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去游圣故里感受诗画江山

编辑推荐 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去游圣故里感受诗画江山


作者:阿榧榧香 童生,510.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32发表时间:2017-10-24 06:22:28

徐霞客文化博览园坐落在游圣故里——江阴市徐霞客镇,可以在江阴世新客运站乘坐501路公交车在徐霞客公园站下,自驾游也很方便,汽车可以停在对面的故居门口,停车场很大,基本上不用担心停车场暴满的情形出现,停车免费。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阴人,我必须先简单介绍一下徐霞客其人其事。
   徐霞客,生于1587年,卒于1641年,名弘祖,霞客是他的号。现在人们冠之以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的称号,在当时却被看成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他用30年的时间,考察撰写而成的《徐霞客游记》共60万字,足迹遍及今天的21个省、市、自治区。而《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即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
   在明朝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试想一下徐霞客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四次进行长距离跋涉的艰辛,就不能不对其人产生崇敬之情。更可贵的是,他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旅游,而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徐霞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而欧洲直到他去世后一百多年,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对徐霞客的推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大陆与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会。
   忍不住简单介绍了一下游圣的其人其事,是因为身为江阴人,我为在家乡有过这么一位前无古人的游圣而自豪,下面开始正式介绍徐霞客文化博览园。
   徐霞客文化博览园以“神韵霞客、诗画江山”为主题,打造以文化艺术为特色,集名人瞻仰、体验观光、休闲游憩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旅游区。
   进入正门,两侧是小河迤逦,接着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说过的话:“我很想学徐霞客”。这句话是毛泽东在1959年4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讲述的,他说:“我很想学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末崇祯时江苏江阴人,他就是走路,一辈子就是这么走遍了,主要力量用在长江。”
   其实毛泽东在1958年1月出席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时,也曾经提到过徐霞客,高度赞扬了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我想,鉴于他其后长期担任党的领导人,应该没有时间读徐霞客,那应该是他青年时代在湖南图书馆自学或者北大图书馆任职时阅读过的,并且记忆深刻。
   我们选择了从右面开始游览,沿着小径直行,就到了胜水桥。此桥建于明朝,清代重修,后倾塌,民国十三年重建,1985年马镇(现属徐霞客镇)镇政府重修。桥为方孔石板桥,桥面铺的是石板,长19.4米,宽1.9米,高3.2米,共有24级台阶。
   徐霞客自22岁开始到病逝,一生出游数十次,都是从胜水桥旁扬帆启航。最后一次游云南病归,由云南丽江太守派船送回故乡,从胜水桥登岸归家。
   让我奇怪的是,这座小桥的建筑风格秉承唐宋,而不是明朝,不知道是复原还是改变了原来的风格。
   下桥,可见游圣亭,亭内竖碑,碑刻“徐霞客出游处”六个大字。无论在亭中,还是在桥上,都是观景的好去处。圣水湖湖面碧波如洗,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桥畔的湖面绿萍茂盛,幸好被禁锢在这一小块,否则真要让人担心太湖的蓝藻事件会在这里重演。
   返回胜水桥沿湖步行,这里是一处“游”字墙,汇集了行书、楷书、隶书、纂书、草书等多种书法体,据说整座公园如果从高空向下鸟瞰的话,造型就是一个草书的“游”字,可惜我们没有办法从空中俯瞰。
   虽然太阳很晒,我们还是坚持沿着湖步行。湖边有游船,牌子上写着“10元/位”,这个价钱在江南算得上是很便宜了。可惜由于我们游览的时间不是节假日,所以游船并没有开的打算。确实,除了我们一行人,我看到还有一拨双人行而已。
   虽然也算是来过三次,大概因为称得上就在家门口的原因,所以基本上有大段时间的话,会选择去周边城市旅游,没有一次是在节假日游览这个景点的,也就从来没有坐过这里的游船。
   徐霞客旅游博物馆是公园的主体建筑,门口矗立着一尊徐霞客的1:1雕塑的塑像。徐霞客布衫手杖,大步前行。在江阴大桥北路和人民东路的交界处,还竖立着一尊徐霞客的大雕像。北京世纪坛和无锡鼋头渚公园,也有徐霞客的雕像。可见这位在当时不被人理解的游圣,在后世终于得到了世人的尊崇。
   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厅,我们先参观一楼的霞客厅,这里陈列着徐霞客走过的足迹,还有地质地貌的模型。想像一下当年凭两条腿跋山涉水的景象,真难以想像在当年科举考试盛行的年代,竟然会出现这样一位心在山水的人物,这思想真的是太超前了。
   二楼则展示了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名山大川图片,这些美丽的景色,让人有一种想追寻着游圣的足迹,重走一遍霞客路的冲动。
   二楼有个平台可以观景,坐在古色古香的凳子上小憩,眼前是圣水湖的美景,湖心岛在这里离得很近了,可以看到岛上的植物种类。
   出博物馆后向北走,经过水文岛,亭子里很安静,隐隐可以听到鸟鸣的声音。沿着小径走到底,是一块石刻“亘古奇人”,这是对徐霞客至高无上的赞誉。
   往西行,到了湿地碑林,在地上铺着各种纂刻。很惭愧,我对纂刻缺乏研究,所以只能马马虎虎地看过去。接着是一条用石刻铺出的通往湖心的石路,踩着地上的纂刻,看着湖畔的白荷亭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书写一幅泼墨山水画。这个应该就是“天下第一印”景点了。
   再继续西行,就到了天下第一砚,这块砚做得可是真够大的,而旁边相配的笔,当然也是特大号。
   走过去是一片湖,水不深,可荷叶密密挨挨。荷花盛放了一整个夏天,这时候泰半已经凋零,不过还是可以看看的,虽然规模算不得很大。
   游完这个景点,就到了大门口。整个博览园不算很大,如果不在博物馆里逗留太长时间的话,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游完。
  

共 22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平和朴实的文笔娓娓道来,有条不紊介绍徐霞客文化博览园,尤其可贵的是联系徐霞客的经历和情怀,特别是联系毛泽东同志对于徐霞客的赞美之语,令我颇为共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徐霞客确实值得敬佩——他就是走路,一辈子就是这么走遍了,主要力量用在长江。而令人敬佩的还有,徐霞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而欧洲直到他去世后一百多年,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对徐霞客的推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大陆与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会。有机会去看看!【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10-24 06:55:26
  徐霞客是中国旅游第一人,是我敬佩的人,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