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纪行(散文)
对于我来说,湘西曾经遥远得如同月球,只在沈从文的文字里隐约见着,只在宋祖英的歌声里偶尔听过,只在《湘西剿匪记》的故事里粗浅地看过。而今,因为一次旅行,一次与张家界,与默戎苗寨,与凤凰古城的亲密接触,却让我从她摇曳的盖头缝隙中窥见了她迷人的眉眼,于是,便无法忘记,就如王菲唱的那样:“只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其实,红盖头缝隙里与其说窥见了,不如说三分恍惚,七分想象罢了。湘西,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大书,结构宏伟庞大,浩繁丰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内涵丰富生动,辽远深邃。我不过是颤抖着掀开它的扉页,浮光掠影地看了几行零碎的文字,不敢说对它的波澜壮阔有所了解和体会。但是,仅仅这惊魂一瞥,仅仅这肤浅的一阅,我的心就已经为她的美丽和魅力所俘,无法从深深的陶醉和迷恋中自拔了。
一、张家界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虽不敢妄称仁者智者,但我却既喜欢山也喜欢水,喜欢四处旅游,领略过泰山的巍峨,黄山的绮丽,华山的险峻,匡庐的幽美,峨嵋的峥嵘,五台的雍容,青城的清幽,长白的灵秀……但当我面对张家界神奇梦幻的瑰丽时,还是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不禁惊叹和愕然。
那一刻,仿佛一切言语都苍白无力,任何漂亮的辞藻也难以形容和描摹。那一株株破土而出,凌空拔起的春笋一样的奇峰异峦,令人心旌摇荡,神驰魂迷,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这人间仙境张家界的钟灵毓秀。“别处的山都是一座座、一片片的,只有我们张家界的山是一根根儿的。”土家族阿妹导游小李带有明显湘西味道的普通话惹得大家发出阵阵哄笑。笑归笑,她说的还真是实情。张家界的山峰,绝无浑圆的轮廓,带有女性婀娜曲线的色彩,它们犹如一座座巍峨雄伟的宝塔,又好似一根根擎天巨柱,壁立千仞,高耸入云。每一个山头,每一根巨峰,都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你有无限的联想。有的像天庭仙翁,神闲气定,吞云吐雾,气概非凡;有的像江湖大侠,特立独行,仗剑天涯,风流倜傥;有的像热恋情侣,相拥热吻,缱绻缠绵,情真意切,难舍难分;有的像玉树临风,俾睨天下;有的像深涧古堡,雄踞一方;有的像五指竖立,石破天惊;有的像书卷高叠,才气逼人;有的像神龟探海,灵猴拜日,雄鸡报晓,巨笔点天,毫厘毕现,惟妙惟肖……在飘渺流动的云雾中若隐若现,时隐时现,既飘逸,又旖旎;既真切,又梦幻;既清晰,又朦胧,集雄、秀、奇、险于一身,华国锋主席称赞她是“天下第一奇山”,这个中心景区拥有260多平方公里的张家界应该说当之无愧。难怪人都说:“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
我本不相信世上有神仙,有神仙居住之所,但目睹了张家界的风采,再联想到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和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为张家界题写的碑铭“此山有神仙”,我似乎也开始相信真有神仙了,我敢说,假如世上真有神仙,那么,张家界一定是神仙之所。说它仙境,毫不夸张,那一道道幽深寂静的峡谷,那一条条诗意荡漾的山溪,那一片片蓊郁茂密的森林,那蜿蜒于山脚涧边、林中草丛里隐隐约约的小径,还有溪水里自由翱翔的鱼儿,丛林里婉转啁啾的鸟雀,崖畔上嬉戏疯闹的猕猴,随处可见的野花,风起云涌,雾霭迷蒙,时阴时雨时晴,变幻莫测的气象,不正是仙境的样子吗?特别是那一根根昂首雄歭的峰峦,不就是漂浮在云海雾浪中的仙山琼岛吗?行走在云遮雾掩的山间小路,你仿佛听得到密林深处神仙们的喁语、轻笑和隐隐的琴声。站在山腰,举目涧谷间流泻飘动的云海雾浪,你仿佛看得见神仙们穿云破雾踏浪前行的身影,飘逸的长发,飘动的裙裾。仰望山顶,你仿佛可见神仙们或歌或舞,或弈棋弄弦,或宴饮欢聚,超然于物外的豪放、潇洒、自得。
