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青春】 史源生从青春到而立的14年 (小说)
这是一篇写实小说,在撰写过程中,我一直都在调整着笔锋,好让行文与主人翁的经历保持一致。完稿后几经修改,也都是为了它能更忠于事实。
希望我的这篇处女座小说能给到处于这个阶段的读者一些共鸣和启发,这将是我感到最荣幸的事情。
第一章、青春
——从我们高中毕业开始,其实我们就已经告别了生理上的青春期,但我们仍会将高中后的很长一段岁月称作青春。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仍是那么的懵懂吧。
史源生只带了一个钱包出门,他也不知道钱包会装不下这些钱,所以导致他只能用一张某超市做活动的宣传单包着钱并用手紧紧地握着,然后慌慌张张地朝着学校的方向走去。
源生是一个来自粤北山区甚至堪称与世隔绝的农村里长大的后生,他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对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更是第一次涉足。源生清楚手中所握着的是辛劳了半辈子的父母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血汗钱。如今,这些钱成了他读大学第一年的学费。
之所以没有将学费提前转账到学校指定的帐户,是因为他本想着先过来看一看学校,再决定是否入读的。只是他没有想到走进校门之后,自己就被接新生的师兄师姐们的热情给感染了。
那一年是2003年,在那一年,和大多数从家乡到外地读书的人一样,未来是未知的,命运是被动的,世界是陌生的。源生不会知道五年后他差点就振作不起来了,也不会知道十四年后,他带着一支团队,拉着几大卡车的货再次回到了这座粤北的小城市里。
源生是一名大学专科生,读的是网络技术专业。在校园的两三年里,源生基本属于一个宅男,但凡班级的大小活动他都不去参加,如聚会K歌和旅游等等,这些他一概不闻不问,因为他觉得这些没意思。甚至最后因为常失眠的关系,他连早上的课都不去上了,就在宿舍里睡懒觉。但源生始终没有忘记父母的期望,也没有忘记对机会的积极争取,他时刻都在提醒着自己:我花的是父母的钱,而父母仍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每天辛苦地劳动着,并一直盼着儿子能有出息。
源生是一个有睡眠障碍的人,经常当他刚入睡不久后,其他同学就陆续起床了,所以一夜的难眠使他难以按时起床。因为源生常失眠的关系,所以每天晚上哪位舍友上过几次厕所,他都一清二楚。至今,和他当年同过宿舍的同学仍会拿这件事来开玩笑。
也许是因为源生失眠的关系,所以他会想很多,又因为想得多,所以又影响了他的睡眠,这是一个难以跳出的死循环。但无论怎么样,源生所想的大多数都是关于人生和未来的问题,他拥有着比别人更多的追求和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那些没有去上的课,他自个在宿舍里补习,然后向上课回来的同学索要老师布置的作业来做。源生感觉这样效率很高,他甚至质疑过花两节课学这点内容到底值不值得。为了不输在毕业后的起跑线上,源生在大学期间做过六份兼职,并在兼职团队中以引人注目的表现,获得了团队带头人的青睐。
虽然源生大多数时间比较宅,但他不算是一个很闷的人,反而在班级中仍然散发着其小小的影响力,这可能是因为他始终能让人感觉到是一个对未来比较清晰且比较有目标的人吧!
