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童话之秋”征文】池杉(散文)
我第一眼第一次见到池杉树的时候并不知道它就叫“池杉”,只是在我心里深深地铆进一个词条——“根基”!
一大摞仿佛无数蛇身缠绕、盘根错节的根盘,裸露在湖水退却后的淤泥上,仿佛一坨造型奇特的锚,死死地钉进土地里。根盘上的树基膨大,与修长挺拔的树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恰似中流砥柱,那灰白色的水垢把池杉的根盘与树基都给染白了,膨大的树基逐渐收拢到水垢标白处,与青黑色的树干界限分明,池杉铁锚一样的根盘以及膨大的树基,相对于修长而挺拔的青干,更彰显出它的厚重。
池杉的根基,就像它铁锚一样的根盘抓住土地那样,抓住了我的思绪,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扰了我的清梦,乱了我的情怀,苦了我的心智。
中秋前难得一遇的小阳春,红肥绿瘦,春心飞渡。我原本是来白鹤湖寻觅心中的素白的梨花。花开二度的梨花,霞光通澈,清心如故,清绝如初。
而我与池杉偶遇了,虽然我对梨花情有独钟,而此时此刻,我却“因荷而得藕,有杏无须梅”。
湖水退落后留下的滩涂,青草萋萋,鸟印参差。三株似杉非杉的绿树一字排开,欣欣然地与淼淼的碧水辉映着,和盈盈的白云对衬着。其中两株屹立于湖水退却后形成的长满青草的湖岸上,另一株矗立于碧水之中。水洗过的湖岸留下干净而层次清新的留痕,在两树之间由近望远,婉转延伸,时而陷进滩涂之间,时而随着凸起的小屿嵌进湖水之中。那水雕黄沙的留痕,这会儿静若曲谱、动若舞带,与那株矗立于碎浪碧水中修长挺拔的池杉相映成趣,静怡而唯美!
湖水、青杉与白云,交织出了流光溢彩的秋景;碧草、留痕与倒影,勾勒出了风光迤逦的秋色。
池杉何以有曲膝状呼吸根?何以树基膨大?我好奇了,好奇池杉深厚的根基,好奇它何以能够如此震撼我还不够老的灵魂。
一夜流雨,我心反侧。池杉树灰白色的根盘与它那膨大的树基,似梦非梦地陪我熬过三更,捱到黎明。我一夜苦思冥想、翻肠倒肚,还是难释情怀、不解所惑。我就想到了求助,于是拨通电话求助于厦门植物园的朋友,朋友告诉我她所研究的范畴是竹子,她说:“池杉喜长于水库与滩涂,有倒生屈膝状呼吸根,至于为什么,不甚了解。”之后,朋友为我留下相应学科一位博士的电话,我迫不急待地拨通了对方,无人接听,再拨,还是无人接听,我思想了无数种理由后,有点失望了。
可是,那池杉锚一样钉进土地的根盘、膨大的树基,以及那种努力抓住命运、挺立于江湖之上、悠然云天之间的独立精神,依然萦绕于我的心头之上。
是啊!国之根基在于人民,家之根基在于传承,人之根基在于求舍,学之根基在于坚守!冥思、苦想与期待……它们就像我眼前书桌上烟缸里一颗颗烟蒂那样,从猩红到泯灭了。
即将失望时峰回路转,一段与学者的简短通话,令我欣慰!他的随和与学术的严谨,令我钦佩!老师的博学与和蔼,为我释疑解惑了!
池杉为落叶乔木,抗寒、抗风、喜湿,在淤泥中能迅速生长。因为挺拔而迅速生长的身体,为了抵御风浪的冲击,所以它的墓基膨大;由于淤泥不稳定的地基,所以它根根如钉,根盘如锚;因为呼吸的需要,所以在枯水期它裸露的根盘上,倒生出屈膝状的呼吸根。
池杉如此,何况人乎!
万物有定律,祸福有其理。池杉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它深厚根基的惊诧,以及扰我清梦、乱我情怀的心结;还有晓喻人生、美丽我心灵的精神和姿态。
浅浅秋水遗落于清冷的淤泥之上的残枝断根,最容易让人心生凉意了,可因为那颖颖的绿草,因为那顽强挺拔的池杉,因为那一排排悠然云天之间的青绿青翠,这滩涂也就不清冷了,我寂寥的心田也就不荒芜了。如果说我第一眼见到池杉的时候,只是池杉的“根基”震撼了我的眼球,惊诧了我的情怀,绑架了我的思绪。那么,我一二再地走近它走进它,确是因为它的伟岸挺拔,因为它在这萧瑟秋意中慰我情怀的那暖绿。
我想见了严霜,想见了严霜中池杉一树夕阳般的红叶,那将会是多么静怡的美景,多么暖心的情怀呀!
一切美丽都在期待之中,一串串片刻的幸福,都等待在人生的旅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