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弯
晚上,总习惯走出小区溜达,并不自主地走到东方路与胜利路交汇的路口,在那里驻足观望,红绿灯忠于职守地来回切换,川流不息的车子各行其道、各守其时、秩序井然。看到眼酸,站到腿痛,可还是想多坚持一会,并特别关注右拐的车辆,看着车轮滚滚,平安无事,才安然与静心,最后默然而归。
渐渐地,无论何时走何路,无论是步行骑自行车还是骑摩托车,只要右拐,都会心生警惕,即使没有红绿灯,也还是仔细的左右观察,徐徐减速,不折不扣,似强迫症一般,不可理喻。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心境,别人一概不知,有时也会自顾而笑,贬损自己神经质,但总不能禁闭这不着调的习惯。
后来买了汽车,胆怯地上了路,更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严守交通规则,在东方路和胜利路的交汇处右转弯时更要精细操作,确保万无一失。
一年下来,技术慢慢娴熟,胆怯大幅减少。
临近春节,漆黑的夜晚飘着雪花,路上没有行人,也几无车辆,我依然遵从红绿灯的指挥,中规中矩地右转弯。砰的一声,车尾被撞了,我急忙刹车。下车后,发现骑车人摔倒在地,我以最快的速度把伤者送到医院……
伤者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长得端庄秀气,人认理,知道自己闯红灯了。我也坦诚自己观察不充分,避让不及时,愿意承担责任,且更多承担,这让阿姨很感动。
三个月下来,阿姨骨折的腿脚刚能着地,坚决要出院,我真诚挽留,她坚决不肯。她在外地工作的女儿也觉得给我带来的麻烦够多了。
望着娘儿俩远去的背影,我的心空落落的,三个月对阿姨的照顾已经成了自觉,有了温馨,生了暖意,让我这个异乡客在这座城市有了一种依托感、亲情感。阿姨女儿的憨甜微笑和倩丽背影更是让我魂牵梦绕,有了家的归属感。我甚而觉得阿姨的腿如果没好该多好。
隔三差五的,我会去看望阿姨,她每次都高兴地欢迎我,后来还常常留我吃饭,饭前饭后唠家常一大堆。阿姨家有活计,我自然争先恐后地去帮忙,觉得是分内之事,理所当然,渐渐成了固定“工作”,做后欣欣然。
三年下来,我越来越觉得阿姨的家就是自己的家,阿姨像母亲,阿姨的闺女开始像妹妹,渐渐地像妹妹加朋友,后来成了日思夜想的人,再后来啊,阿姨就顺理成章地把闺女嫁给了我,我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家的“男役”,没有适应期、磨合期,只有水乳交融的亲情。
老婆怀孕了,我护她去遛弯,因身体加重,她走路时脚竟有点拐。我诧异地问,怎么了?妻莞尔一笑说,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在东方路和前进路交叉口,被摩托车撞了,脚踝骨裂,一直没完全恢复。我问,怎么不追查?妻平静地说,伤势无大碍,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不查省心。我责怪她太过仁慈,纵容违法犯罪。妻大度地讲,不是人家单方面的责任,自己骑车抢道,也有错。不过,那人加油门跑了是不对的——他也许是吓坏了,但愿他今后能注意安全……
妻安然地说着,我的心倏然揪起,眼前泛化出一个戴头盔的人骑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地逃跑了……
我紧紧地搀扶着妻子,力挺她向前……
八年前那个晚上,撞人的小伙子刚刚毕业,摩托车是借的,怀着侥幸和忐忑的心情,逃之夭夭。他一直在悔恨自己的自私、无情和歹毒,一直在祈祷那女孩能健康、幸福和快乐。那撞人的画面在他眼前重放了八年,固化了他右转弯的胆怯,也成了自责、愧疚和忏悔的源泉。后来,再次右转弯的肇事,撞的竟然是那女孩的母亲,命运之神这样奇妙的安排,更是让现在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挞伐自己的灵魂……
面对这对母女,他无语,她们对他有情、有义、有恩,她们给了他生活的真纯和善良,而他却践踏过良知和道义,欺骗过人性和生活。
后来,他变得默然,脑海中千万遍地回放那右转弯的悲催——渐渐地,自责淤积于心,像山峦一样的沉重,这沉重化作了不能自控的习惯和行动,化作了对生活的尽职和尽责,更化作了对爱的呵护和对情的虔诚。
终于,他被那母女的人性淬炼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是的,他明白人性只要向善,无论怎样的急转弯都不会迷失方向和准绳,都会转得文明、安全又井然。
谢谢你的细腻编辑,真挚品鉴和肯定。
写点东西开心,看到你的“编者按”开心。
再见。
敬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