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35集历史剧《大明崇祯后》(故事大纲)
主要人物设定:
周莹莹:女,美丽,漂亮,善良。多才多艺。从小和李家结亲,又和朱由检相遇并相爱,后被封为皇后。
朱由检:男,崇祯皇帝,勤政,多疑,固执。性格反复。
天启皇帝:男,无能,懒政,把权力交给魏忠贤。
田贵妃:女,崇祯皇帝的妃子,娇艳,刁钻,阴险。多次陷害周莹莹。
袁贵妃:女,机智,善良,忠厚,是周莹莹的闺蜜,后来成为崇祯帝的贵妃。
太子:男,机智,聪明,后来自杀。
定王:周莹莹的小儿子,聪明可爱,后来被崇祯杀死。
公主:美丽,善良,被崇祯杀死。
天启皇后:女,美丽善良。对周莹莹非常照顾。天启皇帝的皇后。
魏忠贤:男,非常阴险的一个太监,被称为九千岁。专权,横行霸道。
李自成:男,秀才,和周莹莹是娃娃亲。因为父亲被魏忠贤陷害退亲。后来造反,成为闯王。
高桂英:女,美丽英姿飒爽,是李自成的妻子。
刘宗敏:男,勇猛善战,是李自成的得力助手。
周奎:周莹莹的父亲,朝廷大臣。贪得无厌,势利眼。
袁崇焕:男,明朝大将,英勇多谋,后来被冤枉杀害。
多尔衮:男,清朝亲王,英勇善战。对周莹莹倾慕,扬言杀到北京后要娶周莹莹为妻。
洪承畴:男,明朝武将,后来被崇祯皇帝多次误解,被俘后降清。
吕维奇:男,兵部尚书,体恤民情,忠贞不二。
故事大纲:
天启年间,周莹莹天资聪明,在家里和姐妹们对诗吟词,在后花园跳起了霓裳舞,被前来探访的信王朱由检看到。后花园里,周莹莹抚琴唱歌,信王公子打扮,咏出牡丹诗词。周莹莹递出香帕一个,信王相赐玉镯一只。周莹莹的美丽和聪明,信王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躲在后边偷看的周奎喜上眉梢,对自己老婆说,周家人马上发达了,自己家要出凤凰了。可是妻子犹豫地说,周莹莹已经和陕西米脂县的李家订婚。周奎不同意老婆的意见,说李家已经因为魏忠贤的案子受到牵连,已经破落,儿女绝对不能和李家结亲。他们正在争执的时候,家人说李家姑爷到了。周莹莹听说李自成到了,哭着说自己死也不嫁给李自成。于是周奎在客厅看到李自成。李自成说米脂县造荒了,前来投亲。周奎大骂李家投靠奸贼,说自己和李家已经没有关系。这时候,皇帝开始选秀女,周奎逼着李自成写下休书,用乱棍把李自成打出大门。被刚好路过的周莹莹看到。李自成大喊,小姐,周莹莹轻蔑地朝李自成看一眼,扬长而去。李自成指着周莹莹说,早晚让你们周家后悔今天的行为。周奎领着女儿到寺院里上香,寺院里的和尚说,小姐将来是娘娘命,周奎大喜。正好这一年宫廷选秀,周奎把周莹莹送到宫中。周氏选入信王府充当宫女,宫廷里严厉的等级制度让周莹莹没有出头的日子,被派到后院打扫宫院。同时还受到其他宫女的欺负。一天,信王到后院参见母后,看到打扫庭院的周莹莹带着自己赠送的玉镯,马上和周莹莹相认。信王跪求母亲,母后却不敢答应,说这事须得九千岁同意。信王对魏忠贤早就不满意,但和客氏有交往,客氏不但是皇帝的奶妈,对太子也是多加照顾,就是当初册封太子的时候,客氏极力推荐信王。客氏拿着一个宝贝送给魏忠贤,周莹莹才有机会被选到信王府。
周莹莹来到信王府中,其实那里已经有了田氏。田氏看到信王把周莹莹带来府里,很不高兴,到处排挤周莹莹,联合宫女出周莹莹的丑。皇后圣诞,田氏偷偷换掉了周莹莹的礼物。客氏为了保住周莹莹,却说自己喜欢这个礼物,田氏讨了个没趣。皇后病重,周莹莹日夜守护在皇后身边,感动了皇后,说动皇帝册封周莹莹为信王妃。
周莹莹晋封信王妃。田氏册封为侧妃。田氏心怀不满,找机会陷害周莹莹。她偷偷买通魏忠贤身边的太监,想办法废了周莹莹。这件事被信王知道了,斥责田氏,并说如果发现田氏再搞小动作,就会把她送出宫出。田氏答应魏忠贤监视信王。周莹莹为了掩人耳目,故意在众人面前说九千岁的恩德。在信王府内,修建了九千岁的生祠。周莹莹还主动去客氏家里,给客氏问好。魏忠贤对信王很放心。天启皇帝病重,信王和周莹莹日夜守护在父皇身边,流着眼泪恳求九千岁监国,却秘密地招袁崇焕回京,以大事相托。公元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熹宗死,信王朱由检继位为思宗,册立周氏为皇后。袁崇焕被封为兵部郎中,四品带刀护卫,守护在崇祯皇帝周围。周莹莹为了巩固崇祯皇帝的地位,极力拉拢袁崇焕,在煤山设宴招待袁崇焕,被田氏看到,秘密报告魏忠贤。魏忠贤立即调集锦衣卫,想斩草除根,被周莹莹安排在魏忠贤身边的小太监发现,袁崇焕立即设下埋伏,活捉魏忠贤,明思宗顺利登基。
明思宗当上皇帝后,册封周莹莹为皇后。但是后宫佳丽千千万。他宠爱田贵妃的美色,田氏恃宠骄横,对周莹莹并不看在眼里。还常常在明思宗面前说周莹莹的坏话。朱由检并不相信田氏的挑拨。朱由检勤政夜深,周莹莹亲自端来参汤给皇帝。竟然被田氏挡在宫廷外。田氏和太监勾结,在朱由检面前,说袁崇焕想造反。崇祯大怒,要下圣旨处决袁崇焕,周莹莹听说后,跪在地上,哭诉哀求崇祯皇帝识大体,战前不要杀大帅。崇祯才消气,田氏在一旁讽刺皇后对外臣过于关心。崇祯斥责田氏不要多事。常与周皇后争风吃醋,周皇后有意冷落田贵妃,有一年正月初一,田贵妃依例要到周向皇后拜年,由于天气寒冷,乘车直到皇宫才下车来,周皇后很不高兴,让他等了好久才受拜,二人见面也没有说什么话,田贵妃自讨没趣,匆匆回去,继而袁贵妃来拜年,周皇后对她十分热情,有说有笑,在后宫座谈了近一个时辰,这一冷一热,反映了周皇后的厚此薄彼,田贵妃受此冷遇,含恨在心,便向思宗泣诉,这样也就影响了思宗与周皇后之间的关系。田氏还说周皇后和闯贼自幼定亲,说皇后水性杨花,有损大明皇帝的英明。另外,田氏添油加醋,说周皇后和外臣来往亲密,有内外勾结的嫌疑。
