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童话之秋”征文】秋游双野情趣多(散文)
湖北房县的野人洞和野人谷两个旅游景点被简称为“双野”,它是房县最具有代表性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也是湖北武当山至神农架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由于这里的景观奇特壮丽,所以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双野我去游过多次,这次深秋去游,依然情趣盎然。
一、奇特神秘的野人洞
从秋分开始个把多月里少有晴天,房县不是多云见雨,就是大雨滂沱,或者淫雨霏霏,山村里许多地方发生泥石流,房屋垮塌,道路冲毁,水灾不断。这个双休日天气晴好,几个朋友一合计来个秋游双野。
虽然是晴天,可是湿气重,两边的山上白雾蒙蒙,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慢地行走着,尽管心情如小鸟一样畅快,可是仍然担心安全,不断叮嘱朋友开稳点。3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竟然用了个把多钟头。下了车,就远远看见“野人洞”三个红色的大字镶嵌在山脚的洞顶上。买了票走近洞边,只见洞壁两旁悬挂满爬山虎的绿叶,像有人编织的两幅绿门帘,与山上的绿树藤蔓浑然一体,看上去舒爽得体,我刚才紧张的心情忽地就放松下来。
听人说野人洞是个天然的石灰岩大溶洞。1974年,有个叫殷洪发的人在此砍材簖葛藤,突然有个全身长着棕红长毛类似黑猩猩一样的野人龇牙咧嘴傻笑着把他环抱着,殷洪发当时年轻力壮,一方面用柴刀挥砍,一边拼命喊叫救命,一番搏斗挣扎,野人撒腿逃走了。据说野人的脚板有一尺多长,三步两跳就进洞了。后来,这个洞就叫“野人洞”了。洞里可真否有野人,洞内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还是亲自进洞去探幽一番吧!
随着众人的脚步拾级而上进得洞来,果然别有天地。左边是石壁窄路,右边溪水哗哗流淌,溪水的上边也有岩壁石洞,不同的是,对面石洞上洞中套着许多小洞,究竟有多长,有多深无法考证,也许飞来飞去的小蝙蝠知道一些秘密吧。没有行多久,就见前面有一个五六间房屋大小的空间,里面霓虹小灯闪闪烁烁,红红绿绿的光迎来晃去,映着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置身于此,恍惚走进了仙山琼宇的龙宫。正感到神秘莫测时,头顶上一条蛋黄粗细的白练泉水从左岩壁上飞泄下来,冲在一丈多高三层莲花盘似的鱼池里,第一层瀑水满了,慢慢溢到第二层,第二层满了再慢慢溢到最下层,然后再经过小拦网流进右边的溪水里。这情形很像婚礼上用玻璃杯层层堆叠流溢出的香槟酒,很诗意,很浪漫。走近鱼池细看,两条两尺多长有头有手有脚,状如小娃娃鱼在水池里捕捉小白鱼,我用小树枝碰碰它们,它们撞了架,哇叽哇叽地叫起来,听来声音很像婴儿委屈时的哭叫,当地人把这鱼叫做“娃娃鱼”。朋友告诉我,这种人工繁殖的娃娃鱼,学名叫大鲵,他们过去在房县九道教书时见过野生的娃娃鱼,生在寒凉的河水里,长大洪水时,它还会爬上树逃生,很有趣的,它营养价值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时导游指着一个石像说:“你们看石人站在那里手执两根鼓槌,仿佛在为人擂鼓助兴呢,所以这里叫擂鼓厅。”看那石人擂鼓的模样,听那瀑流的轰响,溪水潺潺应和,想来,倒也真像石鼓在喧响。循着石阶一边上,一边左顾右盼或仰头观赏洞内的钟乳石,它们形象各异姿态万千,有的如仙,有的如佛,有的如兽,有的如林,惟妙惟肖,看着看着心中忍不住想要飞过去用手摸一摸,用臂抱一抱,用嘴亲一亲。上行一会儿,光线暗下来,到了一个仅通一人低头而过的逼窄小道,然后又下湿滑的台阶,大家一边拉着手互相叮嘱慢些慢些,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走了几分钟,前面的人停住了脚步,抬起头,眼前一亮,那岩顶白亮白亮,似有星辰闪烁,又似有万千丘壑,导游妙称之为“天河厅”。稍歇一会儿复前行,来到“神龟厅”,见那石龟背上驮着大碑,回头望月,仿佛在向天神请功。神龟蛇寿古有美谈,吉祥物也!
在幽深的野人洞中游走着,一会儿曲径通幽,一会儿峰回路转,一会山穷水尽,一会柳暗花明。眼前景观,变幻莫测,令我兴致盎然、情趣勃发。
游过了“三厅”,就来到了有名的“天梯”处,也意味着野人洞风景看过了一半。站在天梯下,人就像落在深渊里,四周黑乎乎的,只听见说话声,却看不到前后左右的人,一种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有人惊恐地说:“这时候千万别出现野人呀!”大家听了顿时吓得禁了声,岩壁上滴答的泉水声和风声,异常刺耳。刚爬过几步天梯,腿肚子就颤抖起来,梯子又陡又窄,手抓住铁栏杆一刻也不敢松,爬一阵歇一阵,大气都不敢出。此刻,我才真切地感悟到:人长时间的在黑暗中生活,他是多么渴望光明啊!时间的针摆,在此刻好像转得很慢很慢,我们在天梯上战战兢兢地缓缓地移动着,像蜗牛,像蚂蚁。当走下最后一级天梯接触到坚实的地面时,我们迎着洞外照进的光亮欢呼起来,好像在庆贺自己打了一个了不起的大胜仗一样开心。
迎着光亮,我们一路上行,欢欣地游玩了“野人寝宫”、“洞内迷宫”和“情人会”,只觉得野人生活在这个神秘奇特的洞府里,比《西游记》里诸多的妖魔鬼怪要享福得多、浪漫得多。
出得洞来,才发现出洞口在半山腰上。这“野人洞”算是贯穿了整片山,开发此洞的人真算得上匠心独运了!站在洞前,明媚的阳光照在宽阔的场地上,极目远眺,天高云淡,峰峦叠翠,近处几株高大的柿子树上挂着一个个小红灯笼,几个老农趁着好天气在铲地播种庄稼。秋风送爽,心旷神怡,不觉心醉,好一派深秋之山景也!
