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专栏】走近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馆〔散文〕

编辑推荐 【天涯专栏】走近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馆〔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524.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06发表时间:2017-10-25 13:08:39

【天涯专栏】走近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馆〔散文〕
   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到达蒙特利尔城区,己经近下午3点,蒙特利尔被沐浴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下。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圣劳伦斯河下游的蒙特利尔岛上。
   车行走在蒙特利尔的街上,透过窗户既可以看到一幢又一幢的法式建筑,又可以看到不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老城区的街道比较狭窄,大部分是老式的五六层楼房,有的老建筑已经非常陈旧,街头上的商店门面大部分比较小。导游告诉我们:加拿大地处北美,寒冷季节长。为了抗击冬季和初春时节的寒冷,蒙特利尔城内建有许多地下交通网和商业网络,市民可以在冬春时间避开寒冷,在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享受购物方面的便利。在这个城市,除了地下商场,老街上特大的商场较少。
   开着车在老街的路上走马观花转一圈,我们就来到了蒙特利尔城197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的奥林匹克体育场,这座露天运动场以及建在场馆上侧的世界第一高斜塔,成为蒙特利尔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停车以后,站在在马路上就可以观赏到体育馆外景。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占地面积约750亩,其中包括奥林匹克体育场、室内游泳池、跳水池和自由车赛场等。体育场是由著名的法国建筑师罗杰•塔利伯特特领队负责设计建筑的,整个体育场呈椭圆形,体育场馆像长臂一样的斜塔,从下到顶端总高190余米,侧看又像一把特大的竖琴被固定在柱子上,又像是一个老鹰嘴。体育馆上的白色防护顶,在阳光下变成了一抹艳红色。这样的建筑工程,在70年代无疑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这样设计的场馆据说在当今也是还比较先进的,外观看上去很有艺术特点。
   站在马路对面高处眺望,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又像一艘扬帆的巨轮静卧在体育中心中央,高大的斜塔造型为蒙特利尔城市增加了一份靓丽色彩。在以往,每当观看奧运会时,总是会和文友就世界奥运会的主场馆建筑讨论一番,知道了一些国家奧运会的建筑场馆设计情况。原来奥运体育场的建筑设计,不仅以其独特的魅力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国运动员和观众的眼球,还能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世界上一些顶尖的建筑设计师会争先恐后地参与投标,彰显他们的艺术才华,并且力争一届超越一届。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馆的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走近据场馆听导游介绍:原来蒙特利尔的主场馆是采用了合帽式的建筑风格。为避免北美四季中的热冷不均衡等现象出现,按设计要求,场馆白色顶采用了活动式,增加了技术难度。设计用意十分明确,当天晴时,只要电钮一按,斜拉塔上的钢索绳就会把顶棚悬挂起来,顶棚就可以随着钢丝绳的均衡力除除上升自然打开。当场馆的“帽子”打开,观众就可以享受阳光下的比赛项目,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掀开的棚顶就可以通过电子遥控轻轻放下,使体育场变成前所未有的灯光通亮的室内运动场。这样的场馆,是当时世界上体育场馆独一无二的高端设计。
   体育场馆内能可以容纳7万余名观众,内有标准的400米塑料跑道,场内两块巨大的长20米、宽10米的记分牌,各装有1万9千多个灯泡,在观看比赛时,从场内任何一侧,都可清晰地看到记分牌上所显示的赛后成绩。奥林匹克体育场看台后还有6层用途的厅室,有运动员休息室、咖啡屋、体育博物馆等。
   走进场馆参观触摸,只见场馆装饰是很美的。表面设施都装饰了平整光滑的茶色玻璃,映着灯光熠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椭圆形的棚顶上由网索钢缆组成,每一网格大致为75×75厘米的正方形体,网索屋顶的格子内镶嵌着浅灰棕色塑料玻璃,据说这就是当时室内场馆的高科技装饰,它可以覆盖灯光反射出的部分光线。屋顶盖上后,顶端灯光设计还以蜿蜒的奥林匹克湖为背景,以宏大的气势将体育场馆与蓝天白云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让人感觉到在大自然的风景优美的空旷地举行比赛,可以为比赛带来无比温馨。这个装置也是由法国设计师想出来的,据说当时在建造的时候遇到很大困难,特别是当顶棚合不拢的时候,美好的设计无法实施,令人着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了不少钱,直到奧运会比赛结束了还没有修正。1987年,才刚刚解决了这个难题,但时间离开蒙特利尔奥运会结束已10年了。在世界体育场馆建设史上闹了一个特大笑话。
   还有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这个场馆的顶棚太大,棚顶在打开后再合拢时,顶棚在高处一遇到风或雨就自然产生一些晃动,这种晃动虽然偏差不大,有时甚至连肉眼都看不清楚,但被斜塔吊起的顶棚在合拢时就变得困难,这就造成了很大麻烦。但因为当时的设计是通过各路专家论证后实施的,所以蒙特利尔政府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说。