周莹莹哭诉大明面临的困难,崇祯终于封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
李自成回到老家,见到自己的母亲,诉说自己的舅舅已经变心。表妹也看不起自己是个破落子弟。母亲安慰他要奋发图强,争取考上状元,为李家争光,晚上,他到铁匠铺里,和自己的好兄弟刘宗敏一起喝酒。说起自己的伤心事情,刘宗敏说,大明的天下快要不行了。老百姓现在已经是换子而食,都是周奎这些贪官闹的,听说闯王起来造反了,不如一起投靠闯王,说不定将来还能报仇。
李自成和刘宗敏连夜投靠高迎祥。
李自成娶了高迎祥的女儿为妻,继承了高闯王的部队,在战场上连连取胜。
崇祯本来就是多疑的人,听了田氏的话,对周莹莹开始冷落。和田贵妃天天在一起。一天夜里,崇祯批阅奏章很累了,听到了熟悉的音乐声。他信步走出勤政殿,看到后宫灯火通明,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在周皇后的陪同下,习文练武,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周皇后教导太子怎么勤政爱民,精励图志。崇祯十分感动,走到周莹莹跟前,周莹莹为崇祯抚琴弹唱,太子公主起身起舞。崇祯从繁忙的政务解脱出来,和自己的妻子儿子,在御花园游玩。月色中,一家人在一起,崇祯十分感慨,若不是生在帝王家,他们是多么的幸福的家庭呀。可是万历皇帝留下的烂摊子需要他去复兴,魏忠贤留下的隐患到处都是。他不得不忙于政务,疏远妻子。
有一次,思宗在交泰殿与皇后相会,崇祯大骂袁崇焕统军不力,战事年年不利。说自己一定严厉处决他,周皇后依旧劝他顾忌全局,崇祯竟大动肝火,说周莹莹心里还有反贼,和袁崇焕的关系不清不白。思宗用力把周皇后推倒于地,周后愤而绝食,后来思宗也觉得对周后太粗暴了,令太监赐给周后一件贵重的貂裘,且问起因,周后争回了面子,帝后始和好如初。
熹宗朱由校驾崩无子,临终遗诏,以其五弟朱由检即皇位。朱由检在18岁即位后,面对著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寻求治国良方,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比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天启七年(1628年)十一月,崇祯皇帝在铲除魏忠贤的羽翼崔呈秀(?—1627年)之后,再将其贬至凤阳,途至直隶阜城,魏忠贤得知大势已去,遂与一名太监自缢而亡。此后又杀客氏,崔呈秀自尽,其阉党260余人或处死、或发配、或终身禁锢。周莹莹进谏朱由检,平反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为剿流寇,崇祯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闯军的将领。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皆功亏一篑。“闯王”李自成数次大难不死,后往河南聚众发展。朱由检一生操劳,旰食宵衣,每天夜以继日的批阅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天天生活在操劳、恐惧、痛苦、烦躁与焦虑之中。
为了减轻朱由检的恐惧、痛苦、烦躁心里,周莹莹自己一边带领儿女们为皇帝带来天伦之乐,也让美貌的田氏讨皇帝开心。她们一起陪着朱由检熬夜,处理国家大事,她们的关系开始好转。为了减轻朱由检的负担,她雷厉风行,对后宫严加管理。朱由检改变了前两朝沉于女色的状态。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朱由检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竟遭辅臣的批评。皇帝不满意辅臣,扬言要推出午门斩首,周莹莹后宫苦苦相劝,陈说前朝陈规,说到动心处,泪流满面,带着自己的儿女给皇帝下跪,皇帝受到感染,到朝堂,崇祯连忙自我检讨。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发生可怕的旱灾,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崇祯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书吕维祺上书朝廷: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旱灾又引起蝗灾,使得灾情更加扩大,河南于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周莹莹乞求崇祯舍粮帪民。但是舍粮九载,竟然没有出午朝门外。父亲周奎,大肆贪污赈灾粮款,周莹莹知道后,气愤指责父亲。其饥民多从李自成。