他对校园的生活多少存在一些反叛心理,认为大学的生活太安逸了。所以他虽然经常睡懒觉,却依然保持着自己应有的上进心。因为在电脑维修技术方面相对擅长,所以有时同班一些同学的电脑有个毛病什么的,会让他来维修,他甚至还到过男生的禁区——女生宿舍,去帮女同学维修电脑。
在源生大学最后一年的上学期,当初带他做兼职的师兄给他介绍了一份和他专业对口的工作,接着新同事阿牛开车把他和他的行李从学校里拉了出来。就这样,源生十分淡然和洒脱地告别了校园,告别了同窗两年多的同学。几个月后拍毕业照和毕业聚会,他也没有回去参加。淡然,多少变得有些漠然。
在那时,源生丝毫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后,他就开始怀念在校园里的时光,想念那些他当时还不怎么在意的同学。他也没有想到后来为了弥补曾经对校园时光的一些遗憾,自己带头组织了同学会。而在毕业十周年之际,源生更是尽自己最大的精力和能力进行了活动的策划。可虽然源生殚思竭虑,但曾经那60多个人的网络一班,再也回不去了。有些时光,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了。
源生的校园生活,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平淡的,再加上他单一追求事业上的成就,致使他的校园生活并不那么的丰富多彩,反而显得有些单调。
他对校园生活的批判源于他对未来有着自己一套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怀揣着比别人更多的人生理念和梦想,用他身边同学的话来说是因为他看得更远。他不愿意苟且于眼前的安逸,不甘心只是为了那万岁的60分成绩而来到这里上学,他认为年轻人不应该随波逐流,他不想辜负身上流淌着的青春热血。
可他,仍然是懵懂的。
当时的源生,并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所以很自然的,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变得更加难以预料。
第二章、试错
——青春之所以迷茫,也许是因为在青春里的每个人对自己还没有一个足够的了解吧!就如不知自己是颗怎样的种子,也就不知要把自己埋进怎样的土壤里。
2005年11月21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源生来说,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第一天正式上班。在很多同学还在为就业而发愁的时候,源生比别人更快地有了工作,而且还是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离不开他在大学期间积累下来的人脉和运气,正因为源生在做兼职期间的积极和良好表现,才有了他的这一天。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国企,其所属集团位于全国十强的地位。在大学三年里,源生做的兼职不少,而这一份网管工作却才是与他专业相匹配的专职工作。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渐渐地,源生发现许多事情并不是他所想的那般理想。
半年之后,源生第一次有了辞职的打算。因为在这半年里,他发觉自己的澎湃激情渐渐消失,他感觉自己很多的潜能得不到施展,还不如在大学里做兼职时的状态,于是他先找到师兄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师兄对源生说:
“据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对每份工作的平均就业时间是半年,刚好你也是工作了半年后有了辞职的想法。其实心浮气躁是年轻人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你也知道这容易导致做不成什么事。建议你先从自身方面调整自己,再看在这里能不能找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毕竟,公司还是大公司。”
源生觉得师兄的这番话很有道理,所以最后还是选择留下了,同时公司也给他加了工资。
直到2007年3月16日,源生最终决定还是离开了这家公司。在职近一年半以来,他一直都在调整着自己并想把这家公司当成家来建设与维护,只有这样他才能使自己全力以赴地发挥更多的可能。可源生始终没有找到如他所愿的那份归宿感,甚至感到它在把自己困住。源生不愿做一个在别人眼中碌碌无为的小混混,他必须走,也为了另一个理想而走:保险业。
在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前,在对自身缺点和优点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下,做重大决定往往会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必然,年轻的源生还要走很长的路才能真正地认识他自己。只是他没有想到,从他辞职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步入了属于他人生的一个低谷期。他也不会想到,这个让他摔得很难看的低谷期差点就让他爬不起来了。今天的源生说:“无论经历什么,都要相信是最好的安排。”我相信他已将这句话融入了他的人生活法当中。
在从事网管的工作期间,源生认识了一位保险公司的主管,接着不久,他以兼职的身份进入了这家保险公司,那还是在2006年6月底的时候,也就是那时候,他开始兼职做起了保险。半年后,源生在保险公司拿到了第四季度活力新星的第五名,这是源生通过到同事家里修电脑的机会完成的成绩。就在那时,他第一次感到了什么是公平,也像是找到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在保险公司里,甚至没有阶层的观念,他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发挥自己,并与新老伙伴们相互鼓舞。
