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弘扬传统文化

编辑推荐 弘扬传统文化


作者:感知然 童生,53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1发表时间:2017-10-23 08:30:25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传统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思想根基,人不能忘本,优秀的传统文化很有必要保留下来,假如说一个国家完全丧失了属于自身的传统文化,那么这个国家实质上已经从精神和文化层面上被消灭了,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少数民族打败汉人王朝的事情,可最后都是以少数民族被汉人同化,少数民族加入中原文化圈,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而收尾,原因就在于少数民族缺乏足够的传统文化来支撑民族精神,战争是胜利了,可国家却消亡了,就是输在了文化上。
   2013年,习近平在孔子学院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到这里来,到曲阜,到孔子学院,就是体现中央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曾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山东人文社科研究协作体成立的背景、意义及今后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全面的说明,提出了希望。他对习近平总书记“曲阜之行”的意义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习近平“曲阜之行”与邓小平“南巡讲话”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次“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邓小平的南巡解决了经济领域的“姓社”“姓资”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够兼容;习近平的“曲阜之行”解决了人文社科领域的“姓孔”和“姓马”的对立问题,实际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和儒学不是对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互补的,能够兼容的,因此,习近平的“曲阜之行”可以和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相提并论。
   山东教育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宋立林为主编,编篡了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把传统文化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固,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幸参加了宋立林老师的教材培训,聆听了宋老师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受益匪浅。
   这次新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培训,宋老师主要从传统文化的背景、意义、作用、内容、特点、任务、目的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旁征博引,展现了宋老师博闻强记的知识,彰显了宋老师讲解的内容之丰富,雅俗交织的语言,诙谐严肃的言辞变化之灵动,足见老师文学之功底。
   在此简略整理,以飨读者共享:
   一、传统文化的背景。
   1988年初,发生了让世界震惊的事情:这一天法国《堪培拉日报》刊登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了联名倡议,发表【巴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到2500年前,从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个不平凡的宣言,点燃了整个世界研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圣火,圣火的热量终于溶解了冰封的中国学术界、文化界传统文化研究的藩篱。
   在当今传统文化的复兴之了路上,些许人可谓是趋之若鹜,群魔乱舞。国语培训班遍地开花,招聚几个人,大量地读背些篇章文字,收取费用了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不过,这也起到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接触了传统文化。
   现在,不止是中国的各大院校开设了国语课,世界上孔子学院也达500多个,掀起了汉语热。以前我们是“拿来”,现在我们是“送出”,2008年的奥运会上,我们把儒家文化拿出来示人,初试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深为叹服。人和为本,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大爱警示给那些好战的国人。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宋老师主要讲了一下几点:1、振奋民族精神。2、传承中华美德。3、提升人为素养。4、建设精神文明。5、维护祖国统一。6、推动世界和平。
   宋老师特别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促进中小学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在中小学扎根,已成为当下朝野的共识。宋老师还语重心长地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老师不能教成文言文,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要以传统文化的立德修身养性为本,使学生陶冶情操,要以培养文化自信为重。
   三、传统文化内容。
   宋老师把传统文化总结成三个不可分离的系统。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和信仰系统。他讲到我们的教育主要是阐释知识,渐成系统,慢慢让孩子们体会其中的价值意蕴,至于终极信念方面,那是他们成人以后,直至晚年每个人才能从生命经历中慢慢体验到的。
   宋老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诠释传统文化的精髓:1、核心思想理念。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2、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国、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3、中华人文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四、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
   宋老师从当今社会现象和个人的亲身经历,简明扼要地给大家分析出学习传统文化的任务,当务之急在于:1、深入阐发文化精髓。2、贯穿国民教育始终。3、保护传承文化遗产。4、滋养文艺创作。5、融入生产生活。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7、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短短的一个上午,宋老师尽量把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所知所学表述出来,面对我们这些在讲台上传播传统文化的教师,宋老师恨不能让每个老师都吃透教材,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正能量的形式,传播开来。我们都能从宋老师的言辞中捕捉到心切这样的信息。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力行,力求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共 23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娓娓道来,谈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联系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联系宋老师主编的教材和讲座,希望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力行,力求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现实意义。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然有些是糟粕,但是更多的是精华,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发扬光大。【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10-23 08:35:0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忧天下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体贴精神,生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屈原,杜甫,范仲淹,王安石,孙中山先生,鲁迅先生,毛泽东同志等先哲都具有这种博大情怀,需要我们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1 楼        文友:感知然        2017-10-23 09:42:28
  谢谢编辑朋友的精彩点评,辛苦啦!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