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秉烛夜读
秋雨潇潇的黄昏,又遇上停电,顿时觉得安静下来,仿佛整个城市进入沉默。燃起一支红烛,悠然地看会儿书,不觉上次挑灯夜读已有二十多年,真有些恍如隔世的意思。
那时刚读中学,农村的夏天停电是常事。我住在祖父祖母堂屋的西间,老人习惯早睡,我却时常习作到很晚。作业倒也不多,大部分时间是看闲书。四大名著看过,《论语》、《聊斋》,《金瓶梅》也看,当时没少留恋金庸、古龙的武侠世界,琼瑶、汪国真、席慕容的大作也拜读过。文学杂志、周刊挺多,故事会、笑林也有,唯独作文锦集类的缺乏。
正如某位老师所说,“正经不足,邪力有余”。自己也觉得正常功课没有达到家人的期望,阅读爱好却是养成了,只当自娱,因为写作的能力并不优秀。当时同学间曾流传一种袖珍型掌上小说,册子尚不及手掌大,其文字价值也不敢恭维,大概图的就是时尚,或握在手里的感觉。记忆深刻的是一本《小狐仙》的册子,被老师发现后当不良读物没收了,直到中学毕业才退还,后来不知道撂哪了。
秉烛夜读的感觉挺好,夜阑人静的时候最适合阅读。温和的灯光洒在字上,眼睛和思想都是充实的;没有外界打扰,感觉心思能钻到书本里,就像里面真能找到颜如玉似的。读散文或者诗歌心情会随着文字穿越,想象着人家描写出的意境,忍不住就想抄写一遍,能体会那美妙字句在自己笔尖的淋漓。读小说相当于在听故事,要一起合成,若是断断续续看或是书本不全,故事不完整,就太没劲了,因为我喜欢看完后躺下身仔细连贯,快的时候一晚上可以看一本二十万字左右的书。时间过去很多年了,那段秉烛夜读的日子确实挺好,单是那从容悠然的感觉,已然在我脑海根深蒂固。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电还没来。举目望去,城市的上空一片灰蒙蒙的,眼前高矮胖瘦的黑影是寂静森林。远处微黄的街灯,像是为守护寂静专设的光亮,又像是提醒我仍身处都市。夜色的后面仍旧是喧闹和繁华,而我此时享受的静逸,不过是占了停电的光,充其量算是捡来的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