可在后来源生辞去网管的那天开始,有些东西也开始变了。源生的决定是草率的,这种草率正是源于他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他没想到当自己的头脑不再发热之后,就没有了回去找老同事推销保险的勇气。而对于新客户,他只能从陌生市场中去寻找,可外表看起来外向开朗、内心却仍是内向的源生始终无法迈出这一步。是的!热血沸腾的他把自己高估了。
机会和诱惑很多时候会让人分不清,尤其在我们对这个社会还不是特别了解的情况下。
在万分纠结的十多天后,一个偶然的电话,让源生接触到了另一家公司——一家以健康减肥为主的保健品公司,属于世界五大直销公司之一。那时的源生对于这个新机会跃跃欲试,认为减肥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是巨大的。最终,因为没有勇气迈出属于保险业最关键的一步,又为了填补自己不去行动的那一份空虚,源生以兼职的身份进去了这家保健品公司。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飘忽不定的小伙子,他对自己的事业处在浅尝辄止的位置,始终没能迈出更深入的一步。而浅尝辄止的心态,是难以换来好成绩的。
因为源生在保险方面的进展不太理想,所以他在保险与保健品两者间产生了主观性的侧重。于是在两边都没有尽全力的三个月后,源生在保健品公司的领导指导下“完成”了1500点业绩(约17500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好听的说法,而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先花钱买这一批货,再把这批货分月卖出去,这样就可以在当月冲上主任的身份了。冲上了主任,就等于可以发展自己的团队了。
当时,源生和当初弃网管从保险时一样有自信,并有信心把花出去的钱挣回来。
凭着这些货,源生和一位伙伴准备进入小区尝试销售。他们借用了公司的一顶大帐篷和一些必用品,其它所缺他们自己掏钱买齐。每天场地费100元,外加50元电费,他们一共租了七天。
对源生来说,无论结果怎么样,这件事情都存在着很大意义,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勇气。
六天后,他们宣布以失败而告终。回到公司后,他们将情况反映给了领导,领导说他们存在很多不足,他们十分认同领导的说法,并在懵懵懂懂之后又变得后知后觉:是啊!仅凭一点资料和一台电脑就想让人购买吃进嘴里的保健品了?但他们对在小区付出的精力和金钱,却一点都没有感到可惜,因为他们相信经验是要靠积累的,有时交点学费也是在所难免的。
就在那个月,源生身体上有了一个小小的变化:他告别了半年的痘痘开始重新长了。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年轻人长痘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怎么也没有想到,把后来的源生推向深渊的始作俑者,正是这些痘痘。
第三章、滑落
——压力,有时是来自身体的,但更多的,是来自心里的。只有当那份沉重被当事人视为压力,才能称之为压力,因为压力只是相对于个人感知而被定义的。
不久后,和源生一起的几个伙伴慢慢淡出了这家保健品公司,而那时的源生仍信心十足地想办法去开展业务。9月底,他写下了一份开展美容院业务的方案,也正为跑美容院业务做最后的准备。可源生不会想到,直到被历史尘封,这份方案也没有等到落地的那一天。
一切就绪,只欠东风,而这个东风在于源生自己——他脸上情况的好转。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很重的他认为:脸上长痘的情况会大大影响美容院业务的成功率,他要等这张脸没那么多痘痘了再出去跑。可就这么一等,成为无期。
为了能尽快康复,源生买了市场上热销(准确来说是热播)的产品作尝试,可最后均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那时,他对中国电视广告感到很失望:为何这些产品在电视上说的效果与现实大相径庭却没人管?为何在最具权威的电视台上的广告产品也只是忽悠人的?
后来通过查找资料,他又选择了在网上有较好口碑的一些祛痘产品一一尝试。可希望是一个接一个,失望却也是一个接一个,他脸上的情况不但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日益严重。他心里不禁产生了怀疑:“难道网上的那些所谓的口碑也是假的?”
痘痘在源生脸上的野蛮生长一发不可收拾,并肆无忌惮地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任何一片完好。到了下半年,情况更是糟糕,脸上的痘痘甚至到了病变的程度。大片区域发起了炎,还痒得厉害,尤其在晚上,经常被痒醒,痒到将睡意都驱散殆尽。再加上源生又是一个有着睡眠障碍的人,而脸上的瘙痒大多又是发生在下半夜,所以致使他在那一段时间根本就睡不上几个安稳觉。
那时,仍在挂职的保险与正准备努力拼一把的保健品业务都暂停了。像源生这种自尊心很强的人,在照镜子都能使自己起一阵鸡皮疙瘩的情况下,又让他怎么出去见人?而且上天给他开了这样一个玩笑:之前他正是凭着自己长了多年的痘痘已不再长、皮肤变好的自然活广告去广而告之地宣传他的保健品的。每每想到这个,源生都感觉到被当头一棒,无地自容。
真棒!小说写意深刻,给青春的我们上了一堂思想课!感谢赐稿丁香,期待更多精彩!祝秋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