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品赏忠义人生、感悟纲常恩情(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青春】品赏忠义人生、感悟纲常恩情(散文) ——观赏任哲中先生《周仁回府》,浅谈秦腔艺术与真情倾诉


作者:李自立 秀才,281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64发表时间:2017-10-12 21:48:02
摘要:据我所了解,任哲中老先生,他不但秦腔独成流派,而且,他的书法也很有造诣,曾经在网上看见过先生的书法作品,他的行书,行云流水,遒劲有力,刚正不阿,字如其人,雄浑宽厚,稳重大方,字态方圆兼顾,犹如他的秦腔,字正腔圆。写此篇文字,我一直在思索,如果所有秦腔艺术从业者,或者秦腔爱好者,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从任老先生的舞台生涯悟出一点真知,不为演戏而演戏,不为名利而演戏,能把自己生活的真实情感和秦腔艺术相揉合,给我们的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再注入一点新的时代的东西,或许我们的大秦腔,更会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子子孙孙,无穷尽焉……先生虽离我们而去,但是,先生的秦声雅韵,始终萦绕三秦大地上空,他始终是西北秦腔人的历史丰碑,值得我们秦人学习。先生的离去,是秦腔的损失,是三秦大地的损失,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大损失。 愿先生遗骨长绵久安,先生秦韵,源远流长……

【丁香青春】品赏忠义人生、感悟纲常恩情(散文) 提起听秦腔、看秦腔,多年来,好像已经成为西北五省所有热爱生活的老百姓不可取代的生活节奏。茶余饭后总会去偶尔听听看看,如果条件方便,吼一两声现在也是常事。作为渭北高原小民的我,当然也不例外。只要提起秦腔,总会想起许多的往事,犹如眼前;总会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和话题,让人流连忘返。
   提起我看秦腔历史,已经很早。刚有记忆的时候,我们村子,用县运输公司马拉车队的马拉车拉来了县剧团的戏箱,当时在我们文昌楼打碾粮食的场面,卸车的那个场面,记得好气派,演出《红色娘子军》,从此我记住了洪常青;上小学二年级,因为六一节演出,村子里那个漂亮的小姑娘黄淑玲,她演唱秦腔《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我不但记住了小常宝和铁梅,而且学会了这两段唱词,还会乱哼哼两句;村队部汇演,我村后来出名的书法家黄嘉宝的妹妹黄嘉惠演出《梁秋燕》,让我记住了《梁秋燕》里的那个善良的农村姑娘秋燕。三年级虽然考县剧团由于残疾很是失意,记得村子里当时有人说过:“一个残残手,今生唱戏的事,你就想都别想了。”但是,我还是从电影《三滴血》和《火焰驹》里,记住了陈妙华、全巧民、肖玉玲、刘毓中等老师。因此,我喜欢秦腔,当时就是一个逆反心理作怪,纯粹是一种不服气,真正的爱上秦腔,应该是高中。
   提起已故秦腔表演艺术家任派创始人任哲中老先生,可以说西北五省,只要是爱秦腔的秦人,家喻户晓,哪个不知,谁人不晓。书籍、磁带、光盘、剧本、唱片、影视视频多的是,各位评论大神们出版的成典书籍更不带说,因此,我不敢信口雌黄,在这里,仅仅想为大家分享我观看他演出的一点点快乐和体会而已,望秦腔界的各位老师指点明示。任老先生的艺术境界,在我的心目中,就是西北秦腔界,须生第一大唱家。当然,我不反对其他人崇拜别人的唱腔艺术。
   等到上了初中,省吃俭用花几分钱买来铅字打印的《三滴血》剧本,课间闲余,抽空就背剧本台词,但是,这些都不过瘾,最过瘾的,也是我最幸运的,就是让我在底店中学读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发黄的线装剧本《周人回府》,应该是七零年前后,或者更早出版的。上边标明主演,就是已经长眠于地下的任哲中老先生,这个剧本应该就是我读繁体字线装版本书籍最早的历史吧,从此读书,也就喜欢上半古文半白话的繁体字版本。读了这个剧本,我仅仅记住了《夜逃》《悔路》两段台词,还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
   故事再往下继续,我又不得不提起上初二,那个丢人的五一演出。当时的班主任李宁举老师是底店中学读书管理员,给我们带语文课。为了让我演出成功,他不但辛苦地一字一句给我教唱腔,还给我找来了一本后来让我恨不得偷回家去的绿色封面的书籍。那就是由从艺四十余年,为秦腔五十多本(折)戏进行谱曲,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副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的肖炳先生1980年编写的《秦腔音乐唱板浅释》,这本书对于秦腔爱好者来说太珍贵了。里边有关任老先生的唱段特别多,遗憾的是,当时我在上学,不敢贪婪这些。当时就琢磨了任老先生的《夜逃》《悔路》两段,贠宗汉老师《血泪仇》一段,焦晓春老师《祭灯》一段,而且都是夹生饭,为了学业我不得不就此放下了。
   等到高中,我的爱好就更加广泛,不但喜欢书法、写作,我心里清楚,自己根本没有放弃秦腔的意思。
   曾记得冬天,为了赚钱积攒学费,我大胆地联系学校后勤,让父亲从十七公里以外的老家,和弟弟一起,把家里的麦草用架子车运来卖给学校,给同学们用麦草铺好床铺,睡在自己家麦草铺的床铺,心里觉得特别地暖和,特别地亲切,但在心里,最终还是比不上火炕舒服。为了躲避泰山庙宿舍的寒冷,冬天我就去东关村的鸣玉池皮毛厂,住表哥的宿舍,和他挤他的职工宿舍火炕,正好他刚刚石油学院毕业,买了录音机学习日语,我也正好可以借他的录音机学习英语听力训练。刚开始学习英语,后来学习累了就用录音机听歌听戏,于是就用自己的伙食费节省出来,买来了任老先生和苏蕊娥老师的《花亭相会》,任老先生和郝彩凤老师的《祝福》一起欣赏,给自己灌耳音。提起看任老先生演戏,有一段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我当然也算是幸运儿,包括自己的父亲,他老人家也没有如此眼福,所以至今我仍感到特别地欣慰。
