺顺利利,老汉没有流浪街头,没有生大病,这也算上天的馈赠了。
二
李老汉想到娶妻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那天他独自卷缩在自己破烂的被子里,冷得全身发抖,难以入眠。他想:“如此漫漫长夜,要是有个老伴,该有多好,最起码可以暖暖被窝,聊聊家常呢。”越想心里越激动,五点半才懒懒睡去。
屋子里没生火,因为煤炭贵,他买不起。只得在门口用几块石头围着烧个柴火,每天在屋外烤火,做饭,然后吃完晚饭,就躲进被子里,唱起土里土气的山歌。
李老汉没有经济来源,假如那只老母鸡算的话,那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鸡可以下蛋嘛。
他不种地,地早已荒了,不下田,田里长满了野草,他的生活全靠政府接济,过一天算一天。
几年前,村里给他办了低保,一个月有一百八十块钱,勉强够他生活。
他也没有多大要求,容易满足,每天得过且过。睡到大中午,起来抽一会儿老皮烟,就开始在村里闲逛。晚上回来唱一晚上山歌,自得自乐,胜过神仙生活。
整个刘家寨,只有李老汉姓李,没人记得他的学名,谁也不知道他家从哪里搬来的。有的人说,他的父亲也姓刘,后来三年饥荒时去世了,他就跟着母亲姓。可是也不对呀,他母亲不是姓张吗?
这个问题,没有人弄懂,李老汉又不说,逐渐成为一个迷团,一直是大家谈论的焦点。
二
李老汉想娶妻,自己计划了几天几夜,高兴得睡不着觉。
要娶妻,必须有媒人吧。李老汉最先想到村里最东端的王媒婆。
王媒婆可是村里说媒界的高手呢!村里大大小小的新媳妇,老姑娘,可都是经他手成功的,在村里很有威望,连村长老刘也对她恭恭敬敬。
第二天天不亮,李老汉就来到村东头找到王媒婆,羞涩地说了自己想找个人过日子这个想法。
王梅婆先是惊讶,然后暗暗大笑。心想,这个死老汉,人老心不老呢,年纪如此大了,还想来点刺激。
她本来想拒绝的,可是一时想不出其它理由,只得假装答应。过后,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付出行动。
转眼春天过去,秋天又来,不觉间迎来了雪花纷飞的冬天。可李老汉的娶妻这件事还是没有一点进展。
李老汉心急如焚,牙咬得痒痒的,恨死王媒婆了,暗想她一点小事也不愿帮忙,是不是需要礼物呢?
但老汉不知道该咋办,还得厚着脸皮再找找王媒婆。这次他把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也带上了。王媒婆看到有礼,不好回绝,于是开始给他到处张罗。
三
第一个女的就是隔壁李家村的田寡妇。
这人已经守寡五年,干农活很厉害,如今五十八岁。儿子十五年前考上大学,毕业后工作努力,现在已经当上了他们乡的副乡长。
儿子多次劝田寡妇再找一个人,最起码可以和她说说话,做做伴。可田寡妇说:“我的事,不用你管,你不怕别人说闲话,我还怕呢!我这辈子只想守着这个家,别无所求。”
母亲这样说,儿子从此也不敢再提这件事。
但田寡妇听说王媒婆要给他找个老伴,本想去看看的。
可得知是李老汉,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李老汉这个人她也知道,是一个懒惰的老光棍,家里一无所有,一辈子好吃懒做,全靠政府供养。自己已经受苦大半辈子,不想再跟着他瞎折腾,让全村人看笑话。
王媒婆好说歹说,不仅田寡妇不答应,而且还被田寡妇的儿子副乡长训斥一顿说:“滚,再带李老汉来,我就打断你的腿。”
碰了一鼻子灰,王媒婆被赶了出来,只得不快地跑回家里,不知道如何回复李老汉。
王媒婆在家里想了几天,头发都白了不少。在清明节那天,才给李老汉说明娶妻事情没成。
李老汉很着急,但也假装很淡定,看来是想打持久战。她说:“王婆,我知道你辛苦,你左忙右忙,还得请你帮我多寻寻,多留意留意,再看看有没有适合的!”