   没有顶棚也不碍大事,有了场馆就能正常开展比赛。1976年7月17日,在忙乱了一阵子后,体育场馆终于迎来了火炬传递与开幕式。火种于1976年7月13日在奥林匹亚点燃后传到雅典后,采用了高科技手段,不用轮船、飞机或地面接力传递,而是利用卫星通过一个捕捉离子化火焰微粒的传感器传送到渥太华,随后点燃火炬进行接力,传递到蒙特利尔。
   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对少年男女斯蒂凡•普雷方丹和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这也是奥运会史上唯一的一次由一对少年共同执行这一光荣使命。开幕那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从英国赶来,宣布了本届奥运会的开幕。
   四年一届的奧运会本来应该是一次世界体育的盛会,然而不顺利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一是由于种种原因,运动会遭到了非洲28个国家的抵制,所以各种比赛规模远逊于上届。二是在离闭幕式还有5天的时候,体育场馆周围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雨,把熊熊燃烧的“圣火”扑灭了。火炬熄灭那还了得,它意味着奥运会已经闭幕了,引起奧委会成员的不满。好在场馆派人从体育场中央的安全灯取来火种,才被重新点燃,闹出了一出大笑话。三是这次运动会只有92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共产生613枚金牌。让蒙特利尔又一次受伤的是,在这次奥运会上,主办国加拿大竟然没有赢得任何一块金牌。
   在馆内,导游还告诉我们,虽然当年奥运虽然在这里如期举行,但外面这个斜拉塔似琴的家伙也还没真正完工。建造后的棚顶自然合拢的机会只有三次,其余的合拢都要由人工干涉修复后才能盖上。又由于屋顶和缆绳的维护费用很高,每年至少要化近百万美元维护,所以现在这个屋顶不再被斜塔拎着去打开了,干脆合着,成为标准版的室内体育场馆。
   这届蒙特利尔奥运会成为了世界历次奥运会最不成功的一例。由于当时非洲有28个国家不参加比赛,当时实际参赛的运动员只有6028人,加上世界各地来观看奧运会的人数减少,赛场显得冷冷清清,比赛的很多票卖不出去,整个消费收入是入不敷出,成为了奥运史上赔钱最多的一次运动会。当年,这届奥运会一开始的经济预算是1.2亿加元(约合1.1亿美元),但奥运场馆建设大大超支。据说当年场馆建设一开始,加拿大国内的有识之士就为蒙特利尔投巨资建造这样的场馆十分担心,生怕以后入不敷出。但蒙特利尔市长好胜心过强,他信誓旦旦地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召开过奥运会,人家有盈不亏,我们也不可能赤字,如果说是要赤字,这种可能性比男人生孩子都低。”但蒙特利尔市长说错了。最终,体育场馆支出约9.22亿加元。后来作总结算:包括本金和利息,共耗费了蒙特利尔市大约30亿美元……巨大的财政赤字让蒙特利尔这个城市负了30年的债,直到2006年11月才还清。这是一个真实的场馆建设故事,可见举办奧运会也是有风险的,没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没有足够的人气支撑,就会事与愿违。
   但是,世事多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蒙特利尔人有了新思维,被搁着多年的旧斜塔得到了应用。1989年,建造了13年后的蒙特利尔场馆斜塔经过设计后重新整固,重新披上了靓丽的外衣。由于这个场馆有自己的一幕幕故事,由于斜塔在蒙特利尔占据的有利地址,成为了体育场馆当之无愧的新风景。斜塔被重新安装了载人电梯,登上后可以一览蒙特利尔的城市风光。从那时至今,已有300多万游客在观赏了这个体育场馆之后,许多人又乘上电梯,登上175米高处的角度为45的斜塔处平台观光,领略蒙特利尔城市的风光,使得这个世界上第一高的斜塔重新发挥余热,获取了重整后的旅游经济效益。
   在参观了体育场馆后,许多参观者都加入了登塔的游览队伍,为了试一下胆略,我也买了票,和文友们一起登上了体育场馆的电梯缆车,玻璃通亮,电梯升腾,人像是被斜拎在空中,许多胆小的人吓得哇哇大叫,我因为有恐高症,一时身上冷汗直冒。当我们登上蒙特利尔奥运斜塔时,只见太阳开始西斜,我看清楚了斜塔上面的26根粗大的钢丝缆绳,它们紧紧连在奥林匹克运动场的那个白色棚顶上。原来,蒙特利尔这个体育场的屋顶就是用这些钢丝绳子把它吊起来的,让倾斜45度的斜塔拎着这个圆鼓鼓的大物,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确有难度。所以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明了。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和数据来不得半点误差。
   站在世界最高的倾斜的塔顶,强装着胆子眺望,扑面来的就是万千风景,放眼可看到数十公里内的景致,一览无遗地可以看到市区风光和圣劳伦斯河面上的船只,还有阳光下的迷人风景。向下望,当年的奥运村就在眼前,现在大概已经成为了公寓,车辆和行人虽然变小,但也看得清清楚楚。鸟瞰球场,有足球队员和橄榄球队正在各自的球场训练……蒙特利尔人把一个几乎成为废物的斜塔改造成特别的游览观景点,这真是一个很有胆识的创新设计。
   因为有恐高症不宜站久,我便急急下了塔。这时,落日的余辉斜照在体育馆的房顶上,有点暗淡的亮。街上的灯火点亮,体育馆的斜塔上和房顶棚上,各种彩灯一齐亮起,那巨大的体育馆棚顶就像一头开屏的孔雀张翅伏在屋顶上。看着蒙特利尔奧运会场馆,回味蒙特利尔奥运会的一些逸闻,再透过这个奧运体育场馆,我忽然又想得很多。
   是的,每一届奥运主体场馆的设计和建筑都力求超越前一届。建造好的场馆不仅给举办国增添荣耀和光彩,还能在赛后留下美好的纪忆,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但蒙特利尔的场馆建设使这个城市还了整整30年的债,在华丽的外表下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复杂的。一位旅居在蒙特利尔的老华人这样对我说:“这个体育场馆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很多,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究实效,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远处传来了几声钟响,霞光下的蒙特利尔奧运会场馆顶上、斜塔上的灯火闪闪烁烁,灯光下的斜塔仿佛似一把竖琴,随着闪烁的灯光,似在弹奏一曲:蒙特利尔体育场馆,我怎么也不会忘记你……
  
