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间百态】唤醒历史的记忆 (征文.报告文学)

编辑推荐 【晓荷*人间百态】唤醒历史的记忆 (征文.报告文学) ——江桥抗战纪念馆建设纪实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222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34发表时间:2017-10-12 16:52:23


   滚滚嫩江水,年复一年地流淌,它像一部史书,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当你徜徉在位于泰来县境内的江桥抗战遗址的十里观江大道上,眺望嫩江大桥,眼前一定会浮现出84年前那场震撼世界的战斗场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1931年11月4日,抗日将领马占山打响了现代史上中国军队有组织、有规模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并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外辱的爱国主义传统;当你走进江桥抗战纪念公园,策马凝视的马占山铜像映入眼帘,似乎他刚刚从战火硝烟中走来,“以一旅之众,首赴国难”的不屈不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怒火在胸中燃烧;公园内那座如利剑般直刺青天的江桥抗战纪念碑,凝聚着无数个为反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血肉之躯的抗战先烈的英魂;馆内展出的一件件物品、一帧帧图片,让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志豪情……庄严、古朴、优雅的江桥抗战纪念馆伫立在嫩江南岸,伫立在人们的心间!
   让思绪倒流,再回到十几年前,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如今说起来,让人感动,令人敬佩。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建造江桥抗战纪念地而付出艰辛的有识之士,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为江桥抗战这段历史建造了一座丰碑。
  
   久远的梦想
   早些年,人们对于江桥抗战知之甚少,唯有搞历史学术研究的人们,才会潜心研究那段历史,还有居住在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的人们关注那段历史。1987年,江桥抗战遗址被齐齐哈尔市政府纳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江桥的铁路桥边立了一块一米五十高的石碑,上面刻有“江桥抗战遗址”字样。这是唯一的一个可以体现江桥抗战纪念的石碑,占地面积只有几平方米。每每有慕名而来的关注江桥抗战的人们,只能在这个不起眼的纪念碑前望江兴叹,想进一步了解江桥抗战的内涵和重要历史意义,只有通过一些历史资料去探寻了。何时建造一座可以展示江桥抗战历史的纪念馆,这是泰来县江桥镇人们心中的一个久远的梦想。
   机会总能给有梦想的人一个希望,给有准备的人一个惊喜。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使泰来境内的铁路受到严重损坏,江桥镇境内的铁路桥桥墩受到趸船的冲击,产生裂痕。1999年,铁路部门决定重新修建嫩江铁路大桥。在规划铁路新桥时,江桥抗战遗址纪念碑需要迁移走,经过建桥单位的测算,补偿迁移费21万元。这个消息让江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们兴奋不已,面对这笔钱款,他们也有过犹豫,在县级、镇级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是暂时挪用发展经济还是全部用于江桥抗战纪念碑的重建,对于时任的领导们是一个考验。经过反复思考和斟酌,还是决定不能挪用这笔专款,全部用于纪念碑的建造。这一年,江桥抗战遗址被黑龙江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等级的晋升,让江桥镇的党委政府更加坚定了建好纪念碑的信心,为江桥抗战这段历史建造了一座丰碑。
   2000年,时任县委书记杨树清亲临江桥镇,与镇领导一起踏查选址,最后选定江桥中学校园(当时学校已经搬迁)为建造纪念碑的最佳地址。这里地势高,开阔,交通方便。2001年开始由时任党委书记胡德文牵头,镇长苏桐庆、人大副主任包长玉等人组成了专门领导班子,制定建碑规划并分布实施。
   从赤峰运来建碑的石材,一块高7米的形同利剑的花岗岩石,请民革中央副主席周铁农题字:“江桥抗战纪念碑”,石碑竖立在校园内,同时开辟绿地,种植树木、花草,地面硬化,建造大门,门上题有“江桥抗战纪念公园”鎏金大字,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的江桥抗战纪念公园初见雏形。
