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间百态】大学时期的美食(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间百态】大学时期的美食(征文·散文)


作者:谷荻 童生,92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95发表时间:2017-10-19 15:44:44


   民以食为天。无论在哪里生活居住,一定会对那儿的美食难以忘怀。
   我读书的大学,坐落在历史名城曲阜的西关。作为圣人故里,曲阜的孔府菜名扬天下,是为鲁菜的重要代表。我读大学的时候,虽不至于衣食无着,但也只是个囊中羞涩的穷学生。因而,对于孔府菜这样高大上的美食,只有顺着耳朵听听的份儿,是没有口福去品尝一番的。
   美食,并不是珍稀昂贵的代名词。真正的美味,往往来自草根民间。从我们的校园到曲阜县城,要经过一条曲曲弯弯、青石板铺就的长长小街。小街的两旁,排列着青砖灰瓦、看上去是年深日久的民居。这些民居,有的就被改成了临街的店铺。我大学时期最为难忘的美食,就在这些小小的店铺里。
   在我的大学时期,印象最深的曲阜民间美食,可称之为“三大件”——馓子、烤排、熏豆腐。课余时间去城里看电影、买日用品什么的,路过卖这些东西的小店铺的时候,我每每被其中飘溢出的香气刺激得饥肠辘辘、馋涎欲滴。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也会掏出几个小钱过过嘴瘾解解馋。好吃不贵,是民间美食的特性。馓子和烤排,只卖几毛钱一斤。而熏豆腐,几分钱就可以吃一块。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对于这种食品,我曾经很是为之感叹不已:把个馓子炸制得这么细、这么长,又这么均匀整齐,简直就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它的制作者们又该是多么的心灵手巧啊!吃都嘴里,酥脆醇香,香气直透肺腑。记得有些没见过馓子的同学,初次品尝它的时候,还有些小心紧张——怕被扎了嘴。
   烤排,其实就跟烧饼差不多,只不过是长条形的。烤排制作的时候,面粉中要加入油盐调味。讲究些的,还要加芝麻和五香面。制好的烤排,色泽金黄,吃起来咸香可口、筋道耐嚼。当时青睐这种美食的穷学生,为数很是不少。吃上一块烤排,连咸菜都不用就了,那里还用借助什么所谓的米饭、馒头“杀手”来下饭呵。
   时隔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当时被店家用汤汁泡在盆子里卖的熏豆腐,其实只是一种半成品。熏豆腐正宗的吃法,是要加入各种佐料炖肉或者凉拌。当时我哪里知道这些啊,干脆站在人家的摊子前,掏出几分钱就大快朵颐了。美食的境界,在于回味。色泽和味道都有股淡淡烟熏味的熏豆腐,吃起来虽然不够刺激,但很耐回味。
   据说,母校有位南方籍的教授,吃熏豆腐上了瘾,得空就跑上几里路,特意到卖熏豆腐的摊子上过把瘾,几十年一直乐此不疲。对一种民间小吃痴迷到这种程度,也是一种境界,亦为趣话一桩。这件事,连百度文库都收录进去了。这位可爱的教授,于无意中为熏豆腐做了效果极佳的公益宣传。
   在校期间,我还听说过一桩关于吃烤排的趣事。我们系的一位学弟,跟一位外系女孩悄悄谈上了。两人看上去很般配,颇有金童玉女范儿。有个星期日,两人一同去城里看电影。散场之后,就到了午饭的点儿。男生领着女孩转了好几家小饭馆,但都以人多、不卫生,或者菜品没特色为由否决了。回校的路上,路过了一家烤排摊,男生就说烤排很不错哎,不如我们就吃烤排吧。女孩说,要吃你自己吃吧,说罢转身就走,两人就此拜拜。
   起初,大家都以为这女孩有些物质势利。到后来,才知道那女孩是如此评价此事的:如果一开始他就提议吃烤排,我会很乐意接受的,毕竟烤排也很好吃嘛,咱又不是什么金枝玉叶。可是他不该假惺惺地费那么多周折、绕那么大个圈子,也太虚伪了!虚荣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对于恋爱中的青年男女而言。可虚荣心如果表现的不是地方,也是害人不浅的。
   人们常说,食粮分为物质的、精神的两种。我读大学的时候,大家的精神跟肠胃一样饥渴。当时校门外有家小书店,里面天天挤满了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学生们。那时出版资讯业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好书、有用的书比较少,店里一旦进上几本,眨眼就被抢光。虽说书价并不高,但那也是大家从牙缝里挤下来的钱呀!
   有一次,我幸运地抢购到了一本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创作札记《金蔷薇》,是那种装帧印刷很简陋,印有“内部读物”字样的版本。拥有这本书,让很多同学羡慕不已,纷纷找我借阅。后来我能够写点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本书的启迪。有位同学也极想拥有这本书,多方求购不得,就使出了盘外招——从图书馆里借了一本,然后报了丢失,赔了双倍书费。这种做法虽不可取,但他的爱书之情可以理解。
   当时书店有位销售员,是个长得白白胖胖的姑娘。她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善良热情,见人就带笑。对前来书店的学生们,那叫一个百问不厌。记得有次我们几位同学去逛书店,其中有来自新疆的、菏泽的。她很认真地问我们,究竟是新疆远还是菏泽远。天真可掬的神态语气,让大家忍俊不禁。后来,听说她与一位常去买书的校友日久生情,共结连理。两人因为精神食粮而相识相爱,也是美事一桩。
   大学时期,是人生经历中最为美好的一段光阴。因而,每当回忆起四年大学生活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都会让我感到温馨甜蜜。对于正在读书的学子们来说,这段时光更值得好好珍惜,不可虚度。
  

共 19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美食之境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在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我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在烹饪方面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本文作者在文中主要向我们呈现了齐鲁美食中的馓子、烤排、熏豆腐。详尽的的描述了这几种美食的制作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人文故事。读着读着,编辑也被作者笔下美食的香味给陶醉了,读着读着,早已唾腺三尺......中国的美食远近闻名,享誉全世界,一直流传到今天,真可谓久盛不衰呀!读来确实美不胜收,其味悠长,编辑力荐共赏。【责任编辑:丹水元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10-19 15:47:04
  谢谢谷荻老师赐稿淡雅晓荷!社团因你而精彩。
2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10-19 15:48:38
  谢谢作者美文分享!期待谷荻老师今后有更多佳作面世。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10-19 22:49:53
  感谢作者精彩的分享,是的,大学时期是人生经历中最为美好的一段光阴。那些温暖的记忆会永远镌刻在生命中,如此潮湿而温暖!拜读老师真情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0-20 08:18:31
  吃都嘴里,酥脆醇香,香气直透肺腑。记得有些没见过馓子的同学,初次品尝它的时候,还有些小心紧张——怕被扎了嘴。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