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檀香】镇柞情▪豆酱腊肉(散文)

编辑推荐 【檀香】镇柞情▪豆酱腊肉(散文)


作者:刘先一 布衣,22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16发表时间:2017-10-11 21:47:03

豆酱腊肉是镇安柞水的特产,两个县同处商洛的南部,互相毗邻,因而两个县比较难以区分。
   腊肉就是把新鲜猪肉弄好以后,用盐腌制,然后挂起来风干,这样就成了。而豆酱则是把豆子煮熟以后配以辣子盐等等佐料,然后晾干,就可以做成美味菜肴。
   柞水县是我的家乡,因而我对这个地方的特产豆酱腊肉特别熟悉,每每逢年过节,它又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平时也常吃它,所以我对它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不单说这个县的居民专门产豆酱腊肉,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最容易碰见它,平常大家爱吃它,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并且也算是这个地方的地域文化的一个主要成分。
   据说古代这个地方并没有设县,啥时候设了县,具体也说不清,反正镇安柞水两个县的人比较难分辨,因而两个县合起来称呼“镇柞”。这一带的人不论风俗习惯,养成等等方面比较接近,因而两个县可以合起来称呼。相邻两个县的人也从来不闹矛盾,能合的来,这是两个县的基本特点。
   镇安人不说柞水人坏话,柞水人把镇安人当乡党。
   我生在柞水,却时常留恋镇安的山水,觉得镇安的山水有一股灵气,到了这个地方,便要做神仙。
   记得有一年我到镇安县一同事家里玩,当时他不在家,他家里人留我住了几日,做好饭菜招待。闲的无事,我上街道遛达,发现镇安城区街道四通八达,做生意小商小贩满街道转悠,人潮涌动,跟我小时候来过的镇安大不一样了,好像改革开放的春潮在这里生了根,它也脱下了“丑小鸭”的外衣,浑然变成了“小天鹅”。
   这是党和政府的一批新政策,在这个穷地方生了根,给它带来一定的影响。它日后定能迎头赶上,追赶超越,创出佳绩,脱贫致富不再成难题。
   商洛是革命老区,许多革命前辈如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都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谱写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壮歌。
   镇安柞水也算是一块风水宝地,过去这两县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天府之国,只是解放后人口锐减,一蹶不振。国民党时期及古代官府派遣政治家治理,这是当时它们为什么特别繁荣,而如今却“不景气”,经济及一切方方面难以恢复。但我们可以想象,随着党的好政策落地生根,镇安柞水两县人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家乡,一定能比过古代政治家的“治理”,这个曾经的天府之国,定能恢复昔日荣光。
   那时不仅这个地方的豆酱腊肉变香,而且人也会“香”起来。

共 9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从介绍家乡的土特产豆酱腊肉写起,接着自然过渡到描述镇安柞水二个相邻县城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最后叙述这两个县城的历史变迁和经济概况。层次分明,如话家常;亲切自然,充满阳光!【编辑:冰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泉        2017-10-11 22:00:34
  欣赏佳作,推荐共赏。
以文会友,与诗同行;让生命之花,盛开在文字的海洋!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