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崇祯二年五月正式议裁陕北驿站,百姓多流离失所,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又大饥,陕西巡按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上说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六年,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这时华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崇祯十四年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崇祯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皇后周莹莹亲自舍药救民,京城欢呼。
江南在崇祯十三年遭大水,十四年有旱蝗并灾,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和流行大疫。地方社会处在了十分脆弱的状态,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明廷苦于两线作战,每年的军费「三饷」开支高达两千万两以上,国家财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饷的情况普遍,常导致明军内部骚乱哗变。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随着局势的日益严峻,朱由检的滥杀也日趋严重,总督中被诛者七人,巡抚被戮者十一人。明思宗亦知不能两面作战,私底下同意议和。但明朝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人和谈为耻。因此明崇祯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他暗中同意杨嗣昌的议和主张,但一旁的卢象升立即告诉皇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明思宗只能辨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卢象升最后战死沙场。周莹莹恳求崇祯不要乱杀大将,崇祯不听。他几乎疯狂了。
周莹莹很想为丈夫分忧,但是国家的衰败,已经是不可阻挡趋势。她看到崇祯日夜操劳,决定不再和田氏斗气。周莹莹亲自来到田氏的宫殿,给她诉说现在国家遇到的灾难,劝解她不要因为个人利益,来增加皇帝的烦恼。田氏表面上答应,背地里却和太监们勾结,拉拢一些外臣,为自己以后做打算。
为了支付过多的军饷,周莹莹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在中宫设立募捐台,亲自为前方将士捐款。皇帝知道后,感动地握住周莹莹的手,周莹莹流着泪说,家国家国,我们没有国,就没有家了。周莹莹在中宫捐款,田氏不但没有响应,还在后宫内鼓动太监和宫女,抵制周莹莹的捐款。一次,周莹莹和皇帝在御花园散步,巧遇田氏,田氏竟然对周莹莹出言不逊,田贵妃因恃宠失礼被思宗斥居启祥宫,三月未获召幸,有一天,皇后陪皇上到永和门观花,发现田贵妃没有参加,周后主动派车去迎接,接驾的宫女说,是皇后恳求皇帝来接田贵妃的。田氏知道皇帝对周莹莹也很尊重,想到自己过去对待周莹莹做出的事情,她惭愧地低下头。田氏来到永和门后,拜谢陛下和皇后。皇后亲自走下去,挽着田氏的手,走到皇帝面前,对他们说,国家已经是这么样了,我们自己家里人要团结起来,一起度过眼下的难关。妹妹年纪小不懂事,还望皇上原谅她。
公无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起义军逼近北京,形势岌岌可危,思宗要大臣们捐资助饷,希望周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带头,周奎只答应捐一万两银,思宗要他认误用二万两,周奎便向女儿周后诉苦,周后答应出了五看两,其余由周奎补足,周莹莹亲自到父亲府上,陈述厉害关系,说国家没有了,你的钱还能有吗?再说,你那些钱也是克扣赈灾款呀。周奎被女儿逼着,勉强认捐两万两。其实,周奎是装穷,后来义军入京,抄了周府,得白银五十二万两,金银首饰数十万两,
李自成入京前夕,思宗对周后说:“大势已去了。”周皇后则埋怨道:“妾事陛下十八年,陛下没有听我一名句话,以致有今日。”周莹莹最后拜见了皇帝,使了君臣大礼,拉住自己的儿子女儿,相拥而泣,她哭诉着对自己的儿女说,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你们何须有今天的下场。你父亲是好皇帝,是天要灭我们呀。生有二皇子,朱慈烺(太子)、慈炯(定王),在攻城的炮火和呐喊声中,周后吻别儿子,然后自缢而死。
李自成攻入皇宫,来到宫内,看到周莹莹的尸体,扶尸大哭,责怪她为这个王朝死的不值。下令厚葬周莹莹。李自成攻破周府,在大厅内把周奎乱棍打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