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永恒的依恋

编辑推荐 永恒的依恋


作者:仔江 秀才,136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25发表时间:2017-10-11 05:48:53
摘要:我们总是用前半生竭力地走出故乡,却不得不用后半生去竭力地去安放乡愁。时代在变,我在变,村庄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我对于村庄那份深沉炽热的依恋。 我所生活的村庄位于中条山前坡沿的丘陵地带,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非常适宜居住。我在这里度过了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二十一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村庄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二十一年,村庄默默地给予我无限的欢乐,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我们总是用前半生竭力地走出故乡,却不得不用后半生去竭力地去安放乡愁。
   ——题记
  
   时代在变,我在变,村庄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我对于村庄那份深沉炽热的依恋。
   我所生活的村庄位于中条山前坡沿的丘陵地带,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非常适宜居住。我在这里度过了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二十一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村庄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二十一年,村庄默默地给予我无限的欢乐,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村庄就默默地接纳了我。也是从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就正式植根于脚下的那片黄土地。我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喜欢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它们总能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当你闻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你的鼻子会非常舒服。泥土总是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小孩子总是喜欢与泥土打交道。小时候一到下雨天,我们便躲在屋檐下玩泥巴,一玩就是一整天,泥巴不小心糊到衣服上,可没少挨母亲的骂。即便如此,我们对于泥巴的那份特殊的感情却丝毫未减。直到渐渐长大后,我们才彻底地告别了泥巴。而那些泥巴也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欢乐与哀愁,那些玩泥巴的日子成了我们永远的怀念。
   这里民风淳朴,世代生活着勤劳勇敢的人民,他们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经营着村庄、改变着村庄、守护着村庄。村口的石碾依然矗立在那儿,只是用它的人越来越少,碾砣在碾盘上悠然地睡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石碾也就成了村庄的印记。那颗参天的老国槐,也成了村庄的印记。远远望去,那庞大的树冠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那遒劲的枝条好似利剑似的,直指蓝天。走近一看,只见那树干刻满岁月的印痕,已然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从那树干以及树冠判断,少说这棵国槐也已经年过半百了。
   村里还有一些开挖年代较早的窑洞,它们也是村庄古老的印记。那些窑洞完全不同于后来人们为了居住方便而开挖的那些窑洞。那些开挖年代较迟的窑洞,大都以圆顶略尖为主且明显较高。那些开挖年代较早的窑洞却大都以平顶为主且明显较低。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窑洞都被人们所废弃,院落也变得荒芜不堪。然而那些窑洞却是村庄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对于窑洞有着深厚的感情,二十一年来,我一直居住在窑洞里。一年四季,睡得都是土炕。窑洞冬暖夏凉,在窑洞里居住,一年四季,都是盖一床被子。在严寒的冬季,家里生火做饭之后,土炕就会发热,躺在上面会特别舒服。在那酷暑难耐的三伏天,窑洞里会特别的凉爽,绝不亚于开着空调的房间,给你一种清凉舒爽的感觉。
   那形态各异的梯田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形形色色的梯田,是希望的田野。人们在它上面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春天的田野是骚动的田野。在那和煦的春风里,人们总是带着一丝骚动,播下自己的希望。夏天的田野,是忙碌的田野。在那炎炎烈日下,人们总是带着一丝期盼,耕耘着自己的希望。任那“汗滴禾下土”,依然在无怨无悔地坚持着。秋天的田野是收获的田野。大都各种作物,小到各种野果,都熟透在了萧瑟的秋风中。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那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四散奔忙着......冬天的田野是寂静的田野。土地也有一个休耕期。隆冬时节,冰封万里,正是土地的休耕期,这时的田野就显得格外的寂静。如果下上几场雪,那到处就是白茫茫一片,分外美丽。在那白雪下面悄然孕育着来年的希望……
   那沁人心脾的槐花香也是村庄的一种印记。洋槐花树在村子里随处可见,恐怕算是最普通的一种树了,然而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准确地说是对于它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情有独钟。洋槐花是纯洁的化身,它也从一个侧面映衬了人们那种高洁的性情与朴实的作风。它的香总是那么的浓烈,似乎有一种香飘十里外的感觉。每当你从树下走过,它散发出的浓香总是香得刺你的鼻。洋槐花入口感觉非常的好。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家家户户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去采摘一些盛开的槐花或者槐花苞来一饱口福。我是吃着槐花长大的,虽然这么说有些夸张,但是这也正体现了槐花在我心中的地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艾青这两句诗用来形容我对于家乡的感受是非常贴切的。当我一次次踏上回家的路,一次次看见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山峦与土地,在欣喜之余心底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更怯”吧!这一生,我们总是用自己的前半生去竭尽所能的走出故乡,却不得不用自己的后半生去安放那浓浓的乡愁。
   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身居何位,故乡永远是我们的依恋,那里有我们日渐衰老的爹娘,也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那里既然是我们来的地方,就必然是我们最后的归宿。愿我们在这都市林立的高楼前、闪烁的霓虹下依然能够保持心底对于故乡那种最初的依恋与眷念! 

共 19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乡情结;不论到了何时,不论到了何地,每个炎黄子孙都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文章的开始就点明了感情基调,接着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自从童年时代以来对家乡的认识,突出了对家乡越来越浓厚、越来越深的感情,淳朴的民风,勤劳的人民,以及人们居住的窑洞、周围的环境,都在记忆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身居何位,故乡永远是我们的依恋。文章语言朴实清新,感情真挚感人。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10-11 05:49:33
  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乡情结;不论到了何时,不论到了何地,每个炎黄子孙都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仔江        2017-10-11 08:05:38
  首先感谢平淡如水编辑编发拙作,其次感谢您精彩动情的【编者按】!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仰无愧于江山,俯无愧于萌芽。
3 楼        文友:东辰        2018-01-14 11:55:16
  读着厚重故乡情,仔江你没有忘本,欣赏我又学习了。再问你好。
回复3 楼        文友:仔江        2018-01-14 13:03:48
  一谢老师来访,二谢您倾情留墨!向您问好,愿您笔耕不辍的同时,多多保重身体!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