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 ——游走万仙山
把出行烙入字里行间,一纸素笺把心房写暖,是我一生最美的眷恋。
崖上人铸就山魂
在《举起手来》中认识您,从那时,心里撩拨起相思一片,念越积越盛,游丝一般,细绳一样,攀上我的肩头,登上我的鼻翼,把我的心捆得结结实实。
岁月的年轮碾过满地尘埃,将梦一一分解,有无数的梦又涌上来。
终于,与您相遇,这里的土地厚重成地老天荒,丰美成古往今来。陡峭的红崖壁上镶嵌着绿林,涂抹着红色山体的单调色彩。
走进景区,不见那别致跳脚的门楼,却是新颖别致成一本厚重的石刻书,粗犷中的大气,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似乎在叙述着曾经,似乎在彰显着一种精神。
郭亮,您那无人知道的孤独,触人心怀的美,在时空之外,人群之外,与世间隔着很明媚的距离,与人群隔着千山万水。
您——郭亮,位于河南省辉县太行深处的沙窑乡,坐落在蜿蜒的太行山脉南部深处,在与世隔绝的1700米的万仙山山崖上。几百年来,村民们都是通过一个”天梯”走出村子,这里千仞壁立、万峰竞秀、地势险要景色优美,是我国六条挂壁公路之一。这深井一样的寂寞,凄美而脆弱的孤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据说这里是万仙汇聚的地方。村庄与石相伴,以石屋、石仓、石碗、石筷等闻名,是不折不扣特色鲜明的石头村屯。与石头相伴,造就了村民们具有石头般坚毅刚强的性格。石墙青瓦的房子建得精巧而别致,独有魅力。古村里,不时传来鸡鸣狗吠声,袅袅炊烟从村子里升起,和着山间的白云悠悠地飘向远方。在村子的窄巷穿行,那份古朴仿佛把人们带入一个幽静安逸的世外桃源。
郭亮村是为纪念东汉义军将领郭亮而取的村名。悬羊擂鼓、周军场的典故皆出于此。在村口,有一棵酷似卧龙的柳树,曾救过刘秀的命,刘秀即位后为报救命之恩,封此柳为”奉公柳”,成为郭亮一道奇特的风景。
在过去几千年的岁月里,郭亮村极其贫穷闭塞,没有通往外界的路,要想走出大山,获取生活所需,只有冒着生命危险,走接近九十度的天梯万层石阶。200米深的悬崖之上,有720级台阶,最窄处仅能容一个人穿过,在空落落的山峦叠嶂间漂浮,沿阶而下,人仿如悬在空中的落叶,随时都会跟着山间的风儿飘落,这绝壁上承载着郭亮人太多的情结和记忆。
思绪拉回到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1972年,村里人在村支部书记申明信的提议下,由村中十三名壮劳力自发组成凿洞突击队。他们发誓走出天梯,向绝壁要生路,向绝壁要通道。用土法测绘,打秃了钢钎12吨,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当时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都轮流到隧道里清理石渣,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创造了人间又一奇迹。
“郭亮洞”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历时5年,在110米高、1250米长的绝壁横面上,以25度斜面凿出宽6米,高4米的人工隧道,被誉为”太行明珠”“世界第九大奇迹”“世界最险要公路之一”。
当地有民谣:”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崭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可以说,没有老支书带人开凿的这条绝壁隧道,就没有如今的郭亮村,也不会有驰名中外的万仙山。
郭亮洞与其它隧道不同的是,这里开凿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窗口,因为,当时那里原始没有电,为了施工方便和开通后取自然光照明,每相隔十余米便开一个侧窗,从远处望去,这些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这些距地面100多米高的悬崖上留下的24个孔洞,成为人们绝佳的观光窗口,独特的创意,使一个个窗口在崖壁的外观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透过孔洞,远处青山巍峨,雨雾蒸腾;近处山石粗砺,条理分明;百米悬崖近在咫尺,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天神降临。由近及远,由虚到实,阳光明暗转换,在明暗转换中,绝壁上的一草一木可以任你梦幻想象。
天窗开启的是风景,而风景开启的是人的心灵……迎风矗立,我不由默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心生人生须臾,而山之永恒的慨叹。
置身于长廊,轻抚着钢钎凿出的突兀印痕,耳边仿佛响起了“叮叮当当”凿石开山的铿锵声,这是时代最壮美的主旋律,这是感天动地的太行魂。郭亮人,为自己的生活打开了广阔的大门,还让五湖四海的人们惊叹着绝壁长廊的险、俊、秀、美。在这里,人的伟大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来到海拔1100多米绝壁上的天池。这是1975年坚毅顽强的郭亮人,通过曲折陡峭的天梯从山下抬沙子、背水泥筑坝修成的水库,坎高39米蓄水量19万立方米,使其成为郭亮一景,被誉为天池。
天池绿树繁茂,碧水中漂着浮萍,苗条修长的嫩绿色野草,在微风中摇曳起舞,恬静灵动……轴对称的影像,交汇成一幅天然画卷。天池边矗立着叠加的红色巨石,护卫着柔弱的秀美,一派刚柔相济。弯弯的石拱桥,蜿蜒的石阶拉近了之间的距离,将我融入了画卷。