世间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家的眼睛似乎天生就是为发现美、表现美而生的。奇秀绝美的张家界本来是第四纪冰川期地壳运动的杰作,其艺术造诣是任何一位美术大师都望尘莫及的,却一直被掩藏在湘西蛮荒闭塞的大山深处。酒香也怕巷子深,如若没有吴冠中先生这位独具慧眼的伯乐,这世所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的奇异美景还不知道会被埋没多久呢。吴先生掀开了这位绝世美人落满灰尘、沾满杂草和落叶的厚厚面纱,它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吐气若兰、倾国倾城的容貌,惊得举世一片愕然。1982年,她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摘得了世界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的头衔;现在,她已经成为中国首批国家5A旅游景区,使旅游业成为这个几乎没有工厂的张家界市的支柱性产业,每年给这里的百姓带来滚滚财源。张家界人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他们把吴冠中先生的塑像立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大门口,让大师和张家界惊世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日日夜夜和他所热爱的张家界厮守相伴。
今天的我们,因为吴冠中先生而得知了张家界的美,并有机会亲自来感受、品味、领略这种美。我们是幸运的,比起古往今来那些从不知道张家界,从没机会踏足张家界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迁客骚人不知道要幸运几何。与这幸运相比,在雾中游览张家界的小小遗憾又算得了什么呢?“不来黄石寨,枉到张家界。”黄石寨几乎浓缩了张家界奇异山水的精华,是张家界景区的招牌菜。可惜天不作美,我们游览黄石寨那天,秋雨绵绵,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更别说五指峰了。抬头是雾,低头是雾,雾裹着山,洇了谷,埋了林莽,四周望去,一片白茫茫。导游说,也许坐缆车到了山顶会好,结果到了山顶仍然雾锁群峰,只好望雾兴叹,抱憾而返。“但见云雾不见仙,留得奇景在人间。松涛声里风雨狂,黄石寨前空茫然。”据说这里十之七八非雨即雾,能尽情饱览张家界迷人容颜者不过来此旅游之一二。这也是张家界诱人之处。及至山底,才看到了黄石寨的只鳞半爪。大家连忙掏出手机,打开相机,连导游小李都帮着忙活,一阵“咔嚓,咔嚓”,总算给自己留下了黄石寨的一点点记忆。留有遗憾很正常,我们的生活里无时无刻不存在着遗憾。人生也一样,会有许多个遗憾,它让我们变得聪明,懂得珍惜,感知世事事理。
接下来的杨家界、袁家界和天子山,尽管又是风雨,又是迷雾,但都比游览黄石寨时好一些,总算让我们在风雨的间歇里,在云雾的缝隙间,欣赏到了张家界的奇异梦幻、瑰丽旖旎。缆车沿着山涧从谷底缓缓驶向山顶,云雾之中,一根根刀削斧斫般的峻峰拔地而起,如一柄柄利剑刺破云雾,刺向青天,千姿百态,争奇斗秀,又是那样和谐地组合成一片峰林,像一个偌大的盆景,将世间的雄奇险秀俊美浓缩其间,成为湘西和湖南一张亮丽无比的名片,成为中国举世无双的奇丽景致。
大家被深深地迷醉,不顾缆车遮挡住视线,不顾雨水打湿了镜头,不敢有半点的迟疑和犹豫,让手中的手机、相机发挥了最大效率。大家的心愿是那样的一致,一定要把张家界的奇异美景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影印在这绮丽奇异的峰群上。我把在杨家界的照片发到网上,引来微信好友们的极大兴趣,有人不明原委,竟然问我是不是因为我姓杨,因为我的到来,张家界改名杨家界了,惹得同来的旅伴一阵捧腹。大家照完相,又纷纷吟诗,赞美这奇异山水的无比瑰丽。我也赶忙哼了几句:“风雨声里下潇湘,洞庭武陵秋收忙。天下奇景张家界,水似罗带山如芒。”表达我对张家界那些游弋于山谷丛林的涧流小溪和摇曳在云海雾浪中的山峦峰柱的赞美之情。
在天子山,我们还凭吊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元帅的陵墓。天子山原属于桑植县,是贺龙的故乡,也是他开始演绎两把菜刀闹革命传奇人生的地方。这位出生于湘西的白族英雄,后来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跟着共产党转战南北打天下,牺牲了多位亲人却解放了无数穷苦百姓,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当开国大典的礼炮响起来的时候,当授衔仪式上他身着元帅服胸前挂满勋章的时候,当就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抓全国体育事业的时候,当史无前例的厄运降临罹患糖尿病却只能接雨水解渴的时候,甚至被疯狂迫害至死难以瞑目的时候,他一定没有忘记脚下这片带着母亲体温的热土,这片风光旖旎绚丽的土地。