   在恢复重建纪念碑的过程中,时任党委书记胡德文开始潜心研究江桥抗战这段历史,他被江桥抗战的精神所感动,被英烈们的壮举所震撼,他也被自己家乡有这样的历史而感到自豪。由此,萌发了发掘江桥抗战文化,弘扬江桥抗战精神,用江桥抗战提高江桥镇的知名度,吸引外地客商来江桥投资兴业,推动江桥经济快速发展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党政班子沟通,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他们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通过建纪念园,扩大影响,提高江桥的知名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好江山更加富饶美丽,让江桥镇人民的生活更加富庶。于是,他们把这个心愿用十四个字体现出来,并把这十四个字写在公园最醒目的地方:“让世界了解江桥,让江桥走向世界”!初步形成了“以碑招商,发展江桥”的理念。
   世上有些事情就是那么巧,总是在不经意间遇到难得的机缘,遇到求之不得的人才,为成就一番事业,提供最佳的机遇。2001年,省政府参事、市政协副主席、民革齐齐哈尔市委主委伊忠义,带队来到江桥镇视察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发展情况,胡德文在汇报工作时,提到了“抓文化,促经济”,“发掘抗战文化,以碑招商”的具体想法。正巧伊主席所在的党派就是负责国民党的这些工作,看到江桥镇党政班子能尊重抗战史实,发掘和弘扬江桥抗战精神,特别激动。尤其参观了江桥抗战纪念公园后,更是感慨万千,立即向市政协和市委领导汇报,得到了市委、市政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有了梧桐树,引来凤凰鸟。江桥抗战公园的建立,像一股劲风吹遍了省内外,以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建园当年,民革中央副主席周铁农等领导前来参观,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2002年齐齐哈尔市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前来参观,并根据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伊忠义的请求,将爱国志士伊作衡的纪念碑移到江桥抗战公园,并拨付建碑专款27万元。同年,马占山将军的嫡孙马志伟携家人前来参观,拿出3万元赠给纪念公园。2004年8月15日,马占山将军铜像揭幕仪式暨“江桥抗战”纪念邮票首发式在江桥抗战纪念公园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及省民革主委、省委宣传部领导,马占山将军嫡孙马志伟等出席。2005年,抗日将领苏炳文的纪念碑移至江桥抗战公园,并由民政厅拨专款35万元,建立了苏炳文将军纪念碑。随着马占山将军铜像的落成以及这两位爱国志士纪念碑的建立,江桥抗战公园的建设也日趋完善。吸引了来自县内各部门以及省内、国内的有关人士的关注,纷纷前来参观。2005年8月,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诗词协会在江桥镇举办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暨江桥抗战74周年江桥诗词笔会”,来自全省各地的100多名诗词爱好者,写词、颂诗,缅怀先烈、歌颂江桥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各种纪念活动的开展,江桥的知名度也在逐步提高,缅怀抗日将领,祭奠抗日英雄的活动也与日俱增。泰来县、江桥镇人们多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初步实现。
  
   执着的追求
   2004年,在江桥抗战纪念公园召开世界反法西斯和江桥抗战研讨会,需要办一个江桥抗战图片展览,因为没有展馆,只好在还未拆除的教室里举行了一次图片展。这件事让江桥镇党委政府更加坚定了抓江桥抗战,发展经济的信心。同时,他们萌发了建设江桥抗战纪念馆的想法。
   江桥镇党委政府向县委常委会议提出了建造纪念馆的报告,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建造纪念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虽然县级财政和乡镇财政十分拮据,但是对于江桥抗战纪念馆的建设刻不容缓,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江桥抗战纪念馆。江桥镇党委和政府按照县委的决策,展开了建造纪念馆的工作。
   正在紧锣密鼓地寻找筹资门路的时候,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困扰,居然有一个区也争着建江桥抗战纪念馆。在市委召开的会议上,市政协副主席伊忠义直言相谏:江桥抗战发生在哪里,纪念馆就应该建在哪里,江桥是唯一的选择!最后市委决定在泰来县的江桥抗战纪念公园内建造纪念馆。
   有市委、县委的重视支持,江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们,有了压力,也有了动力。他们多次到市里、省里汇报项目,刚开始,有些人对这个项目不感兴趣,当时,各县跑项目都是发展经济方面的项目,建纪念馆这样的项目基本没有,加之有的人对民革这个党派知之不多,对江桥抗战那段历史了解不够,所以,相关部门对这个项目的确立缺乏可参照性,立项的阻力很大。但是这些困难没有压倒他们,开弓没有回头箭,千难万难也要闯这个关!
