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一封家书

编辑推荐 一封家书


作者:董先生 白丁,64.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9发表时间:2017-10-14 09:50:22
摘要:四十年前的一封家书是历史的缩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一封家书 前几天搬家收拾东西时,看到了父亲写给母亲的一封信,落款是1970年6月26日,那时候父母新婚不久,父亲在河北高碑店当兵,母亲则在村里当民办教师。
   信是用自来水钢笔写的,四十多年过去了,字迹依然非常清晰。
   父亲在写给母亲的信里这样写到:月英同志你好,首先让我们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接下来是“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大一段都是抄写的毛主席语录。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没几句话:大致是问母亲能不能吃的饱,夏天雨多屋子是不是又漏雨了;嘱咐母亲下雨天别自己在家里,屋子不定啥时候就塌了,安全起见还是住到娘家去。最后还是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云云。
   曾经不止一次的听母亲说过,那时候物资极度匮乏,家家都吃不饱饭,奶奶家有父亲和大爷兄弟七个,家境更是连一般家庭都跟不上。当时父亲不在家,母亲住的房子破烂不堪,漏风漏雨,摇摇欲坠,难怪当时父亲在信中对母亲放心不下。
   那一年母亲二十三岁,在当时的农村,女孩子二十三岁才出嫁已经算是年龄大的了。
   母亲打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在那个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年代,女孩子能上到高中毕业简直是凤毛麟角。母亲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性格还非常外向,在学校里经常参加文艺活动,三里五庄也算得上是个才女了。那时候也有中专,但生性好强的母亲根本瞧不上眼,一直上到高中毕业,梦想上大学,跳出农门,成就一番事业。1966年,母亲读高二(当时高中两年),语文课没上完老师就被抓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可怜的母亲!一方面积极的参加文化大革命,入了党,还跟同学们串联到了北京,在天安门广场见到了毛主席,同时,又没有一天落下学习,盼望革命早日结束参加高考。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4年后,母亲“下嫁”给了没怎么上过学的当兵的父亲。
   弟弟是1976年出生的,母亲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弟弟还没出满月。最美好的十年过去了,已经有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哪会忍心扔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再去上学?那一天母亲嚎啕大哭了一个晚上。
   但母亲又何尝真得断了上学梦?一直到现在,已经七十岁的母亲还时常从睡梦中惊醒,不止一次地梦到自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我们姐弟四个分别上了大学,算是圆了母亲的读书梦。
   如今,父母为了照看孙子孙女,跟大弟弟住在威海。四年前的九月一日,六十六岁的母亲走进了威海老年大学,重新坐在了教室里。每周一下午都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去上学,在学校里分别学习了钢琴、葫芦丝、柔力球,现在又开始学习萨克斯。母亲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各项演出活动,她自己创作的诗歌表演还上了威海电视台。母亲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
   世事变迁,过去的一切苦难都过去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四十年前的那封家书,是历史。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共 11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四十七年前的一封家书能够完好地保存到现在,字迹依然十分清楚,足以说明这份家书的宝贵以及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这份家书虽然带着浓厚的时代色彩,却真实地反映出远在外地当兵的父亲对母亲、对家庭的惦记,真切的问候和嘱咐,反映出夫妻之间深厚的爱;作为当年的一名才女,梦寐以求的愿望是上大学,但是现实使梦想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幻想,虽然痛苦,但母亲一切以家庭为重,自己的愿望终于在孩子们身上得以实现,特别是到了人生的暮年再次走进教室,实现了早年的愿望,令人欣慰。文章语言朴实清新,感情真挚。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10-14 09:52:06
  四十七年前的一封家书能够完好地保存到现在,字迹依然十分清楚,足以说明这份家书的宝贵以及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1 楼        文友:董先生        2017-10-14 10:00:42
  承蒙平淡如水老师抬爱!江山让我一见倾心,一见如故,一见难忘,有种到家的感觉。感谢江山的家人们!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