  
  
   注:题头照片是蒙特利尔奧运会场馆外貌
   摄于2017年9月18日
  

共 41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打开老师的文页,又一次看到了精彩的游记散文。老师的文字总是这样娓娓道来,让我们沉浸在一个个亮眼的记事中。文章让我们了解了第2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情况,知道了当年的奧运会是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河畔的蒙特利尔市举办。设计建造了外表漂亮的体育场馆。但由于设计论证上的问题,新建的场馆尽管漂亮,但棚顶不能打开。又由于此次运动会遭到了非洲国家的抵制,规模远逊于上届。本届奥林匹克火焰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火种于奥林匹亚点燃,首次用电子感受器将火焰通过卫星传递到加拿大渥太华。随后进行火炬接力跑传递到蒙特利尔,最后由一对少年男女共同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这是奥运史上唯一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本次奥运会场馆由于建造场馆超支,观看人员少而入不敷出,无法赢利,这使蒙特利尔的财政负担持续了30年的债。岁月留痕无法改变,倾斜的高塔在 30 年后的今天重新充满了新意的。看到老师登塔上体育场呈椭圆顶相距地面213米高的斜体45度高塔观景,看到描述的风光,我们似乎被老师的文字带到了塔顶…… 老师的文章结尾是点睛之笔,应用老华人的话,带来新的思考!倾情推荐读者品赏!〔天涯诗语编辑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涯诗语编辑部        2017-10-25 13:10:57
  走近蒙特利尔体育馆,了解了体育馆的多个方面。欣赏老师优美游记。问好!
天涯诗语编辑部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10-25 19:38:35
  谢谢编辑部美评。问好!
2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10-25 15:08:01
  欣赏老师又一篇精彩美文。祝创作丰收!
馨语馨愿
回复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10-25 19:39:22
  谢谢馨儿美评。问好!
3 楼        文友:栀子芬芳        2017-10-25 15:13:57
  欣赏精美游记,文字带我走进蒙特利尔体育场馆。谢谢老师!
栀子芬芳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10-25 19:40:08
  谢谢栀子花美评。问好!
4 楼        文友:薇梦儿        2017-10-26 19:51:23
  欣赏老师的经典之作,国外旅游,灵感泉涌,祝福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10-27 09:48:07
  感谢微儿美评。问好!
5 楼        文友:袁梦雪        2017-10-26 23:59:46
  老师真不愧是文学大家,一趟外国游,收获多多,才如泉涌,带来一篇篇精彩美文,令人喜欢,让人沉醉。问好!祝福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10-27 09:48:55
  谢谢梦雪美评。问好!
6 楼        文友:丙凡        2017-10-27 18:20:16
  拜读沁香老师精彩的游记散文,老师秋安!
做兰花一样的女人
回复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10-28 13:37:12
  谢谢丙凡点评。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天涯寒冰        2017-10-29 15:38:29
  在墨香的世界书写云淡风轻,在文字的海洋过尽千帆,婉约的文字激起浪花朵朵。作者内心细腻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在文字之中。寒冰拜读老师佳作,遥祝写作愉快。
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寒冰若水天涯梦,伴你万世渡轮回。
回复7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10-30 08:24:04
  谢谢寒冰美评。问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