   曾记得那是一九八五年十月份,县城到处贴的黄色广告纸,上面用红色广告写的“任哲中”三个大字,下面写的《夜逃》、《悔路》两段戏名,并在右下方注明,票价五元,那时候的五元人民币,对于我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学校绝对不会因为任老先生在县城演戏而放假,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我只有等待晚自习下课,我再去想办法。晚自习下课后,我可以说飞奔到县大礼堂,当时大礼堂就在今天的开元广场,其实并不远,也就五百米路程,对于年轻的我来说,小儿科而已。
   任老师在彬县人民大礼堂演出,就记得当时一位同学告诉我,我们的高中物理老师李晓民是任哲中老师的永寿乡党,因此,当晚任老师演出,学校老师大部分好像都是赠票,听到这个消息,既是兴奋又是胆怯,毕竟对于学生来说,晚自习下课就是熄灯休息时间。管他呢,偷着去大礼堂想办法看了任老师演出再说。还好,等我和同学们急切的跑到礼堂门口,卖票已经全部进场,把守查票的已经撤了,我们一群人一拥而进,站着也行,总算看上了老先生的演出,我当时很兴奋,心情特别地激动。今生我看他的戏,这是唯一的一场,也是最后一场,记忆很深,当时全场的场面活跃,掌声雷鸣不断,根本没有歇息喘气的机会。
   戏报上预告了两段,可热烈的掌声,激情的场面,老师怎么能退得了场?于是乎任老先生又接连演了《哭墓》、《激友》等唱段,演出临结束,任老师还讲了两句话,当节目主持人问他:“任老师,为什么你的演唱会引起全场如此热烈的掌声?”任老幽默地说:“彬县人唱戏出名的没几个,可咱们彬县人欣赏秦腔的眼光水平却很高,我不努力,哪来的掌声?”又一次引起了全场喝彩。当任老先生演出《哭墓》,大放悲声之际,或许因为我亲眼见过母亲去世,父亲哭泣伤心、悲痛欲绝的痛哭自己的爱妻的场面;或许因为我家距离任老先生的家乡永寿仅仅四十公里之隔,乡俗接近,而任老先生演出,正好把自己家乡的许多祭奠大放悲声的东西揉合到了表演之中,当时老年生的演出打动了我,让我现场泪流不止,虽然手在不停地鼓掌,而我的心却已经进入了角色。这就是任老先生的秦腔演出,他虽然没有好的嗓子,但是他扬长避短,把戏演的淋漓尽致,这在当时是无人能比的。我觉得任老师唱戏,他唱出了秦腔的悲壮、朴实、真情、激荡、豪迈、愤懑、酣畅淋漓,唱出了周仁的侠肝义胆,忠义侠骨,唱出了西北人的实在,能唱出西北人的宽怀、更唱出了我们西北人民的海量心胸的特点。
   任老先生做人很低调,关于他唱戏,在我们彬县和先生的故乡永寿有一个传说,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任老先生被下放到农村劳改,当天老先生拉着架子车,给生产队的玉米地里运农家肥,拉一上午农家肥的他,并没有忘记练嗓子,他对于秦腔的执着,无人能比。他一边拉着架子车往前赶路,走在生产路上,一边唱着《周人回府》,当时他刚到劳教的村上,社员们并不知道他是秦腔表演艺术家任哲中老先生,一个在地头收割旱烟的老汉,眼戴水晶眼镜,脖子搭着二尺长的旱烟锅子,一边收割旱烟,一边听任老先生唱戏。听完先生的唱戏,老汉圪蹴在硷畔不割旱烟了,他吆喝着邀请任老先生过来抽旱烟,老人顺手把旱烟袋递给任老先生,并顺口说道:“你戏唱的很特色,人都说任哲中唱戏唱的好,他比你唱的差远了。”任老先生问老人,“老人家,你可见过任哲中唱戏?”老人摇头回道:“没见过。”任老先生笑了,后来老人家终于在劳动中从其他社员口中知道,他就是任哲中老先生,老汉实在的惭愧,可任老却特别地高兴,后来和老人家结为好友。这段佳话在我们家乡广为流传,是否属实,有待考证。从这一段佳话,我们不难看出老一辈艺术家,他做事低调, 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任老师讲话很有品味。做事又很低调,这也许是我更尊敬他的原因,他的人品更高于他的戏品。
   据我所了解,任哲中老先生,他不但秦腔独成流派,而且,他的书法也很有造诣,曾经在网上看见过先生的书法作品,他的行书,行云流水,遒劲有力,刚正不阿,字如其人,雄浑宽厚,稳重大方,字态方圆兼顾,犹如他的秦腔,字正腔圆。写此篇文字,我一直在思索,如果所有秦腔艺术从业者,或者秦腔爱好者,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从任老先生的舞台生涯悟出一点真知,不为演戏而演戏,不为名利而演戏,能把自己生活的真实情感和秦腔艺术相揉合,给我们的秦腔,这个古老的剧种再注入一点新时代的东西,或许我们的大秦腔,更会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子子孙孙,无穷尽焉……
   先生虽离我们而去,但是,先生的秦声雅韵,始终萦绕三秦大地上空,他始终是西北秦腔人的历史丰碑,值得我们秦人学习。先生的离去,是秦腔的损失,是三秦大地的损失,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大损失。
   愿先生遗骨长绵久安,先生秦韵,源远流长。
   成稿于2017年109月12日青海循化

共 36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篇散文可以说是情景交融,以情感人。他从小喜欢古老的秦腔艺术,却无缘步入大秦腔的圈子。从上初中到高中,他一直迷恋秦腔艺术家任哲中老先生的唱派,雄厚、悲壮、朴实、真情、激荡、豪迈、愤懑、酣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淳朴的形象。作为任老先生的戏迷,他不惜从牙缝里抠钱,买来了先生的录音唱段,在冬天的火炕上惬意的欣赏,这比吃大餐都过瘾。更令作者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幸能在晚自习课后,挤进大礼堂,现场观赏了老先生的艺术表演,一饱眼福,老先生德艺双馨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打动了作者,先生的真情演艺令作者和广大戏迷泪水涟涟,激动不已。