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痛并快乐着的写作(随笔)
一、痛并快乐着的写作
以《神农架》系列小说出名的作家陈应松在湖北省首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上的演讲中说道:写作是写作者唯一的世界,写作带给我们自我放逐和鞭策的快乐。写作是让你深刻领会生命和精神的缺憾,而不是尽情挥霍生命的圆满。从这一点上来说,写作于我们认识人类自己,认识我们生活的缺憾,开拓了更加幽深更加迷人的通道。
这种快乐对于我只能是望其项背。多年来,我坚守这份爱好,每天与文字来一次亲密接触,然而,却是痛苦的。我的文字就像拨开伤口,里面既有脓血流出,也有脓毒排出,剩下的才是血花,尽管美丽,但却难遇。
每次写作,提起笔来,不是感到四肢乏力,就是感到头晕眼花;不是感到灯枯油尽,就是感到笔重如铅。总是找不到最恰当的语言,找不到精美的组合,找不到文字的乐趣。一篇文章东拉西扯,散打投机,写出来没有一点流畅的韵律,没有吸引人的文眼,更别谈立意的创新。
实践证明,这十年来,我是一步步在逐渐地后退,对文字的组合能力,对语言的把关能力,对文章的架构与重组能力,往往是力不从心。当写作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成为一种欲罢不能的桎梏时,心里对写作就产生了恐惧,由恐惧到生厌,毫无乐趣可言。
有人说,写作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这个长跑的过程是痛苦的,艰辛的,是筋疲力尽的,可以说整个过程就是对身体、心灵的一次超极限的考验,唯有跑完全程,获得荣誉的人,最后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快乐。
如果说,写作是一门痛苦的课程,那对于我来说仍然是痛并快乐着。这么多年的文字爱好,这么多年的难以割舍的文字情怀,蜂拥而来的心理折磨,也不失为精神丰富的一种生命体验。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在一个人的运筹帷幄中,在一个人指点江山中,在一个人的纵横驰骋中,放飞自己的思想达到别人进不了的高度,拓展我的身体进入别人去不了的疆域,任自己的情感天马行空,亦或冰冻三尺。从而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的,充满了人道情怀和伦理高度的世界。
所以,写作的时候,必须放弃所有的牵挂,放弃所有的繁琐,静心修养,力求情感如泉水般流淌,力求文字如鲜花般随处怒放,力求心灵如风筝般天马行空……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这可能就是写作的快乐,写作的境界吧!
二、不要企望成为太阳
作家刘醒龙在文学的季节与荣耀中写道:文学首先必须是在黑暗夜空上潜行的弦月,然后才有可能成为照彻万里晴空的闪耀太阳。写作者虽然创作了文章,切不可将自身等同于文学,更不要企图成为与文学一样的太阳。愿意选择终身以一轮默默无声的月亮作为楷模,就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与荣耀了。
文如其人,刘醒龙写作一直很低调,在文坛上也没有沸沸扬扬的炒作之声,他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自己的读者群活着,为他们而写作。他的生活简单、朴实、大气。也许这一生,他没有过多的荣耀,没有过多的鲜花、掌声的吹捧,没有得到各种头衔的光环罩耀,但他却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读者评论他的文章自然、真实、可信。没有矫揉造作,没有人为痕迹。也许,他和那些一直闪耀在中国文坛上的这星那星比,是不如人家风光,但那只是昙花一现。那些所谓的明星,一阵光彩夺目后,脱下妆来,原来是如此的黯然失色。如今,作为我本人来讲,也想有所作为,但必须记住,文学的路是崎岖的、艰辛的、也是漫长的。它不是一挥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更不是守株待兔,它是必须要付出艰苦代价的。既然那么难,那么遥远,就不要过于视自己与众不同,你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是普通人就有达不到的高度,写作的目的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追求一种更美的人生,而不是通过这种努力达到某种目的。所以,在文学的路上,你不要把自己看作是太阳,更不能将自己等同于文学的化身,想要成为太阳,必须经历痛苦的分娩。记住:一个美丽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丽时,就开始变得丑陋了;一个聪明人炫耀自己的聪明时,就开始变得愚蠢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当炫耀自己的才华时,就开始变得一文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