站在观景台向下俯视,那一辆辆像甲壳虫似的汽车,在九曲十八弯的“之”字拐路上爬行,忽而躲进深山,忽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远山云雾缭绕,如梦如幻,对面如刀砍斧剁的红崖绝壁,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向我涌来,一股巨大力量使得我的内心感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这里,人渺小如蚍蜉蝼蚁。
歇息的间隙,举目四望,活灵活现的“唐僧拜佛”、威武雄壮的“将军峰”、生动活泼的“鱼跃峰”、排列有序的“七郎峰”……峰峰相连,峰峰守望,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卓尔不群。每一座山峰活的灵魂和不朽的生命,有着比天而立的无上荣光,无限风光在险峰,它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人间仙境丹分沟
朦朦胧胧的梦被湿漉漉的潮水润开,黎明绽露,恬静爽心。微凉的晨雾中,迎着清凉的山风,我们开启游览的第二站南坪。
驻足“日月星”的石头前,能够在石头上清晰看见天然形成的太阳、月亮、星星的图案,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许多不可思议的偶然变成了现实。有人写诗赞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精华聚南坪。难怪“日月星”石被视作万仙山镇山之宝。
赤色的岩石像酥饼似的层层叠叠,形成了一座座形态各异、高低错落的山峰。似群贤聚会,又似林海波涛。在“丹分沟”,走栈道,过吊桥,在峡谷穿行让人飘飘欲仙,如临仙境。传说太上老君为了炼成天上人间最好的仙丹,遍访世间名山大川,最终被此地无与伦比的峡谷美景所折服,于是在此设丹炉,淬炼仙丹。仙丹炼成后,经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亲自品鉴,大加赞赏,并召集众仙来到此地,分赐仙丹。
站在石阶,遥望对面,有一束上宽下窄的高约百米的瀑布,宛如一束银丝从天而降,瀑布的中间,赤红的岩壁被水流冲刷得闪闪发亮,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时泛出七彩的光晕,这是何等的气势和壮美!移至谷底,走近清澈的小溪,掬一泓清冽的泉水,洗洗脸,一切疲惫即刻远去。这黑龙潭的泉水深达40多米,如果你捧起一泓送到嘴边,一种冰凉清爽的感觉会让人心旷神怡。伸出手,仿佛你会接住那尊贵的圣水,在潭边,或站或蹲或跳或卧,那恢宏的震颤和汪汪碧潭,一大一小,呼唤应答,让人叹为观止。此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实在不能用笔墨传神地书写出,这里魅力空灵的一切。
沿着峡谷下行,两旁的秀丽风景让我放慢脚步。乱石渐欲迷人眼,大小石头横七竖八地躺在谷中,顾不得理会身边喧嚣的游人,宛如醉汉悠然酣睡。一块块呈水波纹理的巨石呈现面前,这些大山的精灵,曾在千年万年的岁月里,劈波斩浪,击水而歌。当手指顺着均匀的波纹缓缓地滑动,耳畔仿佛听到远古的海风拂来,汹涌澎湃的波涛声声激荡。沿着地球走过的脚步,我触到星球流动的脉博。亿万年的生长,成就脚下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在弹指一挥间,我拥有了亿万年的所有。
这份遇见,没有彩排,不需要刻意装点,灵魂找到了栖息的港湾。
直击人性拷问良心
8月15—16日的万仙山之行,距今五十多天了,我一直不想去触碰。因为,在那块圣洁的灵魂栖息地里,有人打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壁垒。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本应视为粪土的金钱奉为神圣,作为一名地接职业导游,一接手不是在业务上展示自己巧舌如簧的能耐,而是急呵呵敛财,以填补自我腰包的空白。不尽领队之责,不统一组织队员,不随团讲解风景、故事和传说,一再阐述自己有几个孩子,活得如何如何不容易?不管不顾游客来此的初衷和感受,一个本该圈养的团队,硬生生拆散成放养,肢解为散兵游民。到达购物店,如德国抢占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不准法国人说自己祖国的语言一样,强人所难,让人对不想购物的游客,还穷追不舍地进行说教,试问:天底下谁又活得容易?做人有原则和底线,做事有规则和秩序,本应洁净慈悲,却亵渎了这块纯粹洁净安然的自然圣地,这一转身即成了伤害。
在这里,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成了短命的别名,我害怕听到凋落的哽咽。一饱眼福的是自然之崖,不屑一顾的是井底之蛙,人性陷于危崖,只得作为不想遇见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遗憾。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读透人性的拙劣和不完美,留下的惟有遗憾。从不完美中体会自然的真义,解读山里人的古朴美丽,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遇见注定会一生牵念。任时光老去,这里阳光不变;任沧海桑田,这里温情不减。容一点色彩斑斓,给那个夜盲症人说:悬崖勒马,浪子回头金不换,别怕,路就在脚下。
到时间溶化变形,弄成一种别针的形状,把它别在胸前。于是,学会在文字中修炼,生活中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