这是作者第一次观看老先生的现场演出,也是最后一次,实属万幸。如今,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先生的秦声雅韵,始终萦绕三秦大地上空,他始终是西北秦腔人的历史丰碑,值得我们秦人学习。先生的离去,是秦腔的损失,是三秦大地的损失,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大损失。”尽管先生已经走了,但先生高亢激昂的秦腔唱段始终飘荡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如苍鹰搏击长空,久久不能离去。而秦腔这一古老的剧种后继有人,三秦大地上随处都可以听到高亢嘹亮的秦腔戏。作者饱蘸激情,书写了自己对大秦腔的痴迷,细腻、详尽的分析了秦腔大师任哲中老先生的唱腔艺术,堪称上乘之作。倾情推荐,共赏佳作。【丁香编辑:乔山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乔山人        2017-10-12 21:50:38
  拜读老师佳作,更感秦腔之美,为我们三秦大地的秦腔点赞,为我们的乡党任哲中老师点赞!问好老师,顺致秋安。
回复1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6:28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娇娇        2017-10-13 05:24:58
  自立老师特别热爱秦腔,提到秦腔、总会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和话题,一直感动老师对秦腔艺术的一份热爱。
娇娇
回复2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6:38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娇娇        2017-10-13 05:26:03
  秦腔的唱腔很高昂,听起来很优美。我听过自立老师成的秦腔,他经常发给我听,特别好听。
娇娇
回复3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6:47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4 楼        文友:娇娇        2017-10-13 05:26:40
  感动老师对秦腔艺术的热爱和传承,谢谢您!祝创作愉快!秋安!
娇娇
回复4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7:13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8:01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娇娇        2017-10-13 05:27:25
  感谢乔山老师深夜辛勤审稿,谢谢您,辛苦了!敬茶!祝秋安!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8:52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6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10-13 05:48:01
  作者把秦腔写的入木三分,了得。
回复6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9:14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7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10-13 05:49:05
  秦腔在传承,为秦腔事业献身的老先生默哀。
回复7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9:26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9:41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1:05:55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8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10-13 06:55:32
  拜读老师佳作很是赞赏!精彩的文笔流畅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为作者点赞!
峥嵘岁月
回复8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0:59:58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9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7-10-13 06:59:17
  感谢作者投稿支持丁香青春征文活动!期待作者的精彩文笔再次展现在丁香,支持丁香温馨和谐的家园!!!
峥嵘岁月
回复9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1:00:11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10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0-13 07:06:19
  秦腔如此丰富的唱腔,很是喜欢。老兄对秦腔的理解更是让人感动。
闻杰
回复10 楼        文友:李自立        2017-10-13 11:00:22
  谢谢点评,问好老师
共 22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