否则他怎么会留下遗言宁可舍弃北京八宝山的无限哀荣而把骨灰送回这片依然贫瘠的土地上呢?而今在天子山上,后人们没有忘记功勋卓著的贺龙元帅,专门开辟了贺龙公园,安放着贺龙元帅的骨灰和全身铜像。森森翠柏的掩映下,贺龙元帅的墓碑十分醒目,墓碑上元帅嘴衔烟斗的头像亲切而逼真。不远处云青岩底座上由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设计雕塑的高6.5米,重约9吨的贺老总全身铜像更是栩栩如生,老总身着元帅服,手拿着他心爱的烟斗,昂首挺胸,目视远方,静观风云变幻,面容沉静从容,坦然无畏,大丈夫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磅礴和凛然似乎依然弥散在浓雾和空气里,令人肃然起敬。那匹忠心耿耿、随元帅驰骋疆场、浴血鏖战、身披征尘的战马也远道奔来,寻找日思夜想的元帅,亲昵地依偎在元帅身前,令人睹之动容。
张家界大峡谷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花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画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不知道是谁的诗句如此形象逼真地描绘出张家界大峡谷的美丽。我不清楚这条幽深的“烂船峡”到底有多长,雨中长达四个小时才能走完全程的游览真叫人淋漓尽致。两面悬崖高耸如同壁立,古树参天,藤萝葳蕤,幽洞密布,神秘莫测。脚下碧水如练,蜿蜒逶迤,流水淙淙,时有瀑布悬流,飞珠溅玉,令人联想起李太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优美诗句和《西游记》里关于花果山水帘洞的生动描写。头上一线青天云涌雾漫,风萧雨洒。沿着悬挂在绝壁上歪歪斜斜的一线天梯下到谷底,贴着山崖行走在曲折窄仄的木质栈道上,观山听水,读云品雨,几乎令人忘却人间烟火,兀自陶醉在那份宁静与清幽之中。不知别人,反正我没有“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的感觉。心中倒是涌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从容和超然。归来,我也吟了一首小诗:“一泓溪水一线天,人在山底溪水边。抬眼危崖遮天日,俯首碧流如白练。”
至于玻璃桥和玻璃栈道,虽然极具现代科技水平,十分壮观,也很刺激,但我总觉得是对原生态景色的一种奢侈耗费,多少有些破坏的意味。如若以溜索或缆车替代,恐效果会不亚于这耗资颇多的超强度玻璃。张家界的开发建设,应该最大限度地接近本色和原生态,现代化色彩越浓厚,则越毫无意义。
来去匆匆,又逢雨雾,张家界之行不过蜻蜓点水,许多著名景点没能涉足,许多精美景致无法欣赏。但略见一斑的游玩,就已经让人陶醉不已,心醉神痴,难以忘怀了。
二、墨戎苗寨
从张家界到凤凰古城,中途要经过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家乡古丈县附近那个叫墨戎的苗家山寨。墨戎,墨戎是苗语,意为有龙的地方。原来叫龙鼻嘴村,现在发展成小镇。地处古丈、吉首、保靖交界处,扼守着自洞庭湖进入湘西大山的咽喉要道。明朝时朝廷为防止苗汉冲突,专门修筑了苗疆长城,后称南长城。这墨戎就是南长城的起点“喜鹊营”驻地。山寨如一枚精致秀美的墨玉吊坠,镶嵌在绿树葱笼的山坳里,古朴神秘,值得一游。下了宋祖英为家乡捐资修建的省级公路,穿过飞檐翘角极具特色的苗寨风雨桥,就来到了寨门前。依山傍水的黑瓦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色调自然古朴,蒙蒙细雨中宛若一幅墨香四溢、清丽不俗的水墨画在你的眼前、脚下徐徐展开。
在寨门前,身着集华美艳丽的蜡染、苗绣和银饰于一体的节日盛装的苗家姑娘,扯起彩带拦住去路,她们从上到下耀眼的银饰,举手投足间发出悦耳的撞击声。那声音虽然很轻微,却很有穿透力,贯耳入心。拦路迎宾,据说是苗家迎客之礼,客人需与姑娘对歌才可以进入山寨。我们是拼团游,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刚刚组团,互相生疏得很,所以,苗家姑娘一曲简单的歌唱后就冷了场,没有人站出来和姑娘对歌。导游见状,只好起头,让我们大家合唱一曲《东方红》。唱罢,苗家姑娘热情地递上拦门酒。我多年不饮酒了,犹豫间导游告诉我杯中是苗家自酿的米酒,劲不大,没事。我壮着胆子,接过姑娘捧上的瓷碗,喝了一小口。清冽、微甜,很爽口,一点也不浓烈,甚至谈不上浓郁,淡而不寡,温情如玉,恬适宁静,既像苗家山寨给人的最初印象,更像苗家人的生活态度。对歌、喝酒后据说还应该有一个击鼓的环节,客人才可以进入山寨。我们来时,也许因为下雨,也许是改革了,简化了程序,反正没有击鼓。