下山的方式很是特别,我们每人的屁股上、肘上、腿上都绑上了皮草布,像幼儿园的小孩子坐滑滑梯一样,从山腰曲折的滑道上就可以滑溜到山脚,这让我想到了《水浒传》里的神行太保戴宗,口里念着咒语,风在耳边呼呼响。我们在溜滑中则如孩童一样开心得大笑,惊险刺激中,仅几分钟就从山腰滑落到了山脚下,甚是痛快极致也!
二、秀丽多姿的野人谷
为了赶时间,车在山路上轻快地跑着。走了六七公里的样子,车窗里老远就看见前方两山之间筑着一道几十米高的水泥坝,坝上一道瀑帘高挂,透过飞流的瀑布,隐约看见斗大的三个红字“野人谷”。停好车,我们寻了一处宽敞些的农家乐吃午饭。农家乐院子里晒着谷子、花生、玉米,吃饭的人很多,点了几个菜,我们就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坐在院子的矮凳上择着菠菜,她招呼我们吃地上晒得新鲜的花生,我们谢过,便聊起天来,她说:“今年春夏的雨水好,庄稼长得不错,花生玉米都丰收了,稻谷也不差,只是秋里雨水太多,反倒坏了,收上岸的谷子没晒到,有些长芽子了,长假来旅游的人也比往年少了几层。这两天晴了,人来得多了些。”我忙点头宽慰她:“以后雨就少了,游人会多起来的。”午间我们吃到了小鸡炖蘑菇洋芋,还吃到了蒸玉米、蒸红薯,挺满足的。吃完午饭,听了农家乐老人的建议,我们从下入口进入野人谷。
爬上坝口,映入眼帘的盈盈一湖碧水,在两边秀丽的山峰间悠悠荡漾着。蓝天、飞鸟、树林、山峰,都映在那青青的大大的绿翡翠里了。我们谈笑风生,走上嵌在岩壁的万米栈道间,脚步发出咚咚的声响,打破了山间的宁静。这里植被茂盛、山高水深、峰峦叠嶂,放眼望去,全是奇景,什么麒麟峰、龙字岩、换彩岭、野人观谷、珍珠坡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穿过悠悠摇摆的百米长吊桥,我们重点乐游了“野浴三潭”、“九龙攀岩”和“躲军洞”三个景点。
“野浴三潭”顾名思义就是有三个瀑潭供野人洗澡。峡谷的上游溪水汇集于此,地势落差高,先是几股溪流经过乱石草丛融为一体流入一个巨大的凹石里,形成一个石潭。石潭往外漫溢又汇成了宽大的二潭,二潭下峭壁陡立十几米高,兀然飞泄下一条瀑布,俗话说“飞瀑之下必有深潭。”第三潭水最清最绿也最阔大,可供很多野人共浴。想象着野人在三个潭里自由洗浴玩耍,该是热闹异常、趣味横生了吧,不觉哑然失笑。
在峡谷溪水中过石步子,水中小鱼嬉游着,却抓不住它们,我顺手捡拾几枚色彩不一的石子,带回去玩赏,留个纪念。经过野人的茅草棚,走近一座岩壁下,山上草木茂密,亚热带各种珍稀植物大都在这里可以寻到它们的身影,比如罕见的千年古茶树、大面积的山白羊群树等等。山脚岩壁上有一处裸露着碗口粗细的九根樟树、黄粱木的树根,那树根紧紧抱着岩石,拼命地汲取岩壁缝里的水分和养分,滋养着最上面的枝干和叶子,虽然饱经风霜受尽苦难,却毫无怨言。它们就像盘旋在岩壁上的九条龙,不同的是,龙攀岩后会飞走,而它们却永远把生命之根坚强地扎在坚硬的岩壁上。它们默默抗争着,默默奉献着,令人肃然可敬!
野人谷里也有一个野人住过的洞,但它不叫“野人洞”,而是叫“躲军洞”,之所以叫“躲军洞”,是因为有个传说故事而得名。相传公元684年,因薛刚反唐,武则天派武三思攻打房县,庐陵王李显带领卫皇后、公主、贵妃、王公大臣及卫兵近千人避难于此洞内,因此躲过一劫,故称此洞为“躲君(军)洞”。洞深300米,进口垒有巨石,出口是悬崖绝壁,洞内钟乳石林立,千奇百怪。
……
房县双野,以洞称幽,以石为奇,以山为秀,以水叫绝,青山碧水映衬,溪流飞瀑交织,原始古朴,秀色天成,难怪中国旅游干部管理学院王洪宾教授游后赞曰:“景观壮丽,堪称鄂西北第一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