   2005年5月,在资金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江桥抗战纪念馆破土动工,由施工单位先行垫付工程款,边施工,边筹集资金。没有钱跑项目,党委书记胡德文把准备给孩子上学的钱拿出来先垫上。他们奔走于国家、省市县各相关部门,真是没少吃闭门羹,没少遭冷嘲热讽,有时候,为了到上级部门报一个文件,人生地不熟的,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甚至等了一天,最后“不行”两个字就给打发了。经历多了,也就不在乎了,反而下定决心,要把“不行”办“行”了,把无形的事情办有形了。他们顶着压力,坚定信念,不达目的不罢休。终于有了效果,经一位省委副书记协调资金135万元。
   他们又想出一个大胆的主意:请马占山的嫡孙马志伟出面协调,由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伊忠义牵头,由县委副书记郭宇航和镇党委书记胡德文参加,直接到民革中央汇报。2005年10月,几经周折终于得到民革中央的许可,他们直接到山西太原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见面,汇报建馆事宜。可以想象到,最基层的县、镇领导要约见国家领导人,是多么的不容易!这需要胆略、需要智慧,更离不开马志伟、伊忠义这样的民革元老出面协调。县、镇党委领导的真诚得到了民革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何鲁丽主席直接与中宣部联系,特批给泰来县江桥镇建造抗战纪念馆专项拨款200万元,并由黑龙江省发改委立项,由省委宣传部对项目进行调研,做出可行性报告,报给中宣部核准后,再行拨款。这期间跑省里,进京城,付出的艰辛再多也值了!
   部分资金有了着落,仍然有缺口,他们又先后三次见周铁农副委员长,多次到省政府参事室、省委统战部和民革省委汇报建馆情况,并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共筹资830多万元。纪念馆于2007年10月竣工,共三层,建筑面积1522平方米,展厅800多平方米。纪念馆的陈列设计大纲经中宣部、中共党史研究室组织史学家审查通过,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支持下,馆内陈列了近三百件江桥抗战将领使用过的实物、抗击日军用过的武器、侵华日军的物证和大量珍贵图片。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在2008年8月14日举行了“庆祝齐齐哈尔市第二届和平节即江桥抗战纪念馆开馆仪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周铁农,全国政协常委、民革青海省委主委、马占山嫡孙马志伟,民革省委、省委宣传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县里四个班子领导参加了开馆剪彩仪式。
   经过三年苦战,一个初具规模的江桥抗战纪念馆如一座丰碑在嫩江南岸昂然挺立,它以自己独特的姿态重现江桥抗战不朽的史实,展现出“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人格,不当亡国奴”的江桥抗战精神,昭示后人不忘国恨家仇,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祖国大好河山。
  
   丰厚的硕果
   江桥抗战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乡镇级的开放式的主题展馆。纪念馆就像一部史书,记载着1931年11月那段震撼世界的战争史实;它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吸引着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前来参观;它又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展示了江桥蒙古族镇独有的魅力。它本身的意义在于厚重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本身产生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
   2005年,江桥抗战纪念公园分别被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9年举办了“东北地区中日关系研究会暨江桥抗战学术研究会年会”。同年,接待民革中央“关于江桥抗战二期开发项目调研汇报会”。
   2010年,江桥抗战纪念馆被纳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纪念地。从这时起,纪念地的地位提升,得到的项目款也接踵而来,国家十四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当年就得到1000万元的项目款,几年时间得到的项目款达5000多万元。这些款项不仅充实了纪念馆的建设,江桥镇的小城镇建设标准也得到整体提高。
   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9.18”与全国同步鸣响警钟,中央派出记者到现场采访报道。这一年,纪念馆被评为“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
