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一次难忘的“特殊走访”

编辑推荐 一次难忘的“特殊走访”


作者:孺子牛英 白丁,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78发表时间:2017-10-16 16:15:48

一次难忘的“特殊走访” “老牛,我去洛阳基地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你陪我去一趟吧!”,下达这一“指令”的,是我的“顶头上司”——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新任总经理张林,时间是2017年10月12日中午,启程地点是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郑万高铁项目部。越野车驶出项目部大门,沿231省道一路前行,穿过多处“红绿灯”后,在高速公路上开足马力疾驰,大约两小时后到达目的地,于是,笔者人生中第一次以最基层“老党员”的特殊身份进行的“特殊走访”开始了。
   首先敲门入户走访慰问的是老党员明维清。据随访的基地主任殷灿千和书记黄德纯介绍,眼前这位年过八旬的退休老职工是四川南充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参加中国铁建的前身——铁道兵,在铁路临管运输岗位上坚守了几十年,退休前是一名机车乘务员,由于年事已高,又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等疾病,头晕目眩,站立活动已经非常艰难,当张总经理弯下腰来紧紧攥住他的双手,表达了公司党委、公司领导的关怀慰问之意后,这位老党员心情非常激动,颤颤巍巍非要站起来致谢而被张总劝阻。坐在沙发上的明老用浓浓的四川话真诚地说:“平时基地对我们就很关心,今天领导又来上门慰问,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张总经理在仔细询问了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子女的就业情况后,鼓励明老树立生活勇气和信心,身体不舒服及时治疗,有困难就找基地工作人员。在得知明老的子女全都在外地工作时,叮咛基地领导除认真做好老党员、老职工的日常服务工作外,尤其与他们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保持联系,尽一切可能帮助这些为企业奉献一生的老同志愉快地渡过晚年。
   第二家敲门入户走访慰问的是老党员王美东,是广东揭阳人,如今同样已经八十高龄,六十年代初从柳州铁路运输学院中专毕业后加入铁道兵,成为一名随军技工,在机车调度等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他本人虽患有膀胱癌、脑梗、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多种“老年病”,但王老看上去精神不错,身体硬朗,性格开朗,生活乐观,尤其他那洪亮的笑声,让人根本看不出他是八十高龄的耄耋老人。王老最苦恼的是老伴儿倪美婵患有老年痴呆症,伴有脑梗及糖尿病,既不能自主行走,连生活也不能自理,从我们进屋开始,老人家至始至终都面对门口重复说一句话“进来坐!进来坐!”。当张总经理把慰问金递到王老手中时,蜷在单人沙发里依靠四条腿的移动支撑架才能勉强挪动身体的她似乎明白了我们这些造访者的意图,她宛如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由于老人家记忆力基本散失,我相信她不一定能辨得清来访者从何处而来,带头人是什么职务,也不一定能听得懂张总经理面对她及老伴儿所说的一大通嘘寒问暖贴心话语,但从老人那饱经岁月沧桑依然明亮传神的眼睛,那双虽然软弱无力但却能传递心声的双手,还有她握住每一位到访者的手后久久不愿松开的细微举动中分明可以看出,在这些风烛残年的退休老党员、老职工群体心目中,我们这个“央字号”企业才是最大的天,是最能依托的靠山,党组织的每一丝关怀,都是大漠里的甘露,是冬日里的温床,是黑夜里的蜡烛,是其它任何社会组织都无法取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坦白地说,从两位行动困难的高龄老党员家中走出时,我的脚步和心情一样显得沉重,接下来跟随张总经理走访慰问困难党员鉏金亮时,自我感觉身心轻松了许多。据介绍,鉏金亮被列为“困难党员”慰问对象,是因为他患有脑梗、脑萎缩等慢性疾病,因为散失了工作能力,几年前病退在家,收入不高,经济负担较重,还得常年靠药养着。但老鉏毕竟年龄不到59岁,走路或者其它行动自如,乍一看身强力壮,没有半点“病魔缠身”的痕迹。最重要的是老鉏的爱人孙宜梅年龄不大,给人的印象是嘴勤手也勤,淮北妇女特有的热情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我们一进屋就不停地轮番给大家敬烟,当然没有一个人接抽,原因很简单,大家不忍心给一个蒙受病痛煎熬的不幸家庭带来丝毫污染。笔者留意环顾这个面积不大的两居室,每个卧室都被女主人打理的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全然看不出有病人住在家中。据此我坚信,有这样一位“勤内助”陪伴走下去,老党员鉏金亮的后半生一定是温馨多于忧愁,幸福大于磨难。这一点,在张总经理与老鉏十多分钟的轻松愉悦交谈中已经显现出来。
   正好赶上了一个经历了连续阴雨寒冷天气后难得的晴天,走出洛阳基地大门,夕阳已经西下,给挂在西天的几朵白云涂上了淡淡的粉红色彩,此情此景,在笔者脑海里立刻蹦出了两句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用在此文中又觉过于苍凉,于是我把后一句改为“何惧近黄昏”,为的是给结尾增加几分豪迈。因为人总是会老的,再过二、三十年后,我们这一代也会变成耄耋老人,也许会成为被“关怀”、被“慰问”的对象。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在青年时代好比“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冲破黎明,照亮前程的话,人到中年,能像炎炎烈日,尽其所能向宇宙发光,为大地造福,给他人带来希望,而人到晚年,则需要无数“云朵”的守望陪护方能驱走孤寂,留住晚霞。
   如果可以,我愿做守望夕阳的那团“云朵”,为预期的走访活动接力,今此一去,更待来时……。

共 20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次走访,无限深情,字里行间,温馨流淌,读来温润融融,触动心灵。“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作者的感动增加了几分豪迈,令人振奋,作者说得好,人总是会老的,再过二、三十年后,我们这一代也会变成耄耋老人,也许会成为被“关怀”、被“慰问”的对象。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在青年时代好比“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冲破黎明,照亮前程的话,人到中年,能像炎炎烈日,尽其所能向宇宙发光,为大地造福,给他人带来希望,而人到晚年,则需要无数“云朵”的守望陪护方能驱走孤寂,留住晚霞。作者愿做守望夕阳的那团“云朵”,情怀可嘉,令人敬佩!【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10-16 16:24:49
  作者的美好情怀和心愿令人敬佩,值得学习,值得发扬光大!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2 楼        文友:孺子牛英        2017-10-16 23:07:44
  谢谢编辑老师的点评,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而已。本人以前搞过新闻工作,散文偶有触及,但功力欠缺,期待着在与各位老师的交流学习中得到些许长进!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