王媒婆于是想到自己娘家那边的马氏老奶奶,今年七十五岁,小李老汉两岁,可能人家愿意呢!注意打定,第二天她就出发了,说让李老汉在家等消息。
可李老汉急得恰如热祸上的蚂蚁,哪里有耐心等,说着就要跟着去。
王媒婆也没办法,只得带着他。一路步行二十几里路,走了半天多,太阳落坡了,终于到了王媒婆的娘家,杨家梁子。
村子变化真大,房子都是三四层的,乡间小路都是水泥路。
自从王媒婆嫁入刘家寨,父母去世后,又没舅子,已经十多年没回来,而今一切都有点陌生。
多方询问,好不容易找到马氏老奶奶,没想到双眼已经看不见,过得比李老汉艰难得多。
马氏老奶奶是五保户,老伴死了三十年,前年儿子又犯事夜间被抓去坐牢,至今未归。
她天天哭,天天哭,感叹命苦,春去秋来,眼睛就瞎了。还好村子里人可怜她,时常给他送点东西,要不然她早就饿死了。
李老汉看到这种情况,没说话,没停留就拉着王媒婆走出马氏老奶奶的房门。
借着天还没黑,他找来一辆牛车,将他和王媒婆送回刘家村。
可是,李老汉还是没死心,娶妻这件事越想越放不下。他还是希望王媒婆给他到处寻寻,他不想孤独终老。
这次他给村长借了两百块钱,说是等低保钱来了后,从里边扣。
王媒婆见钱眼开,笑着答应给他再寻寻。那时候的钱管钱,这够一家人一两个月的开销了。
王媒婆只得找到自己的一个远房堂妹,问问她们周围有没有独居的寡妇。
刚好,王媒婆的堂妹的大妈已经守寡多年,今年六十五,开始嫁在县城不远处,后来老公得了癌症,死了。一直想找个老伴陪她,不在乎年龄多大。
王媒婆请堂妹去问问试试,看看有没有戏。没想到,堂妹回应有戏,说是愿意见李老汉一面。
这次王媒婆拿来一件自己丈夫不要的旧衣服,又亲自给老汉剪头发,把他打扮得整整齐齐,看着顺眼多了。
王媒婆带着李老汉一到,她堂妹的大妈马上热情地迎接上来,看起来喜欢得不得了。
按道理,六十多岁了,没儿没女,应该很孤单。但她家里有很多钱,满脸胭脂水粉,还穿起了高跟鞋,恰如一个红灯区的老女人。
听到要给她说亲,她很高兴,激动得不得了。但有要求,她虽然老了,还是喜欢浪漫,不能简简单单改嫁,要有金项链和金戒指,还必须有婚车。
王媒婆这些东西,她见都没见过,更别说李老汉了。只得随便找个理由胡扯过去,不敢多坐,转身找了一辆摩托车,回到村里。
离开时,带着客气给老汉说:“你的事,我也无能为力,你自己看着办吧。”老汉呆在原地,很久才回应:“没事”。
四
听说她给李老汉做媒,全寨子都炸开了锅。
连小孩都可以拿李老汉开玩笑。纷纷调侃说:老汉呀,你可长点心吧。你喜欢田寡妇还是城里那个富婆呢!
随而大笑而去,而此时他真想找个洞穿进去,这老脸往哪里搁呀!从此,不再提找老伴这件事。
正当李老汉天天睡懒觉,王媒婆开始忙碌地里的庄稼的时候。刘家村居然来了一个疯子婆娘。
疯子婆娘六十岁左右,只是头发全白了,饿得很瘦。天天偷村里的萝卜、白菜,土豆,拿着就吃。
村里没人任收留她,村长也没有办法,小孩子们天天都追着她打。王媒婆实在看不下去,赶忙将疯子婆娘请到家里,特意给她做了一碗宽刀面,洗了一个热水澡,打扮打扮,还看得过去。
没人知道疯子婆娘从哪里跑来的,人们也不想知道,都想把她赶走。
王媒婆非常高兴,像捡了一个宝一样,连夜将疯子婆娘送到李老汉的破茅草屋里,并从外面把门锁了。走时不忘给老汉说:“把握机会,现在她就是你的老伴了,不用聘礼,不用办婚事,你们凑合着过吧。”老汉笑得合不拢嘴。
王媒婆走了,疯子婆娘只是傻笑,李老汉更是满心欢喜。他给疯子煮了一碗面,疯子不吃,还是傻笑。他给疯子倒了一杯水,疯子也不喝,只是傻笑。
夜静了,刘家村的村民已经熟睡,只有李老汉的茅草屋子,恰如过年一般,窃窃私语,昼夜通明。
五
李老汉有了疯子婆娘的陪伴,天天都如过年,太幸福了。
老汉突然有了精神,每天按时起床,将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新买了一头猪喂着,还养了几十只小鸡,疯子婆娘只是笑,每天干些家务,似乎很满足。
元宵节一过,李老汉居然还破天荒地出门去地里除草,耕地去了。人们还注意到他带着疯子婆娘去赶集。
遇见村子里的人,不忘聊几句,脸上全是幸福的滋味,聊什么都有劲呢!
可是,好事多磨,该来的还是会来。
五月端午,疯子婆娘的儿子儿媳找到刘家村,匆匆把她带走了。
原来疯子婆娘得了老年痴呆症,常常忘记回家的路。儿子儿媳花了很多钱给她治病,可是不见好转。
那天正办出院手续,待儿子儿媳转身时,她已经逃得无影无踪,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逃到刘家村来。一来就是一年多,还好刘家村有人看到他的寻人启示,给他打电话,要不然,一辈子也不能找到他母亲了。
他们恨李老汉,并说他拐卖他们母亲,夫妻二人狠狠捶了李老汉一顿。弄得满身淤青,头剧烈地痛。那天村长刚好去乡里开会,全村子人看着老汉被打,没人跑来帮忙。
李老汉叹了一声,昏倒在地,疯子婆娘的儿子儿媳才骂着回去。
经过这次痛打,李老汉的老胳膊老腿都残废了,每天出门都得拄着拐杖。他万念俱灰,没顾上那些畜牲。一个星期,他的鸡、猪,都被活活饿死了。
从那以后,李老汉老了很多,遇到任何人都不说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村里再也没有提李老汉娶妻这件事,也再没有人给李老汉说媒。
被打以后,李老汉变得沉默了,每天呆在屋子里,不知在干什么。
这样过了几个月。中秋节那天夜里,居然没有月亮,刘家村的人们都在熟睡,不料李老汉的茅草屋却起火了,可是没人过问,更没有人救火。
待到人们天亮起来看,房子已经烧为灰烬。村长简单找到李老汉的一双破鞋,随手挖坑就埋了,更别说安个墓碑了。
埋了李老汉,全村子的人向县政府申请了五千元的埋葬费。全村男女老幼聚在一起,摆起了长宴席,吃了三天三夜,吃得可香了。
而在县城,没有人发现多了一个残疾的老头,以捡垃圾为生。他身边居然还带着一个疯子婆娘,他们没结婚,却过得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