   2011年,举行了“齐齐哈尔市第五届和平节暨江桥抗战80周年江桥现场会”和“走抗战路,铸民族魂”泰来行活动。
   2012年,举行了“勿忘九一八,弘扬江桥抗战精神暨纪念反满抗日志士伊作衡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3年,举办了纪念“9.18”82周年活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现场直播。同年,江桥抗战纪念馆被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2014年,举行大型国画历史长卷《浩气长流》画册捐赠仪式,全国政协相关领导与辛亥革命元老的后人前来参加捐赠仪式;中东铁路西线红色文化之旅——9.18重走抗战路,大型户外穿越纪念活动在纪念公园举行,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进行了报道。

共 632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厚重的笔触讲述中国抗战史上,抗日将领马占山打响的中国军队有组织、有规模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的江桥抗战,使我们认识到了江桥抗战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建成的江桥抗战纪念展馆的重要意义和产生的重大的价值。文章分三个小标题重点阐述了建馆的梦想、筹措资金执着的信心和扩大宣传,吸引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前来参观,从而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展馆的建设和发展所带来的该镇崭新的面貌新姿。纵观全文,笔到之处,似一部详细的史书,徐徐打开在我们面前的是84年前那场震撼世界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历史永远铭记1931年11月4日那一天。那馆内陈列的近三百件江桥抗战将领使用过的一件件实物、抗击日军用过的武器、侵华日军的物证和大量珍贵一图片,重现了江桥抗战不朽的史实。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又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彰显了厚重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一系列的活动在这里开展,英魂浩然长存,小镇更加美丽、富庶、和谐和幸福。这篇记实文章内容翔实,主次侧重明晰,厚实的历史底蕴,详细的叙述,以及罗列的事例皆来源于掌握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构成了完整的文体结构,语言娴熟、老道。欣赏力荐佳作!【编辑:伊伊秋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伊秋水        2017-10-12 17:09:05
  这篇文章内容厚重,再现历史的丰碑,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刘永萍,女,笔名伊伊秋水、yiyiqiushi,江西省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作协副主席,已发文章50万字见于《中国作家网》等文学网站,作品见于多种报刊,出版多本书集。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10-13 15:16:36
  谢谢编辑老师!我担心这篇纪实文字不受欢迎呢!没想到,这么快您就编按的这么详实,快捷,非常感谢!敬佩!谢谢您的鼓励!
2 楼        文友:伊伊秋水        2017-10-13 17:02:03
  报告文学也在文学范畴之内,老师不必担心!
刘永萍,女,笔名伊伊秋水、yiyiqiushi,江西省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福县作协副主席,已发文章50万字见于《中国作家网》等文学网站,作品见于多种报刊,出版多本书集。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10-17 21:09:59
  谢谢编辑老师厚爱!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0-13 17:19:57
  拜读老师,感谢赐稿。感谢老师对社团的大力支持,问好老师,希望老师再接再厉,祝老师文笔丰盈创作愉快佳作频频。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10-17 21:11:01
  谢谢编辑老师!既来之则安之。一定全力以赴!虽然能力有限,一定尽力!
4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17-10-17 21:14:10
  这篇文章,不是杜撰,不是随意编排,是我几次去江桥采访,查阅资料,最后形成的。不为别的,不为什么精品文,只为宣传江桥抗战纪念馆,只为实实在在地写文章,记下那段真实的历史。请各位编辑老师理解!谢谢!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